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繼8月28日恆大在亞冠聯賽1/4決賽首回合比賽中將上場球員球衣的胸前廣告換為恆大汽車,並首次公開亮相品牌名稱——恆馳後,恆大造車又一次被媒體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因為論製造話題,自恆大發布造車戰略以來,其似乎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

這不,繼發佈恆馳品牌還沒過去一週——9月2日,在深圳恆大總部,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舉行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的移交儀式。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繼8月28日恆大在亞冠聯賽1/4決賽首回合比賽中將上場球員球衣的胸前廣告換為恆大汽車,並首次公開亮相品牌名稱——恆馳後,恆大造車又一次被媒體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因為論製造話題,自恆大發布造車戰略以來,其似乎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

這不,繼發佈恆馳品牌還沒過去一週——9月2日,在深圳恆大總部,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舉行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的移交儀式。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據悉,BENTELER集團有140多年曆史,擁有世界頂尖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架構研發技術;FEV集團則有40多年曆史,在底盤控制系統、動力總成、長里程電驅動、輕量化設計等領域擁有世界最頂尖技術,其創始人Franz Pischinger據說是全球汽車發動機領域的權威。

真可謂“雨點一次比一次大,來的也一次比一次密集”。

但造車可不是圖個熱鬧就可以成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恆大造車這件事兒?

01

“買買買”讓恆大快速獲得造車的能力,但造車真有這麼簡單嗎?

造車,是恆大在佈局了房地產、旅遊文化、健康養生之後的業務轉型探索,是為集團戰略。據悉,為了造車,恆大在未來5年內都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可見其對造車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

不僅如此,恆大提出了力爭“3到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併為恆大新能源汽車定下“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定位。據悉,其汽車業務首期就規劃了100萬輛產能,力爭10年內達到年產能500萬輛。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繼8月28日恆大在亞冠聯賽1/4決賽首回合比賽中將上場球員球衣的胸前廣告換為恆大汽車,並首次公開亮相品牌名稱——恆馳後,恆大造車又一次被媒體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因為論製造話題,自恆大發布造車戰略以來,其似乎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

這不,繼發佈恆馳品牌還沒過去一週——9月2日,在深圳恆大總部,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舉行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的移交儀式。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據悉,BENTELER集團有140多年曆史,擁有世界頂尖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架構研發技術;FEV集團則有40多年曆史,在底盤控制系統、動力總成、長里程電驅動、輕量化設計等領域擁有世界最頂尖技術,其創始人Franz Pischinger據說是全球汽車發動機領域的權威。

真可謂“雨點一次比一次大,來的也一次比一次密集”。

但造車可不是圖個熱鬧就可以成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恆大造車這件事兒?

01

“買買買”讓恆大快速獲得造車的能力,但造車真有這麼簡單嗎?

造車,是恆大在佈局了房地產、旅遊文化、健康養生之後的業務轉型探索,是為集團戰略。據悉,為了造車,恆大在未來5年內都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可見其對造車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

不僅如此,恆大提出了力爭“3到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併為恆大新能源汽車定下“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定位。據悉,其汽車業務首期就規劃了100萬輛產能,力爭10年內達到年產能500萬輛。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毫不誇張地講,恆大對於汽車業務的規劃,著實讓人驚歎不已!因為,參考汽車行業以往的歷史來看,尚沒有任何一家此前沒有造車背景的新造車勢力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能取得那麼驚人的業績。

不過,過往沒有案例,也許不代表今後沒有奇蹟。這不,財大氣粗的恆大也確實在快速增補其在造車方面的能力。除了此前和法拉第合作的鬧劇外,恆大在汽車研、產、銷環節的全線出擊,每次都讓人驚歎其整合資源的能力,也讓人感嘆“有錢真好”。

比如,恆大以9.3億美元併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權,而該公司獲得了薩博公司的經營權。

比如,恆大獲得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58.07%股權,該公司從事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

比如,恆大以NEVS先入股柯尼塞格(知名超跑品牌)母公司20%股份,再與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並持股65%,合資公司可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

此外,恆大還與德國hofer合資,獲得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收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擁有世界最先進輪轂電機核心技術;入駐廣匯,獲得營銷渠道。

……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繼8月28日恆大在亞冠聯賽1/4決賽首回合比賽中將上場球員球衣的胸前廣告換為恆大汽車,並首次公開亮相品牌名稱——恆馳後,恆大造車又一次被媒體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因為論製造話題,自恆大發布造車戰略以來,其似乎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

這不,繼發佈恆馳品牌還沒過去一週——9月2日,在深圳恆大總部,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舉行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的移交儀式。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據悉,BENTELER集團有140多年曆史,擁有世界頂尖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架構研發技術;FEV集團則有40多年曆史,在底盤控制系統、動力總成、長里程電驅動、輕量化設計等領域擁有世界最頂尖技術,其創始人Franz Pischinger據說是全球汽車發動機領域的權威。

真可謂“雨點一次比一次大,來的也一次比一次密集”。

但造車可不是圖個熱鬧就可以成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恆大造車這件事兒?

01

“買買買”讓恆大快速獲得造車的能力,但造車真有這麼簡單嗎?

造車,是恆大在佈局了房地產、旅遊文化、健康養生之後的業務轉型探索,是為集團戰略。據悉,為了造車,恆大在未來5年內都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可見其對造車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

不僅如此,恆大提出了力爭“3到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併為恆大新能源汽車定下“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定位。據悉,其汽車業務首期就規劃了100萬輛產能,力爭10年內達到年產能500萬輛。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毫不誇張地講,恆大對於汽車業務的規劃,著實讓人驚歎不已!因為,參考汽車行業以往的歷史來看,尚沒有任何一家此前沒有造車背景的新造車勢力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能取得那麼驚人的業績。

不過,過往沒有案例,也許不代表今後沒有奇蹟。這不,財大氣粗的恆大也確實在快速增補其在造車方面的能力。除了此前和法拉第合作的鬧劇外,恆大在汽車研、產、銷環節的全線出擊,每次都讓人驚歎其整合資源的能力,也讓人感嘆“有錢真好”。

比如,恆大以9.3億美元併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權,而該公司獲得了薩博公司的經營權。

比如,恆大獲得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58.07%股權,該公司從事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

比如,恆大以NEVS先入股柯尼塞格(知名超跑品牌)母公司20%股份,再與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並持股65%,合資公司可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

此外,恆大還與德國hofer合資,獲得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收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擁有世界最先進輪轂電機核心技術;入駐廣匯,獲得營銷渠道。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從戰略制定、目標設立,到目標分解推進,筆者認為恆大造車的步伐看似暴風雨般急切,卻也顯得有條不紊。雖為“門外漢”,卻顯示了大集團的企業運營能力。

但造車會如此簡單嗎?不少新勢力進入汽車行業的痛苦經歷多少證明了造車是個“苦差事”,事實上汽車行業是技術密集型、高度投入、強調體系化的行業,行業門檻並不低。

為此,我們對比來看。論投入,恆大應是沒問題的(現在已足夠強勢)。大量引進了造車技術,打下了基礎,但目前似乎並沒有太可靠的證據表明恆大掌握了全部的造車技術。

至於造車體系,由於恆大開始造車並沒有多久,大量資源整合後必然要花費時間來梳理;筆者甚至認為,能否將引來的資源用完善的造車體系串起來將決定恆大造車能否成功,這就如同完整的經脈和精氣神決定人能否活得好一樣。而百年車企之所以總是能高效地造車可靠的車,也是因為有完善的造車體系。

恆大造車任重而道遠。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繼8月28日恆大在亞冠聯賽1/4決賽首回合比賽中將上場球員球衣的胸前廣告換為恆大汽車,並首次公開亮相品牌名稱——恆馳後,恆大造車又一次被媒體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因為論製造話題,自恆大發布造車戰略以來,其似乎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

這不,繼發佈恆馳品牌還沒過去一週——9月2日,在深圳恆大總部,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舉行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的移交儀式。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據悉,BENTELER集團有140多年曆史,擁有世界頂尖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架構研發技術;FEV集團則有40多年曆史,在底盤控制系統、動力總成、長里程電驅動、輕量化設計等領域擁有世界最頂尖技術,其創始人Franz Pischinger據說是全球汽車發動機領域的權威。

真可謂“雨點一次比一次大,來的也一次比一次密集”。

但造車可不是圖個熱鬧就可以成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恆大造車這件事兒?

01

“買買買”讓恆大快速獲得造車的能力,但造車真有這麼簡單嗎?

造車,是恆大在佈局了房地產、旅遊文化、健康養生之後的業務轉型探索,是為集團戰略。據悉,為了造車,恆大在未來5年內都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可見其對造車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

不僅如此,恆大提出了力爭“3到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併為恆大新能源汽車定下“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定位。據悉,其汽車業務首期就規劃了100萬輛產能,力爭10年內達到年產能500萬輛。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毫不誇張地講,恆大對於汽車業務的規劃,著實讓人驚歎不已!因為,參考汽車行業以往的歷史來看,尚沒有任何一家此前沒有造車背景的新造車勢力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能取得那麼驚人的業績。

不過,過往沒有案例,也許不代表今後沒有奇蹟。這不,財大氣粗的恆大也確實在快速增補其在造車方面的能力。除了此前和法拉第合作的鬧劇外,恆大在汽車研、產、銷環節的全線出擊,每次都讓人驚歎其整合資源的能力,也讓人感嘆“有錢真好”。

比如,恆大以9.3億美元併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權,而該公司獲得了薩博公司的經營權。

比如,恆大獲得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58.07%股權,該公司從事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

比如,恆大以NEVS先入股柯尼塞格(知名超跑品牌)母公司20%股份,再與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並持股65%,合資公司可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

此外,恆大還與德國hofer合資,獲得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收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擁有世界最先進輪轂電機核心技術;入駐廣匯,獲得營銷渠道。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從戰略制定、目標設立,到目標分解推進,筆者認為恆大造車的步伐看似暴風雨般急切,卻也顯得有條不紊。雖為“門外漢”,卻顯示了大集團的企業運營能力。

但造車會如此簡單嗎?不少新勢力進入汽車行業的痛苦經歷多少證明了造車是個“苦差事”,事實上汽車行業是技術密集型、高度投入、強調體系化的行業,行業門檻並不低。

為此,我們對比來看。論投入,恆大應是沒問題的(現在已足夠強勢)。大量引進了造車技術,打下了基礎,但目前似乎並沒有太可靠的證據表明恆大掌握了全部的造車技術。

至於造車體系,由於恆大開始造車並沒有多久,大量資源整合後必然要花費時間來梳理;筆者甚至認為,能否將引來的資源用完善的造車體系串起來將決定恆大造車能否成功,這就如同完整的經脈和精氣神決定人能否活得好一樣。而百年車企之所以總是能高效地造車可靠的車,也是因為有完善的造車體系。

恆大造車任重而道遠。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02

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探索將是未來幾年的關鍵詞,恆大造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並非壞事。

或許目前恆大造車不能用太樂觀的眼光去看待,但也不能用“有色眼鏡”去打量它、嘲諷它,房地產公司跨界造車於客戶而言,是說得通的,畢竟從解決“住”到解決“行”,都契合人們生活的主要軌跡,也有關聯性。

而恆大接下來重點進入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筆者還是想用一句老話來概括“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儘管這幾乎是一句廢話。但是,對於恆大及其他造車新勢力來說,這一定是需要認識到的。

作為國家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可見的未來都是有前景的,這為恆大及其他造車新勢力提供了目標。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多樣,這在剛過去的泰達汽車論壇上多有提及;這注定了投身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各方勢力可能都要“摸著石頭過河”。而圍繞著不同的技術路徑,相關配套設施也將不同,同樣需要不同的資源進行匹配。這,就是挑戰。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繼8月28日恆大在亞冠聯賽1/4決賽首回合比賽中將上場球員球衣的胸前廣告換為恆大汽車,並首次公開亮相品牌名稱——恆馳後,恆大造車又一次被媒體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因為論製造話題,自恆大發布造車戰略以來,其似乎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

這不,繼發佈恆馳品牌還沒過去一週——9月2日,在深圳恆大總部,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舉行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的移交儀式。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據悉,BENTELER集團有140多年曆史,擁有世界頂尖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架構研發技術;FEV集團則有40多年曆史,在底盤控制系統、動力總成、長里程電驅動、輕量化設計等領域擁有世界最頂尖技術,其創始人Franz Pischinger據說是全球汽車發動機領域的權威。

真可謂“雨點一次比一次大,來的也一次比一次密集”。

但造車可不是圖個熱鬧就可以成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恆大造車這件事兒?

01

“買買買”讓恆大快速獲得造車的能力,但造車真有這麼簡單嗎?

造車,是恆大在佈局了房地產、旅遊文化、健康養生之後的業務轉型探索,是為集團戰略。據悉,為了造車,恆大在未來5年內都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可見其對造車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

不僅如此,恆大提出了力爭“3到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併為恆大新能源汽車定下“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定位。據悉,其汽車業務首期就規劃了100萬輛產能,力爭10年內達到年產能500萬輛。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毫不誇張地講,恆大對於汽車業務的規劃,著實讓人驚歎不已!因為,參考汽車行業以往的歷史來看,尚沒有任何一家此前沒有造車背景的新造車勢力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能取得那麼驚人的業績。

不過,過往沒有案例,也許不代表今後沒有奇蹟。這不,財大氣粗的恆大也確實在快速增補其在造車方面的能力。除了此前和法拉第合作的鬧劇外,恆大在汽車研、產、銷環節的全線出擊,每次都讓人驚歎其整合資源的能力,也讓人感嘆“有錢真好”。

比如,恆大以9.3億美元併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權,而該公司獲得了薩博公司的經營權。

比如,恆大獲得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58.07%股權,該公司從事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

比如,恆大以NEVS先入股柯尼塞格(知名超跑品牌)母公司20%股份,再與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並持股65%,合資公司可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

此外,恆大還與德國hofer合資,獲得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收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擁有世界最先進輪轂電機核心技術;入駐廣匯,獲得營銷渠道。

……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從戰略制定、目標設立,到目標分解推進,筆者認為恆大造車的步伐看似暴風雨般急切,卻也顯得有條不紊。雖為“門外漢”,卻顯示了大集團的企業運營能力。

但造車會如此簡單嗎?不少新勢力進入汽車行業的痛苦經歷多少證明了造車是個“苦差事”,事實上汽車行業是技術密集型、高度投入、強調體系化的行業,行業門檻並不低。

為此,我們對比來看。論投入,恆大應是沒問題的(現在已足夠強勢)。大量引進了造車技術,打下了基礎,但目前似乎並沒有太可靠的證據表明恆大掌握了全部的造車技術。

至於造車體系,由於恆大開始造車並沒有多久,大量資源整合後必然要花費時間來梳理;筆者甚至認為,能否將引來的資源用完善的造車體系串起來將決定恆大造車能否成功,這就如同完整的經脈和精氣神決定人能否活得好一樣。而百年車企之所以總是能高效地造車可靠的車,也是因為有完善的造車體系。

恆大造車任重而道遠。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02

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探索將是未來幾年的關鍵詞,恆大造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並非壞事。

或許目前恆大造車不能用太樂觀的眼光去看待,但也不能用“有色眼鏡”去打量它、嘲諷它,房地產公司跨界造車於客戶而言,是說得通的,畢竟從解決“住”到解決“行”,都契合人們生活的主要軌跡,也有關聯性。

而恆大接下來重點進入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筆者還是想用一句老話來概括“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儘管這幾乎是一句廢話。但是,對於恆大及其他造車新勢力來說,這一定是需要認識到的。

作為國家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可見的未來都是有前景的,這為恆大及其他造車新勢力提供了目標。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多樣,這在剛過去的泰達汽車論壇上多有提及;這注定了投身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各方勢力可能都要“摸著石頭過河”。而圍繞著不同的技術路徑,相關配套設施也將不同,同樣需要不同的資源進行匹配。這,就是挑戰。

大把花錢買買買,熱鬧背後的恆大造車,有啥邏輯?


儘管如此,發展新能源汽車也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所謂實踐出真知,試錯在所難免。所以,從發展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必要性考慮,當觀察到恆大各項引人注目的造車行動時,筆者認為這並不是壞事。即便其他造車新勢力目前壓力重重,他們投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勇氣可嘉,多少也帶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發展。

寫在最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對待恆大造車也好,看待其他造車新勢力也罷,或許少用看熱鬧的心態、多給予些包容更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