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沙子巷,就不得不提它那個大坡,初三那年,我家搬到十運會那邊,每天要騎車上學,走到那個大坡都要推車上去,累死了。沙子巷那邊有一些小吃店,路邊攤,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吃一種烙餅,其實就是很稀的麵粉糊,攤在鐵板上面,等凝固成型後上面放上醃漬的蘿蔔條,抹上紅紅的辣椒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後來我還在家效仿著做過,也挺好吃的。

盧祝巷:

西起大北門,東至小北門與王子巷相接。解放前為制棕繩、草蓆集中地,解放後為居民區。相傳古時秀江河道中,有一深潭,潭裡又很多水怪,水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城牆都屢次差點傾塌,正好盧、祝二仙在此修煉,二仙為了拯救黎民百姓,立即做法降伏了水怪,致使水怪不能在禍害百姓。後人為了感謝二位大仙,專門建了一座廟。這條巷也命名為盧祝巷。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沙子巷,就不得不提它那個大坡,初三那年,我家搬到十運會那邊,每天要騎車上學,走到那個大坡都要推車上去,累死了。沙子巷那邊有一些小吃店,路邊攤,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吃一種烙餅,其實就是很稀的麵粉糊,攤在鐵板上面,等凝固成型後上面放上醃漬的蘿蔔條,抹上紅紅的辣椒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後來我還在家效仿著做過,也挺好吃的。

盧祝巷:

西起大北門,東至小北門與王子巷相接。解放前為制棕繩、草蓆集中地,解放後為居民區。相傳古時秀江河道中,有一深潭,潭裡又很多水怪,水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城牆都屢次差點傾塌,正好盧、祝二仙在此修煉,二仙為了拯救黎民百姓,立即做法降伏了水怪,致使水怪不能在禍害百姓。後人為了感謝二位大仙,專門建了一座廟。這條巷也命名為盧祝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沙子巷,就不得不提它那個大坡,初三那年,我家搬到十運會那邊,每天要騎車上學,走到那個大坡都要推車上去,累死了。沙子巷那邊有一些小吃店,路邊攤,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吃一種烙餅,其實就是很稀的麵粉糊,攤在鐵板上面,等凝固成型後上面放上醃漬的蘿蔔條,抹上紅紅的辣椒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後來我還在家效仿著做過,也挺好吃的。

盧祝巷:

西起大北門,東至小北門與王子巷相接。解放前為制棕繩、草蓆集中地,解放後為居民區。相傳古時秀江河道中,有一深潭,潭裡又很多水怪,水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城牆都屢次差點傾塌,正好盧、祝二仙在此修煉,二仙為了拯救黎民百姓,立即做法降伏了水怪,致使水怪不能在禍害百姓。後人為了感謝二位大仙,專門建了一座廟。這條巷也命名為盧祝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盧祝巷原來就在箭道菜市場對面那個小巷子裡哦。說道箭道菜市場,在宜春那絕對是家喻戶曉,是宜春人氣最火爆的菜市場,在我小的時候,那裡可是人氣相當旺。

二府巷(二符巷):

南起鼓樓路,北至中山中路。為軍分區與原區政府院牆間巷道。巷西側原為郡、府治地,古設經廳、照廳(經歷、照磨都是知府的屬官),俗稱“二府”,此為二府通道,故稱二府巷,又稱二符巷。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沙子巷,就不得不提它那個大坡,初三那年,我家搬到十運會那邊,每天要騎車上學,走到那個大坡都要推車上去,累死了。沙子巷那邊有一些小吃店,路邊攤,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吃一種烙餅,其實就是很稀的麵粉糊,攤在鐵板上面,等凝固成型後上面放上醃漬的蘿蔔條,抹上紅紅的辣椒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後來我還在家效仿著做過,也挺好吃的。

盧祝巷:

西起大北門,東至小北門與王子巷相接。解放前為制棕繩、草蓆集中地,解放後為居民區。相傳古時秀江河道中,有一深潭,潭裡又很多水怪,水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城牆都屢次差點傾塌,正好盧、祝二仙在此修煉,二仙為了拯救黎民百姓,立即做法降伏了水怪,致使水怪不能在禍害百姓。後人為了感謝二位大仙,專門建了一座廟。這條巷也命名為盧祝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盧祝巷原來就在箭道菜市場對面那個小巷子裡哦。說道箭道菜市場,在宜春那絕對是家喻戶曉,是宜春人氣最火爆的菜市場,在我小的時候,那裡可是人氣相當旺。

二府巷(二符巷):

南起鼓樓路,北至中山中路。為軍分區與原區政府院牆間巷道。巷西側原為郡、府治地,古設經廳、照廳(經歷、照磨都是知府的屬官),俗稱“二府”,此為二府通道,故稱二府巷,又稱二符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

作為一個宜春人,以下這些地名,你聽過嗎,去過嗎?如今那些充滿濃郁傳統特色的街巷和建築也很多不復存在了,只餘美麗的回憶殘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了。宜春這些年來日新月異,作為土生土長的宜春人有時候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故鄉,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獨特的地名就會恍然大悟,繼而會心一笑,原來是這裡啊!那些總是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麗印記!

錦標路:

說錦標路今天的宜春人大多不知道,它是現在秀江中路的東段。是為了紀念盧肇而命名的,當時他的故宅就在這條路上,即現在銀泰廣場東邊,被稱為盧宅,現在還保存有。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地名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銀泰廣場倒是經常路過。查找資料發現這些都是以前的舊稱,難怪都不知道。其實就是秀江中路,靠近袁州大橋附近路段。

豈山路:

現在秀江中路西段。這裡曾經是張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張自烈(1597-1673),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號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專門來宜春考察了張自烈的故里。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是舊稱了,現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筆峰:

明朝時候,宜春考取科舉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當時的袁州知府、知縣認為是宜春缺少風水,覺得龍由南來、水往東注,秀江剛好在這裡拐了彎,靈氣洩掉了。於是就在秀江水拐彎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風水塔,名為文筆峰。現如今塔已經倒塌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文筆峰了。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這個據說已經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時候偶都還沒出生呢,無緣相見啊!

考棚路:

東起市四中,折向西止於東風大道。清初設湖西道的行署於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舉考試場地裡),後稱巷為考棚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考棚路真的感情很深,我初中在四中唸的,這條路走了整整三年,到現在還會懷念起這條路上那家賣冰棒的小店,實際上就是人家家裡弄了個冰箱,凍了些加了糖精之類的冰坨子,我記得是五分錢一個,當時生意相當火爆,最有愛的是他家有一隻大鸚鵡,還會說話,那時候一半是嘴饞,還有一半是想去看那隻大鸚鵡。

靈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後轉向西至靈泉池,成曲尺形。此處原有一株大柳樹,歷稱柳樹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靈泉池為巷名。有建於三國時期宜春城現存最古老的塘井—————靈泉池等。靈泉池現存於秀江賓館內。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秀江賓館常常路過,小時候家住在崇儒巷,就是中醫院後面,所以對秀江賓館那邊挺熟悉,但是還真的不知道靈泉巷這個名字,我估計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了點,想不起來了。靈泉池哪位親有印象啊?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可惜沒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現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條和鼓樓路齊名的老街,當時可以說是宜春的商業中心,是宜春最熱鬧的一條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後的新重桂路人氣下滑的不是一點點啊!

鼓樓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鼓樓路都不用介紹了,算是我們宜春的標識了,宜春有誰不知道鼓樓路,那真是“有鬼”。雖然現在的新鼓樓路重建後很高大上,但是我心中始終懷念著那條窄窄的老鼓樓路,那裡承載了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黃頗路:

東起環城西路,西至林橋。此路東段原屬西城外,歷稱西外大街。1940年為紀念唐代文人黃頗命名為黃頗路。解放後延伸至林橋。黃頗和易重是同時期的進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後中進士,成為唐朝有名的詩人。在西門建有黃頗亭,是當時宜春四大建築之一。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曾經住過的路稱為黃頗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黃頗路還真的不怎麼熟,小時候偶有去過,那時候畢竟年齡小,去的範圍有限。但是也是宜春有名的路之一了。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東方街道辦事處東側巷口,南至韓家祠。1940年以唐代韓愈之籍貫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東城巷。1982年復原名。韓愈到袁州後,為培養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此詩為韓愈在洛陽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為了表達對韓愈的崇敬,把此巷稱為昌黎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城巷,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難道是東方紅影劇院那邊的小巷子,中山中路經常走,裡面的小巷子就不是很熟悉,有可能去過,但是沒印象了。

高士路:

從袁州大橋至潭前,後延伸至袁山公園北大門,稱為高士北路。相傳東漢袁京,隱居袁山。人們敬仰其高風亮節,尊稱袁高士,並以其為路名,而有高士路。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潭前這邊的變化真的很大,記得小時候這裡是沙土路,後來到我上小學後才修的柏油馬路。說到潭前的轉盤,真的很有名,那裡也算是宜春的地標之一了,是指路、認路的方向標。

槐花巷:

北東起於天符巷與青石路交叉處,西南與黃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樹,俗稱槐花樹下。附近有一個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後漸成巷道。1982年更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裡,小時候經常聽老媽說,七眼井哪裡怎麼樣怎麼樣,卻一直無緣相見。對小時候我來說,七眼井是個神祕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鷓鴣巷:

東起東風大街,西與紅星路相交。1970年後成巷。原無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鄭谷的詩名命名鷓鴣巷。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時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東風大街就很熟悉,小時候經常在這條街上躥來躥去,紅星路那邊就去的很少了,這條巷子還真是不瞭解。

上、下棋盤巷:

巷名來由有二:一說此巷與各巷相通形成棋盤,故名下棋盤巷。二說盧、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復現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上下棋盤巷,還是向老爸打聽才知道了,原來就是青龍電腦城那邊。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後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臺,劉拾亦在城東南二里築金沙臺,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臺已廢,宜春臺尚存。後人建王子廟於此,世稱王子巷。1966年改新風巷。1982年5月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對面,就隔著條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學。由於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歷稱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遊(現存遺址李家祠)住此,曾名榮封巷,清順治年間訛稱雲峰巷。1966年改為學前巷。1982年復原名。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說到沙子巷,就不得不提它那個大坡,初三那年,我家搬到十運會那邊,每天要騎車上學,走到那個大坡都要推車上去,累死了。沙子巷那邊有一些小吃店,路邊攤,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吃一種烙餅,其實就是很稀的麵粉糊,攤在鐵板上面,等凝固成型後上面放上醃漬的蘿蔔條,抹上紅紅的辣椒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後來我還在家效仿著做過,也挺好吃的。

盧祝巷:

西起大北門,東至小北門與王子巷相接。解放前為制棕繩、草蓆集中地,解放後為居民區。相傳古時秀江河道中,有一深潭,潭裡又很多水怪,水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城牆都屢次差點傾塌,正好盧、祝二仙在此修煉,二仙為了拯救黎民百姓,立即做法降伏了水怪,致使水怪不能在禍害百姓。後人為了感謝二位大仙,專門建了一座廟。這條巷也命名為盧祝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盧祝巷原來就在箭道菜市場對面那個小巷子裡哦。說道箭道菜市場,在宜春那絕對是家喻戶曉,是宜春人氣最火爆的菜市場,在我小的時候,那裡可是人氣相當旺。

二府巷(二符巷):

南起鼓樓路,北至中山中路。為軍分區與原區政府院牆間巷道。巷西側原為郡、府治地,古設經廳、照廳(經歷、照磨都是知府的屬官),俗稱“二府”,此為二府通道,故稱二府巷,又稱二符巷。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宜春人記憶中的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我小學的時候家裡就住在二符巷裡的一個小巷弄裡。後來有專門去過,但是可惜那裡已經拆遷了,再也找不到舊時的痕跡了。

後記:隨著城市拆遷擴建,許多兒時的記憶中的建築都不存在了,以前的小古城,現在變得越來越時尚,高樓一座座拔地而起,馬路越修越寬,我們作為宜春人,由衷為家鄉的變化感到高興。但是那些隨著時光遠去的老巷弄,老建築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上不能忘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