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謹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且出現了一些新的苗頭和問題。以往通過政策傾斜來降低小微貸款利率的“藥方”,只能緩解小微企業一時的“頭疼腦熱”,唯有從源頭上找到制約小微企業貸款難的病根子,對症下藥,才是治本之策。

一、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新動向

在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也呈現出一些新動向、新特點、新問題,具體表現在八個方面:一是“掐尖子、壘小戶”現象。對少數符合資質要求、風險可控的小微企業,有些銀行出現了集中授信的狀況。國有大銀行憑藉資本實力和利率優勢,對中小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形成一定擠壓,導致其優質客戶流失。二是“監管套利”的問題。筆者實地調研中發現,大量新註冊的企業唯一目的就是貸款,鑽國家扶持小微企業貸款的政策空子。三是“打擦邊球、數字虛高”的問題。一方面將大筆貸款拆分成多筆,使貸款從戶數和規模上符合小微貸款的條件。另一方面將票據融資也納入小微貸款,導致小微信貸統計數據虛高。四是捆綁銷售。融資中出現存款貸款掛鉤,捆綁理財產品銷售的現象。五是國有大銀行的“頭雁”效應。2019年前五個月普惠貸款餘額增長8500億元,其中五大銀行增長4036億元,佔比47.5%,增速23.7%,明顯超過全行業9%的增速,五大銀行頭雁效應日益顯現。六是不良率持續上升。截止到2019年5月末,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業不良率高4.5個百分點,比中型企業高3.3個百分點。七是貸款能力問題亟待解決。如何提升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的風險控制能力和水平是一大難題。八是風險承擔和補償機制的影響。2019年2月份,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與17個省級擔保機構累積授信規模為3045億元,但擔保基金在分擔風險的同時也增加了小微企業對資金成本的壓力。這些問題暴露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沒有有效解決,亟待新的模式和力量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破局。

二、數字科技豐富了服務小微企業的抓手和能力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銀行對小微企業缺乏風險管理的強有力抓手,因此銀行並不是不想貸,而是不敢貸、不會貸。近年來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方興未艾,為破解金融體系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提供了重要工具,利用這些技術能夠準確捕捉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真實軌跡,從而為銀行提供更可靠的信用基礎,大大降低了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數字科技豐富服務小微企業的抓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數字科技使數據成為評價小微企業信用的重要載體。小微企業貸款難大多是因為其既無抵押物又無徵信報告,導致銀行風險敞口大開。利用大數據等技術能夠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畫像,比如基於企業的納稅、工商、司法判決、知識產權、輿情等多維數據,採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等手段,將多方數據交叉驗證,就可還原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進而給企業授信,從而解決了銀行想貸不敢貸、不會貸的尷尬困境。

二是數字科技降低了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建立的智能風控平臺,能夠實現從授信申請到貸後管理的全面數字化,能利用數據建立信用評估模型,大大降低了小微企業的申貸成本,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用戶不跑路”的徹底轉變。

三是數字科技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實現客戶的精準營銷。大數據技術使得金融機構可收集的數據維度更加全面、時效性更強,也使得金融機構決策的時滯性大幅減少,加上人工智能技術,金融機構可以將小微企業細分成同質性更高的類別,提供批量、快速的個性化服務,關聯營銷活動,實現精準營銷,提升了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

三、數字科技將風險管理的核心前移至產業管理

如前所述,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決定了其放貸的真正意願。一直以來銀行都是站在控制自身風險的角度來看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從融資發生開始就把銀行和企業推到了截然不同的對立面,查信用、要抵押,不應是銀行風控的核心抓手,將風險管理的端口前移至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上,才是“授人以漁”的上上策,而數字科技正具備這樣的能力。數字科技賦能的風險管理不是以“控”為核心目標,而是將“幫”作為根本目的,銀行可以利用數字科技的能力輸出給小微企業,幫助企業提升經營管理的水平,使產業管理成為銀行風控的第一道防線。

比如農業的養殖行業是銀行公認的高風險行業,銀行往往是迫於政策壓力放貸,然而利用數字科技可將農業生產管理與資金管理、風險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養殖農戶管理信貸資金的同時,也幫助農民管理棚舍溫度、養殖環境、飼料投放量、出欄時間等等,提高養殖的水平和效率,通過降低整個行業風險的方式來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通過數字科技將銀行的金融服務拓展到產業服務,拓展到小微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有效地降低了產業生態的運營成本和風險,從形式和內涵上都豐富了銀行風險管理的定義。從某種程度上講,未來銀行利用數字科技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決定了其服務小微企業的範圍和深度,這也將是銀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

四、發揮數字科技優化小微金融服務生態的作用

當然,數字科技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生態的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小微企業、監管部門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良好生態。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立基於數據維度的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數字科技的能力,低成本、批量化地獲得小微企業的真實貸前貸後數據,彌補小微企業的信用空白;另一方面,加強數據標準的建立和管理規範,目前關於數據的使用和保護缺乏專門的法律規範,數據孤島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建議出臺專門法律、設立專門機構來規範數據管理、統一數據標準,推動企業稅務、工商等可公開數據在一定範圍的共享。

二是構建多層次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數字科技企業等非銀金融機構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是銀行一家的事,應明確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銀行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的作用,切忌搞一刀切、一鍋燴;同時要積極引導數字科技企業,發揮其在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方面的優勢,鼓勵探索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創新模式。

三是著力完善小微企業的發展生態。小微企業發展困難並不僅僅因為融資難,而是需要給予小微企業在市場準入、資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務等方面平等的待遇,夯實小微企業發展的制度土壤,從根本上改善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

(作者系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