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前在《許昌晨報》看見一篇講許昌詩歌的文章,裡邊有一句“許鄭之間的魯國飛地許田”。我很好奇,魯國在魯南,許田在豫中,相距遙遠,魯國怎麼在許昌還有塊飛地呢?

一查周朝歷史,知道了,還真有這麼一回事,魯國不僅在許昌有一部分國土,而且齊魯鄭三國還曾組成聯軍攻打過許國。許國被佔領,十五年後才趕走侵略者。

"

我從前在《許昌晨報》看見一篇講許昌詩歌的文章,裡邊有一句“許鄭之間的魯國飛地許田”。我很好奇,魯國在魯南,許田在豫中,相距遙遠,魯國怎麼在許昌還有塊飛地呢?

一查周朝歷史,知道了,還真有這麼一回事,魯國不僅在許昌有一部分國土,而且齊魯鄭三國還曾組成聯軍攻打過許國。許國被佔領,十五年後才趕走侵略者。

魯國在許昌的一塊飛地

這事得從公元前722年說起,那年,鄭莊公的特使從新鄭來到曲阜拜見魯君,他此行的使命,是要促成並單方提前履行鄭魯兩國之間的一項交換飛地的協議。

原來,兩國各有一塊飛地在對方的領土附近,這都是祖上的歷史遺留問題。

鄭國的飛地叫祊(beng,音同“繃”),位於今臨沂市費縣境內。因為鄭國的第一代國君鄭桓公作為周宣王的弟弟,在天子祭泰山的時候要擔任助祭,而參加祭祀是要沐浴齋戒的。因此,宣王就把泰山東南方的祊賜予了鄭桓公,作為他助天子祭泰山的“湯沐之邑”。說是給他找一塊地方洗個澡歇歇腳,實際上就是再多封給他一塊土地。

魯國的飛地叫許田,在今許昌境內。西周初年,周成王建設洛陽城,動過把都城從西安遷到洛陽的念頭,所以將洛陽東南方的許田賜予他的叔叔周公。以此作為魯君(魯國是周公及其子孫的封地)朝見天子的“朝宿之邑”——吃飯住宿的地方。後來雖然西周並未遷都,但周公當時替周天子坐鎮洛陽管理東方,到手的一塊地,周公也沒還給天子,許田從此就是魯國名下的土地了。為了表示統治當地的正統性,魯國特意在許田建了紀念週公的廟。

魯隱公不同意與鄭國換地,當時的許田雖然是魯國的土地,但是當地很多人都是從許國遷進去的。輕易交換許田,許國人第一個不答應,這筆交易暫時就擱下了。

鄭莊公心裡癢癢,公元前712年,鄭國以許國不聽周天子號令為理由,發兵攻打許國。他還喊來齊魯聯軍幫忙,三國相約,誰先攻破許國首都,誰就能分割許國領土。魯國本來害怕挑起列國爭端,現在有鄭國當出頭鳥,魯國也不怕了,運氣好了還能趁機撈一把。至於齊國,也跟著湊熱鬧。

這場侵略戰爭如果勝利了,對鄭國最有利。一心想得到許國土地的鄭莊公親自領兵出征,直抵許國都城。許莊公率領將士、百姓死守城池,怎奈鄭、齊、魯三國聯軍進攻,根本守不住。

到城被圍的第三日午後,在鄭國兵將的猛攻之下,鄭國大夫潁考叔手執鄭莊公大旗,不避刀箭,奮力登上許國城牆,然而未等站穩,突然一支箭從背後飛來,潁考叔中箭後大叫一聲,從城頭跌下。原來,平素與之不和的鄭國另一個大夫子都忌妒他奪了頭功,就在城下暗施冷箭,成語裡的“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從這件事而來。

許莊公率領部下突圍,投奔豫北的衛國,兩年後客死他鄉。

鄭莊公還不滿足,公元前712年,魯隱公去世後,魯桓公繼位,便又與魯桓公會見於垂亭(今菏澤境內),再次提出交換兩國飛地之事,並捎帶著將一塊精美的玉璧送給魯桓公,魯桓公剛當上領導,不夠硬氣,他同意了。從而達成了以許國為犧牲品的這宗交易,從此鄭國有了向外擴張的理由和軍事基地,又將矛頭指向許國。

許國都城被攻破後,鄭莊公雖然想霸佔許國,但又怕各諸侯干涉,就裝模作樣讓齊魯兩國國君看怎樣處置,齊魯二君認為許國沒有犯滅國之罪,應酌情發落。鄭莊公只好安排許叔(許莊公的弟弟)住在許國東部,並讓鄭國大夫公孫獲帶領軍隊鎮守許國西部,把許國君臣完全置於監視之下。

到了公元前697年,鄭國發生內亂,許叔乘機奪回都城,趕走鄭國軍隊,復建許國,史稱許穆公。鄭國不服氣,動不動還想欺負許國一把。許國為求生存,轉而成為楚國的附庸國。

公元前506年,吳楚戰爭,楚國吃大虧,連都城都被吳國人佔領了。不忘初心的鄭國人抓住機會又去攻打許國,這次楚國老大哥成了泥菩薩,自身難保,騰不出手保護小弟,許國就被鄭國滅了。後來在楚國的扶植下,許國復國,但存在感很弱了。

公元前481年,楚國心一狠,把許國國君罷免了,許國被楚國吞併。

公元前256年,曾經欺負過許國的魯國也被楚國吞併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