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在河南人的飯食中出現的頻率如此之高,讓喜歡的人愛不釋口,不喜歡的人避之不及。芫荽能成為飯菜最佳配角的原因是什麼?為啥對待它的態度這樣兩極分化?


河南人為什麼愛吃芫荽?


樑永剛 | 文

王小米 | 編輯

芫荽是鄉下的常見蔬菜

下班回家途中,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說中午吃餃子,讓我順便在路邊買些芫荽回去。

中午吃飯時,我讓兒子也吃些芫荽,可他一個勁擺手,頭搖得像撥浪鼓。兒子告訴我,他最討厭芫荽的那股怪味兒,聞到就想吐。

看著兒子誇張的表情,我不禁啞然。其實,幼時的我和兒子一樣,也是不吃芫荽的,甚至是反感至極,連聞都不願聞一下。

如今想來,當初之所以牴觸排斥芫荽,主要是服不住鑽鼻子的怪味兒,總感得那股子濃烈的味道,像是從臭板蟲身上散發出來的,聞一聞肚子裡就會翻江倒海,止不住想吐。

小時候,縱使母親再三勸導,我寧願啃幹饅頭,也絕不嘗一口芫荽。隨著年齡增長,大概是二十歲以後,我對芫荽沒有了強烈的厭惡,相反卻喜歡上了那種濃郁的獨特香味。

我對自己口味的變化也有些驚異,當年曾經是那麼厭惡芫荽,沒想到現在卻是如此喜歡。世間有些東西就是如此奇妙,你越討厭它就越覺得它難聞,你越喜歡它就越覺得它清香。

河南人為什麼愛吃芫荽?


如今,芫荽已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菜蔬,每次遇到路邊商販賣的新鮮芫荽,都要買上一小捆,回去後放入冰箱,每次吃時就取出一些,放上一星期依然青翠欲滴,綠汪汪的好像能擰出一兜水來。

在昔日的鄉間,門前屋後的小菜園裡,院內的空閒地上,莊稼人或多或少都會種上幾畦芫荽。

平日裡無論做什麼菜餚煲什麼湯,切幾根芫荽,往出鍋的菜上一丟湯裡一撒,飯菜格外出味。

因芫荽莖葉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芳香,故而民間將其俗稱為香菜。芫荽是頗受農人們喜愛的家常菜蔬,也是居家巧婦和宴席大廚的調味佳品,稱之為香菜,可謂是實至名歸。

鄉下人種芫荽有個習慣,不喜歡單獨種上一片,或將芫荽套種在蒜地裡,種蒜的時候順便撒上芫荽種子;或與菠菜混撒,澆上水再覆蓋一層薄薄的草木灰。

芫荽與蒜苗、菠菜比鄰而居,不僅互不干擾,反而能夠充分吸收肥力和養分,使其莖葉格外鮮嫩。

記得在老家庭院西側的一片空地上,母親每年總要種上一些芫荽。母親愛吃芫荽,自然對那片芫荽地照顧有加。陽春三四月間,一壟壟芫荽就鬱鬱蔥蔥起來了。


河南人為什麼愛吃芫荽?



母親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用熗鍋刀把芫荽連根挖出來,洗淨切碎後放入油鹽涼拌,作為一家老少佐餐的美味。

萬物皆可芫荽化

芫荽的吃法很多,生熟皆可。

涼拌芫荽是一道原汁原味的好菜,為芫荽提供了一次當主角的難得機會,其香氣濃烈,容易激起人的食慾,很能下飯;生調芫荽還是爽口味佳的下酒小菜,喝上一盅酒,就上一口青嫩的芫荽,滿口清香,別有風味。

菜蔬的家族中,芫荽與蔥韭齊名並重,很多時候卻不是獨挑大樑單獨成菜的主角,只能屈居配菜,甘當陪襯。

老家一帶,過年吃餃子必用涼拌芫荽佐餐,雜燴菜裡也必然有過油的豆腐。

老輩人常說,芫荽寓意著“延歲”,豆腐寓意著“都富”,一頓稀鬆平常的除夕年夜飯,讓遠離大富大貴的鄉下人,對樸素簡單的庸常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待。

芫荽作為調味配菜,葷素皆宜,熱涼均可。當然,愛吃芫荽的人,芫荽還是火鍋的經典涮菜,只需在沸騰的火鍋裡涮幾下,斷生即食,香嫩可口。

涼拌菜中,無論葷素,很多都離不開芫荽。生拌蓮菜是一道清脆爽口的小菜,加入切碎的芫荽,不僅口感好,看上去也美。

涼拌牛肉更是少不了芫荽的參與,帶筋的五香牛腱肉,或切片或切塊,拌以芫荽、蔥花,淋上少量芝麻香油拌勻,紅和綠絕妙搭配,牛肉的醇厚摻雜著芫荽的清香,讓人滿口生津,齒頰留香。

河南人為什麼愛吃芫荽?


《飲膳正要》上說:“香菜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闢腥氣。”烹製腥羶的羊肉、牛肉、魚肉等熱菜葷菜時,放上一些芫荽,能把肉食的鮮味提上來,將腥羶壓下去。

農家宴席上的蒸碗是鄉村一大特色美食,也是一道百吃不厭的佳餚。蒸碗所用的食材五花八門,有葷有素,以葷為主,譬如條子肉、小酥肉、排骨等。

蒸碗選用的肉都是隔年的土豬肉,醇香四溢,肥而不膩。將各類肉食配料裝碗上籠蒸熟後,端出來的時候冒著嫋嫋熱氣,鄉村廚子抓起一把翠生生、油綠綠的芫荽碎末,均勻撒到一字排開的蒸碗裡,醬色的肉食配上青綠的芫荽,星星點點間,讓一道鄉土菜餚立馬生動鮮活起來,肉食的醇香和芫荽的清香珠聯璧合,美味直抵五臟六腑。

有些菜餚則需要整棵的芫荽搭配才出效果,譬如鄉村宴席上的一道主打菜餚——紅燒鯉魚,直接擺上幾根完整的芫荽作為點綴,很能襯托出魚肉的鮮亮色澤和誘人香味。

河南人為什麼愛吃芫荽?


農家地鍋烹製的熬炒雞也是如此,出鍋裝盤後襬上幾根翠生生綠油油的芫荽,一道農家菜餚霎時有了幾分雅緻之氣,可謂是色香味俱全,足以把肚子裡的饞蟲勾出來。

除了烹製菜餚,芫荽還常用作湯麵條、豆腐湯、魚湯等湯類的提味佐料,丟一把下去白菜豆腐湯是農家改善生活的一道美食,豆腐無需炸制,直接切成小塊,和白菜一道丟入鍋中慢煮,待白菜豆腐湯將熟未熟之時,抓一大把切碎的芫荽芫荽撒入鍋中,鮮香味立馬就出來了,直直衝進肺腑。

在中原地區的小飯館裡,無論是羊肉衝湯還是熗鍋燴麵,芫荽都是必不可少的配料,除了增色好看外,還因其可除腥解膩。

開飯館不同於居家過日子,芫荽隨吃隨切,生意人講究的是效率,通常是提前將芫荽擇洗乾淨切成碎末,置於筐中或盆內備用。

待盛好一碗燴麵、衝好一碗羊肉湯或者燉好一鍋魚湯後,順手捏上一撮撒入碗內,濃白的湯水一下子就被映綠了,頓時有一股濃郁的香味瀰漫在空氣裡,白生生的面、鮮亮亮的湯、綠瑩瑩的菜,有紅花綠葉之美,亦有畫龍點睛之妙。

其實它是舶來品

在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時代,只是一遍遍聽大人們口中說出“芫荽”,卻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誤認為是方言是俗稱。

幼時在鄉間,祖母曾經教我念過一首童謠,裡面提及過芫荽:“搗搗,搗跟腳,亞亞葫蘆扯笸籮。笸籮東,笸籮南,南地有個大菜園,蔥花,芫荽,小腳蜷回。”


河南人為什麼愛吃芫荽?



直到長大後,我才知道了“芫荽”這兩個字的寫法。一直以來,我都對草字頭的漢字頗為喜愛,總覺著這些字清新雅緻,鮮活生動,透著芬芳清香,沾著草木氣息,帶著古風詩意,彷彿剛剛從《詩經》裡走出來,身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呢。

再後來,隨著書讀得越來越多,走進了芫荽的內心世界,瞭解了芫荽的前世今生。

作為舶來品,芫荽本是西域之物,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漢代由張騫於公元前119年引入中國,得到廣泛種植,迄今已有兩千多年,《齊民要術》中專門講到芫荽的栽培技術和醃製方法。

據《博物志》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回來,得到了胡人送的芫荽種子,所以芫荽又叫胡荽。

芫荽不僅被凡夫俗子所青睞,就連神仙的菜園裡也種有此物。《西遊記》在寫到五莊觀的菜園時,有“布種四時蔬菜,菠芹莙薘姜苔。筍薯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窩蕖童蒿苦藚,葫蘆茄子須栽。蔓菁蘿蔔羊頭埋,紅莧青菘紫芥”的描述,可見神仙對芫荽也是頗為喜愛的。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樑永剛,男,1977年生,河南平頂山人,散文作品《風吹過村莊》2016年4月入圍首屆浩然文學獎,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愛到深處情自濃》,現供職於河南省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關注“豫記”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

“轉載”。投稿請發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搜索:豫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