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1953年出生於河南禹州賀廟村一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道出家中嶽廟,師從姚明喜鍊師。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於王理仙方丈律壇下。1987年起,歷任河南省道協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中嶽廟民管會委員、省道協副會長祕書長、中嶽廟管委會主任,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協會長至今。2005年馬來西亞三清觀戒壇八大師之提科大師,2010年、2015年當選中國道協第八屆、第九屆副會長。多年來,他為傳承弘揚道教文化和復建中嶽廟人文景觀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道教聖地,中嶽廟的當家人,自古以來都被稱為“道長”。而黃至傑為何成了中嶽廟首任方丈?其實,‘方丈’一詞源於道教,其歷史要比佛教早得多,只不過大家瞭解的‘方丈’基本上都來自佛教。據瞭解,由於歷史原因,中嶽廟自建廟以來一直空缺方丈。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嶽廟健全教制,設立方丈職位。經中國道教協會報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嶽廟住持黃至傑道長榮升首任方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是道家所倡導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1953年出生於河南禹州賀廟村一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道出家中嶽廟,師從姚明喜鍊師。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於王理仙方丈律壇下。1987年起,歷任河南省道協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中嶽廟民管會委員、省道協副會長祕書長、中嶽廟管委會主任,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協會長至今。2005年馬來西亞三清觀戒壇八大師之提科大師,2010年、2015年當選中國道協第八屆、第九屆副會長。多年來,他為傳承弘揚道教文化和復建中嶽廟人文景觀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道教聖地,中嶽廟的當家人,自古以來都被稱為“道長”。而黃至傑為何成了中嶽廟首任方丈?其實,‘方丈’一詞源於道教,其歷史要比佛教早得多,只不過大家瞭解的‘方丈’基本上都來自佛教。據瞭解,由於歷史原因,中嶽廟自建廟以來一直空缺方丈。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嶽廟健全教制,設立方丈職位。經中國道教協會報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嶽廟住持黃至傑道長榮升首任方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是道家所倡導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1953年出生於河南禹州賀廟村一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道出家中嶽廟,師從姚明喜鍊師。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於王理仙方丈律壇下。1987年起,歷任河南省道協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中嶽廟民管會委員、省道協副會長祕書長、中嶽廟管委會主任,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協會長至今。2005年馬來西亞三清觀戒壇八大師之提科大師,2010年、2015年當選中國道協第八屆、第九屆副會長。多年來,他為傳承弘揚道教文化和復建中嶽廟人文景觀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道教聖地,中嶽廟的當家人,自古以來都被稱為“道長”。而黃至傑為何成了中嶽廟首任方丈?其實,‘方丈’一詞源於道教,其歷史要比佛教早得多,只不過大家瞭解的‘方丈’基本上都來自佛教。據瞭解,由於歷史原因,中嶽廟自建廟以來一直空缺方丈。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嶽廟健全教制,設立方丈職位。經中國道教協會報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嶽廟住持黃至傑道長榮升首任方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是道家所倡導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道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它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少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它的營養成分,為全人類帶來了真正的幸福。許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彙集在道教之中,並借道教的經典留存下來,得以流傳至今。”黃至傑方丈告訴記者,道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複雜的輻射作用,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

在人生價值觀方面,道教文化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是求。為了求道,必須保持恬淡無欲、歸真返樸的思想,不為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為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導的人生準則,整個社會風氣就將大大好轉,人們的思想素質也會大大提高。

在對待人際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道教文化主張實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均能和平共處,整個世界自然也會得到安寧。

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主張人應當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協調相處,順應大自然本身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否則就將作繭自縛,必然危害人類自身。

可見,道教文化中確有不少“救世良方”,其作用不容忽視。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1953年出生於河南禹州賀廟村一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道出家中嶽廟,師從姚明喜鍊師。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於王理仙方丈律壇下。1987年起,歷任河南省道協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中嶽廟民管會委員、省道協副會長祕書長、中嶽廟管委會主任,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協會長至今。2005年馬來西亞三清觀戒壇八大師之提科大師,2010年、2015年當選中國道協第八屆、第九屆副會長。多年來,他為傳承弘揚道教文化和復建中嶽廟人文景觀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道教聖地,中嶽廟的當家人,自古以來都被稱為“道長”。而黃至傑為何成了中嶽廟首任方丈?其實,‘方丈’一詞源於道教,其歷史要比佛教早得多,只不過大家瞭解的‘方丈’基本上都來自佛教。據瞭解,由於歷史原因,中嶽廟自建廟以來一直空缺方丈。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嶽廟健全教制,設立方丈職位。經中國道教協會報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嶽廟住持黃至傑道長榮升首任方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是道家所倡導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道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它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少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它的營養成分,為全人類帶來了真正的幸福。許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彙集在道教之中,並借道教的經典留存下來,得以流傳至今。”黃至傑方丈告訴記者,道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複雜的輻射作用,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

在人生價值觀方面,道教文化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是求。為了求道,必須保持恬淡無欲、歸真返樸的思想,不為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為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導的人生準則,整個社會風氣就將大大好轉,人們的思想素質也會大大提高。

在對待人際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道教文化主張實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均能和平共處,整個世界自然也會得到安寧。

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主張人應當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協調相處,順應大自然本身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否則就將作繭自縛,必然危害人類自身。

可見,道教文化中確有不少“救世良方”,其作用不容忽視。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1953年出生於河南禹州賀廟村一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道出家中嶽廟,師從姚明喜鍊師。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於王理仙方丈律壇下。1987年起,歷任河南省道協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中嶽廟民管會委員、省道協副會長祕書長、中嶽廟管委會主任,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協會長至今。2005年馬來西亞三清觀戒壇八大師之提科大師,2010年、2015年當選中國道協第八屆、第九屆副會長。多年來,他為傳承弘揚道教文化和復建中嶽廟人文景觀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道教聖地,中嶽廟的當家人,自古以來都被稱為“道長”。而黃至傑為何成了中嶽廟首任方丈?其實,‘方丈’一詞源於道教,其歷史要比佛教早得多,只不過大家瞭解的‘方丈’基本上都來自佛教。據瞭解,由於歷史原因,中嶽廟自建廟以來一直空缺方丈。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嶽廟健全教制,設立方丈職位。經中國道教協會報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嶽廟住持黃至傑道長榮升首任方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是道家所倡導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道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它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少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它的營養成分,為全人類帶來了真正的幸福。許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彙集在道教之中,並借道教的經典留存下來,得以流傳至今。”黃至傑方丈告訴記者,道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複雜的輻射作用,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

在人生價值觀方面,道教文化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是求。為了求道,必須保持恬淡無欲、歸真返樸的思想,不為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為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導的人生準則,整個社會風氣就將大大好轉,人們的思想素質也會大大提高。

在對待人際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道教文化主張實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均能和平共處,整個世界自然也會得到安寧。

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主張人應當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協調相處,順應大自然本身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否則就將作繭自縛,必然危害人類自身。

可見,道教文化中確有不少“救世良方”,其作用不容忽視。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專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千百年來,登封中嶽廟一直是中原道教中心,是道教北天師道的祖庭和發祥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嶽廟享譽著海內外。如何更好地傳承全真道統,發揮道教文化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大道惟中,德配天地

中嶽廟古稱太室祠,始建於先秦,是華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嶽廟坐落於嵩山東峰太室山(主峰峻極峰)南麓,西漢武帝時曾進行增修。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寇謙之祖師受到太武帝禮遇,並祭禱中嶽,使嵩山身份驟顯,名氣大增。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金元時全真掌教邱祖、尹志平、李志常遣喬志高嵩山弘道三十年,弟子甚眾,賜棲雲虛靜真人,道教全真於嵩山大行。明洪武年間(1368-1398)設登封道會司於崇福宮,管理嵩山道教事務。成化八年(1437年)道會司改設於中嶽廟,當時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晚清登封道會司道會弋圓法大鍊師,傳徒張明琴、姚明喜等,屬中嶽廟祖師宮。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1953年出生於河南禹州賀廟村一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道出家中嶽廟,師從姚明喜鍊師。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於王理仙方丈律壇下。1987年起,歷任河南省道協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中嶽廟民管會委員、省道協副會長祕書長、中嶽廟管委會主任,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協會長至今。2005年馬來西亞三清觀戒壇八大師之提科大師,2010年、2015年當選中國道協第八屆、第九屆副會長。多年來,他為傳承弘揚道教文化和復建中嶽廟人文景觀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道教聖地,中嶽廟的當家人,自古以來都被稱為“道長”。而黃至傑為何成了中嶽廟首任方丈?其實,‘方丈’一詞源於道教,其歷史要比佛教早得多,只不過大家瞭解的‘方丈’基本上都來自佛教。據瞭解,由於歷史原因,中嶽廟自建廟以來一直空缺方丈。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嶽廟健全教制,設立方丈職位。經中國道教協會報國家宗教局批准,中嶽廟住持黃至傑道長榮升首任方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論、物有物性”是道家所倡導的法則,就是說:“有天道,日月星辰是運動的;有地理,山河江海是可循環的;有人倫,就要有尊卑和長幼”。老子曾講過:“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伴。功名存於心,創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創煩惱之情增”。這就是老子對人規範的行為準則。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對老子的所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道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它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少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它的營養成分,為全人類帶來了真正的幸福。許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彙集在道教之中,並借道教的經典留存下來,得以流傳至今。”黃至傑方丈告訴記者,道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複雜的輻射作用,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

在人生價值觀方面,道教文化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是求。為了求道,必須保持恬淡無欲、歸真返樸的思想,不為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為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導的人生準則,整個社會風氣就將大大好轉,人們的思想素質也會大大提高。

在對待人際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道教文化主張實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均能和平共處,整個世界自然也會得到安寧。

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道教文化則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主張人應當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協調相處,順應大自然本身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否則就將作繭自縛,必然危害人類自身。

可見,道教文化中確有不少“救世良方”,其作用不容忽視。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中嶽廟方丈黃至傑

道化天下,共享太平

“民俗文化喚起了人們對以往生活的記憶,將傳統文化以一種簡練、通俗、溫和的手法進行了闡釋,將民俗文化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更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恢復全真叢林風範,傳承全真道統,樹立正信正念,加強道風建設,促進道教全真派的健康良好發展;提高中嶽廟以及嵩山道教在全國宗教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動和促進嵩山景區旅遊事業長足和持續發展。”對於未來如何發展?中嶽廟首任方丈黃至傑告訴記者,中嶽廟將按照十方叢林的管理體制,和方丈的職能職責,純正道風,廣闡道法,健全管理章制,加強自身組織建設,弘揚道教優良傳統。首先是嚴格按照十方叢林的建制做好圜堂、經堂、戒堂三堂建設,使中嶽廟真正成為玄門道眾友好往來、習道修德、傳承法戒,培養道教人才的基地。其次是選好八大執事,嚴格按照十方叢林的管理體制進行管理。再次是做好中嶽廟十方叢林文化建設,確立中嶽廟的文化品牌定位,找準中嶽廟對外宣傳的亮點和宣傳的支點,大力宣傳,弘揚中嶽廟道教文化,提高嵩山道教的知名度,拉動嵩山旅遊的蓬勃發展。

黃至傑方丈表示,道教思想之所以在中國存在了二千多年,是因為它的主張附合人們熱愛和平、嚮往自由的美好願望。它對人類要求的行為規範,附合歷代統治者的意願,對於穩定社會,發展生產有著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在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利用道教的教理教義來平和人們心態,指導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怎樣融合於社會,不爭權奪利,自強不息的建設美好家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思想對穩定社會有著積極作用。

(本報記者 師志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