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營銷案例:沒有錢,按這營銷方案走,你也能照樣買寶馬

空手套營銷案例:沒有錢,按這營銷方案走,你也能照樣買寶馬

在一次公開課上我曾分享過“每個人的成功應該是建立在過去成功的基礎上去獲取更大的成功,而不是去開發一個自己不熟悉或未知的領域”這個理念的時候。

一個叫謝小燕的學員,她說她實在無法理解這個句話,她今年 25 歲,打工已有 5 年,可是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成功的地方,很困惑。

我問:“小燕子,你從事什麼工作?”

小燕:“人力資源管理,主要負責招聘工作。”

“好,做招聘有幾年了?你經常接觸的是哪些人?”我繼續問。

“一直從事招聘工作,每天都是跟各類求職者打交道,還有各類中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公司、人才網絡、學校啊等等。”

“那麼,你在做招聘工作的過程當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最大的困惑就是:經常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無法及時滿足各部門用人需求。”

“你遇到的困惑是不是其他公司同樣遇到的困惑呢?”

“是的,沒錯!”

“很好,那請問中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學校這些提供人才的機構最大的困惑是什麼?”

“他們最大的困惑就是常找不到合適的企業和合適的崗位。”

我說:“其實,你身邊就有一個很大的生意可以做。大家要記住:賺錢應該是在為客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賺錢,你需要的也是別人需要,你的問題也是別人的問題,你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給找出來,設計一套共贏的方案,以達到共同的目的,你就能賺錢。

“創業者就是把擁有不同資源的的人組織起來,相互借力,以達到共同的目的。對於課堂上教的理念一定要學會靈活變通。”我繼續說。

“小燕子,你有聽明白嗎?”

“你意思是說,我可以跟我同行溝通,讓他們把他們公司的招聘需求供給我,我給他們提供人才服務,他們給我中介費用?”

“對啊,接著說。”

“我把收集起來的招聘需求發給中介公司、人力資源公司、學校,讓他們提供人才,我給他們安排工作,然後從中抽取中介佣金。”

“Good, 這就是槓桿借力,藉助別人的力量來成就自己”我說。

“我認識很多職業學校的領導,每年都有跟他們合作,交情還不錯,他們每年手中有大量的學生需要安頓;而很多企業需要畢業生,特別是旺季,他們給學校的管理費也很高,我可以從學校著手。”小燕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

於是,小燕,回去後就立即著手收集同行的招聘需求,並把這些招聘需求發給各大中介,學校和人力資源管理公司。

不到一個月時間,一家學校就為她同行的一家公司輸送了 220 名實習生,她從中抽取學生管理費 0.5 元/小時,每個學生上班約 220 個小時/月,大家可以計算下:0.5 元/小時×220 小時/月×220 人=24200 元/月,

她一個月就能賺 2 萬 4,是她工資的 7 倍。

後來,小燕告訴我,僅 2011 年上半年,她就安排了 6 家學校共 1300多人就業,僅管理費佣金,她就賺了 20 多萬,並買了一臺寶馬轎車。

可是,出事了,為什麼呢?她跟我說,有一家中介公司說廣州某企業需要學生約 200 人,請她輸送一些學生過去,並說跟她公司已經跟該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她手中剛好有一家技術學校有 150 多名實習畢業生,於是,她就跟學校把學生送到那家企業。可是,工廠拒絕接收這批學生,不承認有簽署合作協議,而中介公司也遲遲未露面,也出示不了合同,該中介公司要求把學生安排到其他工廠,她徹底被人忽悠了。她很害怕,150 多個學生流落街頭近 8 個小時,隨時都可能會騷亂,該事驚動了市教育局領導,兩位副校長几乎被撤職。

後來,在兩位副校長的幫助下,通過各種渠道,直到晚上 6 點,才找到廣州的一家企業願意接收這批學生。那天,小燕為學生報銷了所有車費、餐費……那天晚上,一直忙到凌晨 1 點,才把學生全部安頓好。

臨走時,兩位副校長很感慨的說:“現在像你這麼負責任的年輕人很少了,你這個朋友我們是認定了。如果你還想繼續做這行的話,你乾脆和我一起註冊公司,不要跟中介合作了,他們太黑了,不誠信,以後以你就以我們學校的名義與企業簽署合同,我賺多少,你就賺多少。”

後來,小燕就與那位副校長一起註冊了一家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現在安排學生就業人數達 3000 人,收入超過 25 萬/月。

這是一個絕對真實的案例,這個案例雖然有一個不好的插曲,但這絕對是在成功的基礎上建設成功的絕佳典範,聰明的你從中總結出什麼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