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話本作家、養生專家石成金(揚州江都丁夥鎮)

石成金(1659—1739後),字天基,號惺庵,又稱惺庵愚人、覺道人、良覺居士。清代話本作家、養生專家。江都橋墅人。

石成金出生在一個生活較為富足的書香門第,家在艾菱湖畔有田40餘畝,另在東鄉高彭橋亦有田30畝,父祖俱以耕讀貽後。他甫離母胎未滿一週,母即無乳,只能哺以糕粥。因為茲時食不知飽,離食即哭,其母不得以悉聽其意,故大傷脾胃,染成疳疾。

清代話本作家、養生專家石成金(揚州江都丁夥鎮)

就是這樣一個骨瘦如柴的孩子,長而向學,卻是絕頂聰明,識者均欽其早慧。石成金六歲開始拜師訓讀,經過十年寒窗,已經是飽覽經史,諳熟詞曲。可惜體質太差,無法應試,只得棄儒學醫。其父自吳歸,特購王肯堂醫書《證治準繩》八十本,薛立齋《醫案》四十本,雜醫書十數種,讓其自學習醫。他在習醫之餘,又留心書法、繪畫,並涉獵群書,於天文、曆法、堪輿陽宅、術數、相卜、禪家參悟、玄教修煉等三教九流,無不鑽研。這使他知識廣博,成了名副其實的雜家。(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石成金在“半如昔日之淵明”的田園生活中著書立說,生平“著書九十二部,不啻百萬言”,其存世作品體制駁雜,有小說、歌謠、論說考據、笑話寓言、俗諺聯句、畫題畫贊等,其內容也涉及社會趣聞逸事、民間風情習俗、農醫陰陽、儒釋道經典等。

清代話本作家、養生專家石成金(揚州江都丁夥鎮)

石成金的話本小說有《新刻揚州近事雨花香》、《新刻揚州近事通天樂》等兩部52篇,還有《通心眠》40卷、《賽晨鐘》100卷。這些話本小說不象宋元明清話本那樣憶舊事、演古史,而是專寫時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感激,皆筆於書”,書中人物事蹟大多可考,因而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對於他的這些小說,學術界評價不一,有的甚至認為是“說教氣味很濃”。但美國學者韓南在《中國白話小說史》中卻特別提到石成全,認為他的小說“記揚州地區新聞故事,富有地方特色”,“是白話史第一個署真名的作者,具有簡單的審美觀和很深的宗教道德觀念”,堪稱“誨人不倦”,“令人感興趣的是材料和其中表現的作者的理想”。《清代小說史》中則評價他的小說“表現了話本小說家一種追求開放的心態,一種嘗試革新的勇氣”,真是見仁見智。

清代話本作家、養生專家石成金(揚州江都丁夥鎮)

石成金對養生著作投入頗多,著有《長生祕訣》、《養生鏡》、《長壽譜》、《救命針》、《食愈方》、《延壽方》等。他最初棄儒學醫,是因為覺得學醫“既可以保己,又可以濟人”。後來,他感到自己無力承擔起醫治他人的責任,就又從臨床醫學轉為養生研究,以求施善與人。他繼承了我國古代豐富的養生理論,又結合他自身的實踐,形成了融合儒、釋、道養生理論的養生觀。他提倡“善養生者當以德行為主,而以調養為佐,二者並行不悖”。他認為“惟德可以延年”,並輔之以食療、食補。他研究編撰了《樂學歌》、《知足歌》、《樂志歌》、《自在歌》等“養生十歌”,不僅對養生保健有寶貴的指導作用,而且在人生道路方面也有深刻啟示。2013年,石成金的“養生十歌”曾被作為迎接高考的閱讀素材。他本人以羸弱之軀而能長壽,亦足見其養生保健的實踐效果。(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石成金一生未曾中舉為官,但交遊廣闊,以其廣博的知識才傾官府,並與官場交往,當時江都知縣熊開楚、揚州知府左必蕃均與其過從甚密。他撰有如何做官、如何在公門中修行積德的著作,如《官念珠》、《升堂切戒》、《銘心記要》、《千門種》等。熊開楚親自為其作序,稱其“熟於吏治,練於世情”,將其這類著作

清代話本作家、養生專家石成金(揚州江都丁夥鎮)

命名為“嘉官捷徑”。石成金寫的《傳家寶》,是一部雜著,流傳甚廣,影響也很大。《光緒增修甘泉縣誌》雲:“石天基輯的《傳家寶》一書流傳海內,其書上至仕宦,下逮士農商賈百工。其日用服食居處之瑣,分門備載,卷軸頗繁,無不切迫易行”。左必蕃也專門為之作序。

此外,石成金還有四書類著作《四書淺稅》27卷,儒學類著作《聖學正宗定志錄》等,醫學類著作《醫學心得》20卷,藝術類著作《寫字心得》、《學畫心得》,雜學類著作《新聞集異》10卷,佛教類著作《修持正諦》、《度世金丹》等,均為海內外收藏。

石成金不僅在他的作品中對世人進行“隱惡揚善”的說教,他自己也在實踐著這些主張,廣做善事。同裡唐紹祖在其70大壽的祝辭中說他“好善給貧,施茶予姜,散扇給襖,矜瞽憐啞,修路建橋”。他自己也在遺書中寫道:“凡訃吊齋祭諸事,一概不用。須留下計齋祭雜費需用之款銀,或濟瞽殘貧病之飢寒,或修橋路以利跋涉,或施茶湯,或買物放生”,並叮囑兩個兒子將東鄉高彭橋田30畝租銀,“每年存留20兩,入濟瞽目局內,餘存積德”。

石成金的一生,正如名人袁載鍚所說,“為人長厚,每喜立言,曉示愚蒙,撰刻甚夥”。

(朱毓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