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書法最高層面,無所謂帖學、碑學;作為書法創作的歷史現象才有了帖學、碑學的分野。曾國藩與何紹基在討論書法時,曾提出以乾、坤二卦來喻書法。他說:“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我以為此亦符合碑學與帖學的特徵。

碑學,乾道也;帖學,坤道也。碑學,構建陽剛之美的一極,帖學,構建陰柔之美的一極。兩極作為相互的參照,相摩相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就大趨勢言之。碑學的陽剛之中有陰柔,帖學陰柔之中也有陽剛。碑學與帖學正如乾、坤兩道的運動變化推動書法的發展。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書法最高層面,無所謂帖學、碑學;作為書法創作的歷史現象才有了帖學、碑學的分野。曾國藩與何紹基在討論書法時,曾提出以乾、坤二卦來喻書法。他說:“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我以為此亦符合碑學與帖學的特徵。

碑學,乾道也;帖學,坤道也。碑學,構建陽剛之美的一極,帖學,構建陰柔之美的一極。兩極作為相互的參照,相摩相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就大趨勢言之。碑學的陽剛之中有陰柔,帖學陰柔之中也有陽剛。碑學與帖學正如乾、坤兩道的運動變化推動書法的發展。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學的精義是中國文人審美的日常化,審美作為生存方式的重要方面凸顯出文人精神的關注點與超越性。由此,書法滲透生命時空的細節中,隨境適情,記錄和表現出人在生活場景中的感受,書法,成為須臾不離的良朋。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書法最高層面,無所謂帖學、碑學;作為書法創作的歷史現象才有了帖學、碑學的分野。曾國藩與何紹基在討論書法時,曾提出以乾、坤二卦來喻書法。他說:“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我以為此亦符合碑學與帖學的特徵。

碑學,乾道也;帖學,坤道也。碑學,構建陽剛之美的一極,帖學,構建陰柔之美的一極。兩極作為相互的參照,相摩相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就大趨勢言之。碑學的陽剛之中有陰柔,帖學陰柔之中也有陽剛。碑學與帖學正如乾、坤兩道的運動變化推動書法的發展。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學的精義是中國文人審美的日常化,審美作為生存方式的重要方面凸顯出文人精神的關注點與超越性。由此,書法滲透生命時空的細節中,隨境適情,記錄和表現出人在生活場景中的感受,書法,成為須臾不離的良朋。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即以為今天的帖學從宋初以來已有千年,但卻是通過刻帖而形成的。而在近百年大批新出土的墨跡面世,以及開始有一流的彩色仿真印刷品之後,我們忽然發現,所謂的千年以來的帖學,其實在理解原有的二王筆法方面,幾乎就是一種“誤讀”。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書法最高層面,無所謂帖學、碑學;作為書法創作的歷史現象才有了帖學、碑學的分野。曾國藩與何紹基在討論書法時,曾提出以乾、坤二卦來喻書法。他說:“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我以為此亦符合碑學與帖學的特徵。

碑學,乾道也;帖學,坤道也。碑學,構建陽剛之美的一極,帖學,構建陰柔之美的一極。兩極作為相互的參照,相摩相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就大趨勢言之。碑學的陽剛之中有陰柔,帖學陰柔之中也有陽剛。碑學與帖學正如乾、坤兩道的運動變化推動書法的發展。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學的精義是中國文人審美的日常化,審美作為生存方式的重要方面凸顯出文人精神的關注點與超越性。由此,書法滲透生命時空的細節中,隨境適情,記錄和表現出人在生活場景中的感受,書法,成為須臾不離的良朋。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即以為今天的帖學從宋初以來已有千年,但卻是通過刻帖而形成的。而在近百年大批新出土的墨跡面世,以及開始有一流的彩色仿真印刷品之後,我們忽然發現,所謂的千年以來的帖學,其實在理解原有的二王筆法方面,幾乎就是一種“誤讀”。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因為它是把後世刻帖所有的平鋪平動的筆法誤以為是魏晉時期的二王所代表的裹束、扭、絞轉的上古用筆特徵。因此,提倡新帖學的目的,正是應該從尋找、還原上古到中古時代用筆基本形態與特徵出發。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書法最高層面,無所謂帖學、碑學;作為書法創作的歷史現象才有了帖學、碑學的分野。曾國藩與何紹基在討論書法時,曾提出以乾、坤二卦來喻書法。他說:“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我以為此亦符合碑學與帖學的特徵。

碑學,乾道也;帖學,坤道也。碑學,構建陽剛之美的一極,帖學,構建陰柔之美的一極。兩極作為相互的參照,相摩相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就大趨勢言之。碑學的陽剛之中有陰柔,帖學陰柔之中也有陽剛。碑學與帖學正如乾、坤兩道的運動變化推動書法的發展。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學的精義是中國文人審美的日常化,審美作為生存方式的重要方面凸顯出文人精神的關注點與超越性。由此,書法滲透生命時空的細節中,隨境適情,記錄和表現出人在生活場景中的感受,書法,成為須臾不離的良朋。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即以為今天的帖學從宋初以來已有千年,但卻是通過刻帖而形成的。而在近百年大批新出土的墨跡面世,以及開始有一流的彩色仿真印刷品之後,我們忽然發現,所謂的千年以來的帖學,其實在理解原有的二王筆法方面,幾乎就是一種“誤讀”。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因為它是把後世刻帖所有的平鋪平動的筆法誤以為是魏晉時期的二王所代表的裹束、扭、絞轉的上古用筆特徵。因此,提倡新帖學的目的,正是應該從尋找、還原上古到中古時代用筆基本形態與特徵出發。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寫字人腦子裡不是寫帖的就是寫碑的。就像不是男的就是女的道理是一樣的。碑帖合一就是不男不女有點中性的味道。那麼在中國為什麼帶有女性意味的帖學的地位比較高?因為主導中國藝術的是老子的思想:柔弱勝剛強。飄逸、灑脫、流便、自然都是符合這種要求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就像大多數人喜歡白面書生而不太喜歡怒目金剛的“殺胚”(孔武有力的人)。我們都會說寫帖的筆下比較弱,但很少有人會說王羲之筆弱。因為王羲之是完美的,各種因素正好到位,歷史上只有個別人說王羲之不好,這樣說的話等於說自己是白痴。

"

自東晉以降及於今日,以“二王”為代表的帖系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賴以發展延續的一條主脈。主脈,就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正脈,或謂主流、正統、大統。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二王”以後,歷代高手林立,各領風騷,而莫不受其孳乳,影響之大,既深且遠。祖述“二王”的帖系書法,猶如大江之匯眾流,奔騰入海,勢不可擋,實為中國書法史上一道生機蓬勃的、最為絢麗壯觀的風景線。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系書法是一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帖系大家們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的高雅經典性的作品,給無數學書者以無限啟示,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藪;尤其“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須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書法最高層面,無所謂帖學、碑學;作為書法創作的歷史現象才有了帖學、碑學的分野。曾國藩與何紹基在討論書法時,曾提出以乾、坤二卦來喻書法。他說:“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我以為此亦符合碑學與帖學的特徵。

碑學,乾道也;帖學,坤道也。碑學,構建陽剛之美的一極,帖學,構建陰柔之美的一極。兩極作為相互的參照,相摩相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是就大趨勢言之。碑學的陽剛之中有陰柔,帖學陰柔之中也有陽剛。碑學與帖學正如乾、坤兩道的運動變化推動書法的發展。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帖學的精義是中國文人審美的日常化,審美作為生存方式的重要方面凸顯出文人精神的關注點與超越性。由此,書法滲透生命時空的細節中,隨境適情,記錄和表現出人在生活場景中的感受,書法,成為須臾不離的良朋。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即以為今天的帖學從宋初以來已有千年,但卻是通過刻帖而形成的。而在近百年大批新出土的墨跡面世,以及開始有一流的彩色仿真印刷品之後,我們忽然發現,所謂的千年以來的帖學,其實在理解原有的二王筆法方面,幾乎就是一種“誤讀”。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因為它是把後世刻帖所有的平鋪平動的筆法誤以為是魏晉時期的二王所代表的裹束、扭、絞轉的上古用筆特徵。因此,提倡新帖學的目的,正是應該從尋找、還原上古到中古時代用筆基本形態與特徵出發。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在寫字人腦子裡不是寫帖的就是寫碑的。就像不是男的就是女的道理是一樣的。碑帖合一就是不男不女有點中性的味道。那麼在中國為什麼帶有女性意味的帖學的地位比較高?因為主導中國藝術的是老子的思想:柔弱勝剛強。飄逸、灑脫、流便、自然都是符合這種要求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就像大多數人喜歡白面書生而不太喜歡怒目金剛的“殺胚”(孔武有力的人)。我們都會說寫帖的筆下比較弱,但很少有人會說王羲之筆弱。因為王羲之是完美的,各種因素正好到位,歷史上只有個別人說王羲之不好,這樣說的話等於說自己是白痴。

再談貼學系統:歷史上說王羲之不好的基本上都屬於白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