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正陽縣,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東南部,地處淮汝之濱,南與羅山、信陽隔淮河相望,東鄰新蔡、息縣,北靠汝南、平輿,西與確山接壤,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滬陝高速、新陽高速環顧四周。縣域總面積1903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個辦事處 、294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85萬,耕地面積233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3.4畝,為全省最多。正陽史稱“膏粱豐腴之地”,素有“一半米一半面,掏錢難買正陽縣”的美譽,擁有花生、生豬、小麥三張全國“農業百強縣名片”,是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全國生豬調出第一大縣,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油料第一縣,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縣、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生態示範縣、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全國首批種養結合整縣推進試點縣,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核心區。“正陽花生”、“正陽三黃雞”屬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諸美”牌種豬、“正花”牌花生、“王勿橋”牌伏陳醋是全省名牌產品。西漢初年,置慎陽國。大將韓信的舍人欒說,因密告韓信謀反有功,於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封為慎陽侯(侯國的都城在今縣城北20公里附近)。慎陽侯裔孫欒買之,因為私“鑄白金”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被逮到京城長安處死。同年廢慎陽國,降為慎陽縣,此為正陽設縣之始。

1.正陽花生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正陽花生,河南省正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正陽花生以優質珍珠豆型特色著稱,花生米粒外觀整齊,含油量高,營養豐富,加工後口味好。正陽花生以優質珍珠豆型特色著稱,花生米粒外觀整齊,含油量高達55%以上,比其它品種高8-10個百分點,含蛋白質28%左右,且富含有1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正陽花生用於榨油出油率高,加工效益好,加工的食品或炒貨具有香、酥、脆的突出特點,細膩好吃,是內銷加工,外銷出口的優質原料。正陽花生產品已遠銷到湖南、廣東、廣西、山東、江蘇、福建、河北等省市,並轉港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商青睞。

2.王勿橋伏陳醋。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王勿橋伏陳醋是河南省駐馬店正陽縣王勿橋鄉的一大特產。其起源於秦代,系祖傳祕方,工藝獨特,具有五百年曆史。

伏陳醋伏的製作,從芒種開始,先取大麥和小麥進行篩選,再把精選出的大麥放在鍋裡用水煮。此醋濃厚醇厚,香而微甜,有三絕舉世稱奇:第一絕是點滴過湯,不攪自酸;第二絕是開瓶數年,永不腐壞;第三絕是扶胃降壓,強身健體,舉世無雙。

3.先談生薑: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陡溝鎮位於正陽縣西南部,北距縣城27公里,南臨淮河。全鎮轄 16個行政村,總面積105平方公里,10萬畝耕地,轄16個村,263個村民組,總人口3.7萬人。2002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466萬元,農民儲畜存款餘額達6345萬元。 常年種植面積在9000畝左右,塑料大棚500畝。名優產品生薑大蒜,以其獨特、濃郁的辛辣風味俏銷四方。 尤以手工饅頭、空心掛麵最為著名,與生薑、大蒜並稱陡溝四大特產。

“陡溝鎮有種植生薑的歷史。”河南省正陽縣世世代代,家家戶戶種植生薑,陡溝生薑自清朝開始種植,至今有200多年曆史,陡溝 “五灣”(隗灣、戴灣、張灣、周灣、祝灣)等沿淮村一帶因盛產生薑而得名。

“陡溝生薑是地方特產”。陡溝生薑以品質好、味香而聞名,有”陡溝的姜,陡溝的蒜,陡溝的掛麵銷江南,陡溝的饅頭真香甜”的美譽。生薑、大蒜、手工饅頭、空心掛麵並稱陡溝四大特產。

“陡溝生薑,肉肥絲長,切片發青,不打卷,長煮不變形,脆而不爛,辣而味久,含水份低,晒乾率高,表面光滑。”村民代建發說,陡溝生薑是烹調佐佳品,且有溫中去寒、醫治感冒、脫髮、止嘔、健胃等功能。

正陽縣人民種植生薑,在每年的清明前後催芽,穀雨下地,霜降收穫,全年生長期在210天左右。種植時需要深耕細耙,施足底肥,打畦定株,三角栽培,以前還要插杆搭棚,現在改進了技術不用搭棚了。陡溝生薑今已引種到安徽、山東、河北、湖南等地,暢銷河南、湖北及全國其它省市的大中型製藥廠。

4.談大蒜。​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陡溝大蒜,俗稱“齊頭黑”,瓣大、皮薄、肉厚、味辣而甜。含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硫、磷、鐵等多種營養,有消炎解毒、殺菌治痢、防治腦炎等功能。每年收穫期,河北、內蒙、山西、湖北、山東及河南各地到陡溝購買大蒜的車輛絡繹不絕,常被搶購一空。

“陡溝鎮的姜,陡溝的蒜,陡溝的掛麵銷江南,陡溝鎮饅頭真香甜”,氣候分界線的淮河賦予了陡溝獨特的自然環境,也孕育了陡溝特色產品的形成與發展,大蒜以其獨特濃郁的辛辣風味,多年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遠銷河北、北京、山東、山西等地,年種植5600多畝,年產蒜薹1500噸,蒜頭1000多噸。

5.手工饅頭。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做發麵饃過程:要複雜一些,至少要經過發酵粉、和發麵、醒面、揭面、揉麵團、做饃、蒸饃七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

首先發面要有發酵粉。這是區別於死麵的關鍵所在,也是能否發麵之要旨。製作時,事先趁天晴到田野挑選一種“大麴草”,然後晒乾存放,等到需要時熬成水摻和白麵粉發酵,產生酵母菌,做成像元宵湯圓似的小曲子白麵團晒乾。再用發酵成的小曲子做引子,摻和麥麩或玉米糝加水攪拌成發酵粉晒乾。整個過程叫“抖酵子”(土話),酵子抖的好,發酵強度高,發麵效果就好;反之亦然。

第二步和發麵。就是抓一把幹酵子放在和麵盆裡摻水化碎,再加麵粉,不管不是雜麵還是白麵,根據一鍋需做饃的量來掌握加面的多少,和發麵的原則是“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達到“三光”要求,最初的發麵團算是和好了,等待醒面後再揭面。醒面即發麵,是看溫度的高低,溫度高,發麵就快,當天和發麵,幾個小時的功夫就發好,發麵的過程就是麵糰經發酵作用,面粒結構由密實變疏虛,由很小的麵糰到發麵為一滿盆,體積大了數倍,這樣面就算是醒好了。

第四步揭面是為了饃筋道有味好吃,是個力氣活。揭面需要把發麵團放在案板上,事先灑一些碎粉,避免粘案板。從面盆把已發酵的麵糰全部取出,取乾淨,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這時的麵糰粘度增加了好幾倍,一拽大長,呈虛泡狀,既粘手又粘面盆。要想把發麵徹底取出,就必須雙手先抓碎麵粉,讓乾溼分離,這樣才慢慢把面盆、案板和手上發麵清理乾淨,不然的話,只有眼巴巴地看著浪費一些發麵粘在面盆上取不淨,只好用清水清洗。然後用盆和麵續子,也就是再添加麵粉麵糰,讓發酵粉滲透到更多的新添的麵粉中,和好後再次醒面,揭面次數越多,饃越筋道有味,麵糰的體積也越來越大。

揭過發麵後,仍需要再次發酵後才能揉麵。時間間隔大約需要幾個小時,還是看溫度高低。溫度低,不易發麵,把醒面盆坐在溫水裡加溫;開水也不宜,過熱會把發麵燙半熟。冬天氣溫低時必須加熱,這樣才能節約時間。發好面後是揉麵團就簡單多了,把麵糰分成若干份,然後一份一份地揉麵,使面光、案板光、手光,邊揉麵邊繼續醒面。做饃環節是把發麵團成圓柱狀,估計按四指的距離垛饃成矩形狀,也可把饃劑子團成圓形,擺放在案板和鍋蓋上,到蒸饃時在放到鍋裡竹篦子上。放饃劑子時,一定要四周留有適當的距離,不稀不稠,放下指頭。因為在蒸饃的過程中,它會發大饃個一倍以上。有時為了少費事費時,一篦子蒸不完的話,會在鐵鍋的上面增加饃籠套在鍋外沿上,再添一篦子,蒸饃數量至少增加一倍。在農村,蒸饃都是燒地鍋柴禾,大火要燒半個小時左右,當聞到饃熟的味道基本上可停火了。

6.手工空心掛麵。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河南省正陽六大特產漂洋過海

陡溝空心掛麵也是一絕,純手工製作,工序非常繁雜,要經過20餘道工序,近30個小時方可完成。下鍋裡一煮麵條細膩、光滑、白淨、吃起來入口爽滑、耐嚼勁道、有天然的面香。雖說自家鎮子上就出掛麵,當地人還是不怎麼捨得吃,畢竟比麵條貴的多,走親訪友人們會當作禮品相送,生娃娃做月子的媳婦是必吃這個的。

手工空心掛麵原名龍鳳面,盛產於淮河流域一帶,今正陽縣陡溝鎮。始於唐盛於宋,因氣候分界線的淮河賦予了陡溝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陡溝特色產品。相傳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時,專選陡溝手工空心掛麵為盛大慶典之宴品。宋、元、明、清時均為上貢朝廷之美食,又稱之為貢面。手工空心掛麵採用優質麵粉、經過拌、揉、發酵、盤條、繞條、出筷子、上筷子、晾晒等十幾道手工製作而成,條細如絲,沸水下鍋,面漂即食。手工空心掛麵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天然健康。富含人體所需的鈣、鐵、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麵粉發酵後,麵粉裡一種影響鈣、鎂、鐵等元素吸收的植酸可被分解,從而提高人體對這些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

正陽花生等六大特產加工效益好,加工的食品或炒貨具有香、酥、脆的突出特點,細膩好吃,是內銷加工,外銷出口的優質原料。正陽花生等六大特產產品已遠銷到湖南、廣東、廣西、山東、江蘇、福建、河北等省市,並轉港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商青睞。​​​​

作者簡歷:

張子保,資深媒體人,河南省正陽縣人,曾就讀於北京魯迅文學院作家班。他在多年的新聞工作中,共發表文學、新聞若干,創辦《新莞人》報一舉成名;曾因為報道《群眾為縣委書記下跪》一文,而轟動國內外。目前博主任北京某家媒體社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