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重點:學法、教法和管法!

語文 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2017-09-07

教育科研的重點:學法、教法和管法!

中小學教育科研的主體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核心是圍繞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和學習方式去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因此,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重點要放在學法、教法和管法的研究上。當前,“滿堂灌”“注人式”仍然是中小學教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究其原因,是學校偏重了對“教”的研究和要求,忽略了對“學”的研究和要求,導致課堂教學高耗時,低效率。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首要任務應放在學法的研究上。教師所教的知識要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最終要經過學生自己去“悟”、去“練”才能獲得和提高。

教育的真諦不在於教會學生真理,而在於教會學生學會發現真理,也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研究學法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著手。學法研究要選擇那些實在、實用性課題。只有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抓起,才能最大限度的把教師的勞動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成果。研究學法要從培養學生的智力品質著眼。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是教育的核心任務,研究學法要圍繞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慎密而深邃的思維能力以及超常的記憶力展開,如語文學科高效閱讀方法的研究、利用探究實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利用歸納、聯繫、歌訣、串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等都是學法研究的重要課題。確定課題後,要在行動研究中尋找規律、總結經驗、指導學生科學地學習,促進學生由苦讀型向巧學型轉變。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方法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

時下,很多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存在著重教不重學的主觀性、重結論輕過程的盲目性和重知識輕能力的淺表性。為此,教法研究的關鍵在於如何落實“生本”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教師則成為優秀的導演。研究教法要研究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既是教材編寫的依據,也是考試命題的依據;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教師只有吃透課程標準,才能真正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本學科的教學任務,才能全面準確地確定某一單元、某一課時所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研究教法要研究文本,科學地設計教學程序。

教育科研的重點:學法、教法和管法!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難易程度恰當地運用講授、試驗、討論、探究、自學等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要善於利用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科前沿以及課堂中新生成的教學資源,做教材的開發者、建設者和完善者,做到用活教材,確保學生所學知識的時代性和有效性。研究教材文本,教師要研究怎樣將知識問題化,通過設疑激趣創設情境,通過答疑解難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通過教師適時點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習得知識、獲得技能; 研究文本,教師要研究怎樣將知識結構化,知識的學習是一點一點進行的,教師必須讓學生髮現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把知識串成線、織成網,學生才能牢固記憶,才能活學活用。

研究文本,教師要研究如何將知識習題化,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應用也是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對文本信息進行加工改造,採取換條件、換說法或者將文字、數據、圖表、實驗等信息呈現的方式互相轉換,設計出新的知識情境,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從而培養他們的遷移能力。研究教法要研究學生評價,推敲課堂語言。學生對課堂提問的回答、小組討論和展示的效果、解題的方法與結果,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評價忌用“好、很好、正確、完全正確”等大眾語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個性語言,讓每一次評價成為師生心靈的對話,從而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推敲課堂語言,做到語言精練、深邃睿智,讓富有魅力的語言體現出抑揚頓挫的節奏美、詼諧幽默的機智美、聲情並茂的情感美、邏輯慎密的理性美、 啟迪心智的道德美。研究教法要研究學習規律,探索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

教育科研的重點:學法、教法和管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