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孩子的話,做好爸媽

幼兒園 早期教育 育兒 育兒每日推送 育兒每日推送 2017-09-19

咱們的教育方法,有一個關鍵詞叫“聽話”:

乖!聽爸爸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

孩子懵懵懂懂的時候,當然需要心智成熟的大人去啟發、去引導、去訓誡。不過,幼小未必幼稚,體弱也不代表智弱。我覺得,更多的時候,成人們不妨反過來聽聽孩子說什麼。

聽孩子的話,做好爸媽

央視記者最近街頭採訪,問一個12歲的孩子田田:你最好的時光是什麼時候?

答:就是學習之餘能睡會兒覺的時候,因為現在學習負擔太重了。

記者又問:你長大後想幹什麼?

答:想當校長,給學生輕一點壓力。

有一電視教育頻道,曾邀請幾個剛剛讀一年級的小學生訪談。主持人問,一年級和幼兒園,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一個孩子搶答:一年級當的官,基本上比幼兒園大得多,因為一年級有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衛生委員……

孩子一本正經,大人笑作一團。

笑誰呢?笑我們自己。好的電視節目是鏡子,讓人在節目中看到自己。

聽孩子的話,做好爸媽

早在《皇帝的新裝》裡,孩子就給大人們上了一課,撕下了成人世界的偽裝。現實的生活中,童言無忌,孩子的話語裡,常有提醒大人重新“做人”的養分。

一位博友碰到一個初一小男生,他在看一本厚厚的紙質書。問他怎麼沒看電子書,男生說不喜歡電子書,因為不知道還有多少頁沒看完。

一位作家朋友的兒子,有一天突然問他,爸爸是怎麼尿尿的。

原來,小寶習慣把褲子退到屁股下,而他的同學小便時只脫一點褲子,露出小雞雞就可以了。他向老爸求證,是為了搞清這個是不是也源於遺傳。

之後,孩子又問:那麼,毛主席是怎麼尿尿的?牛頓是怎麼尿尿的?孩子的爸爸,一時間瞠口結舌,無言以對。

我們,有這些孩子聰明嗎?

學者周國平在《寶貝,寶貝》裡,認認真真記錄了女兒啾啾的語錄:世界的外面是什麼?世界的一輩子有多長?第一個人是從哪兒來的?……

無忌、無邊、無解的童言趣語,一定讓身為作家的父親腦洞大開,更給他帶來許多哲思的靈感。

聽孩子的話,做好爸媽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說,如果您的孩子有下列貌似愚蠢的問題,很可能是未來之星,千萬不要輕視:

天會不會掉下來?月亮和太陽可不可以換個位置?媽媽,我看見了鬼,你信嗎?人類會不會在一夜之間全被毀滅呢?機器人會不會變成真人?人是不是可以不上學?是不是可以沒有作業?

聆聽孩子的話,父母可以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感受。

不過,另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孩子大了,說起話來就和我們大人一樣變得無趣了呢?

有專家解釋說,是因為羞恥感的產生,不安全感的出現。要我說,恰恰可能是孩子聽大人的話聽得多了,聽得久了。

當我們樂意回過頭來,蹲下身去,聽孩子的話,也許生活會從此多些童真,少點暮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