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心理斷乳期"孩子的特徵是什麼?

這一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喜歡獨立活動,希望別人能把自己當做是成年人來看待,自尊心特別強烈。

如果你還把他當做小孩子來看待的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煩,時間久了便會長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跟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是個成年人了。

第二點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

你會發現以前家裡最文靜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飯桌上也會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跟你爭論幾句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爭論過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裡不會理會你。

家長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的孩子?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也是越來越頭大,"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跟我對著幹""以前不是這樣的"哀嘆聲此起彼伏。

首先,要正視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一時期實質上是孩子人生中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家長要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而又親密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外面打拼。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這也只會害了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記得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住校,日常上課下課,跟同學搞好關係;在宿舍裡自己洗衣服,自已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心理斷乳期"孩子的特徵是什麼?

這一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喜歡獨立活動,希望別人能把自己當做是成年人來看待,自尊心特別強烈。

如果你還把他當做小孩子來看待的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煩,時間久了便會長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跟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是個成年人了。

第二點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

你會發現以前家裡最文靜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飯桌上也會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跟你爭論幾句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爭論過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裡不會理會你。

家長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的孩子?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也是越來越頭大,"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跟我對著幹""以前不是這樣的"哀嘆聲此起彼伏。

首先,要正視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一時期實質上是孩子人生中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家長要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而又親密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外面打拼。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這也只會害了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記得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住校,日常上課下課,跟同學搞好關係;在宿舍裡自己洗衣服,自已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許困難,畢竟以前在家的時候很少做這些。但是慢慢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是可以這麼厲害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面對同學之間糾紛的時候想方法解決。

父母在這個時候也只是充當"顧問"而已,他們遠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就是給你建議,真正實踐的也只是自己。

經過這一時期的磨鍊,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不少,不再是"媽媽,我這個不會""爸爸,這個要怎麼辦""這個太難了,我做不了"

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式。對於他們的成長,我們無法干預,也干預不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心理斷乳期"孩子的特徵是什麼?

這一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喜歡獨立活動,希望別人能把自己當做是成年人來看待,自尊心特別強烈。

如果你還把他當做小孩子來看待的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煩,時間久了便會長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跟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是個成年人了。

第二點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

你會發現以前家裡最文靜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飯桌上也會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跟你爭論幾句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爭論過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裡不會理會你。

家長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的孩子?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也是越來越頭大,"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跟我對著幹""以前不是這樣的"哀嘆聲此起彼伏。

首先,要正視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一時期實質上是孩子人生中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家長要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而又親密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外面打拼。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這也只會害了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記得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住校,日常上課下課,跟同學搞好關係;在宿舍裡自己洗衣服,自已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許困難,畢竟以前在家的時候很少做這些。但是慢慢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是可以這麼厲害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面對同學之間糾紛的時候想方法解決。

父母在這個時候也只是充當"顧問"而已,他們遠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就是給你建議,真正實踐的也只是自己。

經過這一時期的磨鍊,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不少,不再是"媽媽,我這個不會""爸爸,這個要怎麼辦""這個太難了,我做不了"

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式。對於他們的成長,我們無法干預,也干預不了。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再者,在孩子斷乳期間,家長自己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父母可能會偶爾抱怨說"小時候我去哪裡你就跟到哪裡,就差洗澡的時候也一起洗了""你現在不這樣了,是嫌棄我們了嗎"

其實不然,孩子只是長大了,獨立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被孩子粘著的生活,習慣了自己做什麼,孩子也跟著做什麼;習慣了孩子對自己說的"我長大了要嫁給爸爸""媽媽,以後我長大了就娶你"可能你覺得這是孩子對你的愛,是一種親密的表現。

但也不過是一種常見的"戀父"或者"戀母"情結,對於孩子來說,身體在成長,心理卻是停滯不前的。像現實生活中的"媽寶男",以及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女兒依戀爸爸,兒子依戀媽媽等現象,也正提醒廣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心理斷乳"。

老鷹有翱翔天空之際,獅子也有自己建立和領導獅群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呢。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應孩子獨立生活、長大成人這一現實,實現雙方的共同成長。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心理斷乳期"孩子的特徵是什麼?

這一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喜歡獨立活動,希望別人能把自己當做是成年人來看待,自尊心特別強烈。

如果你還把他當做小孩子來看待的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煩,時間久了便會長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跟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是個成年人了。

第二點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

你會發現以前家裡最文靜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飯桌上也會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跟你爭論幾句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爭論過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裡不會理會你。

家長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的孩子?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也是越來越頭大,"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跟我對著幹""以前不是這樣的"哀嘆聲此起彼伏。

首先,要正視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一時期實質上是孩子人生中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家長要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而又親密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外面打拼。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這也只會害了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記得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住校,日常上課下課,跟同學搞好關係;在宿舍裡自己洗衣服,自已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許困難,畢竟以前在家的時候很少做這些。但是慢慢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是可以這麼厲害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面對同學之間糾紛的時候想方法解決。

父母在這個時候也只是充當"顧問"而已,他們遠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就是給你建議,真正實踐的也只是自己。

經過這一時期的磨鍊,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不少,不再是"媽媽,我這個不會""爸爸,這個要怎麼辦""這個太難了,我做不了"

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式。對於他們的成長,我們無法干預,也干預不了。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再者,在孩子斷乳期間,家長自己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父母可能會偶爾抱怨說"小時候我去哪裡你就跟到哪裡,就差洗澡的時候也一起洗了""你現在不這樣了,是嫌棄我們了嗎"

其實不然,孩子只是長大了,獨立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被孩子粘著的生活,習慣了自己做什麼,孩子也跟著做什麼;習慣了孩子對自己說的"我長大了要嫁給爸爸""媽媽,以後我長大了就娶你"可能你覺得這是孩子對你的愛,是一種親密的表現。

但也不過是一種常見的"戀父"或者"戀母"情結,對於孩子來說,身體在成長,心理卻是停滯不前的。像現實生活中的"媽寶男",以及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女兒依戀爸爸,兒子依戀媽媽等現象,也正提醒廣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心理斷乳"。

老鷹有翱翔天空之際,獅子也有自己建立和領導獅群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呢。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應孩子獨立生活、長大成人這一現實,實現雙方的共同成長。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最後一點,也是深有體會的一點:拒絕情感操縱。

看到這個建議,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我這是在挑事,怎麼能夠說得這麼難聽呢?

但在生活中,在很多的家庭中,"情感操縱",它是真實存在的一種軟暴力,只不過是你們沒有發現而已。

在這一種現象之中,最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也是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不過是父母們站在自己以往經驗的角度上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只能說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但這其中的"好"與"不好",只能是當事人說了算。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奔波賺錢養家,其實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有什麼喜好,只是一味地強加"我都是為你好"這一觀念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好,這種做法往往吃力不討好,反而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反暴力領域權威專家麗莎.阿倫森.方特斯,她曾經陷入一段"情感操縱"的暴力之中而不自知,直到後來才發現,她的前夫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其實施高壓型控制,被對方跟蹤、威脅、折磨。在她走出這段感情經歷之後,對於那些處於情感操縱關係中的受害者有了更深的體會,因此才有了《情感操縱》一書。

在很多家庭裡,很多父母覺得這件事情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你卻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為什麼就不能按我的方式來呢?

像現在大多數90後面臨的催婚問題,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孩子對於婚姻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關於另一半有什麼要求。

只是一味地認為,年齡到了就要結婚生子,不然超過了這個年齡線就沒人要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心理斷乳期"孩子的特徵是什麼?

這一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喜歡獨立活動,希望別人能把自己當做是成年人來看待,自尊心特別強烈。

如果你還把他當做小孩子來看待的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煩,時間久了便會長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跟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是個成年人了。

第二點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

你會發現以前家裡最文靜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飯桌上也會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跟你爭論幾句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爭論過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裡不會理會你。

家長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的孩子?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也是越來越頭大,"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跟我對著幹""以前不是這樣的"哀嘆聲此起彼伏。

首先,要正視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一時期實質上是孩子人生中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家長要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而又親密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外面打拼。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這也只會害了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記得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住校,日常上課下課,跟同學搞好關係;在宿舍裡自己洗衣服,自已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許困難,畢竟以前在家的時候很少做這些。但是慢慢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是可以這麼厲害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面對同學之間糾紛的時候想方法解決。

父母在這個時候也只是充當"顧問"而已,他們遠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就是給你建議,真正實踐的也只是自己。

經過這一時期的磨鍊,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不少,不再是"媽媽,我這個不會""爸爸,這個要怎麼辦""這個太難了,我做不了"

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式。對於他們的成長,我們無法干預,也干預不了。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再者,在孩子斷乳期間,家長自己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父母可能會偶爾抱怨說"小時候我去哪裡你就跟到哪裡,就差洗澡的時候也一起洗了""你現在不這樣了,是嫌棄我們了嗎"

其實不然,孩子只是長大了,獨立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被孩子粘著的生活,習慣了自己做什麼,孩子也跟著做什麼;習慣了孩子對自己說的"我長大了要嫁給爸爸""媽媽,以後我長大了就娶你"可能你覺得這是孩子對你的愛,是一種親密的表現。

但也不過是一種常見的"戀父"或者"戀母"情結,對於孩子來說,身體在成長,心理卻是停滯不前的。像現實生活中的"媽寶男",以及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女兒依戀爸爸,兒子依戀媽媽等現象,也正提醒廣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心理斷乳"。

老鷹有翱翔天空之際,獅子也有自己建立和領導獅群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呢。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應孩子獨立生活、長大成人這一現實,實現雙方的共同成長。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最後一點,也是深有體會的一點:拒絕情感操縱。

看到這個建議,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我這是在挑事,怎麼能夠說得這麼難聽呢?

但在生活中,在很多的家庭中,"情感操縱",它是真實存在的一種軟暴力,只不過是你們沒有發現而已。

在這一種現象之中,最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也是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不過是父母們站在自己以往經驗的角度上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只能說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但這其中的"好"與"不好",只能是當事人說了算。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奔波賺錢養家,其實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有什麼喜好,只是一味地強加"我都是為你好"這一觀念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好,這種做法往往吃力不討好,反而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反暴力領域權威專家麗莎.阿倫森.方特斯,她曾經陷入一段"情感操縱"的暴力之中而不自知,直到後來才發現,她的前夫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其實施高壓型控制,被對方跟蹤、威脅、折磨。在她走出這段感情經歷之後,對於那些處於情感操縱關係中的受害者有了更深的體會,因此才有了《情感操縱》一書。

在很多家庭裡,很多父母覺得這件事情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你卻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為什麼就不能按我的方式來呢?

像現在大多數90後面臨的催婚問題,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孩子對於婚姻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關於另一半有什麼要求。

只是一味地認為,年齡到了就要結婚生子,不然超過了這個年齡線就沒人要了。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殊不知他們養活自己就很困難了。

我認識的一個姐姐,自己在廣州打拼,礙於家裡面催得緊,她也只好應付式地去相親。

她媽媽在電話裡都會跟她說"女兒啊,媽媽幫你找了一個,還不錯,你們有時間見個面吧?""哎呀,女大當嫁,我們也是為了你以後著想啊""你別傻了,女孩子過了三十就沒人要了"

做父母的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家立業,卻不知道他們每個月的衣食住行才是他們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致於後來她家裡人的電話是越來越不想接,就算接了也會以"工作忙"推脫掉。逢年過節回家,一家人坐在一塊也都是相看無言。

並不是你認為的"好",對於別人來說就是"好"。

生活中越是親近的人,就更不應該以愛之名來操縱別人。你可能覺得這樣是愛,但對於當事人來說,這不過是一種畸形的、病態的愛,這種體驗就是一種折磨,一種在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媽媽、《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都用這種看似是愛,實則是暴力的手段來控制子女,最後只不過讓一段感情漸行漸遠最後破裂。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和未來,也是社會的棟樑,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才是我們家長應該關心的。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家長要拒絕"情感操縱",學會心理斷乳,讓孩子獨立、自主、自強地生活,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尊尊沒有自主意識的傀儡。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青春期前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除了長高了,聲音變了,還特別的"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而讓家長特別頭疼的這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不是我孩子""他以前很聽話的"等等。很明顯,這是孩子的斷乳期,同時也是家長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應有的權利,他們不是家長手中的傀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對孩子實施"情感操縱",家長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心理斷乳期"孩子的特徵是什麼?

這一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喜歡獨立活動,希望別人能把自己當做是成年人來看待,自尊心特別強烈。

如果你還把他當做小孩子來看待的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煩,時間久了便會長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跟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是個成年人了。

第二點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發展。

你會發現以前家裡最文靜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飯桌上也會因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跟你爭論幾句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爭論過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裡不會理會你。

家長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的孩子?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也是越來越頭大,"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跟我對著幹""以前不是這樣的"哀嘆聲此起彼伏。

首先,要正視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一時期實質上是孩子人生中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家長要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而又親密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外面打拼。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這也只會害了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記得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住校,日常上課下課,跟同學搞好關係;在宿舍裡自己洗衣服,自已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許困難,畢竟以前在家的時候很少做這些。但是慢慢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是可以這麼厲害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面對同學之間糾紛的時候想方法解決。

父母在這個時候也只是充當"顧問"而已,他們遠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就是給你建議,真正實踐的也只是自己。

經過這一時期的磨鍊,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不少,不再是"媽媽,我這個不會""爸爸,這個要怎麼辦""這個太難了,我做不了"

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式。對於他們的成長,我們無法干預,也干預不了。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再者,在孩子斷乳期間,家長自己也要學會"心理斷乳"。

父母可能會偶爾抱怨說"小時候我去哪裡你就跟到哪裡,就差洗澡的時候也一起洗了""你現在不這樣了,是嫌棄我們了嗎"

其實不然,孩子只是長大了,獨立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被孩子粘著的生活,習慣了自己做什麼,孩子也跟著做什麼;習慣了孩子對自己說的"我長大了要嫁給爸爸""媽媽,以後我長大了就娶你"可能你覺得這是孩子對你的愛,是一種親密的表現。

但也不過是一種常見的"戀父"或者"戀母"情結,對於孩子來說,身體在成長,心理卻是停滯不前的。像現實生活中的"媽寶男",以及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女兒依戀爸爸,兒子依戀媽媽等現象,也正提醒廣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心理斷乳"。

老鷹有翱翔天空之際,獅子也有自己建立和領導獅群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呢。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應孩子獨立生活、長大成人這一現實,實現雙方的共同成長。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最後一點,也是深有體會的一點:拒絕情感操縱。

看到這個建議,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我這是在挑事,怎麼能夠說得這麼難聽呢?

但在生活中,在很多的家庭中,"情感操縱",它是真實存在的一種軟暴力,只不過是你們沒有發現而已。

在這一種現象之中,最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也是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不過是父母們站在自己以往經驗的角度上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只能說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但這其中的"好"與"不好",只能是當事人說了算。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奔波賺錢養家,其實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有什麼喜好,只是一味地強加"我都是為你好"這一觀念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好,這種做法往往吃力不討好,反而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反暴力領域權威專家麗莎.阿倫森.方特斯,她曾經陷入一段"情感操縱"的暴力之中而不自知,直到後來才發現,她的前夫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其實施高壓型控制,被對方跟蹤、威脅、折磨。在她走出這段感情經歷之後,對於那些處於情感操縱關係中的受害者有了更深的體會,因此才有了《情感操縱》一書。

在很多家庭裡,很多父母覺得這件事情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你卻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為什麼就不能按我的方式來呢?

像現在大多數90後面臨的催婚問題,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孩子對於婚姻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關於另一半有什麼要求。

只是一味地認為,年齡到了就要結婚生子,不然超過了這個年齡線就沒人要了。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殊不知他們養活自己就很困難了。

我認識的一個姐姐,自己在廣州打拼,礙於家裡面催得緊,她也只好應付式地去相親。

她媽媽在電話裡都會跟她說"女兒啊,媽媽幫你找了一個,還不錯,你們有時間見個面吧?""哎呀,女大當嫁,我們也是為了你以後著想啊""你別傻了,女孩子過了三十就沒人要了"

做父母的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家立業,卻不知道他們每個月的衣食住行才是他們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致於後來她家裡人的電話是越來越不想接,就算接了也會以"工作忙"推脫掉。逢年過節回家,一家人坐在一塊也都是相看無言。

並不是你認為的"好",對於別人來說就是"好"。

生活中越是親近的人,就更不應該以愛之名來操縱別人。你可能覺得這樣是愛,但對於當事人來說,這不過是一種畸形的、病態的愛,這種體驗就是一種折磨,一種在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媽媽、《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都用這種看似是愛,實則是暴力的手段來控制子女,最後只不過讓一段感情漸行漸遠最後破裂。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和未來,也是社會的棟樑,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才是我們家長應該關心的。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家長要拒絕"情感操縱",學會心理斷乳,讓孩子獨立、自主、自強地生活,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尊尊沒有自主意識的傀儡。

別再說為孩子好了,拒絕“情感操縱”,家長要學會“心理斷乳”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