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你知不知道

過去的龍泉驛其實是很缺水的?

沒有自來水喝的龍泉人又是怎樣生活的?

快跟見證哥一起來聽

一位退休老教師王小勇

給大家擺擺過去龍泉人擔水的故事!

王小勇,龍泉第七中學退休教師,1957年11月出生於龍泉驛區,曾下鄉當過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龍泉師範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獲“龍泉好人”稱號。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你知不知道

過去的龍泉驛其實是很缺水的?

沒有自來水喝的龍泉人又是怎樣生活的?

快跟見證哥一起來聽

一位退休老教師王小勇

給大家擺擺過去龍泉人擔水的故事!

王小勇,龍泉第七中學退休教師,1957年11月出生於龍泉驛區,曾下鄉當過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龍泉師範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獲“龍泉好人”稱號。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龍泉驛歷來缺水,雖然有一條驛馬河沿街背後蜿蜒而過,但這條小溪,除了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有嘩嘩的河水,偶遇大雨也要漲洪水,陡現滿河赤水,卻也解決了龍泉街上大部分住戶飲用水的需求。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你知不知道

過去的龍泉驛其實是很缺水的?

沒有自來水喝的龍泉人又是怎樣生活的?

快跟見證哥一起來聽

一位退休老教師王小勇

給大家擺擺過去龍泉人擔水的故事!

王小勇,龍泉第七中學退休教師,1957年11月出生於龍泉驛區,曾下鄉當過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龍泉師範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獲“龍泉好人”稱號。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龍泉驛歷來缺水,雖然有一條驛馬河沿街背後蜿蜒而過,但這條小溪,除了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有嘩嘩的河水,偶遇大雨也要漲洪水,陡現滿河赤水,卻也解決了龍泉街上大部分住戶飲用水的需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時,龍泉街上沒有自來水,而生活用水是每天都不能缺的,那麼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我(王小勇老師)來給大家擺擺當時是咋個取水的。

我外公家原來是開茶鋪的。茶鋪就在操壩巷旁邊,這是一個用水量比較大的營生,外婆是尖尖腳,走路曵一曵的,只能在鋪子內燒水提黑雞婆(指燒得漆黑的茶壺),外公負責擔水,到幾百米遠的牛市壩河壩頭擔水,舅舅成年後,也要幫到去擔水,後來茶鋪開得紅火後,專門請了一個姓賴的小夥子擔水。那時用的水桶全是木桶,用竹篾片繞圈箍成,容量相當於現在的塑料桶。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你知不知道

過去的龍泉驛其實是很缺水的?

沒有自來水喝的龍泉人又是怎樣生活的?

快跟見證哥一起來聽

一位退休老教師王小勇

給大家擺擺過去龍泉人擔水的故事!

王小勇,龍泉第七中學退休教師,1957年11月出生於龍泉驛區,曾下鄉當過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龍泉師範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獲“龍泉好人”稱號。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龍泉驛歷來缺水,雖然有一條驛馬河沿街背後蜿蜒而過,但這條小溪,除了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有嘩嘩的河水,偶遇大雨也要漲洪水,陡現滿河赤水,卻也解決了龍泉街上大部分住戶飲用水的需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時,龍泉街上沒有自來水,而生活用水是每天都不能缺的,那麼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我(王小勇老師)來給大家擺擺當時是咋個取水的。

我外公家原來是開茶鋪的。茶鋪就在操壩巷旁邊,這是一個用水量比較大的營生,外婆是尖尖腳,走路曵一曵的,只能在鋪子內燒水提黑雞婆(指燒得漆黑的茶壺),外公負責擔水,到幾百米遠的牛市壩河壩頭擔水,舅舅成年後,也要幫到去擔水,後來茶鋪開得紅火後,專門請了一個姓賴的小夥子擔水。那時用的水桶全是木桶,用竹篾片繞圈箍成,容量相當於現在的塑料桶。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為了取水, 每家每戶都有一挑水桶,一個能儲存二挑水的水缸,應該是每個家庭的標配。一般都是家裡的男性成員去擔水,從我記事起就是舅舅去擔水,有時姐姐(舅舅的女兒)也要去擔水。

每當早晨或黃昏,各家各戶的男人都會到外頭去擔水,三三兩兩,絡繹不絕的擔水人,成了龍泉街上的一道風景。

看著舅舅邁著快步,擔著一挑清花亮色的泉水迎面而來,肩膀上的扁擔閃悠閃悠,吊在扇擔兩端下面的水桶有節奏地上下襬動,“好得行哦”!這是舅舅留在童年時代的我心中最美好的印象。

我大約在6歲時,就幫助家裡抬水了,家住仰天窩的表姐周順華,到龍小讀書,在我家搭午餐,外婆常常安排她和我去河壩頭抬水。

我們從牛市壩(現自來水廠)下坡來到河壩頭,踩著水中的石頭過河,到了河對面的龍口井,這可是龍泉有名的水井,下街的居民都在這裡擔水。

所謂水井,其實就是一個水凼凼,積水不到半尺深,幾個大石頭砌了外沿,井水不多,卻舀不幹,有泉水不斷地從井壁的沙礫中浸出來,擔水人有耐心地蹲在井邊,等浸出的泉水達到一定的水深,然後用水瓢舀一瓢倒進水桶,舀滿一桶水大約要十分鐘左右。

後來,聽說附近的馮老大看起砌井的一根條石,想搬回去砌牆,就拿鋼釺去撬條石,哪曉得從此以後,龍口井慢慢地就莫得水了,人們都說是馮老大把龍脈撬斷了。

中街的居民好多都在驛馬橋附近取水,就是在河邊沙灘上挖了一個坑,不斷有泉水浸出來。由於河床較深,擔著水要爬上一個長約三十米,坡度約三十度的長坡,青壯年可一氣呵成,老人婦孺則需中途歇歇氣。遇下雨路滑,體弱者踉踉蹌蹌,水澈一路,那個溜滑不擺,稍有不慎,連人帶桶滾落下去,其場面令人心酸!

也有圖撇脫的,嫌坑裡泉水浸得太慢,不願等得太久,直接就挑河水吃,那個時候河水清亮,基本沒有啥子汙染。

除了在驛馬河取水,人們還在各個地方取水,區委、區政府機關用水,政府大院內有一口古井,他們一般就扯井水。區委宿舍院子也有一口古井,由於離廁所太近,引起住戶心中犯疑,所以只把水用來洗衣服。

中街的朱家巷,有兩口古井,附近的住戶都在那裡打水。操壩巷也有一口古井,在遊家的後院壩裡,但大家覺得井水的味道不周正,扯上來的水用來洗衣服。住在旁邊的王么娘,幫人洗衣服為生,全靠那口井供水,每天洗的衣服晾滿一院壩。

上街離驛馬河遠一些,一般都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取水,鰍魚巷附近的住戶都到巷子後面的堰塘擔水;住原區人委旁邊的住戶一般都到街背後的蔣樁堰擔水,很多時侯也穿進旁邊的巷子,去一個叫華廬的院子擔水,院子裡有一口古井。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你知不知道

過去的龍泉驛其實是很缺水的?

沒有自來水喝的龍泉人又是怎樣生活的?

快跟見證哥一起來聽

一位退休老教師王小勇

給大家擺擺過去龍泉人擔水的故事!

王小勇,龍泉第七中學退休教師,1957年11月出生於龍泉驛區,曾下鄉當過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龍泉師範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獲“龍泉好人”稱號。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龍泉驛歷來缺水,雖然有一條驛馬河沿街背後蜿蜒而過,但這條小溪,除了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有嘩嘩的河水,偶遇大雨也要漲洪水,陡現滿河赤水,卻也解決了龍泉街上大部分住戶飲用水的需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時,龍泉街上沒有自來水,而生活用水是每天都不能缺的,那麼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我(王小勇老師)來給大家擺擺當時是咋個取水的。

我外公家原來是開茶鋪的。茶鋪就在操壩巷旁邊,這是一個用水量比較大的營生,外婆是尖尖腳,走路曵一曵的,只能在鋪子內燒水提黑雞婆(指燒得漆黑的茶壺),外公負責擔水,到幾百米遠的牛市壩河壩頭擔水,舅舅成年後,也要幫到去擔水,後來茶鋪開得紅火後,專門請了一個姓賴的小夥子擔水。那時用的水桶全是木桶,用竹篾片繞圈箍成,容量相當於現在的塑料桶。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為了取水, 每家每戶都有一挑水桶,一個能儲存二挑水的水缸,應該是每個家庭的標配。一般都是家裡的男性成員去擔水,從我記事起就是舅舅去擔水,有時姐姐(舅舅的女兒)也要去擔水。

每當早晨或黃昏,各家各戶的男人都會到外頭去擔水,三三兩兩,絡繹不絕的擔水人,成了龍泉街上的一道風景。

看著舅舅邁著快步,擔著一挑清花亮色的泉水迎面而來,肩膀上的扁擔閃悠閃悠,吊在扇擔兩端下面的水桶有節奏地上下襬動,“好得行哦”!這是舅舅留在童年時代的我心中最美好的印象。

我大約在6歲時,就幫助家裡抬水了,家住仰天窩的表姐周順華,到龍小讀書,在我家搭午餐,外婆常常安排她和我去河壩頭抬水。

我們從牛市壩(現自來水廠)下坡來到河壩頭,踩著水中的石頭過河,到了河對面的龍口井,這可是龍泉有名的水井,下街的居民都在這裡擔水。

所謂水井,其實就是一個水凼凼,積水不到半尺深,幾個大石頭砌了外沿,井水不多,卻舀不幹,有泉水不斷地從井壁的沙礫中浸出來,擔水人有耐心地蹲在井邊,等浸出的泉水達到一定的水深,然後用水瓢舀一瓢倒進水桶,舀滿一桶水大約要十分鐘左右。

後來,聽說附近的馮老大看起砌井的一根條石,想搬回去砌牆,就拿鋼釺去撬條石,哪曉得從此以後,龍口井慢慢地就莫得水了,人們都說是馮老大把龍脈撬斷了。

中街的居民好多都在驛馬橋附近取水,就是在河邊沙灘上挖了一個坑,不斷有泉水浸出來。由於河床較深,擔著水要爬上一個長約三十米,坡度約三十度的長坡,青壯年可一氣呵成,老人婦孺則需中途歇歇氣。遇下雨路滑,體弱者踉踉蹌蹌,水澈一路,那個溜滑不擺,稍有不慎,連人帶桶滾落下去,其場面令人心酸!

也有圖撇脫的,嫌坑裡泉水浸得太慢,不願等得太久,直接就挑河水吃,那個時候河水清亮,基本沒有啥子汙染。

除了在驛馬河取水,人們還在各個地方取水,區委、區政府機關用水,政府大院內有一口古井,他們一般就扯井水。區委宿舍院子也有一口古井,由於離廁所太近,引起住戶心中犯疑,所以只把水用來洗衣服。

中街的朱家巷,有兩口古井,附近的住戶都在那裡打水。操壩巷也有一口古井,在遊家的後院壩裡,但大家覺得井水的味道不周正,扯上來的水用來洗衣服。住在旁邊的王么娘,幫人洗衣服為生,全靠那口井供水,每天洗的衣服晾滿一院壩。

上街離驛馬河遠一些,一般都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取水,鰍魚巷附近的住戶都到巷子後面的堰塘擔水;住原區人委旁邊的住戶一般都到街背後的蔣樁堰擔水,很多時侯也穿進旁邊的巷子,去一個叫華廬的院子擔水,院子裡有一口古井。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老茶館▲

街上的用水大戶是茶館和飯館,街上的兩家茶鋪都有二三人專職擔水。中街的合營飯店,專門有一個人擔水,每天去對門朱家巷挑水。醬園巷飯店挑水是50多歲的李大爺,被稱為李擔水。

還有一些人家裡沒有男勞力擔水,全靠花錢請人擔水,下街的陳太生(外號陳湯元)就常常給大家擺,當娃娃頭兒的時候,家裡比較困難,就去幫人擔水掙點兒錢交學費。

大約在1964年,成都建築五金廠和成都銀飾廠搬遷到龍泉,在我家旁邊建廠房,打了深水井,用水泵提取地下水使用,我和外婆去工地抬水,看著水龍頭嘩嘩流出來的清涼水,一桶水很快就接滿了,我們覺得好稀奇好巴適,這是我和外婆第一次看到自來水。

時間到了1965年,區上成立了自來水廠,在牛市壩下面打了一口深水井,街上開始鋪水管,鋪在街南邊的街沿上,每隔300米遠的地方設立了一個水龍頭樁樁。我們下街設了二個水龍頭樁樁,一個在水巷子斜對面,一個在幼兒園(現區教育局)旁邊。

水廠安排了專人守自來水龍頭,在早晨、中午和傍晚固定時間為居民放自來水,各家的壯勞力挑著水桶在水樁旁排成長隊,大桶一挑/2分,小桶一挑/1分,龍泉街上從此喝上了自來水。

進入1970年代末,為了減輕人們擔水的勞動,每戶自己出點費用,就可以把自來水安裝入戶。外婆家裡終於安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去外面擔水了。

"

說到龍泉驛你會想到什麼?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每年三月的滿城芳菲?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黃平

天朗氣清的世外桃源?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圖據劉斌

燈火璀璨的宜居城市?

休閒、宜居、田園……也許龍泉驛的形象已在你的心中勾勒了千百種美的姿態,是的,如今的龍泉驛真的很美!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你知不知道

過去的龍泉驛其實是很缺水的?

沒有自來水喝的龍泉人又是怎樣生活的?

快跟見證哥一起來聽

一位退休老教師王小勇

給大家擺擺過去龍泉人擔水的故事!

王小勇,龍泉第七中學退休教師,1957年11月出生於龍泉驛區,曾下鄉當過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龍泉師範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獲“龍泉好人”稱號。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龍泉驛歷來缺水,雖然有一條驛馬河沿街背後蜿蜒而過,但這條小溪,除了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有嘩嘩的河水,偶遇大雨也要漲洪水,陡現滿河赤水,卻也解決了龍泉街上大部分住戶飲用水的需求。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那時,龍泉街上沒有自來水,而生活用水是每天都不能缺的,那麼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我(王小勇老師)來給大家擺擺當時是咋個取水的。

我外公家原來是開茶鋪的。茶鋪就在操壩巷旁邊,這是一個用水量比較大的營生,外婆是尖尖腳,走路曵一曵的,只能在鋪子內燒水提黑雞婆(指燒得漆黑的茶壺),外公負責擔水,到幾百米遠的牛市壩河壩頭擔水,舅舅成年後,也要幫到去擔水,後來茶鋪開得紅火後,專門請了一個姓賴的小夥子擔水。那時用的水桶全是木桶,用竹篾片繞圈箍成,容量相當於現在的塑料桶。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為了取水, 每家每戶都有一挑水桶,一個能儲存二挑水的水缸,應該是每個家庭的標配。一般都是家裡的男性成員去擔水,從我記事起就是舅舅去擔水,有時姐姐(舅舅的女兒)也要去擔水。

每當早晨或黃昏,各家各戶的男人都會到外頭去擔水,三三兩兩,絡繹不絕的擔水人,成了龍泉街上的一道風景。

看著舅舅邁著快步,擔著一挑清花亮色的泉水迎面而來,肩膀上的扁擔閃悠閃悠,吊在扇擔兩端下面的水桶有節奏地上下襬動,“好得行哦”!這是舅舅留在童年時代的我心中最美好的印象。

我大約在6歲時,就幫助家裡抬水了,家住仰天窩的表姐周順華,到龍小讀書,在我家搭午餐,外婆常常安排她和我去河壩頭抬水。

我們從牛市壩(現自來水廠)下坡來到河壩頭,踩著水中的石頭過河,到了河對面的龍口井,這可是龍泉有名的水井,下街的居民都在這裡擔水。

所謂水井,其實就是一個水凼凼,積水不到半尺深,幾個大石頭砌了外沿,井水不多,卻舀不幹,有泉水不斷地從井壁的沙礫中浸出來,擔水人有耐心地蹲在井邊,等浸出的泉水達到一定的水深,然後用水瓢舀一瓢倒進水桶,舀滿一桶水大約要十分鐘左右。

後來,聽說附近的馮老大看起砌井的一根條石,想搬回去砌牆,就拿鋼釺去撬條石,哪曉得從此以後,龍口井慢慢地就莫得水了,人們都說是馮老大把龍脈撬斷了。

中街的居民好多都在驛馬橋附近取水,就是在河邊沙灘上挖了一個坑,不斷有泉水浸出來。由於河床較深,擔著水要爬上一個長約三十米,坡度約三十度的長坡,青壯年可一氣呵成,老人婦孺則需中途歇歇氣。遇下雨路滑,體弱者踉踉蹌蹌,水澈一路,那個溜滑不擺,稍有不慎,連人帶桶滾落下去,其場面令人心酸!

也有圖撇脫的,嫌坑裡泉水浸得太慢,不願等得太久,直接就挑河水吃,那個時候河水清亮,基本沒有啥子汙染。

除了在驛馬河取水,人們還在各個地方取水,區委、區政府機關用水,政府大院內有一口古井,他們一般就扯井水。區委宿舍院子也有一口古井,由於離廁所太近,引起住戶心中犯疑,所以只把水用來洗衣服。

中街的朱家巷,有兩口古井,附近的住戶都在那裡打水。操壩巷也有一口古井,在遊家的後院壩裡,但大家覺得井水的味道不周正,扯上來的水用來洗衣服。住在旁邊的王么娘,幫人洗衣服為生,全靠那口井供水,每天洗的衣服晾滿一院壩。

上街離驛馬河遠一些,一般都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取水,鰍魚巷附近的住戶都到巷子後面的堰塘擔水;住原區人委旁邊的住戶一般都到街背後的蔣樁堰擔水,很多時侯也穿進旁邊的巷子,去一個叫華廬的院子擔水,院子裡有一口古井。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老茶館▲

街上的用水大戶是茶館和飯館,街上的兩家茶鋪都有二三人專職擔水。中街的合營飯店,專門有一個人擔水,每天去對門朱家巷挑水。醬園巷飯店挑水是50多歲的李大爺,被稱為李擔水。

還有一些人家裡沒有男勞力擔水,全靠花錢請人擔水,下街的陳太生(外號陳湯元)就常常給大家擺,當娃娃頭兒的時候,家裡比較困難,就去幫人擔水掙點兒錢交學費。

大約在1964年,成都建築五金廠和成都銀飾廠搬遷到龍泉,在我家旁邊建廠房,打了深水井,用水泵提取地下水使用,我和外婆去工地抬水,看著水龍頭嘩嘩流出來的清涼水,一桶水很快就接滿了,我們覺得好稀奇好巴適,這是我和外婆第一次看到自來水。

時間到了1965年,區上成立了自來水廠,在牛市壩下面打了一口深水井,街上開始鋪水管,鋪在街南邊的街沿上,每隔300米遠的地方設立了一個水龍頭樁樁。我們下街設了二個水龍頭樁樁,一個在水巷子斜對面,一個在幼兒園(現區教育局)旁邊。

水廠安排了專人守自來水龍頭,在早晨、中午和傍晚固定時間為居民放自來水,各家的壯勞力挑著水桶在水樁旁排成長隊,大桶一挑/2分,小桶一挑/1分,龍泉街上從此喝上了自來水。

進入1970年代末,為了減輕人們擔水的勞動,每戶自己出點費用,就可以把自來水安裝入戶。外婆家裡終於安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去外面擔水了。

你知道龍泉人這幾十年用水是咋一步步變的嗎?來聽這位“老龍泉”給你擺一擺

紅線內為現代化的自來水廠 夢安攝

今天,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好多年輕人沒有看到過木桶和扁擔,更沒有擔水的概念,根本不曉得老一輩當年擔水的艱辛。

社會已進入了智能時代,生活用水只是舉手之勞。但是,我們仍然忘不了牛市壩的龍口井,衙門巷的李擔水,竹市巷的王擔水,還有老街上的自來水樁樁和那些街上擔水走得風快的男人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