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把心衰掛嘴邊,你可知不同類型機制大不同!丨OCC 2019

心臟病 冠心病 心肌梗死 高血壓 心血管病 心血管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2019-06-21
總把心衰掛嘴邊,你可知不同類型機制大不同!丨OCC 2019

隨著相關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心力衰竭治療的新靶點。

心力衰竭作為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狀態,一直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最後戰場”,雖然我們治療心力衰竭的“武器”越來越多,但目前仍沒有打贏這場戰役。隨著相關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心力衰竭治療的新靶點。

1

我國心力衰竭的病因

目前我國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冠心病(45.6%)、風溼性心臟病(18.6%)、高血壓病(12.9%)、擴張型心臟病(7.6%)、先天性心臟病(3.2%)和其他心血管病(7.2%),冠心病佔比接近50%。

2

缺血性心臟病的流行病學特點

2015年全世界死亡人數約5500多萬人,其中心血管病死亡人數約佔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人數約佔心血管病死亡人數近一半。在血運重建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今天,為何還會出現如此駭人的現狀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缺血性心臟病的病理生理學特點。

3

缺血性心臟病的病理生理學特點

目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人群逐漸下降,而這部分人群因為心肌細胞減少、心室重構、心室擴張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後5年,心力衰竭發生率高達31.9%。

4

肥厚性心臟病和擴張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學特點

肥厚性心臟病不同於缺血性心臟病,前者並非由於急性心肌缺血所致,而是由於高血壓時左心室後負荷加重,心肌代償性肥大、纖維化,最終導致心力衰竭。擴張性心肌病又不同於以上兩種疾病,其主要表現為心肌纖維化,從而出現心臟重構,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5

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心肌梗死後會出現一系列的炎症反應,如心肌細胞壞死、心肌細胞凋亡、血管新生、心肌肥厚、心肌纖維化及心肌細胞自噬。而在分子機制層面方面有線粒體、microBNAs、幹細胞、外泌體和心肌代謝。

6

未來心力衰竭治療的新靶點

既然我們目前通過研究發現上述細胞和分子機制,那麼未來應該重點關注這些機制的各個環節,通過先調控後干預的措施來減緩和逆轉心室重構,而這些機制將可能成為未來之路心力衰竭的新靶點。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整理:英碩

責任編輯:匡小輝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