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進入七月,車企“期中考試”成績頻出,持續下滑的汽車市場銷量也終於止跌了!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2019年7月8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召開了6月份汽車市場研討會,會上發佈了有關於6月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6月狹義乘用車銷售176.6萬輛,同比增長4.9% ,環比增長11.6%,相對於今年1-5月累計下滑11.9%的增速大幅改善,也是時隔12個月後的首次同比正增長,出現了“本世紀”環比增長最大值。1-6月乘用車銷售995.42萬輛,同比下滑9.3%。

經銷商被國五清庫“扒一層皮”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儘管6月份乘用車的數據是令人振奮的,但這主要歸於受到國五國六切換的影響,經銷商必須要7月前“被迫”完成清理國五車型,自6月初開始的廠家協同經銷商開展大規模的有針對性的促銷,利用一切渠道最終實現國六的“硬著陸”,從而激發了乘用車市場零售由負轉正。

國六的步步緊逼,讓許多車企措手不及,面對國五庫存消化的時間緊、任務重,加之上半年終端消費處於持續疲軟狀態,這就給經銷商和廠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在6月開始全力清庫存,同時也期待通過金融、精品、保險等橫向服務或爭取主機廠模糊獎勵等方面彌補價格倒掛帶來的虧損。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然而一味的"降價"對品牌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品牌在實現國五車型清庫後,價格便及時回收,對國六車型實行價格理性保護,呈現“先低價再逐步回收”的大趨勢。

經過6月份國五車型的衝刺,目前整個乘用車市場,大部分國五車型通過價格促銷激發了消費需求,其中自主清庫難度相較合資車型更大,即使沒有消化的庫存也是通過提早上牌等措施實現了庫存切換,全國範圍內國五車型庫存消化還算比較順利,同時清庫過程中造成的損失應該也不小。

兩極分化嚴重,新能源“一枝獨秀”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從具體細分市場來看,6月份轎車零售同比增長1.9%,SUV同比增長10.8%,SUV相當去庫存的壓力更大一些。其中豪華品牌與自主品牌的分化也愈來愈強,6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4.9%,主流合資品牌增長9.1%,自主品牌卻下滑8.3%,儘管自主品牌在6月份已經得到了大幅回升,但仍面臨著下滑的巨大壓力。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實際上,看似6月整體車市表面在回暖,但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卻在削減銷量目標,其中吉利就剛剛將全年目標銷量下調10%至136萬輛。

新能源汽車方面,在6月份迎來了補貼退坡前的“衝刺期”,廠商新能源車批發實現了13.4萬臺,環比增長38.7%,同比增長98.7%,1-6月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7.7萬臺,同比增長65.9%,這也意味著新能源車逐步擺脫對政策的依賴。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其中,6月份純電動乘用車中A級車增量最強,佔比達到純電動乘用車的58%,而插電混動車型卻同比下降8%,主要歸因於插電混動車型也受到了國五國六切換的影響,其中合資車企逐步成為插電混動車性的核心力量。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同時,工信部取消了電池白名單,在補貼大幅退坡下,也有利於自主品牌整車企業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電池資源,有利於整車企業自主選擇電池配套產品,實現更加自主可控的低成本發展,對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上半年“去庫存”,下半年“補庫存”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6月份是一個“分水嶺”,國五清庫存帶來的“假繁榮”,車企們應該理性應對。按照歷年的慣例,7月份是全年銷售的淡季,由於天氣炎熱和廠家高溫假等因素,首購用戶購車低迷,換購用戶熱情也不高,7月一般是市場的谷底。

同時,由於5、6月大幅促銷擾亂了汽車市場的正常價格走勢,終端售價修復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加上第二季度超強的促銷力度對下半年購車客戶的消費透支,7月份終端零售市場將處於修養身息的狀態,市場活力不強。

而對於國六車型,上半年部分企業的國六車型剛剛申報定型,尚未生產到位,截止到2019年6月20日,市場上僅有99家企業共2144個國六車型,約戰市場上銷售車輛型號的一半左右,這也意味著市場上的國六車型不夠到位,國六產品將逐步推進。因此,上半年以“清庫存”為主,下半年將呈現“補庫存”的趨勢,而下半年的行業補庫存週期也將會大幅改善汽車供應鏈的生存狀態,對抵禦經濟下行壓力有很好的逆週期促進作用。

6月乘用車“數據振奮”背後,經銷商被“扒一層皮”

此外,2019年企業油耗積分仍呈現巨大的壓力,數據顯示,2018年度,中國境內141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313.91萬輛,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992.99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295.13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403.53萬分。其中2018年合資企業平均油耗總體持平於目標值,而自主品牌表現相對優秀,目前的合資企業傳統燃油車的降低油耗速度偏慢,仍需在下半年新能源產品銷售上加速。

在經歷了上半年的艱市場局面後,儘管在6月份出現了看似很亮眼的成績,但車企們並不能因此而鬆氣,認為車市開始回暖。或許將6月來之不易的成績視為“特例”,放棄車市寒冬銷聲匿跡的幻想,保持持續的戰鬥力思考如何在下半年如何賣好國六車型?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後新能源銷量仍可以保持持續增長?這才是車企們站在年中的關鍵節點上應該做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