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

邁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進入後補貼時代後,沒有國家鉅額補貼的新能源車價格優勢不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速度遠快於新能源汽車降本的速度,下降緩慢的製造成本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洗牌。

圍繞著後補貼時代,車企要麼努力降本增效,要麼開始計劃提升售價,更多的是自掏腰包實施“保價”手段,但這意味著車企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部分車型難免出現“漲價減配”的情況,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車企後補貼時代面臨的難題。


"

邁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進入後補貼時代後,沒有國家鉅額補貼的新能源車價格優勢不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速度遠快於新能源汽車降本的速度,下降緩慢的製造成本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洗牌。

圍繞著後補貼時代,車企要麼努力降本增效,要麼開始計劃提升售價,更多的是自掏腰包實施“保價”手段,但這意味著車企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部分車型難免出現“漲價減配”的情況,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車企後補貼時代面臨的難題。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為了儘可能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國家層面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車企可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消費方式,從而把購車成本大幅度降低,也降低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以及提高便利性。

那麼,換電模式會成為後補貼時代的“風口”嗎?可能性是相當大的,車電分離可以將佔據整車近一半成本的電池從購車成本中減掉,而換電模式也大大解決了消費者續航、充電時間焦慮等問題,或許是純電動車在後補貼時代的最佳出路。

快速降本的有力武器


新能源車剛出現那會,價格高、續航短,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國家層面大量政策支持以及鉅額補貼發放後,電動車在政策的催熟下,整個產業鏈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以及實力,但不可否認,核心技術部分我們是比較薄弱的。

曾有媒體調查發現,很多新能源零部件都是依靠進口,如高速軸承、控制芯片、高轉速電機動態測試設備等,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意味著短期內想要降低成本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作為成本大頭的動力電池降本速度並不及預期。


"

邁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進入後補貼時代後,沒有國家鉅額補貼的新能源車價格優勢不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速度遠快於新能源汽車降本的速度,下降緩慢的製造成本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洗牌。

圍繞著後補貼時代,車企要麼努力降本增效,要麼開始計劃提升售價,更多的是自掏腰包實施“保價”手段,但這意味著車企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部分車型難免出現“漲價減配”的情況,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車企後補貼時代面臨的難題。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為了儘可能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國家層面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車企可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消費方式,從而把購車成本大幅度降低,也降低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以及提高便利性。

那麼,換電模式會成為後補貼時代的“風口”嗎?可能性是相當大的,車電分離可以將佔據整車近一半成本的電池從購車成本中減掉,而換電模式也大大解決了消費者續航、充電時間焦慮等問題,或許是純電動車在後補貼時代的最佳出路。

快速降本的有力武器


新能源車剛出現那會,價格高、續航短,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國家層面大量政策支持以及鉅額補貼發放後,電動車在政策的催熟下,整個產業鏈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以及實力,但不可否認,核心技術部分我們是比較薄弱的。

曾有媒體調查發現,很多新能源零部件都是依靠進口,如高速軸承、控制芯片、高轉速電機動態測試設備等,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意味著短期內想要降低成本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作為成本大頭的動力電池降本速度並不及預期。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根據瑞銀的報告顯示,動力電池預計到2025年前後才能達到100美元/kWh(同級別電動車與燃油車價格基本持平),松下圓柱形鋰電池成本目前最低僅有111美元/kW·h,而國內知名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成本超過150美元/kW·h,同級別車型中電動車價格成本要比燃油車高出40%左右,這40%正是新能源零部件多出來的成本。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車價格上要想和傳統燃油車做到幾乎持平,車電分離是目前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把電池做成標準化可以流通的資產,消費者在購車時不需要購買動力電池,採用租賃的方式其經濟效益就凸顯出來了,只需要定時去換電池即可,就像汽油車需要加油一樣方便。


"

邁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進入後補貼時代後,沒有國家鉅額補貼的新能源車價格優勢不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速度遠快於新能源汽車降本的速度,下降緩慢的製造成本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洗牌。

圍繞著後補貼時代,車企要麼努力降本增效,要麼開始計劃提升售價,更多的是自掏腰包實施“保價”手段,但這意味著車企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部分車型難免出現“漲價減配”的情況,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車企後補貼時代面臨的難題。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為了儘可能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國家層面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車企可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消費方式,從而把購車成本大幅度降低,也降低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以及提高便利性。

那麼,換電模式會成為後補貼時代的“風口”嗎?可能性是相當大的,車電分離可以將佔據整車近一半成本的電池從購車成本中減掉,而換電模式也大大解決了消費者續航、充電時間焦慮等問題,或許是純電動車在後補貼時代的最佳出路。

快速降本的有力武器


新能源車剛出現那會,價格高、續航短,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國家層面大量政策支持以及鉅額補貼發放後,電動車在政策的催熟下,整個產業鏈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以及實力,但不可否認,核心技術部分我們是比較薄弱的。

曾有媒體調查發現,很多新能源零部件都是依靠進口,如高速軸承、控制芯片、高轉速電機動態測試設備等,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意味著短期內想要降低成本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作為成本大頭的動力電池降本速度並不及預期。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根據瑞銀的報告顯示,動力電池預計到2025年前後才能達到100美元/kWh(同級別電動車與燃油車價格基本持平),松下圓柱形鋰電池成本目前最低僅有111美元/kW·h,而國內知名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成本超過150美元/kW·h,同級別車型中電動車價格成本要比燃油車高出40%左右,這40%正是新能源零部件多出來的成本。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車價格上要想和傳統燃油車做到幾乎持平,車電分離是目前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把電池做成標準化可以流通的資產,消費者在購車時不需要購買動力電池,採用租賃的方式其經濟效益就凸顯出來了,只需要定時去換電池即可,就像汽油車需要加油一樣方便。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北汽新能源營銷傳播總監曹斌曾說過:“電動車卸下電池後比燃油汽車還便宜”,的確,電動汽車價格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動力電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其次就是充電難、充電慢、電池衰減、續航里程等問題,如果由第三方公司或車企提供換電服務,這些問題幾乎一一解決。

換電模式一般在5分鐘內完成,一塊電池通過租賃共享的方式,使用成本必定會下降,加上電池卸下後放在專業的充電房充電,壽命可延長一倍,如果由第三方公司或車企供應電池,相當於電池都會保持在一個較新的狀態,不必擔心因為長期使用同一塊動力電池使續航大打折扣,還方便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當然,車電分離不完全能和換電劃等號,還有更廣泛的內涵如租用電池,但較為遺憾的是,目前尚沒有成熟的運作例子,車電分離模式也一直在探索階段始終未成熟。

關鍵在於規模和運營


即使車電分離模式具備多個優勢,但實施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換電模式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北汽新能源自2016年開始就推出了換電車型,不過主要是偏商業化面向出租車和網約車,蔚來汽車在全國已經建成了10座換電站並投入使用,還有力帆汽車等等。

特斯拉曾經公佈了一個數據,建一個換電站的成本高達50萬美元,當前在國內建一個換電站預計需要上百萬元左右,只不過,考慮到成本高且效率低,特斯拉早已放棄了換電技術,專注自己的快充技術。


"

邁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進入後補貼時代後,沒有國家鉅額補貼的新能源車價格優勢不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速度遠快於新能源汽車降本的速度,下降緩慢的製造成本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洗牌。

圍繞著後補貼時代,車企要麼努力降本增效,要麼開始計劃提升售價,更多的是自掏腰包實施“保價”手段,但這意味著車企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部分車型難免出現“漲價減配”的情況,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車企後補貼時代面臨的難題。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為了儘可能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國家層面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車企可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消費方式,從而把購車成本大幅度降低,也降低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以及提高便利性。

那麼,換電模式會成為後補貼時代的“風口”嗎?可能性是相當大的,車電分離可以將佔據整車近一半成本的電池從購車成本中減掉,而換電模式也大大解決了消費者續航、充電時間焦慮等問題,或許是純電動車在後補貼時代的最佳出路。

快速降本的有力武器


新能源車剛出現那會,價格高、續航短,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國家層面大量政策支持以及鉅額補貼發放後,電動車在政策的催熟下,整個產業鏈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以及實力,但不可否認,核心技術部分我們是比較薄弱的。

曾有媒體調查發現,很多新能源零部件都是依靠進口,如高速軸承、控制芯片、高轉速電機動態測試設備等,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意味著短期內想要降低成本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作為成本大頭的動力電池降本速度並不及預期。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根據瑞銀的報告顯示,動力電池預計到2025年前後才能達到100美元/kWh(同級別電動車與燃油車價格基本持平),松下圓柱形鋰電池成本目前最低僅有111美元/kW·h,而國內知名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成本超過150美元/kW·h,同級別車型中電動車價格成本要比燃油車高出40%左右,這40%正是新能源零部件多出來的成本。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車價格上要想和傳統燃油車做到幾乎持平,車電分離是目前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把電池做成標準化可以流通的資產,消費者在購車時不需要購買動力電池,採用租賃的方式其經濟效益就凸顯出來了,只需要定時去換電池即可,就像汽油車需要加油一樣方便。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北汽新能源營銷傳播總監曹斌曾說過:“電動車卸下電池後比燃油汽車還便宜”,的確,電動汽車價格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動力電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其次就是充電難、充電慢、電池衰減、續航里程等問題,如果由第三方公司或車企提供換電服務,這些問題幾乎一一解決。

換電模式一般在5分鐘內完成,一塊電池通過租賃共享的方式,使用成本必定會下降,加上電池卸下後放在專業的充電房充電,壽命可延長一倍,如果由第三方公司或車企供應電池,相當於電池都會保持在一個較新的狀態,不必擔心因為長期使用同一塊動力電池使續航大打折扣,還方便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當然,車電分離不完全能和換電劃等號,還有更廣泛的內涵如租用電池,但較為遺憾的是,目前尚沒有成熟的運作例子,車電分離模式也一直在探索階段始終未成熟。

關鍵在於規模和運營


即使車電分離模式具備多個優勢,但實施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換電模式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北汽新能源自2016年開始就推出了換電車型,不過主要是偏商業化面向出租車和網約車,蔚來汽車在全國已經建成了10座換電站並投入使用,還有力帆汽車等等。

特斯拉曾經公佈了一個數據,建一個換電站的成本高達50萬美元,當前在國內建一個換電站預計需要上百萬元左右,只不過,考慮到成本高且效率低,特斯拉早已放棄了換電技術,專注自己的快充技術。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這些企業推出的換電模式,純屬是“自己玩自己的”,他們的電池標準並沒有統一,整個商業模式是無法打通的,這是換電模式目前較大的弊端,兼容性差沒有穩定的換電網絡和換電生態,缺乏像手機這樣的標準流程化的生態。

只有車用動力電池實現規格和標準的統一,第三方公司才有希望實現規模化運營,但目前整車企業在這方面的意願還是比較弱,他們都想等待政策和法規完全落地後,實現車電分離的一步到位,參考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端口,從沒有國家標準到GBT2015新國標的出臺,換電體系也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

邁入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才真正開始,進入後補貼時代後,沒有國家鉅額補貼的新能源車價格優勢不再,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速度遠快於新能源汽車降本的速度,下降緩慢的製造成本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洗牌。

圍繞著後補貼時代,車企要麼努力降本增效,要麼開始計劃提升售價,更多的是自掏腰包實施“保價”手段,但這意味著車企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部分車型難免出現“漲價減配”的情況,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車企後補貼時代面臨的難題。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為了儘可能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國家層面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車企可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消費方式,從而把購車成本大幅度降低,也降低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以及提高便利性。

那麼,換電模式會成為後補貼時代的“風口”嗎?可能性是相當大的,車電分離可以將佔據整車近一半成本的電池從購車成本中減掉,而換電模式也大大解決了消費者續航、充電時間焦慮等問題,或許是純電動車在後補貼時代的最佳出路。

快速降本的有力武器


新能源車剛出現那會,價格高、續航短,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國家層面大量政策支持以及鉅額補貼發放後,電動車在政策的催熟下,整個產業鏈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以及實力,但不可否認,核心技術部分我們是比較薄弱的。

曾有媒體調查發現,很多新能源零部件都是依靠進口,如高速軸承、控制芯片、高轉速電機動態測試設備等,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意味著短期內想要降低成本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作為成本大頭的動力電池降本速度並不及預期。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根據瑞銀的報告顯示,動力電池預計到2025年前後才能達到100美元/kWh(同級別電動車與燃油車價格基本持平),松下圓柱形鋰電池成本目前最低僅有111美元/kW·h,而國內知名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成本超過150美元/kW·h,同級別車型中電動車價格成本要比燃油車高出40%左右,這40%正是新能源零部件多出來的成本。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車價格上要想和傳統燃油車做到幾乎持平,車電分離是目前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把電池做成標準化可以流通的資產,消費者在購車時不需要購買動力電池,採用租賃的方式其經濟效益就凸顯出來了,只需要定時去換電池即可,就像汽油車需要加油一樣方便。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北汽新能源營銷傳播總監曹斌曾說過:“電動車卸下電池後比燃油汽車還便宜”,的確,電動汽車價格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動力電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其次就是充電難、充電慢、電池衰減、續航里程等問題,如果由第三方公司或車企提供換電服務,這些問題幾乎一一解決。

換電模式一般在5分鐘內完成,一塊電池通過租賃共享的方式,使用成本必定會下降,加上電池卸下後放在專業的充電房充電,壽命可延長一倍,如果由第三方公司或車企供應電池,相當於電池都會保持在一個較新的狀態,不必擔心因為長期使用同一塊動力電池使續航大打折扣,還方便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當然,車電分離不完全能和換電劃等號,還有更廣泛的內涵如租用電池,但較為遺憾的是,目前尚沒有成熟的運作例子,車電分離模式也一直在探索階段始終未成熟。

關鍵在於規模和運營


即使車電分離模式具備多個優勢,但實施起來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換電模式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北汽新能源自2016年開始就推出了換電車型,不過主要是偏商業化面向出租車和網約車,蔚來汽車在全國已經建成了10座換電站並投入使用,還有力帆汽車等等。

特斯拉曾經公佈了一個數據,建一個換電站的成本高達50萬美元,當前在國內建一個換電站預計需要上百萬元左右,只不過,考慮到成本高且效率低,特斯拉早已放棄了換電技術,專注自己的快充技術。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這些企業推出的換電模式,純屬是“自己玩自己的”,他們的電池標準並沒有統一,整個商業模式是無法打通的,這是換電模式目前較大的弊端,兼容性差沒有穩定的換電網絡和換電生態,缺乏像手機這樣的標準流程化的生態。

只有車用動力電池實現規格和標準的統一,第三方公司才有希望實現規模化運營,但目前整車企業在這方面的意願還是比較弱,他們都想等待政策和法規完全落地後,實現車電分離的一步到位,參考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端口,從沒有國家標準到GBT2015新國標的出臺,換電體系也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後補貼時代,電動車要拆開電池才能單挑贏燃油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體量越來越大,換電站的數量、分佈間距能否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配套服務能否跟上、保險是否齊全、價錢是否合理、換電技術是否成熟等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尤其是後補貼時代,新能源車購置門檻過高導致消費者購買慾望下降,新模式下急需車企們和第三方公司去積極解決。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取消,電動車的製造成本短時間內是沒法降低的,價格必定會水漲船高,車電分離或是大趨勢,而且是能快速降低購置門檻的唯一選擇,希望國家層面能夠加快電池標準化問題的研究,當地政府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也需要加強。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新模式的不斷優化改進,車電分離的認可度自然會更加高,電動車產業的瓶頸才會有所突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