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血管的5件事 千萬別再做了!

血管,是人體運輸血液、養分與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同時也是排出代謝垃圾、身體殘留物的重要載體。如果血管出毛病了、不工作了,那麼人的生命就極易出現危險!而平時生活中,若注意保護好血管,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如何保護血管?首先就要先學會放棄傷血管的幾大不良行為:

第一.口味太重,吃太多鹽、油、糖

人攝入過多營養,多餘的脂質和養分等難以排出體外,聚集在血管裡。一方面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引發血栓。

吃得太鹹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而高血壓則是引發心臟疾病和中風的重要因素;吃得太甜不利於血糖、血脂、尿酸和體重等的控制,會對血管造成損傷。當人吃了過甜過鹹的食物後,血管壁細胞變得皺皺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發展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另外,如果吃得太油,血管中的血脂水平升高,就會加速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在這裡要特別強調下,糖分對血管的危害,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糖尿病和血管病是“難兄難弟”,血糖控制不好,血管就易發生病變。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普通人吃糖太多,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久而久之,導致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症,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促使血栓形成,增加患腦卒中風險。米飯、饅頭等主食經人體消化後,澱粉會轉化為糖進入血液,如果還額外吃很多糖,攝入的糖分就會超標。因此,大家應少吃甜食,尤其是碳酸飲料、冰淇淋等。

第二.抽菸

說起吸菸,很多人會想到肺癌、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其實吸菸導致百病叢生,對心血管系統也能造成重創。吸菸時,菸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通過肺泡和血液的氣體交換進入血管,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覆蓋在血管內側的“血管內皮”,能幫助血管保持彈性,而尼古丁會對其造成毀滅性破壞。菸草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質還會促進紅細胞聚集,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高血壓,加快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形成血栓。值得提醒的是,被動吸二手菸也對血管有類似傷害。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譚寧博士表示,一般來說,即使吸菸不多,10年後就會出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會逐漸阻塞,血流變慢,引發冠心病等。更危險的是,不穩定的動脈粥樣斑塊一旦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嚴重危及菸民的生命。

另外,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資料,吸菸可增加血壓,降低運動耐受力,增加血液的凝結傾向,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增加主動脈瘤的風險,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吸菸後還可大大增加冠心病和腦中風的風險。

戒菸後,心血管系統受到的損傷能恢復嗎?

譚寧稱,戒菸後要過10年才能完全修復血管內皮的損傷,然而這只是病變不再進一步惡化,但無法逆轉動脈粥樣硬化。吸菸造成的危害目前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止的,一些號稱“減輕吸菸對身體的損害”的保健品在臨床研究中達不到預防和治療的要求,是不被醫學界認可的。

第三.久坐不動

如果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會導致人體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為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缺乏運動,血液中的廢物排不出去,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就會囤積在血液裡,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在血管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等不定時炸彈。

所以,生活中我們應注意多鍛鍊身體,廣場舞、快走慢跑、游泳等,對中老年人來說都是合適的。

另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突然變換體位,很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使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出現心悸、頭暈、頭痛等不適,甚至反覆暈厥或誘發腦卒中。

第四.熬夜

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五時,是肝臟代謝時間,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生理處於應激狀態,導致體內過多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晝夜體內各種激素的分泌量會比正常早睡早起的人平均高出50%,容易導致血壓升高,會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液流速變慢,加重心血管的負擔。對於本身有房顫、心律不齊、冠心病等病人,熬夜無形中給心臟加重負荷,很容易發生心肌梗死等事故。

第五.口腔細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調查研究發現,口腔細菌可誘發動脈硬化,增加患心臟病風險。原因在於,刷牙方法不對、次數太少會讓食物殘渣沉積在牙齒周圍,久而久之形成牙菌斑和牙石,細菌產生的毒素可進入血液循環,損傷血管內皮。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機率是常人的2.7倍。

口腔細菌產生的毒素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損傷血管內皮。因此,大家千萬別以為刷牙事小,一定要關注口腔衛生,每天早晚刷牙,每次3分鐘,飯後別忘漱口,成年人每年都要洗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