你知道中國古代的神童到底有多厲害嗎?請看《神童詩全集》

中國歷史 北宋 宋朝 千字文 漢朝 國學書院0108 2018-12-02

神童詩全集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神童到底有多厲害嗎?請看《神童詩全集》

著者:汪洙 (北宋)

有感於對古代啟蒙作品之不斷完善,充分認識,批判地閱讀,工作之餘,決定將《神童詩》編撰成善本以享讀者,冠名《神童詩全集》。且摘錄幾篇正、反方面的評論文章,供讀者參考。相傳《神童詩》共三十四首,根據各種版本考正,整理成四十八首。對一些明顯的錯別字,給予了更正。對一些有爭議的字,從歷史的適時、實際出發,給予了合理的校正,但在引用的附錄中保留了一些岐義字供讀者參考。從學術角度出發,摘編了一些作者的原創文章,作為本書的附錄共十篇,尤其是附錄八、九、十,三篇文章,似與本文無關,僅供讀者廣泛參考對比。各位原創作者,望以版權見諒為感。不足之處,望讀者斧正,亦可在論壇中指出,以使此書更完善。

1、勸學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2、勸學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3、勸學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4、勸學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5、勸學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6、勸學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7、勸學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8、勸學 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9、勸學 古有千文義,須知後學通;聖賢俱間出,以此發矇童。

10 勸學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11 勸學 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

12 勸學 大比因時舉,鄉書以類升;名題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13 勸學 喜中青錢選,才高壓眾英;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

14 勸學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門三汲浪,平地一生雷。

15 勸學 一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

16 狀元 玉殿傳金榜,君恩與狀頭;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

17 言忠 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18 帝都 宮殿岧嶢聳,街衢競物華;風雲今際會,千古帝王家。

19 帝都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萬年書。

20 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21 早春 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一枝梅破臘,萬象漸回春。

22 春遊 柳色浸衣綠,桃花映酒紅;長安遊冶子,日日醉春風。

23 暮春 淑景餘三月,鶯花已半稀;浴沂誰氏子,三嘆詠而歸。

24 寒食 數點雨餘雨,一番寒食寒;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25 清明 春到清明好,晴添錦繡文;年年當此節,底事雨紛紛。

26 納涼 風閣黃昏雨,開軒納晚涼;月華當戶白,何處遞荷香。

27 秋夜 漏盡金風冷,堂虛玉露清;窮經誰氏子,獨坐對寒檠。

28 中秋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音。

29 秋涼 一雨初收霽,金風物送涼;書窗應自爽,燈火夜偏長。

30 七夕 庭下陳瓜果,雲端望彩車;爭如郝隆子,只晒腹中書。

31 登山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32 對菊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33 立冬 北帝方行令,天晴愛日和;農工新築土,天慶納嘉禾。

34 冬初 簾外三竿日,新添一線長;登臺觀氣象,雲物望中詳。

35 季節 時值嘉平候,年華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開。

36 除夜 冬去更籌盡,春隨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37 清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杆斜。

38 桃花 人在豔陽中,桃花映面紅;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風。

39 梨花 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一枝輕帶雨,淚溼貴妃妝。

40 李花 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曉鳳;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

41 芙蓉 傾國姿容別,多開富貴家;臨軒一賞後,輕薄萬千花。

42 梅花 牆角一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

43 梅花 柯幹如金石,心堅耐歲寒;平生誰結友,宜共竹鬆看。

44 翠竹 居可無君子,交情耐歲寒;春風頻動處,日日報平安。

45 四時 春水滿泗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鬆。

46 消遣 詩酒琴棋客,風花雪月天;有名閒富貴,無事散神仙。

47 幽居 道院迎仙客,書道隱相儒;庭裁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48 四季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附錄一、 《神童詩》 一卷 (摘自:國學入門)

舊傳宋代汪洙撰

汪洙,字德溫,鄞縣人。元符三年(1100)進士,官至觀文殿大學士。其幼穎異,九歲能詩,號稱汪神童。《通俗編》卷七文學類載,一次上級官吏聽說他是神童而召見他,他穿一件很短的衫子去應見。官吏便問他為什麼衫子這麼,他當即做詩回答:“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這一故事表現了他的聰明和才華。

後人以汪洙的部分詩為基礎,再加進其他人的詩,而編成《神童詩》。

全書輯詩34首,皆為五言絕句,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前14首,都是勸學詩,極力宣揚讀書可以做官;第二部分為從《狀元》到《四喜》5首,表現科舉及第的得意;第三部分為從《早春》到《除夜》,通過對四時景緻的描寫,表達讀書人的喜悅心情。

學習和讀書無論是古是今,都是應大力提倡的。但書中標榜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恐猶待商榷,及詩中所洋溢的春風得意而自以為是的思想,則是今天所不取,或者要批判的。

附錄二 中華古籍 → 神童詩 (摘自:楊過私家花園)

作者汪洙,字德溫,寧波人。是北宋年間著名學者。他寫的《神童詩》,是一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

汪珠出身於縣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九歲便能寫詩,有神童之稱。他的“神童”稱呼,始於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鄞縣縣令帶領全縣舉人、秀才去孔廟參拜孔子聖像。在三跪九叩之後,縣令忽然發現大殿牆壁上,用木炭寫有這樣一首詩:

顏回夜夜觀星像,夫子朝朝雨打頭。

多少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

下邊落款題有九齡童汪洙的名字。

縣令環視大殿,不光殿宇破敗不堪,孔子和顏回聖像也都缺額少肩,實在有損尊嚴,自覺羞漸。但轉而一想,九歲孩童怎能寫出這樣詩來?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諷刺於我?想到這裡,便吩咐差役:“速去打聽,這汪洙是何等樣人,叫他前來見我。”

汪殊的父親叫汪元吉,就在縣裡當小吏。因家境清貧,汪殊就幫家裡牧鵝,利用晚上和牧鵝空隙讀書寫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趕著一群白鵝到野外去放牧,他見孔廟前青草茂盛,便讓鵝吃草,自個在大樹下讀起書來。不料,忽地一陣寒風過後,大雨從天而降,便趕緊收起書本,把鵝趕進孔廟避雨。

汪洙一進廟門,只見殿底破敗,蛛網百結,聖像破碎,鳥糞遍地。心想,父親常說,朝廷裡的文官武將,僅是孔夫子的學生,如今他們一個個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卻坐在這樣的破廟裡,誰也不肯拿點銀子出來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氣,見殿角燒剩的木炭,便抬起在牆上題了這首詩,不料被縣令發現了。

縣令查問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趕緊跪下道:“這汪沫乃是卑職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喚來,聽憑老爺教訓!”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趕回家裡,一見汪洙便說:“你闖下大禍了!闖下大禍了!還不快跟我去見老爺!”

汪洙不解地問:“孩兒整天讀書、牧鵝,安分守己,從來不做不肖之事,禍事從何說起?”

“還說從何說起?你東塗西抹,還在孔廟裡題了一首什麼詩,今天被老爺發現,要我喚你去教訓哩。”

“這有啥禍事哩。孩兒寫的不都是實情嗎?我這就跟爹爹去見他。”

汪洙跟父親到了孔廟,見過縣令。縣令問:“這牆上的詩可是你寫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還請老爺指教?”

“你為何要寫這樣的詩?”

汪洙說:“只要老爺看看這廟,還能不知寫這詩的用意嗎?”

縣令見他對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懷疑。便說:“這樣說來,這詩果是你寫的了,那可是神童了!”縣令見汪洙穿著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喲,老爺我還沒見過穿這樣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聽出縣令還不相信詩是他寫的,眼珠一轉,智上心來,當著眾人之面,向縣令鞠了一躬,脫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縣令一聽,果有才華,大喜道:“好詩,果是神童!將來定成大器! 有賞!有賞!

人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寧波一帶流傳開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進土,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訓詁》,歷官至現文殿大學士,提舉台州崇道觀,築室西山,召集諸儒講學,鄉人稱其室為“崇儒館。”

汪洙編纂的《神童詩》是以五言順口溜形式流傳於世,在海內外影響深遠。為免湮沒,茲錄於下:

附錄三、 神童詩

神童詩

北宋?汪洙

(附:清 佚名《續神童詩》)

【題解】

汪洙,字德溫,北宋鄞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登進士第,官至觀文殿大學士。世傳汪洙九歲善詩,上官聞而召見,當時穿短衣進門。問曰:“神童衫子何短耶?”應聲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後人增補為《神童詩》。

【原文】

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2、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②;滿朝朱紫貴③,盡是讀書人。

3、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④;三冬今足用⑤,誰笑腹空虛?

4、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5、朝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⑦,男兒當自強。

6、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⑧;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7、莫道儒冠誤⑨,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⑩,窮亦善其身。

8、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義,須知後學通;聖賢俱間出,以此發矇童。

【註釋】①爾曹:你們。指學童們。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達官顯貴。唐制,官員五品以上穿紅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故詩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螢窗:晉人車胤,家貧無錢買燈油,就捕捉許多螢火蟲放在絲囊中,供夜讀時照明。後世便常以螢窗、螢案比喻刻苦讀書。 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樣,指三年。 ⑥田舍郎:農夫、村夫。 ⑦“將相”句:意謂當將相之人並非生來就是。語出《史記.陳涉世家》。 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語出《禮記.儒行》。 ⑨儒冠:古代讀書人所戴的一種帽子。借指以讀書為業。

⑩相天下:當宰相治理天下。 窮:事業不發達。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養。語出《孟子.盡心上》。 錦軸:用錦緞裝飾的卷軸,指華麗的文書。古代書籍不分頁,而用軸捲成一卷來展讀。 千文:即南朝梁人周興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現存的較早的啟蒙讀物。 間出:相間出現(在《千字文》中)。發:啟發。蒙童:智慧還沒有得到開發的幼童。

【原文】

10、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①;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②。

11、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③。

12、大比因自舉④,鄉書以類升⑤;名題仙桂籍⑥,天府快先登⑦。

13、喜中青錢選⑧,才高壓俊英⑨;螢窗新脫跡⑩,雁塔淡書名。

14、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門三汲浪,平地一聲雷。

15、一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

16、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

【註釋】①惹春風:引來春風。 ②謁:謁見。正式會見。相公:宰相。 ③登科:也稱登第,指在科舉考試中考試及第。此指縣試中考取秀才。 ④大比:明清兩代,每隔三年,各縣、州、府的生員集中在省會考試,稱鄉試,亦稱大比。考取者稱舉人。 ⑤鄉書:周代制度,鄉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獻當地賢明者的書給周王,供周王挑選授職。因此後代稱鄉試中選為登鄉書或登賢書。 ⑥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稱。明清兩代,舉人在京城會試中選的,稱進士;考中進士猶如月中折桂,所以進士的名冊被稱為桂籍。 ⑦天府:天宮。這兒比喻皇宮。明清兩代,考中進士後還得在皇宮參加殿試,以定名次。快:喜悅。 ⑧青錢選:古時的銅錢以色青為貴,故人挑選銅錢都先選青錢。這裡比喻科舉考試時文章寫得好,每次都被選中。 ⑨俊英:指文才出眾的人。 ⑩脫跡:超脫,擺脫。 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內。唐代,每年新考中的進士都在大雁塔題上姓名,作為一種榮耀,故後世常稱考中進士為雁塔題名。 禹門:即龍門。在今山西稷山縣西北黃河流經處,相傳是大禹在治水時開鑿。此處水流湍急,相傳魚若逆水游上就能變成龍。唐代以後將科舉考試中選比喻為登龍門。三汲浪:三次躍出波浪。比喻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屢次中選。 比喻考取進士引起的震動。端的:果然。 金榜:公佈科舉及第者姓名的佈告。因貫用黃紙,故稱。狀頭:即狀元,進士中的第一名。 三百輩:三百人。明清科舉制度,每次會試錄取三百名進士。 瀛洲:傳說中東海里神仙所棲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設立文學館,被延聘的人全國仰慕,稱為“登瀛洲”、“步瀛洲”。

【原文】

17、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18、宮殿岧嶢聳①,街衢競物華②;風雲今際會,千古帝王家③。

19、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④;太平無以報,願上萬年書⑤。

20、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21、土脈陽和動⑥,韶華滿眼新⑦;一枝梅破臘⑧,萬象漸回春。

22、柳色侵衣綠⑨,桃花映酒紅;長安遊冶子⑩,日日醉春風。

23、淑景餘三月,鶯花已半稀;浴沂誰氏子,三嘆詠而歸。

24、數點雨餘雨,一番寒食寒;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25、春到清明好,晴天錦繡紋;年年當此節,底事雨紛紛。

【註釋】① (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樣子。 ②衢(qú):四通八達的街道。物華:萬物之精華。此指各種各樣精美的貨物。 ③“風雲”句:指明君賢臣會合的大好時機。語出王褒《聖主得》。 ④ “日月”二句:陳後主《入隋侍宴應詔》中的詩句。 ⑤萬年書:使國家能長治久安、永遠興盛的施政方案。 ⑥土脈:土地的脈絡。陽和:溫暖和暢之氣,即春氣。 ⑦韶華:春光,春天的景象。 ⑧梅花初放,衝破了寒冬臘月,迎來了新春正月。臘:本是古代歲末祭祀眾神之名。漢代起於農歷十二月臘祭眾神,故稱之為臘月。 ⑨侵:在這兒是染、映的意思。 ⑩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漢、唐代等朝,都建都於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稱。遊冶:也作冶遊,在春天外出遊玩。 雨剛停不久,又飄灑下幾點雨來。 寒食:古代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兩天。節日期間,家家熄火種,不得舉火,故名寒食。 古代神話傳說,蜀國國王杜宇,死後化為杜鵑,鳴聲淒厲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鵑花色紅如血,相傳是社鵑的血淚染成的。 底事:何事,為什麼。

【原文】

26、風閣黃昏後①,開軒納晚涼;月華當戶白,何處菱荷香?

27、漏盡金風冷,堂虛玉露清;窮經誰氏子,獨坐對寒檠。

28、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音。

29、一雨初收霽②,金風特送涼③;書窗應自爽,燈火夜偏長。

30、庭下陳瓜果④,雲端望彩車⑤;爭如郝隆子,只晒腹中書⑥。

31、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⑦。

32、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⑧。

33、北帝方行令⑨,天晴愛日和;農工新築土,共慶納嘉禾⑩。

34、簾外三竿日,新添一線長;登臺觀氣象,雲物喜呈祥。

35、時值嘉平候,年華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開。

36、冬去更籌?,春隨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神童到底有多厲害嗎?請看《神童詩全集》

【註釋】①鳳閣:四面開窗,夏天用以納涼的樓房。 ②霽(jì):雨止放晴。 ③金風:秋風。 ④農曆七月七日是七夕節。相傳每年的七夕夜晚,銀河兩岸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登上臨時由喜鵲架成的橋在銀河中相會。人們在庭院中陳列瓜果酒食祭祀牽牛、織女二星,謂之“乞巧”。 ⑤相傳唐代的郭子儀初從軍時,曾在七夕見仙女坐彩車從天而降,郭子儀知是織女,固向她禱求長壽富貴。後郭子儀果然壽至九十,官至太尉、尚書令。 ⑥《世說新語.排調》載:七夕那天,人們都晒衣物,郝隆卻仰臥庭中。人們問他幹什麼這樣,他口答說:“我在晒肚子裡的書。”郝隆子:郝隆是晉代名士;子是尊稱。 ⑦這四句是唐詩人李白《九日龍山飲》詩。龍山在今湖北江陵西郊。古人習於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飲酒。東晉時徵西大將軍桓溫曾在重陽節攜孟嘉等佐吏登龍山飲酒,孟嘉的帽子被風吹落而不覺,一時傳為佳話。“舞愛”句,在月下舞蹈,月光皓潔可愛,如在挽留遊人。 ⑧四句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詩。觴(shāng):盛著酒的酒杯。兩重陽:唐俗,京城的人們常在重陽後的一天再次宴會賞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陽”之稱。 ⑨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⑩納嘉禾:莊稼豐收。冬至日太陽最為偏南,過後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雲物:天上的雲彩。古人以為雲彩的顏色能預報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臺觀察雲色的禮儀。 更籌:古代在夜間用來計時的竹籤,亦名更籤。 斗柄:北斗七星狀若鬥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鬥勺之柄,稱斗柄;北斗星隨季節的推移在空中轉動,周而復始,每年立春時,斗柄正指向東方;立秋時指西方。 暄:溫暖。 “客鬢”句:除夕之夜隔開寒暖新舊兩年,旅客離鄉在外,過此一夜就經歷了兩個不同的年份,思鄉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嶺外守歲》詩。

【原文】

37、解落三秋葉①,能開二月花②;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③。

38、人在豔陽中,桃花映面紅;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風④?

39、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一枝輕帶雨,淚溼貴妃妝⑤。

40、枝綴霜葩白⑥,無言笑曉風;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⑦。

41、傾國姿容別⑧,多開富貴家;臨軒一賞後,輕薄萬千花⑨。

42、牆角一技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⑩。

43、柯幹如金石,心堅耐歲寒;平生誰結友?宜共竹鬆看。

44、居可無君子?交情耐歲寒;春風頻動處,日日報平安。

【註釋】①解:懂得,會。 ②二月花:指秋天的楓葉。典出唐詩人社牧《山行》詩。 ③以上四句描寫風。 ④典出唐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詩。 ⑤(帶雨的梨花)像是正在哭泣的美人楊貴妃的臉。出自白居易詩。 ⑥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⑦色間:花色間雜在一起,即承上句說李花與桃花結為伴侶。以上四句詩形容李花。 ⑧(牡丹花)像傾國傾城的美人,其姿態、容貌與眾不同。 ⑨輕薄:看輕,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寫牡丹花。 ⑩化用宋詩人林逋《詠梅詩》中詩句“暗香浮動月黃昏”。以上四句引用王安石《梅花》詩;王詩“一”作“數”,“惟”作“為”。 謂梅花適宜與竹、鬆等量齊觀。我國古代稱鬆、竹、梅三種耐寒的觀賞植物為“歲寒三友”。以上四句都是形容梅花的。 謂居住的地方不可沒有君子,故應種植鬆、竹、梅等像君予那樣耐得住風霜寒冷的有節操的植物來作為長久相交的朋友。語出金代元好問《丐論》。 《酉陽雜俎》載李德裕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每日竹報平安。

【原文】

45、春水滿泗澤①,夏雲多奇峰②;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鬆③。

46、詩酒琴棋客④,風花雪月天⑤;有名閒富貴,無事散神仙⑥。

47、道院迎仙客⑦,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⑧,池養化龍魚⑨。

48、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⑩,冬吟白雪詩。

【註釋】①泗澤:河流和沼澤。泗即泗河,在今江蘇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②夏天的雲朵大多狀如奇形怪狀的山峰。 ③秀孤鬆:孤立的蒼松一株獨秀。 ④古代的文人以彈琴、下棋、作詩、飲酒為風雅高尚的娛樂活動。 ⑤風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風、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為四季風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風花雪月”來概括四季的景象。 ⑥悠閒富貴又高名遠揚。散神仙:道教傳說中不在神仙世界擔任官職的神仙。比喻悠閒自在。 ⑦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仙客:像仙人一樣高雅脫俗的賓客。 ⑧棲鳳竹:竹的美稱。相傳鳳凰以竹實為食物。 ⑨化龍魚:鯉魚的美稱。相傳鯉魚躍過龍門就變化為龍。 ⑩黃花:菊花。

附:續神童詩

【題解】

《續神童詩》是清代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書坊針對《神童詩》缺乏對學童道德品行方面的教導,而以“培育性情,開豁心地”為目的編寫的。儘管文采欠佳,但也曾流行一時。因其通俗易懂,對道德修養、為人處世不乏教益。

【原文】

第一當知孝,原為百善先。誰人無父母,各自想當年。十月懷胎苦,三年乳哺勤。待兒身長大,費盡萬般心。想到親恩大,終身報不完。欲知生我德,試把養兒看。精血為兒盡,親年不再還①。滿頭飄白髮,紅日已西山,烏有反哺義②,羊伸跪乳情③。人如忘父母,不及畜生身。奉養無多日,錢財勿較量。雙親同活佛,何必遠燒香④?打罵低頭順,糟糠背自吞⑤。但求親適意,吃苦也甘心。莫說萬千差,爺孃總不差。你身誰養你?禽獸不如麼?父母同天地,良心各自捫,倘將親忤逆,頭上聽雷聲⑥。兄弟休推託,專心服事勤。譬如單養我,推託又何人?隨父皆為母,何分晚與親⑦。皇天終有眼,不負孝心人。孝子人人敬,天心最喜歡。一生災晦免,到處得平安。人子原當孝,還須新婦同⑧。一門都孝順,家道自興隆。媳婦孝公婆,神明保護多。丈夫宜教訓,最好一家和。

兄弟最相親,原來一本生。兄應愛其弟,弟必敬其兄。骨肉見天真⑨,錢財勿計論。同胞看親面,切戒勿傷情。式好親兄弟⑩,休將兩耳偏。至親能有幾,少聽枕邊言。同氣連枝重,休將姊妹輕。倘令情意薄,何以對雙親?伯叔須尊敬,同堂誼最親。居家推長上,相待貴殷勤。宗祖雖然遠,逢時祭必誠。求安須入土,墳墓早留心。夫婦期偕老,平居貴在和。一家相忍耐,得福自然多。家有賢妻子,夫男少禍殃。水真能克火,自有好名楊。宗族宜和睦,鄉鄰要讓推。絲毫存刻薄,怨氣一齊來。

【註釋】①雙親逝去的歲月不能再回返。 ②烏鴉長大後會銜食哺餵母烏鴉。 ③幼羊跪著吃奶,以此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④何必遠遠地跑到廟裡去燒香呢?意為多供養雙親與燒香敬佛一樣能修善積德,獲得好報。 ⑤(在食物缺乏時,給雙親吃好的,)自己揹著雙親吃酒糟、穀糠那樣粗劣的食物。 ⑥以前迷信的說法,對雙親忤逆不孝的人會遭雷擊。 ⑦晚:晚娘,繼母。親:生母。

⑧新婦:新娘,媳婦。 ⑨天真:天然的真率性情。 ⑩式:語氣助詞。好:彼此友愛。 不要偏聽偏信。 枕邊言:(妻子)在枕頭邊所說(挑撥兄弟關係)的話。 同氣連枝:同一氣質、根本。形容兄弟姐妹間親密的關係。 同堂:同一祖輩的親族。 入土:將棺木埋人土中。從前有“入土為安”的說法。 夫男:丈夫及兒子。 五行說講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其中水能克火。此喻妻子以柔和制服丈夫的剛烈。

【原文】

婚嫁宜從儉,虛花總不長①。明人暗中笑:何必大排場?娶婦求賢慧,何須論嫁妝。且留餘地步,日後過時光。酒肉非朋友②,宜防入下流。時親方正士③,好樣自家求。若到為官日,須知報國恩。倘令貪與酷,在讀聖賢文。一入公門裡④,當權正好修⑤。好開方 便門,陰德子孫留。

男女陰陽判⑥,宜求廉恥全⑦。男須名是重⑧,女以節為先⑨。戒爾休貪色,貪來性命傷。自家有妻女,誰願臭名揚。淫亂奸邪事,原非人所為。守身如白玉,一點勿輕虧。暗地勿虧心,須防鑑察神⑩。念頭方動處,天已早知聞。積德終昌盛,欺心越困窮。還金兼卻色,第一大陰功。戒爾勿貪財,貪財便有災。此中原有數,何必苦求來。財物眼前花,來時且慢誇。細將天理想,勿使念頭差。酒醉最傷人,胡塗誤正經。況多成痼疾,貽患到雙親。閒氣莫相爭,徒然害自身。善人天保佑,何必鬧紛紛。鬥氣真愚拙,甘將性命輕。忘身忘父母,不孝最無倫。口角細微事,何妨讓幾分。從來大災難,多為小紛爭。

【註釋】①虛花:假花。謂在初嫁時鋪張浪費所裝點出來的光彩是不會長久的。 ②在一起吃吃喝喝所結交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③時常親近品行端正的人士。 ④公門:公府衙門。 ⑤修:修善積德。 ⑥男女間有陽和陰的區別。古代的陰陽說將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分為陰陽兩類,其中男屬陽類,女屬陰類。 ⑦應當立身廉潔清自,不做羞恥的事情。恥:懂得羞恥。 ⑧名是重:重視名譽。 ⑨節:貞節。 ⑩鑑察神:迷信說法,每人頭上都有神明在鑑察他的善惡功過。 還金:歸還自己不應得的錢財。卻色:拒絕女色的誘惑。 陰功:陰德,暗中積下的善行。 數:命中定數。 眼前花:比喻好看而不耐久的東西。 痼疾:難以醫治的疾病。 閒氣:無關緊要的小矛盾。

【原文】

官法苦難熬①,相爭手勿交②。倘然傷性命,誰肯代監牢?小怨狂爭鬥,旁人切勿幫。須知人命重,惹出大災殃。莫說他人短,人人愛己名。枉將陰騭損③,況有是非生。田產休爭奪,空將情義傷。區區身外物,誰保百年長。爭訟宜和息④,官司切勿成。有錢行好事,樂得享安平。結訟最為愚,家財蕩盡無。可憐忙碌碌,贏得也全輸⑤。唆訟心腸壞⑥,明明不是人。暗中還取利,壁上看輸贏⑦。

天道最公平,便宜勿占人。天寬並地闊,何弗讓三分?謊話說連篇,難瞞頭上天。倘令人看破,不值半文錢。度量須寬大,將心好比心。量寬終有福,何必學凶人。君子總虛心,輕狂是小人。回頭不認錯⑧,薄福少收成。財勢難長靠,欺人勿太狂。請看為惡者,哪個好收場?一字千金值⑨,存心莫放刁。有才須善用,勿使筆如刀⑩。誰保常無事,平居勿笑人⑩。自家還照顧,看爾後來形。

【註釋】①官法:法律所規定的刑罰。 ②手勿交:不要動手打架。 ③陰騭(zhì):即陰德。 ④爭訟:為爭奪財物而進行訴訟。 ⑤即使打贏了官司,(由於訴訟花費大)也是得不償失,等於輸了。 ⑥唆訟:唆使他人訴訟。 ⑦壁上看:任憑他人相爭而袖手旁觀。 ⑧回頭:吳方言,拒絕的意思。 ⑨一諾千金、說話算數。 ⑩平居:平時,日常生活中。 謂看人要看最終的結局,不能只看眼前。

【原文】

花鼓灘簧戲①,人生切莫看。忘廉並傷恥,受害萬千般。淫戲休宜點②,何人不動情?害人還自害,妻女敗名聲③。莫入賭錢場,如投陷馬坑④。終身從此誤,家業必消亡。火化燒棺事,兒孫太毒心。請君細心想,天理可該應。溺女最堪傷⑤,心腸似虎狼。結冤終有報⑥,災難一身當。一樣皆人命,何分女與男?母妻都是女,何以兩般看⑦?善事諸般好,無如救命先。保嬰能集會⑧,功德大無邊。萬物總貪生,須存惻隱心⑨。放生堪積德,祿壽好培根⑩。滋味勿多貪,生靈害百般。乍過三寸舌,誰更辨鹹酸?禽鳥莫輕傷,輕傷痛斷腸。殺生多減壽,利害細思量。牛犬與田蛙,功勞百倍加。一門能戒食,瘟疫免全家。

惜字一千千,應增壽一年。功名終有分,更得子孫賢。儉樸最為良,奢華不久長。粗衣與淡飯,也好過時光。靡費真無益,十分體面裝。省來行善事,保爾子孫昌,急難人人有,傷心可奈何?此時為解救,陰德積多多。慾望後人賢,無如積善先。臨終空手去,難帶一文錢。生意經營客,錢財總在天。留心能積德,明去暗中添。技藝隨入學,營生到處尋。一生勤與儉,免得去求人。

【註釋】①花鼓:花鼓戲。流行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一種民間戲曲。灘簧:清代流行在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種曲藝。即現在滬劇、甬劇、蘇劇等等劇種的前身。 ②點:挑選。舊時戲班演戲,由觀看者根據戲班提供的劇目單子來決定演出什麼,為“點戲”。 ③指妻子和女兒(受到淫戲的影響)幹出敗壞名譽的事來。 ④陷馬坑:過去打仗時掘來使敵方馬匹陷落的土坑。坑上用稻草等偽裝;坑底插竹籤、長槍等銳器,使馬陷落後被刺死。 ⑤溺女:把初生的女嬰溺死。 ⑥結冤:與枉死女嬰結下的怨仇。迷信說法,被殺者的鬼魂會在冥中報復殺害者。 ⑦為什麼要(將自己的母親、妻子與生下的女嬰)兩樣看待? ⑧集會:指集合人們一起來保護嬰兒。 ⑨惻隱:同情心。 ⑩培根;培育根本。比喻得到更牢靠的保障。 剛經過舌頭。指嚥下食物。 惜字:愛惜印著或寫著文字的紙張。 “靡費”二句:十足是裝點面子的。 昌:昌盛,繁多。舊時以多子多孫為福氣。 除了傷心之外無可奈何。 表面上(錢財)少了,實際上在不知不黨中(因積德帶來好運使所得)反而增加了。 營生:謀生的方法。

【原文】

步擔肩挑子①,全家性命存。得錢能有幾,何忍與他爭。更勸上頭人,休將婢僕輕。一般皮與肉,也是父娘生。強取人財物,良心壞十分。銀錢雖到手,面目不留存②。何苦學凶人,謀財是黑心。青天來霹靂③,財去命難存。負義忘恩者,原來不是人。試從清夜裡,細細想平生。搬是搬非者,冤家結最深。終須招惡報,拔去舌頭根④。凡事隨天斷,何須太認真。不妨安我分,做個吃虧人。

少小須勤學,安心進學堂。書聲宜響亮,字畫必端方⑤。言語須和氣,衣冠貴肅齊⑥。好將人品立,方可步雲梯⑦。年少書生輩,淫書不可看。暗中多斫喪⑧,白壁恐難完⑨。過失須當改,人生幾十秋。死生原大事,急速早回頭。字紙棄灰堆,災殃即刻來。好將勤拾取,危難更消災。五穀休拋棄,須知活命根。時時能惜谷,得福更非輕。天地須知敬,清晨一炷香。虧心多少事,每日細思量。同享太平福,人須學善良。倘為邪教誤⑩,何以對君王?王法宜知畏,奸刁勿逞凶。欺人心地壞,頭上有天公。共把皇恩報,銀漕須早完。倘然久拖欠,四季不平安。作惡行凶者,便宜總佔先。一朝災難到,大錯悔從前。第一傷人物,無如鴉片煙。此中關劫數,明者避為先。

詩句《神童》續,良言值萬金。善人終究好,天理弗虧人。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

【註釋】①指挑著擔子穿街走巷的小販和小手藝匠。 ②把臉面丟盡了。 ③迷信說法,暗中做壞事的人會被天雷打死。 ④死後會墮入拔舌地獄。佛教稱,人生前如果對他人誹謗讒毀,死後將墮入拔舌地獄,被拔去舌頭。 ⑤字畫:寫字的筆劃。 ⑥肅齊:端莊整潔。 ⑦步雲梯:憑藉雲彩昇天。喻在仕途上步步高昇。 ⑧斫喪:傷害,損傷。 ⑨壁:圓形有孔的玉器。喻美好的品格。 ⑩邪教:指被官府禁止的各種民間宗教組織。 銀漕:稅銀和稅糧。古代稅糧都經河道運往指定地點,故稱漕。 劫數:普遍降臨到世界上的厄運、災禍。 謂這首詩是《神童詩》的續詩。 妄想:不切實際的想法。指人的慾望。

附錄四、 神童詩

有一類古詩,千百年來被百姓代代相傳,連暮歸的童兒也能吟上幾句,淺白的內容,上口的韻腳,是它盛傳不衰的主因之一。

且聽這幾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任誰都相識的節奏就這樣一句句打在人的心上。《神童詩》,蒙學經典之一,實在無需我贅言。只是聽多了ABC,如今的“神童”們再也難脫口而出這樣的句子了。

其實,《神童詩》中為封建統治和儒家體系的文化獨裁辯護的佔了多數,但我固執地認為,記些“莫道儒冠誤,讀書不負人”沒有什麼不好,這些東西不能只由書本傳承。

現在,讀唐詩宋詞的學子甚至學者還有不少,但如《神童詩》、《千字文》,還有誰去觸摸歷史的塵封呢?莫非……只能塵封了?我疾呼而出的“不”字,竟顯得如此底氣不足。

還有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誕生時瀰漫政治氣息的童謠在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之後,是否就只有湮沒於歷史呢?我只知道,即便是李杜的詩句只怕也失傳了不少,更何況誕生之初就帶著一絲惶遽的童謠?

蒙學(包括童謠在內),難道就這樣一步步離我們遠去了?

過多的疑問讓自己變得可憐,我不是作為一個衛道者在這裡發佈自己的宣言,多少衛道士被歷史唾棄了。他們愚昧而且徒勞地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飄散在風裡,沒留下一點兒能夠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可無情的歷史長河呼嘯而過之後,上溯的人們又該被稱之為什麼呢?

我沒料到始於《神童詩》的話題不知不覺中竟然變得如此沉重,讓我無以為繼,可不知怎的又想起幾句,或許,只是個希望罷了: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附錄五、神童詩

有一類古詩,千百年來被百姓代代相傳,連暮歸的童兒也能吟上幾句,淺白的內容,上口的韻腳,是它盛傳不衰的主因之一。

且聽這幾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任誰都相識的節奏就這樣一句句打在人的心上。《神童詩》,蒙學經典之一,實在無需我贅言。只是聽多了ABC,如今的“神童”們再也難脫口而出這樣的句子了。

其實,《神童詩》中為封建統治和儒家體系的文化獨裁辯護的佔了多數,但我固執地認為,記些“莫道儒冠誤,讀書不負人”沒有什麼不好,這些東西不能只由書本傳承。

現在,讀唐詩宋詞的學子甚至學者還有不少,但如《神童詩》、《千字文》,還有誰去觸摸歷史的塵封呢?莫非……只能塵封了?我疾呼而出的“不”字,竟顯得如此底氣不足。

還有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誕生時瀰漫政治氣息的童謠在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之後,是否就只有湮沒於歷史呢?我只知道,即便是李杜的詩句只怕也失傳了不少,更何況誕生之初就帶著一絲惶遽的童謠?

蒙學(包括童謠在內),難道就這樣一步步離我們遠去了?

過多的疑問讓自己變得可憐,我不是作為一個衛道者在這裡發佈自己的宣言,多少衛道士被歷史唾棄了。他們愚昧而且徒勞地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飄散在風裡,沒留下一點兒能夠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可無情的歷史長河呼嘯而過之後,上溯的人們又該被稱之為什麼呢?

我沒料到始於《神童詩》的話題不知不覺中竟然變得如此沉重,讓我無以為繼,可不知怎的又想起幾句,或許,只是個希望罷了: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附錄六、 蔣介石的《神童詩》

1949年4月25日,蔣介石最後離開他的家鄉奉化溪口,從此走上不歸之路。但是,他離鄉時帶走的小時誦讀之書《神童詩》,卻在輾轉檯灣、美國52年之後,回到了他的家鄉。

2001年10月21日,美籍華人劉冰先生從美國洛杉磯來到奉化溪口,向奉化有關部門無償贈送了蔣介石當年閱讀的這本《神童詩》。

書籍為墨綠色絹面,白線裝訂,土紙印製,內芯上端約三分之一為插圖,下面三分之二為文字。翻開扉頁,上面有蔣介石的親筆題字,原文為:“此書為我少年誦讀之書,孝文大孫玩讀珍藏。四十四年七月八日於角板山。”“四十四年”,即公元1955年。角畈山為今臺灣桃園大溪之舊稱,因其地背山面水,風景秀麗,極似奉化溪口,蔣介石深愛其地,故聯想溪口,改其名為大溪。他生前常去那裡避暑或小住,並囑死後將其遺體暫厝該地,日後再遷回大陸入土。

1955年夏,蔣孝文20歲,在臺灣高中畢業,去角畈山看望祖父。蔣介石曾寄厚望於這位長孫,就把這本珍藏幾十年的少年讀物,加親筆題字送給了蔣孝文。《神童詩》開宗明義,寫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蔣介石贈送這本書的意圖不說自明。

當年秋天,蔣孝文經保送進入“陸軍軍官學校”新制第一期正期班就讀。他的班長是27期軍校畢業生、劉冰之弟劉沛。兩人朝夕相處,感情甚好。1年之後軍訓結束,蔣孝文不顧其祖父“玩讀珍藏”的囑咐,將《神童詩》贈送給了劉沛。

劉沛中年去世,此書落到其胞兄劉冰手裡。1972年,劉冰由臺赴美,經營出版事業,把此書從臺灣帶到了美國。1996年,劉冰感到此書放在蔣介石的家鄉奉化比他個人收藏更有價值,萌生了向奉化贈書的念頭。恰好鄰近奉化的新昌縣根雕藝人趙梅初訪美,劉冰接待之後就委託趙在回國後去奉化有關部門聯繫,表示贈書意向。關係疏通以後,劉冰在趙的陪同下專程去奉化,親手把此書贈給了奉化。從此,漂泊異鄉50餘年的這本《神童詩》葉落歸根,又回到了它主人的故鄉。(原載《世紀》2002年第1期王舜祁文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神童到底有多厲害嗎?請看《神童詩全集》

圖文均來自網絡 涉及版權 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