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趙偉 傢俱 不完美媽媽 香椿 音樂 裝修 步入光陰 2019-07-29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那年那月,我買了新房,想讓三舅簡單裝修一下。三舅當時在縣城搞裝修,活忙時間緊,卻滿口答應了外甥的請求。有一天,他過來給我裝修,不小心手指撞上鋸片,鮮血直流,父親一路小跑,帶他到縣醫院,找到他當院長的表兄,縫合包紮才算止住了鮮血。我下班回來,以為三舅回老家養傷了。誰知他“輕傷不下火線”,又在幹活。我被三舅的精神感動。那段時間,每次上班前,總要對媳婦說:三舅受傷了,生活上要管待好。記得幹完最後一道活,我和媳婦抱著孩子,請三舅在縣城一家“辣妹子火鍋店”吃火鍋。三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他說:以後不要吃這個,亂花錢,竟哄人,哪有一碗麵實在。

三年前,一場事故讓三舅傷得不輕,也傷了元氣,人瘦了,飯量小了,煙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也不能幹重活了。可他依然為兒女操心,有時飛到春城看孫子,有時回到老家管護苗圃。

“布穀——布穀”,近聞此鳥聲,便知麥子黃。父親開始盤算收麥的歸期,我也想回去一趟,順便走走二里之外的舅家,看看三舅幹啥。如果他在拉鋸子,我一定要幫他一把。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那年那月,我買了新房,想讓三舅簡單裝修一下。三舅當時在縣城搞裝修,活忙時間緊,卻滿口答應了外甥的請求。有一天,他過來給我裝修,不小心手指撞上鋸片,鮮血直流,父親一路小跑,帶他到縣醫院,找到他當院長的表兄,縫合包紮才算止住了鮮血。我下班回來,以為三舅回老家養傷了。誰知他“輕傷不下火線”,又在幹活。我被三舅的精神感動。那段時間,每次上班前,總要對媳婦說:三舅受傷了,生活上要管待好。記得幹完最後一道活,我和媳婦抱著孩子,請三舅在縣城一家“辣妹子火鍋店”吃火鍋。三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他說:以後不要吃這個,亂花錢,竟哄人,哪有一碗麵實在。

三年前,一場事故讓三舅傷得不輕,也傷了元氣,人瘦了,飯量小了,煙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也不能幹重活了。可他依然為兒女操心,有時飛到春城看孫子,有時回到老家管護苗圃。

“布穀——布穀”,近聞此鳥聲,便知麥子黃。父親開始盤算收麥的歸期,我也想回去一趟,順便走走二里之外的舅家,看看三舅幹啥。如果他在拉鋸子,我一定要幫他一把。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原本還想請三舅幫我製作一套寫字用的文案,不釘釘子不刷漆,保持天然本色,再用鑿子鐫刻“漆水河香”四個字。可又一想,三舅的木匠活雖然技術精湛,甚至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可畢竟年齡大了,我這個晚輩怎好意思再讓三舅出力勞神?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我喜歡三舅,同樣愛我的其他舅舅。因為,他們和我娘都是一母所生,皆為同胞。愛舅就是愛娘,愛娘也是愛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惟願我的舅舅們身體健康,樂享天倫!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那年那月,我買了新房,想讓三舅簡單裝修一下。三舅當時在縣城搞裝修,活忙時間緊,卻滿口答應了外甥的請求。有一天,他過來給我裝修,不小心手指撞上鋸片,鮮血直流,父親一路小跑,帶他到縣醫院,找到他當院長的表兄,縫合包紮才算止住了鮮血。我下班回來,以為三舅回老家養傷了。誰知他“輕傷不下火線”,又在幹活。我被三舅的精神感動。那段時間,每次上班前,總要對媳婦說:三舅受傷了,生活上要管待好。記得幹完最後一道活,我和媳婦抱著孩子,請三舅在縣城一家“辣妹子火鍋店”吃火鍋。三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他說:以後不要吃這個,亂花錢,竟哄人,哪有一碗麵實在。

三年前,一場事故讓三舅傷得不輕,也傷了元氣,人瘦了,飯量小了,煙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也不能幹重活了。可他依然為兒女操心,有時飛到春城看孫子,有時回到老家管護苗圃。

“布穀——布穀”,近聞此鳥聲,便知麥子黃。父親開始盤算收麥的歸期,我也想回去一趟,順便走走二里之外的舅家,看看三舅幹啥。如果他在拉鋸子,我一定要幫他一把。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原本還想請三舅幫我製作一套寫字用的文案,不釘釘子不刷漆,保持天然本色,再用鑿子鐫刻“漆水河香”四個字。可又一想,三舅的木匠活雖然技術精湛,甚至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可畢竟年齡大了,我這個晚輩怎好意思再讓三舅出力勞神?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我喜歡三舅,同樣愛我的其他舅舅。因為,他們和我娘都是一母所生,皆為同胞。愛舅就是愛娘,愛娘也是愛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惟願我的舅舅們身體健康,樂享天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那年那月,我買了新房,想讓三舅簡單裝修一下。三舅當時在縣城搞裝修,活忙時間緊,卻滿口答應了外甥的請求。有一天,他過來給我裝修,不小心手指撞上鋸片,鮮血直流,父親一路小跑,帶他到縣醫院,找到他當院長的表兄,縫合包紮才算止住了鮮血。我下班回來,以為三舅回老家養傷了。誰知他“輕傷不下火線”,又在幹活。我被三舅的精神感動。那段時間,每次上班前,總要對媳婦說:三舅受傷了,生活上要管待好。記得幹完最後一道活,我和媳婦抱著孩子,請三舅在縣城一家“辣妹子火鍋店”吃火鍋。三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他說:以後不要吃這個,亂花錢,竟哄人,哪有一碗麵實在。

三年前,一場事故讓三舅傷得不輕,也傷了元氣,人瘦了,飯量小了,煙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也不能幹重活了。可他依然為兒女操心,有時飛到春城看孫子,有時回到老家管護苗圃。

“布穀——布穀”,近聞此鳥聲,便知麥子黃。父親開始盤算收麥的歸期,我也想回去一趟,順便走走二里之外的舅家,看看三舅幹啥。如果他在拉鋸子,我一定要幫他一把。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原本還想請三舅幫我製作一套寫字用的文案,不釘釘子不刷漆,保持天然本色,再用鑿子鐫刻“漆水河香”四個字。可又一想,三舅的木匠活雖然技術精湛,甚至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可畢竟年齡大了,我這個晚輩怎好意思再讓三舅出力勞神?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我喜歡三舅,同樣愛我的其他舅舅。因為,他們和我娘都是一母所生,皆為同胞。愛舅就是愛娘,愛娘也是愛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惟願我的舅舅們身體健康,樂享天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那年那月,我買了新房,想讓三舅簡單裝修一下。三舅當時在縣城搞裝修,活忙時間緊,卻滿口答應了外甥的請求。有一天,他過來給我裝修,不小心手指撞上鋸片,鮮血直流,父親一路小跑,帶他到縣醫院,找到他當院長的表兄,縫合包紮才算止住了鮮血。我下班回來,以為三舅回老家養傷了。誰知他“輕傷不下火線”,又在幹活。我被三舅的精神感動。那段時間,每次上班前,總要對媳婦說:三舅受傷了,生活上要管待好。記得幹完最後一道活,我和媳婦抱著孩子,請三舅在縣城一家“辣妹子火鍋店”吃火鍋。三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他說:以後不要吃這個,亂花錢,竟哄人,哪有一碗麵實在。

三年前,一場事故讓三舅傷得不輕,也傷了元氣,人瘦了,飯量小了,煙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也不能幹重活了。可他依然為兒女操心,有時飛到春城看孫子,有時回到老家管護苗圃。

“布穀——布穀”,近聞此鳥聲,便知麥子黃。父親開始盤算收麥的歸期,我也想回去一趟,順便走走二里之外的舅家,看看三舅幹啥。如果他在拉鋸子,我一定要幫他一把。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原本還想請三舅幫我製作一套寫字用的文案,不釘釘子不刷漆,保持天然本色,再用鑿子鐫刻“漆水河香”四個字。可又一想,三舅的木匠活雖然技術精湛,甚至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可畢竟年齡大了,我這個晚輩怎好意思再讓三舅出力勞神?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我喜歡三舅,同樣愛我的其他舅舅。因為,他們和我娘都是一母所生,皆為同胞。愛舅就是愛娘,愛娘也是愛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惟願我的舅舅們身體健康,樂享天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

我的三舅是木匠

作者/趙偉 編輯/秦志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每當聽到這句火辣辣的“西北風”、接地氣的“秦之聲”,我就想起我的舅舅。四個舅舅中,能和桌子板凳木頭聯繫一起的,只有三舅。

我的三舅是木匠。小時候走舅家,最愛看三舅拉鋸扯板的動作。多少回看的手癢,躍躍欲試。三舅無意培養愛徒,卻樂意外甥幫忙。每當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便讓我坐在草簾子上,傳授握鋸、推拉之要領;還“諄諄教導”三兩句。記得最清的,就是那句“幹活不能心急,方向要正,用力要勻,輕快輕快。”

有一回幫三舅截椽,但見他腳踩木頭,如馬踏飛燕;手持鋸柄,似握弓箭;拉鋸開始後,他的雙臂又彷彿打太極,收放開合,沉穩自如。只聽得木頭縫兒吱吱響,抬頭望,一溜鋸末簌簌落下。木椽“分家”時,三舅示意我鬆手遠離。“嗵”的一聲,木頭落地,恰似音樂“休止符”,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唸書雖少,卻愛動腦子、好鑽研。一塊木頭在他的手裡,總會順著自己的想法,變戲法似的,變成稱心如意的玩具、工具、傢俱。他做的東西結實耐用,從不變形。多少次我問三舅有啥拿法?他笑著說,木頭和碎娃一樣,有性子,愛耍脾氣,碎娃不聽話,就得挨板子。木頭只有回性了,捋直了,定型了,才不會變形。三舅之言,勝似教科書。

也許是三舅的啟發產生了效應,小小的我曾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長大後跟三舅學木匠,蓋房子,掙票子,娶娘子,生孩子,過日子,再叼個煙鍋,頓頓大碗咥面,閒了上會跟集。因而,每當暑假從舅家“學藝”歸來,我便久久凝望老家後院的大椿樹,腦海裡勾勒出大立櫃、案板、架子車的雛形。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家後院的椿樹依舊在,木匠夢卻未實現。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三舅幹活賣力,勁大無比,蓋房時抬檁架樑,一人頂仨;揮鐮割麥,猶如猛虎下山。他也是個忙人,天天有活,四季不歇。平日裡,幹活歸來,前腳進門,就有人跟來:三哥,閒了給我後院蓋個豬窩;晚間喝湯,準備關門,也有人叫:老三,有時間給我盤個鍋灶,媳婦要和我單另過。有求必應。這是三舅做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半輩子,風裡來雨裡去,他出門給人割傢俱、門窗,捋木蓋房,搞裝修,櫕棺材,粗活細活都能幹,樣樣活兒高質量,從來沒有返工現象。

有那麼幾年,舅家的左鄰右舍蓋新房,抬升地面,把三舅的老宅子“裝”在裡面。一下大雨,街道的水湧進院子,難以排除。當時的三舅供兩個大學生唸書,經濟拮据,無法重建房屋,就想了“土辦法”:拉土墊院。院子墊高了,房子低了也不行。三舅又來了個“拔門助長”的老房改造工程。而這個複雜艱鉅又有危險的工程,竟然是三舅一個人手工完成的。經過一個春天的精心施工,門窗“拔”高了,院房“平等”了,水患消除了。昔日的老平房還有了客廳、臥室。村民參觀後都說:三木匠幹活有竅,真正的能工巧匠,名不虛傳!這也應了老人常說的一句:與其家產萬貫,不如薄藝在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娘常說:你三舅給咱把活做扎咧,前後房、後院茅房、蘋果園子的房,都是他蓋的。娘說的不假,但漏了一個“房”:那就是他們的人生歸宿——棺材板房。

記得那回,三舅坐飛機從雲南回來,馬不停蹄,帶著東原西莊的老搭檔魏師,開車拉著電刨子“進駐”我家。幾十張松木板材又厚又重,翻來覆去很費力,可在三舅手中,它們如同小孩玩耍的積木,一會兒豎起來,一會兒躺下去。小小院落,時而傳來電鋸的刺耳聲,時而飄蕩刨松花的嗤嗤聲。當棺材蓋順著“軌道”推到頭,只聽得咣噹一聲,棺蓋與箱體卯扣吻合,天衣無縫,引來諸多父老鄉親圍觀,嘖嘖稱讚:活做得密楞格縫,挑不出一點瑕疵。老父親的一個發小半開玩笑地說:看誰給做呢?娃他舅麼。

千里歸來,出力費神,三舅只讓我娘給他的搭檔付了工錢。自己分文不收。為這事,娘心裡牽掛多日,派我去舅家付工錢。倔強的三舅依然不接,還和我在院子推來推去。我說,舅呀,你收了吧,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給我家做活。三舅說,瓜慫娃,舅收你錢,不叫人笑話?快拿回去。這也是舅的一樁心事。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那年那月,我買了新房,想讓三舅簡單裝修一下。三舅當時在縣城搞裝修,活忙時間緊,卻滿口答應了外甥的請求。有一天,他過來給我裝修,不小心手指撞上鋸片,鮮血直流,父親一路小跑,帶他到縣醫院,找到他當院長的表兄,縫合包紮才算止住了鮮血。我下班回來,以為三舅回老家養傷了。誰知他“輕傷不下火線”,又在幹活。我被三舅的精神感動。那段時間,每次上班前,總要對媳婦說:三舅受傷了,生活上要管待好。記得幹完最後一道活,我和媳婦抱著孩子,請三舅在縣城一家“辣妹子火鍋店”吃火鍋。三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他說:以後不要吃這個,亂花錢,竟哄人,哪有一碗麵實在。

三年前,一場事故讓三舅傷得不輕,也傷了元氣,人瘦了,飯量小了,煙不能抽了,酒不能喝了,也不能幹重活了。可他依然為兒女操心,有時飛到春城看孫子,有時回到老家管護苗圃。

“布穀——布穀”,近聞此鳥聲,便知麥子黃。父親開始盤算收麥的歸期,我也想回去一趟,順便走走二里之外的舅家,看看三舅幹啥。如果他在拉鋸子,我一定要幫他一把。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原本還想請三舅幫我製作一套寫字用的文案,不釘釘子不刷漆,保持天然本色,再用鑿子鐫刻“漆水河香”四個字。可又一想,三舅的木匠活雖然技術精湛,甚至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可畢竟年齡大了,我這個晚輩怎好意思再讓三舅出力勞神?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我喜歡三舅,同樣愛我的其他舅舅。因為,他們和我娘都是一母所生,皆為同胞。愛舅就是愛娘,愛娘也是愛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惟願我的舅舅們身體健康,樂享天倫!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我的三舅是木匠(文:趙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