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智永是王氏書法的嫡系傳人,他既能嚴守家法,虔誠地繼承王氏書法的傳統,又能繼往開來,下傳虞世南、陸柬之等人,開啟了唐代書法的新風。他的楷書方圓互參,骨力內蘊,結構茂密,體態閒雅,多存晉人法度他被公認為承上啟下的大書家,那麼他是如何繼承王氏筆墨的呢?

下面我們從王羲之《蘭亭序》進行簡要對比分析:

橫畫起筆,露鋒以尖直接入紙,下例均在“一”、”友“字有體現!單點作為首筆或末筆時,也通常用俯勢,筆毫入紙後向右下稍頓提起;也有取仰勢的情況,起筆與橫劃類似。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說智永《千字文》呢,作為入門學習有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

就是”書寫性“,不僅實用性強,而且字數居多,那這個“書寫性”,那它到底是說的什麼?請往下看!

書法應反映書家的生活狀態,即書寫生活化。如古人書狀,展紙磨墨,自右至左,上下順暢,腕、掌、指依筆勢而為,上則舒,中則暢,下則局,唯紙不變。書寫過程中常使手動,紙的位置則相對固定,在符合生理特點前提下,充分運腕,方能做到蔡伯喈“起不孤,伏不寡”之境,如此點畫形態自然生成,結構自然生成,墨色自然生成,章法亦自然生成,此所謂“書寫性”是也!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筆法是最難以掌握的技術,又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智永《真草書千字文》的筆法如此豐富多彩、變化無窮、氣象萬千,如何求得該帖用筆之真諦、把握永師筆法之真傳?

系統、紮實而長期不間斷的筆法訓練是書法藝術的基本功,臨摹則是筆法訓練的不二法門。

從豎彎鉤的筆畫來看《蘭亭序》、《千字文》中的豎彎鉤兼有尖收和鈍收二種寫法,其中尖收寫法為典型筆法,鈍收寫法為輔助筆法。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對於臨帖筆者一直頗為重視,但反思以往的臨帖實踐,看上去寫得倒是蠻象,細究寫的多是筆形,而不是筆法,總覺得既然是臨帖,就應該臨得象、不走樣,儘可能與原帖一模一樣。其實,這是臨帖的一個誤區,看看名家臨寫經典碑帖的墨跡,我們方知臨摹並不簡單,臨帖之道重在臨寫筆法,並非照葫蘆畫瓢,更非複製,而是一種具有探索與發現性質的實踐。譬如下文交叉起筆,選《蘭亭序》“喻”、《千字文》中的“戶”字,在橫、豎或撇.捺聯接的部位,有直伸出頭的趨勢,形成交叉搭筆。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臨帖是為了創作,要準確判定前人筆法的特點,並在分析比較前人筆法特點的基礎上自己能夠消化運用於實踐。

又例向外收筆,《蘭亭序》和《千字文》中字的點、捺、橫等筆劃,在收尾處時常將筆心暴露於紙端,形成向外收筆的“殘尾”。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如果只臨寫碑帖的外形,就很難進入創作裡面,即使是在進行所謂的創作,仍然是臨歸臨、創歸創,形成臨帖與創作兩張皮。下圖蟹爪鉤,通常行書的豎鉤只有一個轉折,蟹爪鉤卻有二個轉折,因形似蟹爪得名。蟹爪鉤是《千字文》的典型筆法,隨處可見、觸目皆是。《蘭亭序》中有所收斂,亦有二處典型蟹爪鉤筆法復現。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經驗告訴我們:筆法是打通連接臨帖與創作之間通道的橋樑和紐帶,沒有捷徑,無法投機取巧。掃帚鉤,掃帚鉤是在豎劃的尾端直接向左下方掃出,以形似掃帚得名。掃帚鉤用撇筆代替了鉤筆,字跡因而顯得沉雄厚重,富於變化,是《蘭亭序》、《千字文》的書者在揩、行書豎鉤筆法上的一大創造。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前人對智永書《千字文》評價極高。如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曾說:“智永《千文》,筆筆從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喻之。”

”清代馮班《鈍吟書要》則說:“今日刻本《黃庭》(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多不是,但惜不見原本,字畫俯仰處甚遒,翻之多失,與永師《千文》看方得。”在這裡,馮班指出了學習智永書《千字文》的必要性。

直到今天,王羲之的真跡猶如“龍騰”,一無所存,要想直接從王羲之的真跡中去探求他的書法妙諦已無可能。《黃庭經》一類名帖翻刻本離真跡太遠,全無王氏風骨神韻。因而,從智永書《千字文》中尋求王氏筆法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從智永入手,簡單學王!



《千字文》是智永中期的作品,輕鬆自然,無雕飾之意,但筆法精煉、神情爽利。作為初學範本,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