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感性認知,重視孩子的直覺。就如黃曉丹老師總結的:當直覺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發展出理性的需求,那個時候再給予不過分的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需求,那只是因為感性的積累還不夠,而不是要提前進行理論的灌輸。
  • 在我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這部紀錄片時,看到那個把世界文明史做成一個巨大車輪的孩子,在展覽日當天也沒有完全做好,放暑假還留在車間裡不停的修正,而老師只是在玻璃窗外面看著他,露出一臉壞笑說:“看著他一遍遍犯錯,一遍遍調整,真的是太開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會覺得老師不盡職,反而有深深的感動。
"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感性認知,重視孩子的直覺。就如黃曉丹老師總結的:當直覺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發展出理性的需求,那個時候再給予不過分的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需求,那只是因為感性的積累還不夠,而不是要提前進行理論的灌輸。
  • 在我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這部紀錄片時,看到那個把世界文明史做成一個巨大車輪的孩子,在展覽日當天也沒有完全做好,放暑假還留在車間裡不停的修正,而老師只是在玻璃窗外面看著他,露出一臉壞笑說:“看著他一遍遍犯錯,一遍遍調整,真的是太開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會覺得老師不盡職,反而有深深的感動。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這就是好的教育。
  •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理。
  • 過早的理性灌輸,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會把原本無限的可能,變成一個個不容置疑的定論。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裡說: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任務和工作,而是要讓他們去渴望那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
"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感性認知,重視孩子的直覺。就如黃曉丹老師總結的:當直覺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發展出理性的需求,那個時候再給予不過分的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需求,那只是因為感性的積累還不夠,而不是要提前進行理論的灌輸。
  • 在我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這部紀錄片時,看到那個把世界文明史做成一個巨大車輪的孩子,在展覽日當天也沒有完全做好,放暑假還留在車間裡不停的修正,而老師只是在玻璃窗外面看著他,露出一臉壞笑說:“看著他一遍遍犯錯,一遍遍調整,真的是太開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會覺得老師不盡職,反而有深深的感動。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這就是好的教育。
  •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理。
  • 過早的理性灌輸,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會把原本無限的可能,變成一個個不容置疑的定論。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裡說: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任務和工作,而是要讓他們去渴望那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不講理的教育,適用於各個學科。
  • 以我自己為例:
  • 再重申一遍,我是個學渣。而且是個全方位的學渣—連體育成績都是不及格的。
  • 我們那時候的高考,之前需要參加一個匯考,匯考前還需要拿到體育成績。體育考試包括很多項目,比如“引體向上”。但是老師一般都會網開一面,讓我們選擇女生的項目——曲臂懸垂,簡單說,就是維持身體與單槓平行,頭要高出單槓的槓樑,維持幾分鐘就算及格,相對來說,沒有引體向上那麼強的力量要求。
  • 但我們這些平時體育課都被數學語文佔去了的孩子,哪裡有體力搞這些項目,於是大家都是把下巴撐在單槓上,用這種取巧的方式,靠脖子和手臂的力量一起撐到及格時間。
  • 由於下巴壓在單槓上,大腦就會缺血。遠遠望去,單槓上掛著一排排臉色鐵青的人隨風飄蕩,不知內情的,一定以為是醫學院的學生在晾屍體。
"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感性認知,重視孩子的直覺。就如黃曉丹老師總結的:當直覺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發展出理性的需求,那個時候再給予不過分的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需求,那只是因為感性的積累還不夠,而不是要提前進行理論的灌輸。
  • 在我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這部紀錄片時,看到那個把世界文明史做成一個巨大車輪的孩子,在展覽日當天也沒有完全做好,放暑假還留在車間裡不停的修正,而老師只是在玻璃窗外面看著他,露出一臉壞笑說:“看著他一遍遍犯錯,一遍遍調整,真的是太開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會覺得老師不盡職,反而有深深的感動。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這就是好的教育。
  •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理。
  • 過早的理性灌輸,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會把原本無限的可能,變成一個個不容置疑的定論。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裡說: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任務和工作,而是要讓他們去渴望那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不講理的教育,適用於各個學科。
  • 以我自己為例:
  • 再重申一遍,我是個學渣。而且是個全方位的學渣—連體育成績都是不及格的。
  • 我們那時候的高考,之前需要參加一個匯考,匯考前還需要拿到體育成績。體育考試包括很多項目,比如“引體向上”。但是老師一般都會網開一面,讓我們選擇女生的項目——曲臂懸垂,簡單說,就是維持身體與單槓平行,頭要高出單槓的槓樑,維持幾分鐘就算及格,相對來說,沒有引體向上那麼強的力量要求。
  • 但我們這些平時體育課都被數學語文佔去了的孩子,哪裡有體力搞這些項目,於是大家都是把下巴撐在單槓上,用這種取巧的方式,靠脖子和手臂的力量一起撐到及格時間。
  • 由於下巴壓在單槓上,大腦就會缺血。遠遠望去,單槓上掛著一排排臉色鐵青的人隨風飄蕩,不知內情的,一定以為是醫學院的學生在晾屍體。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力量型的項目不行吧,技巧型的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在家裡是翻跟頭的高手,可是在體育課上,背下老師講的姿勢要領之後,就連最簡單的前滾翻都不會了,滾完之後,要麼是四仰八叉躺在墊子外面,要麼直接滾進人群裡,總之就是眼前一黑,再一睜眼,就不知道已經滾到哪裡去了。最誇張的一次,從墊子上直接滾出了體育館。
  • 和這些比起來,什麼扔鉛球砸到後排同學的腳背啊,三步跳遠跳不到沙坑裡啊,反而不值一提了。
  • 我不認為自己是天生運動能力差的人,我小時候生活在大山裡,冬天滑冰夏天掏鳥蛋,上躥下跳的事情沒少幹,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在床上翻跟頭,可是為什麼上學了之後,小時候玩的很好的遊戲,就完全不會了呢,身體彷彿完全僵硬了。
  • 後來有一次和一位田徑項目國家隊的教練聊天,他說:沒完全跑起來呢就先死記硬背標準姿勢,是錯誤的。我們選苗子,都是先讓他撒歡,再糾正動作,而且往往都是隊員先感受到錯誤姿勢帶來的不適,再糾正他。
"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感性認知,重視孩子的直覺。就如黃曉丹老師總結的:當直覺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發展出理性的需求,那個時候再給予不過分的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需求,那只是因為感性的積累還不夠,而不是要提前進行理論的灌輸。
  • 在我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這部紀錄片時,看到那個把世界文明史做成一個巨大車輪的孩子,在展覽日當天也沒有完全做好,放暑假還留在車間裡不停的修正,而老師只是在玻璃窗外面看著他,露出一臉壞笑說:“看著他一遍遍犯錯,一遍遍調整,真的是太開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會覺得老師不盡職,反而有深深的感動。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這就是好的教育。
  •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理。
  • 過早的理性灌輸,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會把原本無限的可能,變成一個個不容置疑的定論。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裡說: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任務和工作,而是要讓他們去渴望那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不講理的教育,適用於各個學科。
  • 以我自己為例:
  • 再重申一遍,我是個學渣。而且是個全方位的學渣—連體育成績都是不及格的。
  • 我們那時候的高考,之前需要參加一個匯考,匯考前還需要拿到體育成績。體育考試包括很多項目,比如“引體向上”。但是老師一般都會網開一面,讓我們選擇女生的項目——曲臂懸垂,簡單說,就是維持身體與單槓平行,頭要高出單槓的槓樑,維持幾分鐘就算及格,相對來說,沒有引體向上那麼強的力量要求。
  • 但我們這些平時體育課都被數學語文佔去了的孩子,哪裡有體力搞這些項目,於是大家都是把下巴撐在單槓上,用這種取巧的方式,靠脖子和手臂的力量一起撐到及格時間。
  • 由於下巴壓在單槓上,大腦就會缺血。遠遠望去,單槓上掛著一排排臉色鐵青的人隨風飄蕩,不知內情的,一定以為是醫學院的學生在晾屍體。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力量型的項目不行吧,技巧型的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在家裡是翻跟頭的高手,可是在體育課上,背下老師講的姿勢要領之後,就連最簡單的前滾翻都不會了,滾完之後,要麼是四仰八叉躺在墊子外面,要麼直接滾進人群裡,總之就是眼前一黑,再一睜眼,就不知道已經滾到哪裡去了。最誇張的一次,從墊子上直接滾出了體育館。
  • 和這些比起來,什麼扔鉛球砸到後排同學的腳背啊,三步跳遠跳不到沙坑裡啊,反而不值一提了。
  • 我不認為自己是天生運動能力差的人,我小時候生活在大山裡,冬天滑冰夏天掏鳥蛋,上躥下跳的事情沒少幹,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在床上翻跟頭,可是為什麼上學了之後,小時候玩的很好的遊戲,就完全不會了呢,身體彷彿完全僵硬了。
  • 後來有一次和一位田徑項目國家隊的教練聊天,他說:沒完全跑起來呢就先死記硬背標準姿勢,是錯誤的。我們選苗子,都是先讓他撒歡,再糾正動作,而且往往都是隊員先感受到錯誤姿勢帶來的不適,再糾正他。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所以我想,無論文化課也好體育課也罷,都應該先讓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自己試錯。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們,都太急於把知識和理論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了,這樣經常會適得其反,不僅理論沒記住,直覺也沒了,還磨滅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 什麼樣的人最喜歡灌輸型的教育?
  • 最早提出“灌輸”概念的,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1844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先進理論不會自發產生,共產黨必須加強對工人階級的思想理論灌輸。
  • 同年9月,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談到反對“把庸俗習氣灌輸到共產主義運動中去”,也使用了“灌輸”這一概念。
  • 後來,列寧和斯大林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灌輸理論”,現在依然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灌輸這個詞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務工作的詞語。
"
  • 由於最近在開科學課,所以我經常會接到一些家長私下的反饋,也多了很多和家長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我發現家長們的問題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為什麼花青素實驗的時候不講酸鹼度的理論呢?為什麼過冷水實驗不告訴孩子凝結核的原理呢?為什麼讓孩子動手做實驗前不先把知識講透徹呢?
  • 我經常要解釋:我們不希望太早給孩子灌輸理論,我們希望先引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鼓勵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讓他自己發展出理性的需求。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感性認知,重視孩子的直覺。就如黃曉丹老師總結的:當直覺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發展出理性的需求,那個時候再給予不過分的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需求,那只是因為感性的積累還不夠,而不是要提前進行理論的灌輸。
  • 在我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這部紀錄片時,看到那個把世界文明史做成一個巨大車輪的孩子,在展覽日當天也沒有完全做好,放暑假還留在車間裡不停的修正,而老師只是在玻璃窗外面看著他,露出一臉壞笑說:“看著他一遍遍犯錯,一遍遍調整,真的是太開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會覺得老師不盡職,反而有深深的感動。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這就是好的教育。
  •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理。
  • 過早的理性灌輸,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會把原本無限的可能,變成一個個不容置疑的定論。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裡說: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任務和工作,而是要讓他們去渴望那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我覺得,不講理的教育,適用於各個學科。
  • 以我自己為例:
  • 再重申一遍,我是個學渣。而且是個全方位的學渣—連體育成績都是不及格的。
  • 我們那時候的高考,之前需要參加一個匯考,匯考前還需要拿到體育成績。體育考試包括很多項目,比如“引體向上”。但是老師一般都會網開一面,讓我們選擇女生的項目——曲臂懸垂,簡單說,就是維持身體與單槓平行,頭要高出單槓的槓樑,維持幾分鐘就算及格,相對來說,沒有引體向上那麼強的力量要求。
  • 但我們這些平時體育課都被數學語文佔去了的孩子,哪裡有體力搞這些項目,於是大家都是把下巴撐在單槓上,用這種取巧的方式,靠脖子和手臂的力量一起撐到及格時間。
  • 由於下巴壓在單槓上,大腦就會缺血。遠遠望去,單槓上掛著一排排臉色鐵青的人隨風飄蕩,不知內情的,一定以為是醫學院的學生在晾屍體。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力量型的項目不行吧,技巧型的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在家裡是翻跟頭的高手,可是在體育課上,背下老師講的姿勢要領之後,就連最簡單的前滾翻都不會了,滾完之後,要麼是四仰八叉躺在墊子外面,要麼直接滾進人群裡,總之就是眼前一黑,再一睜眼,就不知道已經滾到哪裡去了。最誇張的一次,從墊子上直接滾出了體育館。
  • 和這些比起來,什麼扔鉛球砸到後排同學的腳背啊,三步跳遠跳不到沙坑裡啊,反而不值一提了。
  • 我不認為自己是天生運動能力差的人,我小時候生活在大山裡,冬天滑冰夏天掏鳥蛋,上躥下跳的事情沒少幹,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在床上翻跟頭,可是為什麼上學了之後,小時候玩的很好的遊戲,就完全不會了呢,身體彷彿完全僵硬了。
  • 後來有一次和一位田徑項目國家隊的教練聊天,他說:沒完全跑起來呢就先死記硬背標準姿勢,是錯誤的。我們選苗子,都是先讓他撒歡,再糾正動作,而且往往都是隊員先感受到錯誤姿勢帶來的不適,再糾正他。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所以我想,無論文化課也好體育課也罷,都應該先讓孩子積累感性認知,自己試錯。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們,都太急於把知識和理論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了,這樣經常會適得其反,不僅理論沒記住,直覺也沒了,還磨滅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 什麼樣的人最喜歡灌輸型的教育?
  • 最早提出“灌輸”概念的,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1844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先進理論不會自發產生,共產黨必須加強對工人階級的思想理論灌輸。
  • 同年9月,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談到反對“把庸俗習氣灌輸到共產主義運動中去”,也使用了“灌輸”這一概念。
  • 後來,列寧和斯大林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灌輸理論”,現在依然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灌輸這個詞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務工作的詞語。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講道理


  • 但是好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先讓孩子有興趣,讓他好奇,鼓勵他試錯。家長也好,老師也罷,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孩子確實有需要時,提供及時而不過分的幫助。如果我們把孩子看作是一粒種子,家長和老師就是他生長的土壤,修枝剪葉的事情交給風雨交給環境交給他自己吧。
  • 我們,唯有對他說一句,孩子你慢慢來,成長道路上的精彩,要你自己去尋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