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以色列的孩子在學習科技。

以色列人在商業和科技上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曉了吧。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每個實驗裡都有以色列人;在硅谷,每一間辦公室裡都有以色列人。 從2008年至今,超過五分之一的以色列大學教授,被歐美知名大學挖走。過去幾年,美國共有十八個州派出高階訪問團到以色列,爭相拉攏高科技創業人才,其中馬薩諸塞州、加州和紐約搶得最凶(資料來源:以色列智庫託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但你們知道嗎?以色列十五歲青少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數學與科學兩項都在世界第四十名,遠遠低於中國上海。以色列七所著名大學,在剛剛新出爐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最好的希伯來大學排第191名,落後於很多中國的名校。

我們成功的祕密不是大學,而是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一語道破天機。

以色列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考出好成績,而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諾貝爾獎不是考試高分得來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得來的。

在以色列一所公立小學,二年級的科學課程,主題是“世界上的房子”。教室裡,看不見老師站在臺上念課文,而是十幾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老師引導思考:房子的材料有哪些?要怎麼配合氣候?哪些房子適合蓋在什麼地方?要怎麼設計?

一位當了22年的老師說:我們用的是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用活生生的問題,激發學生找解決方法。例如,沙漠缺水,要怎麼找水?……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

我們強調競爭

別人在培養合作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以色列的孩子在學習科技。

以色列人在商業和科技上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曉了吧。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每個實驗裡都有以色列人;在硅谷,每一間辦公室裡都有以色列人。 從2008年至今,超過五分之一的以色列大學教授,被歐美知名大學挖走。過去幾年,美國共有十八個州派出高階訪問團到以色列,爭相拉攏高科技創業人才,其中馬薩諸塞州、加州和紐約搶得最凶(資料來源:以色列智庫託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但你們知道嗎?以色列十五歲青少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數學與科學兩項都在世界第四十名,遠遠低於中國上海。以色列七所著名大學,在剛剛新出爐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最好的希伯來大學排第191名,落後於很多中國的名校。

我們成功的祕密不是大學,而是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一語道破天機。

以色列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考出好成績,而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諾貝爾獎不是考試高分得來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得來的。

在以色列一所公立小學,二年級的科學課程,主題是“世界上的房子”。教室裡,看不見老師站在臺上念課文,而是十幾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老師引導思考:房子的材料有哪些?要怎麼配合氣候?哪些房子適合蓋在什麼地方?要怎麼設計?

一位當了22年的老師說:我們用的是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用活生生的問題,激發學生找解決方法。例如,沙漠缺水,要怎麼找水?……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

我們強調競爭

別人在培養合作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萬有幸福空間,聯合採訪芬蘭教育專家,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 羅卡教授。

去年冬天,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羅卡教授在芬蘭大使館文化參贊的陪同下,前來萬有幸福空間交流。我和三川讓她給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一些建議,她猶豫了一下,說,雖然可能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請嘗試著不要讓孩子“過早競爭”!

這恰恰是芬蘭教育成為全球第一的關鍵所在。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我採訪獲得了戛納大獎的法國導演席里爾·迪翁時,他也稱,芬蘭所代表的教育,是全球未來的方向;而其中最令他觸動的,就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探尋自我的價值。

以我目之所及,在西方大多數的學校裡,都在提倡項目式學習、團隊式的合作、混齡式的組合、多文化的交融、多學科的交叉,很多的考試和評價,也都是以項目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這不僅是在大學階段,在中小學階段也都是如此。這些,已經不是創新教育,而是主流教育了。

在童書媽媽內部的分享會上,有一位同事,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都是在強調要個人競爭。你得了全班第一,就淘汰掉了幾十個人,你得了年級第一,就淘汰掉了幾百個人;你得了高考狀元,就打敗了十幾萬人。

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到處處都充滿著敵意——如果和你成績相當的同學生病了,你會感到欣喜和慶幸——這不是我們人性有多惡劣,而是我們在競爭制度下的生存本能。

但是,當你衝破了所謂的重重難關,打敗了很多同齡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後,你才發現,不是你把同事打敗了,你就成功了。

相反,如何和同部門的人合作,如何跨部門的合作,如何調動更多資源的合作,才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哪怕完成一張活動海報的工作,你不能和設計部、營銷部、行政部的同事合作,這件小事情你都無法很好地完成,更遑論其他。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也沒有能力去給出一個完成的修改和替代方案——但是,我只是從最樸素的、最實際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迫學會的是對人不能太真誠、太老實,要存心思、有心眼兒,隨時提防、隨時警覺,怕吃虧、怕被淘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他的這種懷疑性人格的心態,怎樣才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失在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我們的孩子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以色列的孩子在學習科技。

以色列人在商業和科技上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曉了吧。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每個實驗裡都有以色列人;在硅谷,每一間辦公室裡都有以色列人。 從2008年至今,超過五分之一的以色列大學教授,被歐美知名大學挖走。過去幾年,美國共有十八個州派出高階訪問團到以色列,爭相拉攏高科技創業人才,其中馬薩諸塞州、加州和紐約搶得最凶(資料來源:以色列智庫託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但你們知道嗎?以色列十五歲青少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數學與科學兩項都在世界第四十名,遠遠低於中國上海。以色列七所著名大學,在剛剛新出爐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最好的希伯來大學排第191名,落後於很多中國的名校。

我們成功的祕密不是大學,而是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一語道破天機。

以色列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考出好成績,而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諾貝爾獎不是考試高分得來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得來的。

在以色列一所公立小學,二年級的科學課程,主題是“世界上的房子”。教室裡,看不見老師站在臺上念課文,而是十幾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老師引導思考:房子的材料有哪些?要怎麼配合氣候?哪些房子適合蓋在什麼地方?要怎麼設計?

一位當了22年的老師說:我們用的是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用活生生的問題,激發學生找解決方法。例如,沙漠缺水,要怎麼找水?……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

我們強調競爭

別人在培養合作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萬有幸福空間,聯合採訪芬蘭教育專家,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 羅卡教授。

去年冬天,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羅卡教授在芬蘭大使館文化參贊的陪同下,前來萬有幸福空間交流。我和三川讓她給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一些建議,她猶豫了一下,說,雖然可能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請嘗試著不要讓孩子“過早競爭”!

這恰恰是芬蘭教育成為全球第一的關鍵所在。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我採訪獲得了戛納大獎的法國導演席里爾·迪翁時,他也稱,芬蘭所代表的教育,是全球未來的方向;而其中最令他觸動的,就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探尋自我的價值。

以我目之所及,在西方大多數的學校裡,都在提倡項目式學習、團隊式的合作、混齡式的組合、多文化的交融、多學科的交叉,很多的考試和評價,也都是以項目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這不僅是在大學階段,在中小學階段也都是如此。這些,已經不是創新教育,而是主流教育了。

在童書媽媽內部的分享會上,有一位同事,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都是在強調要個人競爭。你得了全班第一,就淘汰掉了幾十個人,你得了年級第一,就淘汰掉了幾百個人;你得了高考狀元,就打敗了十幾萬人。

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到處處都充滿著敵意——如果和你成績相當的同學生病了,你會感到欣喜和慶幸——這不是我們人性有多惡劣,而是我們在競爭制度下的生存本能。

但是,當你衝破了所謂的重重難關,打敗了很多同齡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後,你才發現,不是你把同事打敗了,你就成功了。

相反,如何和同部門的人合作,如何跨部門的合作,如何調動更多資源的合作,才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哪怕完成一張活動海報的工作,你不能和設計部、營銷部、行政部的同事合作,這件小事情你都無法很好地完成,更遑論其他。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也沒有能力去給出一個完成的修改和替代方案——但是,我只是從最樸素的、最實際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迫學會的是對人不能太真誠、太老實,要存心思、有心眼兒,隨時提防、隨時警覺,怕吃虧、怕被淘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他的這種懷疑性人格的心態,怎樣才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失在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我們的孩子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美國奇點大學在球場上演示無人機。

在美國,Google和NASA合辦了一所大學,叫做奇點大學。一年有100位來自40個國家的學生聚在一起。他們會根據具體的項目,組成不同的團隊,然後,為110個國家解決當地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學習。 比如:他們有的以3D打印房子,降低住宅成本,來解決流浪者的居住困境;有的發明自動蒐集手指上微量血液的穿戴式智能戒指,透過無線網絡,把血液數值傳到手機app,分析後再傳回雲端。

奇點大學的負責人艾斯摩塔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先把專業放一旁,重新學習科技跟項目的關係,傾聽他人的想法“。 對奇點大學而言,未來的大學得打破傳統體制,無需競逐排名或名譽。“未來評斷一間大學好壞的,絕對是學生組成的多元與創新程度。”

3

我們強調學科學習

別人強調人的價值

從我們小時候到現在,老師都是分為數學老師、語文老師、英文老師、音樂老師、體育老師……好像每個領域都是專門的人才。

然後呢,我們還調侃那些語文成績不好的人,“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實際上,我第一次聽說“全科老師”的時候,也很困惑,一個(或幾個)老師負責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所有課程,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倒退嗎,這不是私塾的那種教學嗎,這對老師的要求是怎樣的呢,老師還不得累死啊……

可是,我接觸到的越多,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是否採用“全科教學”的方式,而是我們怎樣面對“學科”和“人的價值”。

所謂的全科教育,有什麼樣的好處呢?很簡單,老師會更全面地瞭解一個孩子。比如,某個孩子語文成績很差,但擁有數學的天分,那麼,老師就會結合他數學學習,來引導他更好地學習文字的能力(不一定要用最高的要求);某個孩子對閱讀有障礙,但動手能力強,是不是也可以給他更個性和具體的學習指導……

我們都知道,其實並不是每個人擅長做每項事情——所謂的那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要求孩子,最後只能得到幾個優秀的孩子而已——但是,每個孩子最後都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才是他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要採用“幫助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價值”的思路,而不是每個單科的老師,只盯著自己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根本不去了解和顧及孩子的現狀。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以色列的孩子在學習科技。

以色列人在商業和科技上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曉了吧。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每個實驗裡都有以色列人;在硅谷,每一間辦公室裡都有以色列人。 從2008年至今,超過五分之一的以色列大學教授,被歐美知名大學挖走。過去幾年,美國共有十八個州派出高階訪問團到以色列,爭相拉攏高科技創業人才,其中馬薩諸塞州、加州和紐約搶得最凶(資料來源:以色列智庫託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但你們知道嗎?以色列十五歲青少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數學與科學兩項都在世界第四十名,遠遠低於中國上海。以色列七所著名大學,在剛剛新出爐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最好的希伯來大學排第191名,落後於很多中國的名校。

我們成功的祕密不是大學,而是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一語道破天機。

以色列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考出好成績,而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諾貝爾獎不是考試高分得來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得來的。

在以色列一所公立小學,二年級的科學課程,主題是“世界上的房子”。教室裡,看不見老師站在臺上念課文,而是十幾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老師引導思考:房子的材料有哪些?要怎麼配合氣候?哪些房子適合蓋在什麼地方?要怎麼設計?

一位當了22年的老師說:我們用的是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用活生生的問題,激發學生找解決方法。例如,沙漠缺水,要怎麼找水?……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

我們強調競爭

別人在培養合作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萬有幸福空間,聯合採訪芬蘭教育專家,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 羅卡教授。

去年冬天,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羅卡教授在芬蘭大使館文化參贊的陪同下,前來萬有幸福空間交流。我和三川讓她給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一些建議,她猶豫了一下,說,雖然可能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請嘗試著不要讓孩子“過早競爭”!

這恰恰是芬蘭教育成為全球第一的關鍵所在。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我採訪獲得了戛納大獎的法國導演席里爾·迪翁時,他也稱,芬蘭所代表的教育,是全球未來的方向;而其中最令他觸動的,就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探尋自我的價值。

以我目之所及,在西方大多數的學校裡,都在提倡項目式學習、團隊式的合作、混齡式的組合、多文化的交融、多學科的交叉,很多的考試和評價,也都是以項目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這不僅是在大學階段,在中小學階段也都是如此。這些,已經不是創新教育,而是主流教育了。

在童書媽媽內部的分享會上,有一位同事,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都是在強調要個人競爭。你得了全班第一,就淘汰掉了幾十個人,你得了年級第一,就淘汰掉了幾百個人;你得了高考狀元,就打敗了十幾萬人。

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到處處都充滿著敵意——如果和你成績相當的同學生病了,你會感到欣喜和慶幸——這不是我們人性有多惡劣,而是我們在競爭制度下的生存本能。

但是,當你衝破了所謂的重重難關,打敗了很多同齡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後,你才發現,不是你把同事打敗了,你就成功了。

相反,如何和同部門的人合作,如何跨部門的合作,如何調動更多資源的合作,才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哪怕完成一張活動海報的工作,你不能和設計部、營銷部、行政部的同事合作,這件小事情你都無法很好地完成,更遑論其他。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也沒有能力去給出一個完成的修改和替代方案——但是,我只是從最樸素的、最實際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迫學會的是對人不能太真誠、太老實,要存心思、有心眼兒,隨時提防、隨時警覺,怕吃虧、怕被淘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他的這種懷疑性人格的心態,怎樣才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失在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我們的孩子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美國奇點大學在球場上演示無人機。

在美國,Google和NASA合辦了一所大學,叫做奇點大學。一年有100位來自40個國家的學生聚在一起。他們會根據具體的項目,組成不同的團隊,然後,為110個國家解決當地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學習。 比如:他們有的以3D打印房子,降低住宅成本,來解決流浪者的居住困境;有的發明自動蒐集手指上微量血液的穿戴式智能戒指,透過無線網絡,把血液數值傳到手機app,分析後再傳回雲端。

奇點大學的負責人艾斯摩塔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先把專業放一旁,重新學習科技跟項目的關係,傾聽他人的想法“。 對奇點大學而言,未來的大學得打破傳統體制,無需競逐排名或名譽。“未來評斷一間大學好壞的,絕對是學生組成的多元與創新程度。”

3

我們強調學科學習

別人強調人的價值

從我們小時候到現在,老師都是分為數學老師、語文老師、英文老師、音樂老師、體育老師……好像每個領域都是專門的人才。

然後呢,我們還調侃那些語文成績不好的人,“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實際上,我第一次聽說“全科老師”的時候,也很困惑,一個(或幾個)老師負責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所有課程,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倒退嗎,這不是私塾的那種教學嗎,這對老師的要求是怎樣的呢,老師還不得累死啊……

可是,我接觸到的越多,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是否採用“全科教學”的方式,而是我們怎樣面對“學科”和“人的價值”。

所謂的全科教育,有什麼樣的好處呢?很簡單,老師會更全面地瞭解一個孩子。比如,某個孩子語文成績很差,但擁有數學的天分,那麼,老師就會結合他數學學習,來引導他更好地學習文字的能力(不一定要用最高的要求);某個孩子對閱讀有障礙,但動手能力強,是不是也可以給他更個性和具體的學習指導……

我們都知道,其實並不是每個人擅長做每項事情——所謂的那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要求孩子,最後只能得到幾個優秀的孩子而已——但是,每個孩子最後都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才是他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要採用“幫助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價值”的思路,而不是每個單科的老師,只盯著自己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根本不去了解和顧及孩子的現狀。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法國的創新大學School 42的學習空間。(School 42官網)

法國有一所編程大學,叫做School 42。這所大學目前還沒有被納入正統教育體系,所以並沒有授予正式學位。但是,每年仍舊吸引了7萬至8萬名學生申請。

這所大學不收學費。想進入這所大學,除了18歲到30歲的年齡限制之外,任何人都可提出申請,不需要任何證明文件。幾次線上測試篩選,最優秀的3000名還將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魔鬼測試,每天都要完成新的任務。最終,只有大約有900學生,能夠順利入學。

School 42的創始人尼爾認為:

各國高等教育都面臨相同問題:高昂的學費與僵化篩選機制,讓大學成了精英階級的專利,不再是創造社會流動的公平管道。

因此他與科學家尼可拉斯·薩迪拉克共同創立School 42,希望打破學術高牆,讓高等教育重新普及化,並彌補業界人才需求的落差。

在School 42裡,沒有課程,只有專項的任務。學生必須依序完成指定的任務,才能順利晉級。最高到21級,大約3至5年的時間即可畢業,但學生可自行決定學習進度。

學校裡也沒有老師、沒有教科書,一切得靠自學和同學。有任何問題,就上網問Google大神;如果還找不到答案,就去問隔壁桌的同學。

School 42培養軟件工程師的做法,完全顛覆了傳統強調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另一位創辦人薩迪拉克說:“學生不應該浪費時間學習知識,而應該要訓練批判性思考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重點不在於你懂得多少,而是你如何思考。

4

我們不肯改變

別人擁抱改變

我遇到很多在中國做各種各樣的教育的人。他們跟我說,醫療和教育都是剛需的行業,有賺不完的錢。

當然,他們很多並沒有去致力改變現有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而是去順應,或者說是加強現有教育的問題。他們會發展的很順利、很快——比如,去做應試技巧提高成績的培訓班,做小升初名校攻略諮詢,做奧數競賽培訓,做運動、藝術項目賽事演出,做十分鐘學會鋼琴、一個小時學會寫作文的魔法學校……你會賺大錢、發大財,公司上市,名利雙收。

但是,這些行為,有多少是遵循教育的本質的,有多少是真正地在做教育的,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同時,我還遇到很多在中國做創新教育的人——可以說,都做得很艱難。

政策不支持,家長不理解,孩子的適應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他們往往做了五年、十年,還是很小的一個機構,也沒有什麼大眾的名聲。但是,他們就這麼痛並快樂著,行進在追尋真正的教育、中國自己的教育、面向未來的教育的道路之上。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以色列的孩子在學習科技。

以色列人在商業和科技上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曉了吧。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每個實驗裡都有以色列人;在硅谷,每一間辦公室裡都有以色列人。 從2008年至今,超過五分之一的以色列大學教授,被歐美知名大學挖走。過去幾年,美國共有十八個州派出高階訪問團到以色列,爭相拉攏高科技創業人才,其中馬薩諸塞州、加州和紐約搶得最凶(資料來源:以色列智庫託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但你們知道嗎?以色列十五歲青少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數學與科學兩項都在世界第四十名,遠遠低於中國上海。以色列七所著名大學,在剛剛新出爐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最好的希伯來大學排第191名,落後於很多中國的名校。

我們成功的祕密不是大學,而是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一語道破天機。

以色列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考出好成績,而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諾貝爾獎不是考試高分得來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得來的。

在以色列一所公立小學,二年級的科學課程,主題是“世界上的房子”。教室裡,看不見老師站在臺上念課文,而是十幾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老師引導思考:房子的材料有哪些?要怎麼配合氣候?哪些房子適合蓋在什麼地方?要怎麼設計?

一位當了22年的老師說:我們用的是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用活生生的問題,激發學生找解決方法。例如,沙漠缺水,要怎麼找水?……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

我們強調競爭

別人在培養合作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萬有幸福空間,聯合採訪芬蘭教育專家,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 羅卡教授。

去年冬天,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羅卡教授在芬蘭大使館文化參贊的陪同下,前來萬有幸福空間交流。我和三川讓她給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一些建議,她猶豫了一下,說,雖然可能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請嘗試著不要讓孩子“過早競爭”!

這恰恰是芬蘭教育成為全球第一的關鍵所在。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我採訪獲得了戛納大獎的法國導演席里爾·迪翁時,他也稱,芬蘭所代表的教育,是全球未來的方向;而其中最令他觸動的,就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探尋自我的價值。

以我目之所及,在西方大多數的學校裡,都在提倡項目式學習、團隊式的合作、混齡式的組合、多文化的交融、多學科的交叉,很多的考試和評價,也都是以項目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這不僅是在大學階段,在中小學階段也都是如此。這些,已經不是創新教育,而是主流教育了。

在童書媽媽內部的分享會上,有一位同事,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都是在強調要個人競爭。你得了全班第一,就淘汰掉了幾十個人,你得了年級第一,就淘汰掉了幾百個人;你得了高考狀元,就打敗了十幾萬人。

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到處處都充滿著敵意——如果和你成績相當的同學生病了,你會感到欣喜和慶幸——這不是我們人性有多惡劣,而是我們在競爭制度下的生存本能。

但是,當你衝破了所謂的重重難關,打敗了很多同齡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後,你才發現,不是你把同事打敗了,你就成功了。

相反,如何和同部門的人合作,如何跨部門的合作,如何調動更多資源的合作,才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哪怕完成一張活動海報的工作,你不能和設計部、營銷部、行政部的同事合作,這件小事情你都無法很好地完成,更遑論其他。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也沒有能力去給出一個完成的修改和替代方案——但是,我只是從最樸素的、最實際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迫學會的是對人不能太真誠、太老實,要存心思、有心眼兒,隨時提防、隨時警覺,怕吃虧、怕被淘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他的這種懷疑性人格的心態,怎樣才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失在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我們的孩子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美國奇點大學在球場上演示無人機。

在美國,Google和NASA合辦了一所大學,叫做奇點大學。一年有100位來自40個國家的學生聚在一起。他們會根據具體的項目,組成不同的團隊,然後,為110個國家解決當地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學習。 比如:他們有的以3D打印房子,降低住宅成本,來解決流浪者的居住困境;有的發明自動蒐集手指上微量血液的穿戴式智能戒指,透過無線網絡,把血液數值傳到手機app,分析後再傳回雲端。

奇點大學的負責人艾斯摩塔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先把專業放一旁,重新學習科技跟項目的關係,傾聽他人的想法“。 對奇點大學而言,未來的大學得打破傳統體制,無需競逐排名或名譽。“未來評斷一間大學好壞的,絕對是學生組成的多元與創新程度。”

3

我們強調學科學習

別人強調人的價值

從我們小時候到現在,老師都是分為數學老師、語文老師、英文老師、音樂老師、體育老師……好像每個領域都是專門的人才。

然後呢,我們還調侃那些語文成績不好的人,“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實際上,我第一次聽說“全科老師”的時候,也很困惑,一個(或幾個)老師負責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所有課程,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倒退嗎,這不是私塾的那種教學嗎,這對老師的要求是怎樣的呢,老師還不得累死啊……

可是,我接觸到的越多,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是否採用“全科教學”的方式,而是我們怎樣面對“學科”和“人的價值”。

所謂的全科教育,有什麼樣的好處呢?很簡單,老師會更全面地瞭解一個孩子。比如,某個孩子語文成績很差,但擁有數學的天分,那麼,老師就會結合他數學學習,來引導他更好地學習文字的能力(不一定要用最高的要求);某個孩子對閱讀有障礙,但動手能力強,是不是也可以給他更個性和具體的學習指導……

我們都知道,其實並不是每個人擅長做每項事情——所謂的那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要求孩子,最後只能得到幾個優秀的孩子而已——但是,每個孩子最後都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才是他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要採用“幫助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價值”的思路,而不是每個單科的老師,只盯著自己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根本不去了解和顧及孩子的現狀。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法國的創新大學School 42的學習空間。(School 42官網)

法國有一所編程大學,叫做School 42。這所大學目前還沒有被納入正統教育體系,所以並沒有授予正式學位。但是,每年仍舊吸引了7萬至8萬名學生申請。

這所大學不收學費。想進入這所大學,除了18歲到30歲的年齡限制之外,任何人都可提出申請,不需要任何證明文件。幾次線上測試篩選,最優秀的3000名還將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魔鬼測試,每天都要完成新的任務。最終,只有大約有900學生,能夠順利入學。

School 42的創始人尼爾認為:

各國高等教育都面臨相同問題:高昂的學費與僵化篩選機制,讓大學成了精英階級的專利,不再是創造社會流動的公平管道。

因此他與科學家尼可拉斯·薩迪拉克共同創立School 42,希望打破學術高牆,讓高等教育重新普及化,並彌補業界人才需求的落差。

在School 42裡,沒有課程,只有專項的任務。學生必須依序完成指定的任務,才能順利晉級。最高到21級,大約3至5年的時間即可畢業,但學生可自行決定學習進度。

學校裡也沒有老師、沒有教科書,一切得靠自學和同學。有任何問題,就上網問Google大神;如果還找不到答案,就去問隔壁桌的同學。

School 42培養軟件工程師的做法,完全顛覆了傳統強調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另一位創辦人薩迪拉克說:“學生不應該浪費時間學習知識,而應該要訓練批判性思考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重點不在於你懂得多少,而是你如何思考。

4

我們不肯改變

別人擁抱改變

我遇到很多在中國做各種各樣的教育的人。他們跟我說,醫療和教育都是剛需的行業,有賺不完的錢。

當然,他們很多並沒有去致力改變現有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而是去順應,或者說是加強現有教育的問題。他們會發展的很順利、很快——比如,去做應試技巧提高成績的培訓班,做小升初名校攻略諮詢,做奧數競賽培訓,做運動、藝術項目賽事演出,做十分鐘學會鋼琴、一個小時學會寫作文的魔法學校……你會賺大錢、發大財,公司上市,名利雙收。

但是,這些行為,有多少是遵循教育的本質的,有多少是真正地在做教育的,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同時,我還遇到很多在中國做創新教育的人——可以說,都做得很艱難。

政策不支持,家長不理解,孩子的適應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他們往往做了五年、十年,還是很小的一個機構,也沒有什麼大眾的名聲。但是,他們就這麼痛並快樂著,行進在追尋真正的教育、中國自己的教育、面向未來的教育的道路之上。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中國臺灣道禾的創新教育探索了22年。在學校裡,有云門舞集,有優人神鼓;有劍道館、書店、畫廊。

我發現,其實,教育創新的力量,來自三個領域

第一個,是政府部門。如果你仔細研讀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措施,是符合創新教育的思路的。我想,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各級校長,都很清楚地看到了教育必須改革的方向。他們也做出了很多很多教育的改革,很多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推行了。

第二個,是外圍力量。這裡面,包括教育的媒體、機構。比如,我知道的,北京有很多的公立中小學學校裡,已經實施了很多絕對不差於世界水平的教育創新,比如走班制、選修課、項目學習等等。也有很多教育研究的機構,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做了很多深入專業的研究。還有眾多的創新教育的實踐機構,如道禾在中國文化上的創舉,一土、探月學院的國際化創新;營地教育的啟行、堅果派;企業辦學校的阿里、萬科、華為;線上教育的眾多平臺……

第三個,是老師和家長。很多真正有志於教育行業的老師,以及見識過真正好的教育的家長也形成了一股合力,倒逼我們的教育,不得不進行改革和變化。 但是,三者結合的力量,也還很小很小。小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這些機構、老師和孩子,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渠道。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的孩子,上了巴學園、培德的幼兒園,但是到了小學就要去公立的小學了;初中你可能進入到了創新學習的學校,但是,你總是要面臨著高考;到了大學,又有幾所學校,能夠給你提供真正能力的學習呢……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狀。

所以,我經常說,我支持所有在中國做創新教育的機構和個人。無論是公立學校、國際學校,還是民辦學校;無論是培訓機構,興趣班,還是營地機構;無論是科班出身的研究員、教授,還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無論是中國文化為核心,還是國際體系為根本……在中國都應該被得到大力的鼓勵和支持——哪怕,他們會犯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因為這些,都是希望的所在,他們都走在正確的路上。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同樣是亞洲的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思路(根據刊登在《天下》雜誌的報道)吧。

"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

有的是我們去歐洲、北美、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等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際的教育考察感受到的;有的則是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受邀和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採訪、交流中知悉的。

總的感受是什麼呢?真的很急迫!

什麼很急迫呢?對教育創新的呼喚,對現有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著急上火的那種急迫!

我們總聽見、看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們為了考出好成績廢寢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了,而我們卻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1

我們強調成績

別人在強調能力

上個學期結束,女兒拿著三門主課成績單給我看。

他們班沒有排名,但是從分數上看,語文和英語很好,數學很一般。我跟小丸子很坦誠地分享我對她的成績的看法:

你看,你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知道你的英語實際水平是怎樣的——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你除了打招呼之外,基本是沒有辦法用英語交流的。所以,無論你考出的分數有多高,都只能停留在考卷上,對實際的英語運用沒有任何價值。我希望你知道這一點。

你的語文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最好的那種。不過呢,你還記得嗎,就算你曾經考了很低的分數,我也不會著急——因為我知道你實際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有你在生活中保持的閱讀和創作的習慣,只不過是在某些具體的考試類型上的不適應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語文成績是高是低,只要你保持著這種習慣,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還有數學成績,這次成績很低——你會發現,雖然你上次的成績很高,但並不能保證你的數學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你現在能夠運用到數學的地方還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背更多的公式、做更多的習題,而是在生活中給你更多的運用到數學的機會——比如,去文具店買東西,旅行的時候買機票、訂酒店、算時差、規劃行程、制定預算……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考試成績的這種態度,有多少家長認同——應該是非常非常少數的,會被其他的家長罵為“傻瓜”的那種吧——但是,我卻在國外的教育中,看到他們對“真實能力”的重視

在意大利的一所建築學院採訪,我們應邀去參觀他們的畢業展。這種學生的畢業展,我參加過很多,大多都是一些建築設計的模型。但是,在這所學校裡,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些完整的建築設計,而是一些看起來很具體的設計。

原來,這所大學和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學生們會去調查哪些街區的哪些建築、設施,可以改進得更加便利美觀,然後,他們就會作為課題進行設計,並去市政部門投標——所以,這些年來,這所學校參與了很多城市街區的改進項目。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上海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先生

大家都知道,芬蘭在全球教育評測(PISA )中名列前茅。但是,我在採訪芬蘭教育署署長海諾寧的時候,他說,芬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這輪改革之後,他們的PISA成績肯定會下滑。於是,我有些擔憂地問他:那你們怎樣應對這種壓力呢?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芬蘭根本就不在乎PISA成績!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所帶來的實際的效果。PISA成績好,讓全球能夠知道芬蘭,挺好的;但是,這種評測成績落後了,對我們絲毫沒有影響。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 以色列的孩子在學習科技。

以色列人在商業和科技上有多牛,想必大家都知曉了吧。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每個實驗裡都有以色列人;在硅谷,每一間辦公室裡都有以色列人。 從2008年至今,超過五分之一的以色列大學教授,被歐美知名大學挖走。過去幾年,美國共有十八個州派出高階訪問團到以色列,爭相拉攏高科技創業人才,其中馬薩諸塞州、加州和紐約搶得最凶(資料來源:以色列智庫託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但你們知道嗎?以色列十五歲青少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數學與科學兩項都在世界第四十名,遠遠低於中國上海。以色列七所著名大學,在剛剛新出爐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最好的希伯來大學排第191名,落後於很多中國的名校。

我們成功的祕密不是大學,而是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一語道破天機。

以色列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考出好成績,而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諾貝爾獎不是考試高分得來的,而是解決實際問題得來的。

在以色列一所公立小學,二年級的科學課程,主題是“世界上的房子”。教室裡,看不見老師站在臺上念課文,而是十幾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老師引導思考:房子的材料有哪些?要怎麼配合氣候?哪些房子適合蓋在什麼地方?要怎麼設計?

一位當了22年的老師說:我們用的是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用活生生的問題,激發學生找解決方法。例如,沙漠缺水,要怎麼找水?……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

我們強調競爭

別人在培養合作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在萬有幸福空間,聯合採訪芬蘭教育專家,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 羅卡教授。

去年冬天,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赫爾辛基大學科絲婷 ·羅卡教授在芬蘭大使館文化參贊的陪同下,前來萬有幸福空間交流。我和三川讓她給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一些建議,她猶豫了一下,說,雖然可能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請嘗試著不要讓孩子“過早競爭”!

這恰恰是芬蘭教育成為全球第一的關鍵所在。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我採訪獲得了戛納大獎的法國導演席里爾·迪翁時,他也稱,芬蘭所代表的教育,是全球未來的方向;而其中最令他觸動的,就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探尋自我的價值。

以我目之所及,在西方大多數的學校裡,都在提倡項目式學習、團隊式的合作、混齡式的組合、多文化的交融、多學科的交叉,很多的考試和評價,也都是以項目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這不僅是在大學階段,在中小學階段也都是如此。這些,已經不是創新教育,而是主流教育了。

在童書媽媽內部的分享會上,有一位同事,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都是在強調要個人競爭。你得了全班第一,就淘汰掉了幾十個人,你得了年級第一,就淘汰掉了幾百個人;你得了高考狀元,就打敗了十幾萬人。

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到處處都充滿著敵意——如果和你成績相當的同學生病了,你會感到欣喜和慶幸——這不是我們人性有多惡劣,而是我們在競爭制度下的生存本能。

但是,當你衝破了所謂的重重難關,打敗了很多同齡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後,你才發現,不是你把同事打敗了,你就成功了。

相反,如何和同部門的人合作,如何跨部門的合作,如何調動更多資源的合作,才是把事情做好的關鍵。哪怕完成一張活動海報的工作,你不能和設計部、營銷部、行政部的同事合作,這件小事情你都無法很好地完成,更遑論其他。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也沒有能力去給出一個完成的修改和替代方案——但是,我只是從最樸素的、最實際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迫學會的是對人不能太真誠、太老實,要存心思、有心眼兒,隨時提防、隨時警覺,怕吃虧、怕被淘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他的這種懷疑性人格的心態,怎樣才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失在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我們的孩子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美國奇點大學在球場上演示無人機。

在美國,Google和NASA合辦了一所大學,叫做奇點大學。一年有100位來自40個國家的學生聚在一起。他們會根據具體的項目,組成不同的團隊,然後,為110個國家解決當地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學習。 比如:他們有的以3D打印房子,降低住宅成本,來解決流浪者的居住困境;有的發明自動蒐集手指上微量血液的穿戴式智能戒指,透過無線網絡,把血液數值傳到手機app,分析後再傳回雲端。

奇點大學的負責人艾斯摩塔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先把專業放一旁,重新學習科技跟項目的關係,傾聽他人的想法“。 對奇點大學而言,未來的大學得打破傳統體制,無需競逐排名或名譽。“未來評斷一間大學好壞的,絕對是學生組成的多元與創新程度。”

3

我們強調學科學習

別人強調人的價值

從我們小時候到現在,老師都是分為數學老師、語文老師、英文老師、音樂老師、體育老師……好像每個領域都是專門的人才。

然後呢,我們還調侃那些語文成績不好的人,“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實際上,我第一次聽說“全科老師”的時候,也很困惑,一個(或幾個)老師負責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所有課程,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倒退嗎,這不是私塾的那種教學嗎,這對老師的要求是怎樣的呢,老師還不得累死啊……

可是,我接觸到的越多,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是否採用“全科教學”的方式,而是我們怎樣面對“學科”和“人的價值”。

所謂的全科教育,有什麼樣的好處呢?很簡單,老師會更全面地瞭解一個孩子。比如,某個孩子語文成績很差,但擁有數學的天分,那麼,老師就會結合他數學學習,來引導他更好地學習文字的能力(不一定要用最高的要求);某個孩子對閱讀有障礙,但動手能力強,是不是也可以給他更個性和具體的學習指導……

我們都知道,其實並不是每個人擅長做每項事情——所謂的那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要求孩子,最後只能得到幾個優秀的孩子而已——但是,每個孩子最後都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才是他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要採用“幫助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價值”的思路,而不是每個單科的老師,只盯著自己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根本不去了解和顧及孩子的現狀。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法國的創新大學School 42的學習空間。(School 42官網)

法國有一所編程大學,叫做School 42。這所大學目前還沒有被納入正統教育體系,所以並沒有授予正式學位。但是,每年仍舊吸引了7萬至8萬名學生申請。

這所大學不收學費。想進入這所大學,除了18歲到30歲的年齡限制之外,任何人都可提出申請,不需要任何證明文件。幾次線上測試篩選,最優秀的3000名還將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魔鬼測試,每天都要完成新的任務。最終,只有大約有900學生,能夠順利入學。

School 42的創始人尼爾認為:

各國高等教育都面臨相同問題:高昂的學費與僵化篩選機制,讓大學成了精英階級的專利,不再是創造社會流動的公平管道。

因此他與科學家尼可拉斯·薩迪拉克共同創立School 42,希望打破學術高牆,讓高等教育重新普及化,並彌補業界人才需求的落差。

在School 42裡,沒有課程,只有專項的任務。學生必須依序完成指定的任務,才能順利晉級。最高到21級,大約3至5年的時間即可畢業,但學生可自行決定學習進度。

學校裡也沒有老師、沒有教科書,一切得靠自學和同學。有任何問題,就上網問Google大神;如果還找不到答案,就去問隔壁桌的同學。

School 42培養軟件工程師的做法,完全顛覆了傳統強調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另一位創辦人薩迪拉克說:“學生不應該浪費時間學習知識,而應該要訓練批判性思考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重點不在於你懂得多少,而是你如何思考。

4

我們不肯改變

別人擁抱改變

我遇到很多在中國做各種各樣的教育的人。他們跟我說,醫療和教育都是剛需的行業,有賺不完的錢。

當然,他們很多並沒有去致力改變現有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而是去順應,或者說是加強現有教育的問題。他們會發展的很順利、很快——比如,去做應試技巧提高成績的培訓班,做小升初名校攻略諮詢,做奧數競賽培訓,做運動、藝術項目賽事演出,做十分鐘學會鋼琴、一個小時學會寫作文的魔法學校……你會賺大錢、發大財,公司上市,名利雙收。

但是,這些行為,有多少是遵循教育的本質的,有多少是真正地在做教育的,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同時,我還遇到很多在中國做創新教育的人——可以說,都做得很艱難。

政策不支持,家長不理解,孩子的適應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他們往往做了五年、十年,還是很小的一個機構,也沒有什麼大眾的名聲。但是,他們就這麼痛並快樂著,行進在追尋真正的教育、中國自己的教育、面向未來的教育的道路之上。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中國臺灣道禾的創新教育探索了22年。在學校裡,有云門舞集,有優人神鼓;有劍道館、書店、畫廊。

我發現,其實,教育創新的力量,來自三個領域

第一個,是政府部門。如果你仔細研讀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措施,是符合創新教育的思路的。我想,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各級校長,都很清楚地看到了教育必須改革的方向。他們也做出了很多很多教育的改革,很多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推行了。

第二個,是外圍力量。這裡面,包括教育的媒體、機構。比如,我知道的,北京有很多的公立中小學學校裡,已經實施了很多絕對不差於世界水平的教育創新,比如走班制、選修課、項目學習等等。也有很多教育研究的機構,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做了很多深入專業的研究。還有眾多的創新教育的實踐機構,如道禾在中國文化上的創舉,一土、探月學院的國際化創新;營地教育的啟行、堅果派;企業辦學校的阿里、萬科、華為;線上教育的眾多平臺……

第三個,是老師和家長。很多真正有志於教育行業的老師,以及見識過真正好的教育的家長也形成了一股合力,倒逼我們的教育,不得不進行改革和變化。 但是,三者結合的力量,也還很小很小。小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這些機構、老師和孩子,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渠道。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的孩子,上了巴學園、培德的幼兒園,但是到了小學就要去公立的小學了;初中你可能進入到了創新學習的學校,但是,你總是要面臨著高考;到了大學,又有幾所學校,能夠給你提供真正能力的學習呢……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狀。

所以,我經常說,我支持所有在中國做創新教育的機構和個人。無論是公立學校、國際學校,還是民辦學校;無論是培訓機構,興趣班,還是營地機構;無論是科班出身的研究員、教授,還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無論是中國文化為核心,還是國際體系為根本……在中國都應該被得到大力的鼓勵和支持——哪怕,他們會犯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因為這些,都是希望的所在,他們都走在正確的路上。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同樣是亞洲的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思路(根據刊登在《天下》雜誌的報道)吧。

白丁智庫丨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拼命

▲新加坡的教育已經是全球領先的了,但是,他們還在不斷地創新和改革。

背景:曾經新加坡的學校是以說教、死背學習和學術表現優越聞名。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與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中皆排名第一。目前,新加坡教育正在進行一場多數人沒有注意到的革命,重點不只是教出聰明的學生,還要教導學生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做法:

1. 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取消了中學排名,停止公佈最高得分者的姓名,擴大了一流中學的入學考察標準。

2. 考試題目變得更具開放性,鼓勵學生強化批判思考和科目知識,教師評估則會同時考慮學生的學術表現和社會發展。

3. 教學方式也在改變,每位教師每年都會獲得100小時的訓練,學習新的教學法。

4. 培養真實的能力,到了2023年,取消傳統考試,每間學校都會有“應用學習”課程,著重於在真實世界環境中練習。

5. 尋求家長支持,教育部與家長團體及網絡知名人物合作舉行座談會,尋求家長對教育改革的支持。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些理想化的措施,也會遇到重重的困難和阻力。但是,我們看到了各方都在努力,還制定了時間表,這些,都是希望。

我們也知道,中國呢,不同於新加坡,也不同於日本、美國。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但是,一旦運行在某個軌道上之後,要想改變方向,也同樣是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上去——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愈加遙遠。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