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3-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打其他小朋友或者被小朋友打,都是幼兒園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這個年齡的孩子,就像還沒被文明馴化的小動物,用打架的方式來應對衝突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作為打人的一方,家長有時會收到老師的提醒或是其他家長的投訴;作為被打的一方,家長難免心疼,更擔心孩子繼續被欺負。幼兒園的家長糾紛,很多都是源於孩子之間的打鬧爭執。那麼打人一方的家長怎樣做比較好?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幼兒園孩子的年齡通常在3-6歲之間,別看跨度只有3歲,但認知發展的程度可是相當大的。小班的孩子大多處於平行遊戲階段,也就是說,獨自玩耍的較多,跟小夥伴共同遊戲較少;大班的孩子心智相對來說發育得較為成熟,比較能夠『聽得進道理』,也比較能夠以理性的方式解決衝突;中班則是孩子們衝突爆發最多的階段,他們既想與人交流可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所以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打人,怎麼過段時間開始打人了呢?是不是在幼兒園『學壞』了?別擔心,這只是心理髮展的正常現象。孩子在學習如何與世界相處,打架只是他們嘗試的一種方式而已。所以,在正常範圍內的孩子衝突,不必過於擔心。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當然,家長需要評估孩子使用武力的程度。幼兒園的很多班級都會有一個『小霸王』,一般是調皮的小男孩,把班裡的男生女生欺負了個遍,老師束手無策,其他家長則怒目以對。面對這種情況,我見過兩種不當的處理方式。

第一種,包疪型。無論其他家長怎樣投訴,都以『我們家孩子不可能打人』迴應,甚至內心暗喜,咱家孩子夠野性,長大以後競爭力強。家長的放縱心態,孩子其實是會感受到的,於是孩子變本加厲,毫無收斂。

第二種,訓斥型。回家把孩子一通教訓,然後向老師和其他家長表示自己盡到了責任,孩子聽不聽自己無法控制。或者家長逼著孩子給被打的孩子道歉,好像只要說了『對不起』就能讓孩子幡然悔悟了。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第一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可能存在著一種誤區:強勢的孩子以後不容易吃虧,或者男孩的野性應當好好保護。但強勢和野性不代表有領導力。有領導力的孩子是別的孩子喜歡追隨他,而不是避之不及。

第二種類型的家長,以為教訓或者道歉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其實是不懂道歉的含義的,他們對家長的教訓也有一種天然的反抗。家長直接向他們發洩情緒,他們也學會了直接向他人發洩自己的情緒。

事實上,孩子的攻擊力過強,家長首先要反省的是兩點:第一,家庭裡有無暴力傾向。如果家長總是在家打孩子,孩子習得了打人是一種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那麼跟小朋友們一發生爭執,孩子會習慣性的出手。第二,孩子在家裡是否過於自我中心,而且只要一鬧家長就會滿足需要。如果家庭裡過於寵溺,那麼孩子在跟別人相處時也會無論如何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以上兩點都不存在或者都解決了,孩子打人的情況應當會有所緩解。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當然,幼兒園裡更常見的情況其實是孩子偶有打人現象,或者只是固定打某一兩個孩子,並沒有發展到『小霸王』的地步。對這些孩子來說,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的問題,而不是攻擊力過強的問題。家長在這個時候需要激起孩子的同理心,讓他感受到被打孩子的疼痛和傷心。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也曾經打過幾次她的好朋友,原因無非是兩人搶一個玩具之類,打完之後兩人又很快和好如初。我評估了一下應該屬於正常範圍之內的兒童衝突,但是她打人的方式仍然是應當改變的。

我和女兒在一起玩時,我開玩笑的戳戳女兒的胳膊,假裝驚訝地說,『原來你是肉做的哎!』『那我輕輕的打一下你的肉,你疼不疼?』女兒笑著說疼。『哦,如果是肉做的,打的話就會疼。如果是鐵做的,塑料做的,木頭做的,打起來就不疼。』

我帶著女兒摸摸家裡各種材質做成的東西,讓她打打看,看看這些東西疼不疼。女兒覺得好笑得不得了,還有是鋼鐵塑料木頭做成的小朋友!她還自己總結道,『如果小朋友是花做的,葉子做的,打起來就疼。』她心中當然知道人都是肉做的,可是這種描述方式實在太新鮮了,所以和我笑成一團。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我繼續引導她,做出又好笑又誇張的表情:『所以啊,下次打小朋友之前,我們先看看他們是用什麼做的,如果是鐵做的、塑料做的,木頭做的,打了他們不會疼;如果他們是肉做的,花做的,葉子做的,我們就不打了,因為打了他們會像我們一樣疼。』女兒被我的表情逗得前仰後俯,連連贊同,下次打小朋友之前一定先看看他們是什麼做的,會疼的就不打。後來連著幾天,路上遇到各種材質的東西,我都開玩笑的問女兒打了會不會疼,漸漸地她明白,打人對方會疼,那麼我們就不能傷害到對方。

當然,我的女兒在幼兒園也被別的孩子打過。我們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2、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打,家長怎麼辦?

孩子被欺負,家長心裡自然不舒服。身體上的留痕留疤還是其次,萬一孩子形成心理陰影,或者變成懦弱的性格,這就更令人擔心了。因而相比較孩子打人,被打的孩子家長的反應可能更激烈一點。

和打人的孩子一樣,家長也需要評估孩子被打的程度。首先是經常被打嗎?經常被某一個小朋友打還是別的小朋友都喜歡欺負他?其次是被打了之後的反應,是默默忍受不告訴別人還是會採取各種方式表達情緒尋找辦法?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如果總是當『受氣包』,那麼要反思孩子是否有『被欺負』的體質,這跟家庭教育直接相關。總是被班裡許多孩子欺負的小朋友,常常在家也經受著暴力。他們習慣了被家長打,以為被打是正常的,所以在幼兒園裡被打的時候,他們也理解為正常的。甚至他們會認為自己做錯了,讓被打的傷害來得很深。相反,那些在家從不捱打或者極少捱打的孩子,面對其他小朋友的欺負會反應更激烈,他們會更理所當然地向老師報告或者向家長傾訴。

當然更普遍的情況是孩子偶爾被打,那麼即使某一次受傷相對嚴重也不必過於擔心。家長如果反應特別激烈,反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我見過一位孩子的奶奶看到孩子被咬了一口後,訓老師、罵對方家長,豈止是得理不饒人,簡直是威風凜凜,令孩子在一旁好生尷尬,我想今後孩子受傷了也不敢再跟奶奶說。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另外家長不要跟孩子強調『被欺負』這樣的認知,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打鬧並不是一方有意欺負另一方,只是年齡太小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為,甚至有些小男孩會捉弄他們喜歡的小女孩。如果家長因為心疼孩子強化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對於孩子獨立處理衝突並沒有好處。

家長不能幫孩子安排好在幼兒園的一切,孩子間的衝突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去解決,老師只能起輔助作用。我女兒有段時間回來總跟我說有一個小男孩喜歡追著她和另外兩個小女孩打,有一次她的額頭還被打紅了。這樣說了幾次以後,家裡人都讓我趕緊找老師。可是我觀察了一下,女兒跟我說的時候情緒非常放鬆,經常還覺得很好笑,所以問題並不嚴重,我相信她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可是當我問女兒可以怎麼解決的時候,她說不知道。於是我啟發她,『一般來說呢,我們有幾種方法,第一種是打回去,如果你一個人打不過,就跟其他兩個好朋友一起打回去;第二種是直接跟他溝通,讓他以後不要打你;第三種是告訴老師,讓老師來管理;第四種是看到他媽媽的時候跟他媽媽說,讓他媽媽跟他溝通。你想選哪一種?』

在我心中,這四種方法都是合理的,家長不應該用自己的判斷來代替孩子的選擇。相信孩子的智慧,會選擇一條更適合自己、更適合實際情況的方法。

女兒想了想,選了第二種。我知道對內向的她來說,第二種看上去更容易。『那你想怎麼跟他說呢?』

女兒認真地說,『我就跟他說,以後你不要再打我們了,我們都是肉做的,打了會疼的。如果他不打我們了,我們可以跟他做朋友。』

『好,那明天你去幼兒園試試看,看效果怎麼樣。如果他不聽的話,你可以再換一種說法試試。如果還是沒效果的話,如果你想再嘗試一種方法,當然也可以。』

女兒聽了我的話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後面的幾天她經常跟我彙報事情的進展,幾個回合下來兩人變成了好朋友。我真替她感到高興,也慶幸當時我沒有立馬找老師或者那個男孩的家長干預。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相信孩子的自主能力,給他們選擇權,孩子會逐漸培養出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接受每一種處理方式都是OK的,孩子有自由去選擇,他們就不會陷於『媽媽的說法』和『我的想法』的矛盾間糾結難受。作為家長我們要認識到,孩子間的衝突很正常,學會化干戈為玉帛交使孩子終身受益,而這是我們家長直接干預很難完成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