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現在,越來越多這樣的孩子,例如:在家玩撲克牌時,家裡的人都要讓著他,假裝輸,只有自己贏才能高興,要不然就不玩了。在例如:在幼兒園老師如果表揚了別的小朋友,沒有表揚自己,會很不高興,有的還會以此為理由,說老師不喜歡我了,不想去幼兒園了。還例如:有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媽媽表揚了別的小朋友,跟媽媽大發雷霆,說媽媽不愛自己了,沒完沒了。到底是什麼原因養成了輸不起的孩子呢?

輸不起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第一、您的表揚鼓勵的方式,養成了這樣的孩子。當孩子大膽地參與一項什麼活動,或者孩子製作了一件作品,或者孩子確實下棋贏了對方,一般家長的表揚鼓勵方式是你太棒了、你真勇敢、你真聰明等等,這樣的表揚鼓勵方式,只是注重了結果,會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只會看到結果,一旦不好的結果,孩子就會判斷出自己不是最棒的最好的,因此不能承受,如果家長在表揚中,加強過程的表揚,例如,你剛才自己就走到臺上去了,真是勇敢了!或者是你剛才那步棋我都沒想到這麼走,你想的好仔細呀!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那麼強烈的看到結果,重視結果了。

輸不起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第二、您對比的說話方式,養成了這樣的孩子。在平時跟孩子的交流中,您會不經意的說出,萌萌報了舞蹈班了,你也報一個吧。或者,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跟你說,今天老師表揚晨晨了,媽媽趕緊追問:“表揚你了嗎?”寶寶答到:“表揚了!”你就放心了,但是就是家長這種攀比的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報個班也是因為別的孩子報,自己的孩子就要報,心理出發點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每個地方都不能輸給別的孩子。那反過來,孩子也是這樣,我處處要比別人強,接受不了老師、家長表揚別人。

輸不起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第三、您的家庭教養方式,養成了這樣的孩子。在一些家庭中,為了增強孩子參與的積極性,為了增強孩子的信心、為了讓孩子高興,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扮演者弱勢的角色,任何事情都不如寶寶,寶寶是這個家裡最棒的寶寶,長久下去,當孩子到了集體環境,就會大受打擊,當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他接受不了,就不願來幼兒園。當別的小朋友做事比他做的好,他也會很生氣,有的孩子會扔掉東西,大發脾氣。因此,在家庭教養中,我們不要太理想化,不要把孩子捧得太高,這樣他摔的也會很慘,適時的讓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是有必要的。


空杯方能再注:這個名字是常常提醒自己每天擁有空杯心態,並堅持不斷澆注。本人從事幼兒教育二十多年,對早期閱讀、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並參與出本了《輕鬆育兒有新招》、《幼兒園親子園》等書籍,本人分享的文章都是這些年以來的真實所感,均是原創,歡迎大家評論、關注、轉發。(未經本人同意,謝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