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運用一個減法'

"

我們成年人習慣性地將孩子看成是一個需要被給予的人,是一個需要被牽引不斷給出方向的人。而實際上,孩子的智慧天生圓滿俱足,他具備一個生命體的全部特徵和機能。孩子的世界純潔卻非白紙,家長和老師不能任意塗鴉。

"

我們成年人習慣性地將孩子看成是一個需要被給予的人,是一個需要被牽引不斷給出方向的人。而實際上,孩子的智慧天生圓滿俱足,他具備一個生命體的全部特徵和機能。孩子的世界純潔卻非白紙,家長和老師不能任意塗鴉。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運用一個減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要給到孩子的是尊重。尊重他的天性,尊重他的人格,給到他獨立成長的空間和自由。當他成熟那一天,當他從容、自信、自由地應對這個世界帶給他的挑戰,當他能夠獨立擔當時,那種欣慰與滿足是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替代的。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為教育下了這樣的定義:“所謂教育,是忘卻了在校學得的全部內容之後所剩下的本領”。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認為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麼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複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麼好的境界啊!

愛因斯坦和葉聖陶都為我們在詮釋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是減法,剩下的,才是孩子的。

"

我們成年人習慣性地將孩子看成是一個需要被給予的人,是一個需要被牽引不斷給出方向的人。而實際上,孩子的智慧天生圓滿俱足,他具備一個生命體的全部特徵和機能。孩子的世界純潔卻非白紙,家長和老師不能任意塗鴉。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運用一個減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要給到孩子的是尊重。尊重他的天性,尊重他的人格,給到他獨立成長的空間和自由。當他成熟那一天,當他從容、自信、自由地應對這個世界帶給他的挑戰,當他能夠獨立擔當時,那種欣慰與滿足是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替代的。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為教育下了這樣的定義:“所謂教育,是忘卻了在校學得的全部內容之後所剩下的本領”。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認為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麼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複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麼好的境界啊!

愛因斯坦和葉聖陶都為我們在詮釋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是減法,剩下的,才是孩子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運用一個減法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我們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自己懂的都教給孩子。可是,我們給到孩子的,有多少對他有用?他又會留下多少給自己呢?這樣教育孩子的方法適合孩子嗎?

學習是一個吸收、運化、釋放的過程。我們給到孩子的,他能全部吸收嗎?即使記憶力超強,智商超高,把老師和家長給到的內容全部記住,孩子又能從我們給到的信息中提煉出多少成長養分?學習不等於記憶,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讓孩子記住多少知識,而是希望他在這個過程中留下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獲得生命成長所需。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在教育中,教知識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知識只有被用到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教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傳授孩子用知識的能力和智慧。老子的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知識是通往智慧的階梯。知識越學越多,但學知識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能通過知識,觸摸智慧。

學校培養學生,不能一味地關注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應當在用中提升他對知識的掌握和活學活用的程度。小學數學大都是生活中的數學,老師教孩子的數學知識,最終就是為了讓他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從生活到工作,不同的場有不同的學習對象。學習能力強的人,任何場都是他學習的道場,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他的學習對象,他都能從中提取養分。學習力的核心能力體現在創造力上。未來社會需要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人。創新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創新性人才是未來社會高端產業鏈上的頂尖人才,在全球化的經濟大背景下,未來的精英必須具備互聯互通的創造力。

教育,最終不就是化掉知識,豐滿智慧的過程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