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家居蟑螂,為了生存,拒絕吃糖

強力蟑螂藥,三天死一半,七天全消滅。

廣告語倒也沒有過分誇張,蟑螂藥效果挺好的,投放後蟑螂銷聲匿跡。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蟑螂又出現了,再次投藥,這次強力蟑螂藥沒有上次好使了,只能換另一種更強力的蟑螂藥。在滅殺蟑螂的戰鬥中,蟑螂滅之不盡,再強力的蟑螂藥也強不過打不死的小強。

自從人類對蟑螂發動化學戰爭以來,面對每一輪新型的殺蟲毒藥,蟑螂赤手空拳卻不畏懼,通過改造自身肉體來對抗人類武器。不在戰鬥中成長,終在戰鬥中滅亡。蟑螂以讓人震驚的速度更新著自我,越戰越勇,茁壯成長,終成這場戰爭的勝者。

接下來的文章不講掉了腦袋的蟑螂為什麼還能再活9天,只講家居蟑螂怎樣在化學戰爭中迅速成長。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型毒藥,家居蟑螂能夠扭轉本性不碰甜品,如此自律強悍的敵人值得尊敬。

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家居蟑螂,為了生存,拒絕吃糖

蟑螂為什麼討厭

4800種蟑螂中,只有10多種潛入家門,跟我們一起生活。

家居蟑螂跟你一樣,喜歡遮風擋雨,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的室內生活。它的口味跟你也差不多,你喜歡的食物是家居蟑螂的美味,而且它吃得不多,只要灶臺桌下掉一點兒碎粒,就能餵飽蟑螂一家子。

沒有食物碎屑給蟑螂也沒關係,衣服、窗簾、書本,甚至連肥皂它們都能咬上兩口。即使在什麼都沒有的艱苦環境裡,家居蟑螂(美國大蠊,雌蟲)只靠喝水也能活上3個月。

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家居蟑螂,從熱帶到寒帶,有人停留,它就傍人而居,不離不棄。雖然名叫德國小蠊(在德國,它的名字是俄羅斯小蠊),但它並不是起源於歐洲。以前認為德國小蠊起源於非洲,最近的證據表明它可能起源於東南亞,總之,小蠊從暖和的地方來,追隨旅行者的腳步走遍天涯。

沒有野生的德國小蠊,它在野外會被捕食。德國小蠊只能生活在室內,跟我們在一起即安全又暖和。

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後,德國小蠊佔據了家居蟑螂的統領地位。德國小蠊的繁榮昌盛得益於我們居家條件的提高,比如60年代北方開始集中供暖,90年代南方開始廣泛使用空調。另外,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鐵路運輸加快了德國小蠊的遷移步伐,而且火車和汽車上還有冬天加熱,夏天製冷的空調車廂,小蠊漫遊全國的旅程舒服貼心。

德國小蠊攜帶病原體,不過對我們的危害不大。蒼蠅傳染病菌給我們,每年有很多上吐下瀉的倒黴蛋,只因為吃了被蒼蠅汙染過的食物。但被蟑螂傳染病菌的病例卻幾乎沒有,你在公交車上被同行人傳染病菌的概率,要大於在家裡被德國小蠊傳染病菌的概率。

德國小蠊對我們造成最大困擾的原因,不是病菌隱患,而是密度太大,它是過敏源的主要來源之一。當你看到家裡有一隻蟑螂時,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藏著上百隻。一窩一窩的蟑螂埋伏在家裡,想起來就心煩頭大。

每6個星期,雌性小蠊生產一個卵鞘,裡面有48粒蟑螂卵。如果一隻雌性小蠊一生只生產2個卵鞘,那麼一年內,它也能收穫上萬只子子孫孫的後代。

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家居蟑螂,為了生存,拒絕吃糖

滅殺蟑螂的化學戰爭

滅殺德國小蠊的化學戰爭開始於1948年,殺蟲劑氯丹第一次在家中使用。消滅昆蟲的化學毒素氯丹比以前所有的物理殺蟲方法都管用,被譽為不可戰勝的殺蟲劑。

3年後的1951年,在美國得克薩斯發現家居德國小蠊對氯丹有抵抗性。當時家居小蠊對氯丹的抵抗力強過實驗室小蠊的100倍。

殺蟲藥推陳出新,德國小蠊的抵抗力也隨之進步。到了1966年,家居德國小蠊能夠抵抗的農藥依次是:馬拉硫磷、二嗪磷(地亞農)、倍硫磷。之後,德國小蠊對DDT全面免疫

每次發明一種新的殺蟲劑,只需要幾年,或者只要幾個月的時間,德國小蠊就產生了抵抗力。有時,小蠊對老殺蟲劑的抵抗力還能抵抗新的殺蟲劑,戰爭在沒開始之前就結束了。

德國小蠊在對抗殺蟲劑的戰爭中,茁壯成長。除了正面抵抗,全面提高抗藥性外,德國小蠊還在戰爭中獲得了新知,增加了識別陷阱,先行一步不落入圈套的能力。小蠊付出了扭轉天性不吃甜食的代價,得以迴避人類佈下的甜蜜陷阱。

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家居蟑螂,為了生存,拒絕吃糖

拒絕吃糖的蟑螂

25年前,西爾弗曼(Jules Silverman)在製藥廠工作,研究毒殺蟑螂的新型毒藥。當時市面上效果最好的蟑螂藥是加入了殺蟲劑的糖丸。

各種類型的糖都能做成蟑螂藥裡的誘餌,包括果糖、葡萄糖、麥芽糖和蔗糖。德國小蠊的食物中有50%以上是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的熱量來自葡萄糖,甜品是小蠊的最愛。

西爾弗曼製作了含氟蟻腙的糖丸,實驗室裡的德國小蠊沒有一隻能夠抵抗住新型糖丸的威力,全部都被消滅了。西爾弗曼把糖丸帶給住在公寓裡的朋友,幫他消滅蟑螂。可是公寓裡的德國小蠊沒有被消滅,加大糖丸的劑量也不管用。

公寓裡的德國小蠊已經對氟蟻腙有抗體了嗎?這是剛出來的新藥,還沒有在市場上推廣使用。事實是,公寓小蠊和實驗室小蠊一樣,並不能抵抗氟蟻腙。但是公寓小蠊拒絕吃糖丸,糖丸裡的葡萄糖已經不能誘惑它們了。

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家居蟑螂,為了生存,拒絕吃糖

上圖是公寓裡的德國小蠊,它們聚在一起吃不加糖的花生醬,根本不理會旁邊含有豐富葡萄糖的草莓醬。

西爾弗曼調查了世界各地的德國小蠊,在很多使用葡萄糖當誘餌的地方,比如佛羅里達和韓國,蟑螂已經開始迴避葡萄糖了。西爾弗曼在實驗室裡給德國小蠊投食加了葡萄糖當誘餌的殺蟲糖丸,繁殖了幾代之後,小蠊開始迴避添加了葡萄糖的食物。

德國小蠊怎麼能控制住自己不吃甜食,還能教會孩子們不去吃甜食呢?甜品可不是說斷就斷那樣簡單,就連我們都有忍不住嘴饞的時候。

我們跟德國小蠊一樣,最愛澱粉裡的糖分。咬一口燒餅,裡面的糖分碰到舌頭上的味蕾,會觸發甜味受體。受體向大腦發送信號,激活了大腦裡的犒賞系統,於是我們感覺到愉悅。如果我們吃了大量的糖分,犒賞系統會持續興奮,這時的糖分就很像毒品了。腦袋裡的獎賞機制也是我們著迷於含糖食物的原因。

現在,德國小蠊拒絕了連我們都很難抵抗的甜食,它的自律來自哪裡?

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家居蟑螂,為了生存,拒絕吃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生物學家和田佳子把蟑螂的味覺神經元連接到電腦上,蟑螂品嚐到不同的味道會在電腦上出現不同幅度的脈衝。

公寓小蠊和野生蟑螂做對比測試。先給果糖,公寓小蠊和野生蟑螂都給出了“甜味”的脈衝信號,果糖觸發了它們的甜味受體。再給葡萄糖,公寓小蠊給出了“苦味”的脈衝信號,野生蟑螂給出了“甜味”的脈衝信號。

公寓小蠊拒絕吃糖的祕密破解了,它直接改變了自己的味覺,把甜蜜的葡萄糖變成苦味,從此不再上當。抵制糖衣炮彈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吃糖,沒有慾望就沒有傷害。

公寓小蠊不是特例,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德國小蠊都在對抗糖丸的戰爭中獲得新知。在以果糖為誘餌的地區,德國小蠊不吃果糖,但是依然愛吃葡萄糖。

滅殺蟑螂的化學戰爭至今持續了70年,剛開始,蟑螂正面抵抗,進化出一代強過一代的抗藥性。到後來,蟑螂不再直面戰鬥,而是提前識破陷阱,有效迴避了戰爭。

在我們發起的戰爭中,每個回合都是蟑螂勝出。蟑螂之所以贏得了那麼多次戰役,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發動戰爭。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對蟑螂的戰役中,這句話可以寫成:物競人擇,小強更強。


#我來科普##這很科學# #科普一下#

參考資料:

1:Qian Tang,Thomas Bourguignon,“Global spread of the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

2:R. E. Heal, R. E. Nash, and M. Williams, “An Insecticide-Resistant Strain of the German Cockroach from Corpus Christi, Texas”

3:J. Silverman and D. N. Bieman, “Glucose Aversion in the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

4:A. Wada-Katsumata, J. Silverman, and C. Schal, “Changes in Taste Neurons Support the Emergence of an Adaptive Behavior in Cockroache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