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預虧20億元 恆大為跨界造車支付鉅額“學費”'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新能源汽車行業和房地產的投入方式不同,造車要耐得住寂寞,做好長線投資的準備。

近日,中國恆大集團(以下簡稱“恆大”)發佈盈利預警公告稱,預計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將同比下滑49%至270億元。同日,恆大集團負責運營大健康產業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附屬公司——恆大健康也發佈了盈利預警稱,上半年預計淨虧損約20億元人民幣,同時還給出了虧損的主要原因:“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處於前期投入階段,研發等相關費用及利息支出增加。”

為造車“狂砸”3000億

為實現造車夢,恆大可謂是用真金白銀“砸”出了一條路:今年1月15日,恆大出資9.3億美元收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51%的股權,獲得了整車研發製造資格;1月24日,出資10.6億元取得動力電池企業卡奈絲能源58%股份,獲得頂尖動力電池技術;1月29日,投資1.5億美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佈局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3月15日,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而後者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的全部股權;5月30日,收購英國Protean公司獲得世界一流車用車輪轂電機技術;6月份,恆大分別投資1600億和1200億在廣州南沙和瀋陽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生產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短短一年時間,恆大僅對外公佈的造車業務投資就已累計超過3000億元,覆蓋了新能源汽車生產、研發、銷售以及售後等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設施,投資力度之大,甚至超過了目前我國新車企約2000億的總融資規模。

“在多元化佈局上,恆大曾選擇進入糧油、乳業、礦泉水等產業,但經過探索,我們發現這些行業年銷售額只有幾億元、幾十億元的體量,這跟恆大集團6000億元的規模是不匹配的。”恆大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許家印表示,只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值才能與恆大的“野心”相匹配。

能砸錢不代表實力強

功夫不負有心人,6月29日,在恆大斥巨資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整整一年之後,其首款新能源車型“國能93”終於在天津宣佈量產下線了,而這也意味著恆大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量產新能源汽車的實力。

然而,記者瞭解到,這款新能源汽車的誕生並沒有為恆大造車增添明顯的色彩,由於設計老舊、產品參數落後、價格缺乏競爭力等因素,這款車型在市場上並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相比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恆大的優勢是不缺錢,家底雄厚,有上千億元的現金流,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恆大的管理層團隊並沒有製造業技術出身的專業人員。房地產、足球那套模式在需要高技術、高人才、高投入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顯然行不通。”一位不願具名的車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恆大近期投資和收購的電池廠、電機廠甚至包括國能新能源,在汽車行業內實力都不算突出,想要憑藉現有的基礎班子闖出“一片天”,其實存在不小難度。

“如果僅僅只是做出一款沒有什麼亮點、質量和性能一般、行駛不穩定且駕駛感很差的半成品車型,我覺得並不難,但是想要引領行業,目前的恆大還遠遠達不到要求。”以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要抓緊時間發展技術”

面對技術實力層面的質疑,恆大仍然很淡定。“恆大集團的良好業績將是恆大健康拓展新能源汽車佈局的底氣所在。”恆大健康表示,根據恆大官方提供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恆大集團實現銷售額3223億元,全年有望實現6000億元銷售額,完全有充足的資金來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實力。

“恆大目前發展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問題,是無法有效地把資金轉化成硬實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持續‘燒錢’才能獲得人才和造車所需的研發能力。”汽車行業分析師沈建斌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因此眾多車企在前期都面臨著虧損的局面。

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早在2010年就已上市的美國特斯拉,至今仍未實現年度盈利,而且今年上半年淨虧損超11億美元,其中,研發支出就高達9.8億美元。“相比之下,上半年恆大健康虧損20億元實屬正常。”沈建斌坦言,“但恆大如果真想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仍然要抓緊時間發展技術,否則或將錯失佔領市場的最好時機。”

對此,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田永秋也談到類似相同觀點:“新能源汽車是高投入的燒錢行業,前期要虧得起,並且要持續投入,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估計下半年虧損得會更多一些。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投入方式不同,造車要耐得住寂寞,做好長線投資的準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世紀儲能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2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