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先講結論,不只是外觀維持一樣,改款的G-Class開起來仍舊是濃濃的G-Class風味,但道路駕駛的行路表現更為精細,而越野的硬底子功夫也沒有衰退─至少在規格與規劃的試駕道路上,改款的G-Class,給我與2009年在奧地利Schöckl山頭的越野試駕,同樣無所畏懼的強悍感。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改款的G-Class,道路行駛的表現更為精細,越野的功力一樣強悍。

道路行駛:柔柔順順,相當舒適

試駕的行程,從下飛機之後就展開。從機場出發到越野體驗場的路程中,在原廠人員刻意安排的繞路以及不小心走錯路之下,筆者與同行媒體有機會在法國與西班牙邊境的山谷區內各種不同的路面繞行了2個小時。

在田間的小道,在山谷的柏油路面,G-Class長行程的軟調懸掛設定,帶來熟悉的舒適感,即便是未經鋪面的碎石樂面,G-Class的仍稱職地吸收地面帶來的衝擊,車室彷彿是飄浮在底盤之上,相當的舒服。

行駛中的G-Class是非常傳統SUV的風格,柔柔軟軟的。G-Class有長的避震器行程以及軟軟的彈簧,這樣設計的目的,原本是讓G-Class在岩石裸露的惡地上,能吸收來自各種不同地貌的衝擊,在跨越各種不同挑戰的同時,維持車室內乘員的乘適性。也因此讓其在一般的道路上,有著較為軟調的乘坐感。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G-Class的傳統SUV長行程,在奔馳的調校之下,在道路行駛時會帶來相當柔韌的乘坐感,相當舒適。

新前獨立懸掛:反饋清晰、操控更快更直接

當坐在後座時,G-Class的乘坐感覺與原有車款相當,但是當換到前座,手握著方向盤,駕駛人就可以清楚感覺到,這是輛不同的G-Class。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改款的G-Class前懸掛結構換成了獨立雙A臂懸掛,後軸則仍是固定軸設計。

全新的G-Class雖然維持相同的乘坐風格,但畢竟前軸換上了全新的獨立雙A臂懸掛,路感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原本固定軸的底盤,路感是模糊的,即便已經手握方向盤,但在握持及扭轉之時,總覺得與輪胎之前隔有重重的中介物,難以感受到路面的狀況。

但是換上了新的獨立懸掛,方向盤回傳路面的訊息明顯地變得明確而直接,車頭對於方向盤所發送的轉向指令,迴應也更為快速與確實。面對著多彎的山區道路,良好的路感讓我能更全面掌握輪胎的抓地狀況,即便在彎道中時,亦能感覺到輪胎抓地力的變化。而轉向直接而紮實的反饋,加上車頭良好的依循速度,加上新G-Class預設40:60的前後扭力輸出,讓我能更有自信地依著路線轉向方向盤,讓G-Class按著我想要去的方向駛去。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新的前獨立懸掛及方向機設定,讓G-Class對於方向盤的反應變化,方向盤傳遞的亦變好。

當然,G-Class的轉向反應跟小鋼炮及奔馳旗下眾多轎車,仍是有些差距,但是對於習慣現代化汽車駕駛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駕駛反應是更為直接而符合使用體驗的,相信對於新世代消費者而言,是更容易親近的設定。

試駕的行程安排了G 500以及Mercedes-AMG G 63等 2種車型,供國際媒體試駕。即便是相對而言是入門的G 500車型,所搭載的4.0升V8渦輪增壓引擎,輸出仍有著422匹馬力,就算是超過2.6噸的車身,依舊能在5.5秒之內直線加速到時速100公里,要將時速突破200公里,也絲毫不是問題。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改款的G 500仍是裝載V8引擎,唯排氣量已降低至4.0升,並採渦輪增壓,可以輸出422匹馬力。

在鄉間的小路上,開著這樣的巨獸,以高速狂飆,其氣勢自是十足的驚人。若與高速的G-Class相向而行,我相信在其狂放的氣勢之下,任何人都會讓開三分。

G 500剎車俯仰仍明顯,想要飆請選G 63

這樣的性能,在眾多市售車之中,不管麼樣都算不上是慢車。按國際試駕的慣例,理當是油門到底一路飆了。然而筆者與同行的媒體在駕駛G 500時,卻是不約而同地放輕了手腳,即便有著6秒內的身手,我們亦鮮少大腳油門、重踩剎車。

原因在於,以舒適性為主要考量的G 500,懸掛設定相對軟調,雖然柔韌的懸掛在側傾的抑制表現不算差,但是急加速重剎車下前後俯仰的幅度卻是遠大於一般的車輛,對於駕駛而言或許仍在預期之中,但對於乘員而言,就不是那麼好受。身為多年經驗的2位老司機,在第1次輕點剎車時便均敏感地注意到此,自然也貼心地為同行的乘客,放輕了動作。

在舒適為優先考量的駕駛需求下,全新9速自排變速箱的優點亦立刻的呈現。綿密細緻的換檔,讓G 500的動力輸出直接而流暢,絲毫不覺檔位的變化,讓車室提供相當好的乘坐體驗,若是全家輕鬆出遊使用,肯定十分愉快。

當然,擁有這種霸氣的車款,當然也是有許多駕駛想要盡情解放其豪強的動力。筆者與同行的媒體一致同意,如果車主真想象好萊塢電影中那般激烈操駕G-Class,在山道、在高速公路,盡享高速馳騁的快感,G 63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試駕行程亦有安排改款的G 63,4.0升V8渦輪增壓引擎可以輸出585匹馬力,更重要的是強化的懸掛,讓其過彎及加速、剎車的穩定性表現更佳。除了直瀑式水箱罩與AMG版的前氣壩,後座下方的側方排氣管亦是外觀亮點。黑色輪圈、深色玻璃、黑色車貼及後視鏡的黑色塗裝,是加選了夜色套件。紅色線條則是Edition 1專屬綴飾。

與G 500相比,使用Affalterbach打造4.0升V8渦輪引擎的Mercedes-AMG G 63車型,動力升級至585匹,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的時間縮短至4.5秒,極速達到每小時220公里。加上AMG強化懸掛以及AMG強化變速箱,不但側傾抑制得更好,點頭抬頭的現象亦大幅減少,讓駕駛能毫無壓力,全力狂飆。至此,筆者更深刻了解到電影中用G 63做出種種追逐,絕對是可以真刀實劍上場,沒有問題。尤其新改款的G 63以4.0升V8引擎取代5.5升V8引擎,減輕的引擎重量與車身重量,讓其動態更為靈巧。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懸掛與性能雙雙強化的G 63,絕對是道路上的霸主。

行路不馬虎,越野不打折

試駕行程至此,其實絕大多數G-Class買家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已經體驗完畢。但是,這畢竟是G-Class,1輛屬於冒險家、探險家、重度越野玩家的產品。對於這些買家而言,前面所說的種種,都不是重點。G-Class長期以來受到多國軍方信賴的越野能力及惡劣環境下耐用實力,才是他們所在意的。改成前獨立懸掛設計、內飾全面舒適化的新G-Class,真的撐得住嗎?越野能力是否有所減損?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對於重度玩家而言,G-Class的魅力在於攻克各種困難地型的能力。改款的G-Class是否仍能勝任?

奔馳當然知道這些硬派使用者需求,在試駕行程中,便刻意安排到臨近的一個酒莊,利用莊園內山頭所設計的越野路徑,展現G-Class的越野能力。

在幹禿而巨石裸露的路徑上,佈滿了鬆軟的塵土與植被,與筆者在2009年前往奧地利Graz在Schöckl山G-Class測試道的地貌相當類似,想當然爾,全新的G-Class輕鬆地爬上了各個設計的關卡,並沒有因為改款的前獨立懸掛而造成越野能力的衰退。現場教練表示,G-Class前面雖然換上了獨立懸掛,但是在車輛出現高低落差的狀況,系統會配合調整懸掛阻尼的軟硬,維持車身的狀態,確保車輛的離地高表現不受影響。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新一代G-Class在遍佈礫石的山坡上,依舊輕鬆自如。

改款的G-Class,依舊是採取傳統的梯型底盤結構加上分離式車體設計。車體依新世代科技打造,依計算機分析輔助,在各個地方使用最適合的高剛性鋼材或是超高鋼性鋼材,搭配鋁合金的使用,讓車重大量減輕了166公斤,但是抗扭強度卻是提供了55%,讓其擁有攻克各種極限狀況的強健體魄。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新一代的G-Class仍是採用梯型分離式底盤,加上車體結構的強化,抗扭強度提升了55%。

而據奔馳原廠的說法,換了前懸掛系統的G-Class,配合底盤結構、尺碼的變化,越野能力更為強悍,離地高增加至23.5公分,並讓進場角為30.9度、離場角為29.9度、穿越角為25.7度,都較改款前增加1度。在路面狀況充許的狀況之下,G-Class強悍的動力與四驅系統,可以攻克坡度100%的上坡,亦即是駛上45度的陡坡;良好的重量配置,讓其以行駛在側傾坡度54%、亦即超過28度的斜面上。新一代G-Class的越野能力,並沒有任何折扣,反而更為強悍。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改款G-Class就規格來看,各種越野角度均較前一代表現更為優異。

涉水深度70公分

面對全球冒險家的需求,奔馳也在路徑中挖了一個大水坑,讓G-Class展現深達70公分所涉水能力,這又是較改款前提升了10公分之多。非常驚人。

雖然泥水汙濁,池底狀況完全看不見。但是駕駛G-Class,會給駕駛十足的信心就往前開進水池,任池水滿溢,G-Class的車輪在厚實的車身協助之下,依然牢牢貼著池底,讓駕駛能清楚感到四輪狀態,紮實地行駛。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涉水對於G-Class自然也是小事,改款之後,原廠涉水深度更一口氣拉到70公分。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在越野的過程之中,3具差速器以及加力箱的設計,讓G-Class可以跨越許多的障礙,駕駛人可以享受傳統機械式的越野體驗。看似與過去相同的3組差速器鎖定,其實亦有不同。過去的按鍵是按了之後進入鎖定狀態,在不需要使用時,再由駕駛手動解除。而在新的G-Class,3個按鍵按下之後,差速器是進入待命狀態,當系統偵測到有需要的狀況,就會自動鎖定,提供最好的驅動力,而在不需要的狀況之下,差速器就會回覆待命狀態,提供較好的操控性,以便駕駛人能更輕鬆行駛在多變的路線。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中控臺上的3組差速器鎖定,當使用者按下後,下方的黃燈會亮起,代表進入待命狀態,當系統判斷有接合的需求,就會自動進入鎖定狀況,並亮起紅燈。待路況不需要時,便自動解開,以提供更靈活的駕駛能力。

在不斷上上下下之後,G-Class載著我們輕鬆地在山林間穿梭,礫石、沙土、水坑、落差,每一個關卡都是輕輕鬆鬆就通過。而在路線的最後,奔馳安排了在一個超過40%的下坡,做為句點。

純機械的下坡抑速,不需要陡坡緩降系統

坐在G-Class的駕駛座,其實是看不到前方的路面,即便已經使用前方攝影機做為輔助,即便已經有豐富的經驗,陡峭的下坡,仍是讓人手心冒汗。已經被現代電子系統寵壞的筆者,一直在中控臺上尋找陡坡緩降系統的按鍵。教練幽幽地說,G-Class不需要那種東西,我們有紮實的可鎖定差速器以及加速箱,僅需要排入加力檔,引擎剎車是你最好的輔助,在抑制車速的同時,又能實時反應油門的各種反應,將能夠適用於更為複雜困難的路況。就走吧。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陡坡的坡頂,駕駛座是看不到前方的路況。然配備升級的G-Class,可以利用環景攝影系統,協助玩家在越野時掌握環境狀況。

在教練堅定的語氣之下,筆者的心也定了,就開著G-Class往前。而的確,相對於完全交給計算機的陡坡緩降,排入加力檔的G-Class,並沒有一大堆剎車系統作動咚咚咚的聲音,就是在和緩的引擎運轉聲中,穩定的下坡,輪胎紮實地抓住坡面,緩步而下,給了駕駛更為直接完整的路況信息以及反應,讓越野駕駛能真正全面掌握車況,自己操駕,讓筆者在那段時間之中,很清楚掌握到整個狀況。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雖然沒有陡坡緩降系統,G-Class以加力箱及引擎剎車,帶來更紮實的下坡能力,讓駕駛能全面掌握車況,進行更精細的控制。

親和力大增的經典新篇章

即便已經回到國內多時,G-Class在道路上行駛的精進,以及在越野環境中的強悍,依舊曆歷在目,讓筆者回味再三。筆者認為,改款的G-Class,對於都會型買家而言,其吸引力與親和力是大幅提升的。更精緻的內飾與行路質量,對於表彰生活品味的頂級買家而言,相信是更有吸引力的。

但是對於重度越野玩家呢?筆者就沒那麼大的把握了。從筆者的體驗來看,新的G-Class在法國的越野體驗與原本G-Class在Schöckl的表現,無疑都是市售產品中最頂級的表現。但是對於真正的重度玩家而言,各有不同的使用環境,各有不同的改裝需求,還有在艱困惡劣環境下的耐候性表現,甚至在是系統出現故障之下,修復以及行動的能力。這一切,原廠自然是信心十足,但是就實務來看,應該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看重度玩家實際使用挑戰之後,才能確定G-Class是否仍保有一樣甚至更好的極端使用能力。這已經超過筆者的能力範圍了。

加價也未必有車提,這款落地二百多萬的SUV,為何遲遲無對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