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趙軍

為什麼國產的新能源車普遍看起來都很low?這些車企為什麼不能把車造好看一點呢?如果讓你選出你覺得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會是哪五款?


涼介

無論是寫合資還是國產,幾乎每一臺車總有後臺留言說醜,有點心累。

其實國產車的設計現在並不Low,真的,舉幾個栗子:

——比亞迪現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來比亞迪之前曾擔任奧迪設計總監,奧迪沿用至今的“大嘴”家族設計就是Wolfgang Egger的傑作,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新的王朝系列;

——吉利現設計副總裁Peter Horbury,曾連續11年在沃爾沃擔任設計總監,領導了沃爾沃設計的變革,奠定了沃爾沃流線感、曲線美的設計基調,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博瑞GE;

——蔚來主設計師Kris Tomasson,來自前寶馬i系列設計團隊,此外還包括Juho Suh(前寶馬外觀設計團隊負責人)、Jochen Paesen(前寶馬i系列內飾設計負責人)、Stephanie Waser(前戴姆勒集團及福特CMF設計師)等;

——廣汽新能源主設計師張帆,曾在2003年至2011年在梅賽德斯-奔馳設計中心擔任高級設計師,被德國奔馳本部聘為終身汽車造型設計師。奔馳車身上標誌性的滿天星中網,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上汽榮威主設計師,邵景峰曾是大眾朗逸的設計師,上汽榮威設計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提出“醒獅計劃”以滿足東方審美需求,讓榮威Marvel X、名爵MG 6實現市場與口碑的雙重逆襲;

說自主品牌的設計Low,要麼是停留在10年前的認知、要麼是眼睛只盯著低端車型。眼光放遠一點,多瞭解一些設計背景,會發現如今的國產設計早已經和國際主流接軌了。

當然…不可避免,總有一些不思進取的老油條或者走偏的野路子,真要選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的話(不負責任、別打我),我想應該是北汽EU260、長安奔奔EV、歐拉iQ,紅星閃閃,還有最近的賽麟邁邁,其中幾款真是醜到“跑在街上就像事故車”


"


@王趙軍

為什麼國產的新能源車普遍看起來都很low?這些車企為什麼不能把車造好看一點呢?如果讓你選出你覺得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會是哪五款?


涼介

無論是寫合資還是國產,幾乎每一臺車總有後臺留言說醜,有點心累。

其實國產車的設計現在並不Low,真的,舉幾個栗子:

——比亞迪現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來比亞迪之前曾擔任奧迪設計總監,奧迪沿用至今的“大嘴”家族設計就是Wolfgang Egger的傑作,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新的王朝系列;

——吉利現設計副總裁Peter Horbury,曾連續11年在沃爾沃擔任設計總監,領導了沃爾沃設計的變革,奠定了沃爾沃流線感、曲線美的設計基調,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博瑞GE;

——蔚來主設計師Kris Tomasson,來自前寶馬i系列設計團隊,此外還包括Juho Suh(前寶馬外觀設計團隊負責人)、Jochen Paesen(前寶馬i系列內飾設計負責人)、Stephanie Waser(前戴姆勒集團及福特CMF設計師)等;

——廣汽新能源主設計師張帆,曾在2003年至2011年在梅賽德斯-奔馳設計中心擔任高級設計師,被德國奔馳本部聘為終身汽車造型設計師。奔馳車身上標誌性的滿天星中網,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上汽榮威主設計師,邵景峰曾是大眾朗逸的設計師,上汽榮威設計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提出“醒獅計劃”以滿足東方審美需求,讓榮威Marvel X、名爵MG 6實現市場與口碑的雙重逆襲;

說自主品牌的設計Low,要麼是停留在10年前的認知、要麼是眼睛只盯著低端車型。眼光放遠一點,多瞭解一些設計背景,會發現如今的國產設計早已經和國際主流接軌了。

當然…不可避免,總有一些不思進取的老油條或者走偏的野路子,真要選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的話(不負責任、別打我),我想應該是北汽EU260、長安奔奔EV、歐拉iQ,紅星閃閃,還有最近的賽麟邁邁,其中幾款真是醜到“跑在街上就像事故車”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風帆

你好,諮詢一下,目前買車的話,幾何A和Asion s之間怎麼選?從質量、電池性能、售後等方面綜合考慮。


等一個BKB

你好,先來看看幾何吧,幾何A一共分為立方版以及冪方版兩個版本,對應的電池容量分別為51.9kWh以及61.9kWh,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00km。每個版本又提供三個配置,價格為15-19萬,不少地方現在都提供5000元的購車優惠。目前電池組也提供了8年15萬公里的質保,還是讓人比較放心的。

幾何A目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科技配置以及內飾非常驚豔,獨特的內飾風格和完全沒異味的內飾用料在我看來是十足的加分項了,售後的話吉利新能源的網點鋪的應該是足夠廣,也不用太擔心,目前大多數地方都有現車,訂車的話提車速度也會比較快的。對於大多數人我認為410km續航其實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的通勤代步以及相鄰的城際出行了。

再來看看Aion S,埃安共分為530以及630兩個版本,共計5款配置,價格為13.98萬-20.58萬不等,不過鑑於最低配13.98萬的版本不一定能買得到,所以價格區間主力也是落在15.38萬-20.58萬之間。兩個續航版本的工況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10km,其中510km續航的電池容量為58.8kWh,電池組的質保時間暫時不詳。

兩者相比的話,埃安的最大特點就是內部空間要更大一些,不過其整體內飾風格並沒有脫離以往的廣汽內飾風格,與其說是成熟倒不如說是有些沉悶了,目前想買埃安的話均需要到店訂車(無現車),一般至少要等待1個月以上,這點也需要購買者考慮清楚。因此只要不是對空間有特別的需求,我認為幾何A是要更勝一籌的,具體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


@王趙軍

為什麼國產的新能源車普遍看起來都很low?這些車企為什麼不能把車造好看一點呢?如果讓你選出你覺得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會是哪五款?


涼介

無論是寫合資還是國產,幾乎每一臺車總有後臺留言說醜,有點心累。

其實國產車的設計現在並不Low,真的,舉幾個栗子:

——比亞迪現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來比亞迪之前曾擔任奧迪設計總監,奧迪沿用至今的“大嘴”家族設計就是Wolfgang Egger的傑作,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新的王朝系列;

——吉利現設計副總裁Peter Horbury,曾連續11年在沃爾沃擔任設計總監,領導了沃爾沃設計的變革,奠定了沃爾沃流線感、曲線美的設計基調,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博瑞GE;

——蔚來主設計師Kris Tomasson,來自前寶馬i系列設計團隊,此外還包括Juho Suh(前寶馬外觀設計團隊負責人)、Jochen Paesen(前寶馬i系列內飾設計負責人)、Stephanie Waser(前戴姆勒集團及福特CMF設計師)等;

——廣汽新能源主設計師張帆,曾在2003年至2011年在梅賽德斯-奔馳設計中心擔任高級設計師,被德國奔馳本部聘為終身汽車造型設計師。奔馳車身上標誌性的滿天星中網,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上汽榮威主設計師,邵景峰曾是大眾朗逸的設計師,上汽榮威設計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提出“醒獅計劃”以滿足東方審美需求,讓榮威Marvel X、名爵MG 6實現市場與口碑的雙重逆襲;

說自主品牌的設計Low,要麼是停留在10年前的認知、要麼是眼睛只盯著低端車型。眼光放遠一點,多瞭解一些設計背景,會發現如今的國產設計早已經和國際主流接軌了。

當然…不可避免,總有一些不思進取的老油條或者走偏的野路子,真要選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的話(不負責任、別打我),我想應該是北汽EU260、長安奔奔EV、歐拉iQ,紅星閃閃,還有最近的賽麟邁邁,其中幾款真是醜到“跑在街上就像事故車”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風帆

你好,諮詢一下,目前買車的話,幾何A和Asion s之間怎麼選?從質量、電池性能、售後等方面綜合考慮。


等一個BKB

你好,先來看看幾何吧,幾何A一共分為立方版以及冪方版兩個版本,對應的電池容量分別為51.9kWh以及61.9kWh,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00km。每個版本又提供三個配置,價格為15-19萬,不少地方現在都提供5000元的購車優惠。目前電池組也提供了8年15萬公里的質保,還是讓人比較放心的。

幾何A目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科技配置以及內飾非常驚豔,獨特的內飾風格和完全沒異味的內飾用料在我看來是十足的加分項了,售後的話吉利新能源的網點鋪的應該是足夠廣,也不用太擔心,目前大多數地方都有現車,訂車的話提車速度也會比較快的。對於大多數人我認為410km續航其實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的通勤代步以及相鄰的城際出行了。

再來看看Aion S,埃安共分為530以及630兩個版本,共計5款配置,價格為13.98萬-20.58萬不等,不過鑑於最低配13.98萬的版本不一定能買得到,所以價格區間主力也是落在15.38萬-20.58萬之間。兩個續航版本的工況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10km,其中510km續航的電池容量為58.8kWh,電池組的質保時間暫時不詳。

兩者相比的話,埃安的最大特點就是內部空間要更大一些,不過其整體內飾風格並沒有脫離以往的廣汽內飾風格,與其說是成熟倒不如說是有些沉悶了,目前想買埃安的話均需要到店訂車(無現車),一般至少要等待1個月以上,這點也需要購買者考慮清楚。因此只要不是對空間有特別的需求,我認為幾何A是要更勝一籌的,具體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Chihiro

電動車在性能上有哪些先天優勢,而汽車是很難做到的?


周師兄

1、加速能力更快

發動機的扭矩輸出有個攀升的過程,在低轉速時,發動機的進氣量少,因此無法輸出較強的扭矩。

電動機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可以輸出最大的啟動扭矩,伴隨轉速的逐漸升高扭矩反而是呈衰減的趨勢,所以通常電動機在達到額定功率(額定轉速和扭矩)的時候,輸出扭矩也就不再改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電動車啟動加速很快,這是它的先天優勢。

簡單來說,電動車就像是一位短跑運動員,從靜止到加速有著極強的爆發力,但是這樣的選手所能適應的項目是短跑比賽。但隨著車速的逐漸升高,加速變得越來越乏力,毫無後勁,且伴隨著行駛速度的提高能耗也越來越高。

而內燃機車幾乎一切都與電動機相反,它就像一位馬拉松運動員,雖然瞬間沒有那麼強的爆發力,可是隨著比賽的進行它會逐漸進入狀態且可以長時間保持。

2、噪音小,更舒適

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都要遠遠小於傳統內燃機。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隨著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風噪成為噪音的主要來源,兩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電動汽車的這一特點對於提升汽車的NVH性能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


@王趙軍

為什麼國產的新能源車普遍看起來都很low?這些車企為什麼不能把車造好看一點呢?如果讓你選出你覺得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會是哪五款?


涼介

無論是寫合資還是國產,幾乎每一臺車總有後臺留言說醜,有點心累。

其實國產車的設計現在並不Low,真的,舉幾個栗子:

——比亞迪現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來比亞迪之前曾擔任奧迪設計總監,奧迪沿用至今的“大嘴”家族設計就是Wolfgang Egger的傑作,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新的王朝系列;

——吉利現設計副總裁Peter Horbury,曾連續11年在沃爾沃擔任設計總監,領導了沃爾沃設計的變革,奠定了沃爾沃流線感、曲線美的設計基調,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博瑞GE;

——蔚來主設計師Kris Tomasson,來自前寶馬i系列設計團隊,此外還包括Juho Suh(前寶馬外觀設計團隊負責人)、Jochen Paesen(前寶馬i系列內飾設計負責人)、Stephanie Waser(前戴姆勒集團及福特CMF設計師)等;

——廣汽新能源主設計師張帆,曾在2003年至2011年在梅賽德斯-奔馳設計中心擔任高級設計師,被德國奔馳本部聘為終身汽車造型設計師。奔馳車身上標誌性的滿天星中網,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上汽榮威主設計師,邵景峰曾是大眾朗逸的設計師,上汽榮威設計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提出“醒獅計劃”以滿足東方審美需求,讓榮威Marvel X、名爵MG 6實現市場與口碑的雙重逆襲;

說自主品牌的設計Low,要麼是停留在10年前的認知、要麼是眼睛只盯著低端車型。眼光放遠一點,多瞭解一些設計背景,會發現如今的國產設計早已經和國際主流接軌了。

當然…不可避免,總有一些不思進取的老油條或者走偏的野路子,真要選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的話(不負責任、別打我),我想應該是北汽EU260、長安奔奔EV、歐拉iQ,紅星閃閃,還有最近的賽麟邁邁,其中幾款真是醜到“跑在街上就像事故車”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風帆

你好,諮詢一下,目前買車的話,幾何A和Asion s之間怎麼選?從質量、電池性能、售後等方面綜合考慮。


等一個BKB

你好,先來看看幾何吧,幾何A一共分為立方版以及冪方版兩個版本,對應的電池容量分別為51.9kWh以及61.9kWh,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00km。每個版本又提供三個配置,價格為15-19萬,不少地方現在都提供5000元的購車優惠。目前電池組也提供了8年15萬公里的質保,還是讓人比較放心的。

幾何A目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科技配置以及內飾非常驚豔,獨特的內飾風格和完全沒異味的內飾用料在我看來是十足的加分項了,售後的話吉利新能源的網點鋪的應該是足夠廣,也不用太擔心,目前大多數地方都有現車,訂車的話提車速度也會比較快的。對於大多數人我認為410km續航其實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的通勤代步以及相鄰的城際出行了。

再來看看Aion S,埃安共分為530以及630兩個版本,共計5款配置,價格為13.98萬-20.58萬不等,不過鑑於最低配13.98萬的版本不一定能買得到,所以價格區間主力也是落在15.38萬-20.58萬之間。兩個續航版本的工況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10km,其中510km續航的電池容量為58.8kWh,電池組的質保時間暫時不詳。

兩者相比的話,埃安的最大特點就是內部空間要更大一些,不過其整體內飾風格並沒有脫離以往的廣汽內飾風格,與其說是成熟倒不如說是有些沉悶了,目前想買埃安的話均需要到店訂車(無現車),一般至少要等待1個月以上,這點也需要購買者考慮清楚。因此只要不是對空間有特別的需求,我認為幾何A是要更勝一籌的,具體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Chihiro

電動車在性能上有哪些先天優勢,而汽車是很難做到的?


周師兄

1、加速能力更快

發動機的扭矩輸出有個攀升的過程,在低轉速時,發動機的進氣量少,因此無法輸出較強的扭矩。

電動機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可以輸出最大的啟動扭矩,伴隨轉速的逐漸升高扭矩反而是呈衰減的趨勢,所以通常電動機在達到額定功率(額定轉速和扭矩)的時候,輸出扭矩也就不再改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電動車啟動加速很快,這是它的先天優勢。

簡單來說,電動車就像是一位短跑運動員,從靜止到加速有著極強的爆發力,但是這樣的選手所能適應的項目是短跑比賽。但隨著車速的逐漸升高,加速變得越來越乏力,毫無後勁,且伴隨著行駛速度的提高能耗也越來越高。

而內燃機車幾乎一切都與電動機相反,它就像一位馬拉松運動員,雖然瞬間沒有那麼強的爆發力,可是隨著比賽的進行它會逐漸進入狀態且可以長時間保持。

2、噪音小,更舒適

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都要遠遠小於傳統內燃機。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隨著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風噪成為噪音的主要來源,兩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電動汽車的這一特點對於提升汽車的NVH性能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懂不了

最近剛剛提車,想問問皆電在買了新能源汽車之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黃瓜

你好,其實新能源車提車之後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正常使用就行了,不過既然你問到,我就簡單說兩點吧~

1.新能源車前幾次充電要充24小時充分激活電池嗎?

不用,首先目前常見的磷酸鐵鋰電、三元鋰電都沒有記憶效應,其壽命主要依據“完全充放循環次數”,要讓電池耐用,就儘量做到淺充淺放並少用快充。另外,當電池充滿之後,BMS是會斷開充電電路的,所以即使你插著充電槍也是在浪費時間。

2.電動車電池平鋪在車底,做個底盤護甲能更好地保護電池嗎?

能,不過說實話沒有多大必要,首先是車輛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把各種用車環境都考慮進去了,例如遇到異物磕底、石頭飛濺撞擊等等,只要是沒有設計缺陷的車型,電池包外殼,車底護板對電芯的保護就完全足夠。此外,做底盤護甲會增加車重,這對於整車油耗/電耗來說都是相當不利的,而且厚厚的一層塗料也會妨礙到車底電池包、線纜的檢修工作。


"


@王趙軍

為什麼國產的新能源車普遍看起來都很low?這些車企為什麼不能把車造好看一點呢?如果讓你選出你覺得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會是哪五款?


涼介

無論是寫合資還是國產,幾乎每一臺車總有後臺留言說醜,有點心累。

其實國產車的設計現在並不Low,真的,舉幾個栗子:

——比亞迪現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來比亞迪之前曾擔任奧迪設計總監,奧迪沿用至今的“大嘴”家族設計就是Wolfgang Egger的傑作,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新的王朝系列;

——吉利現設計副總裁Peter Horbury,曾連續11年在沃爾沃擔任設計總監,領導了沃爾沃設計的變革,奠定了沃爾沃流線感、曲線美的設計基調,覺得醜的話可以看看博瑞GE;

——蔚來主設計師Kris Tomasson,來自前寶馬i系列設計團隊,此外還包括Juho Suh(前寶馬外觀設計團隊負責人)、Jochen Paesen(前寶馬i系列內飾設計負責人)、Stephanie Waser(前戴姆勒集團及福特CMF設計師)等;

——廣汽新能源主設計師張帆,曾在2003年至2011年在梅賽德斯-奔馳設計中心擔任高級設計師,被德國奔馳本部聘為終身汽車造型設計師。奔馳車身上標誌性的滿天星中網,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上汽榮威主設計師,邵景峰曾是大眾朗逸的設計師,上汽榮威設計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提出“醒獅計劃”以滿足東方審美需求,讓榮威Marvel X、名爵MG 6實現市場與口碑的雙重逆襲;

說自主品牌的設計Low,要麼是停留在10年前的認知、要麼是眼睛只盯著低端車型。眼光放遠一點,多瞭解一些設計背景,會發現如今的國產設計早已經和國際主流接軌了。

當然…不可避免,總有一些不思進取的老油條或者走偏的野路子,真要選最醜的五款新能源車的話(不負責任、別打我),我想應該是北汽EU260、長安奔奔EV、歐拉iQ,紅星閃閃,還有最近的賽麟邁邁,其中幾款真是醜到“跑在街上就像事故車”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風帆

你好,諮詢一下,目前買車的話,幾何A和Asion s之間怎麼選?從質量、電池性能、售後等方面綜合考慮。


等一個BKB

你好,先來看看幾何吧,幾何A一共分為立方版以及冪方版兩個版本,對應的電池容量分別為51.9kWh以及61.9kWh,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00km。每個版本又提供三個配置,價格為15-19萬,不少地方現在都提供5000元的購車優惠。目前電池組也提供了8年15萬公里的質保,還是讓人比較放心的。

幾何A目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科技配置以及內飾非常驚豔,獨特的內飾風格和完全沒異味的內飾用料在我看來是十足的加分項了,售後的話吉利新能源的網點鋪的應該是足夠廣,也不用太擔心,目前大多數地方都有現車,訂車的話提車速度也會比較快的。對於大多數人我認為410km續航其實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的通勤代步以及相鄰的城際出行了。

再來看看Aion S,埃安共分為530以及630兩個版本,共計5款配置,價格為13.98萬-20.58萬不等,不過鑑於最低配13.98萬的版本不一定能買得到,所以價格區間主力也是落在15.38萬-20.58萬之間。兩個續航版本的工況續航分別是410km以及510km,其中510km續航的電池容量為58.8kWh,電池組的質保時間暫時不詳。

兩者相比的話,埃安的最大特點就是內部空間要更大一些,不過其整體內飾風格並沒有脫離以往的廣汽內飾風格,與其說是成熟倒不如說是有些沉悶了,目前想買埃安的話均需要到店訂車(無現車),一般至少要等待1個月以上,這點也需要購買者考慮清楚。因此只要不是對空間有特別的需求,我認為幾何A是要更勝一籌的,具體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Chihiro

電動車在性能上有哪些先天優勢,而汽車是很難做到的?


周師兄

1、加速能力更快

發動機的扭矩輸出有個攀升的過程,在低轉速時,發動機的進氣量少,因此無法輸出較強的扭矩。

電動機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可以輸出最大的啟動扭矩,伴隨轉速的逐漸升高扭矩反而是呈衰減的趨勢,所以通常電動機在達到額定功率(額定轉速和扭矩)的時候,輸出扭矩也就不再改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電動車啟動加速很快,這是它的先天優勢。

簡單來說,電動車就像是一位短跑運動員,從靜止到加速有著極強的爆發力,但是這樣的選手所能適應的項目是短跑比賽。但隨著車速的逐漸升高,加速變得越來越乏力,毫無後勁,且伴隨著行駛速度的提高能耗也越來越高。

而內燃機車幾乎一切都與電動機相反,它就像一位馬拉松運動員,雖然瞬間沒有那麼強的爆發力,可是隨著比賽的進行它會逐漸進入狀態且可以長時間保持。

2、噪音小,更舒適

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都要遠遠小於傳統內燃機。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隨著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風噪成為噪音的主要來源,兩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電動汽車的這一特點對於提升汽車的NVH性能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懂不了

最近剛剛提車,想問問皆電在買了新能源汽車之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黃瓜

你好,其實新能源車提車之後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正常使用就行了,不過既然你問到,我就簡單說兩點吧~

1.新能源車前幾次充電要充24小時充分激活電池嗎?

不用,首先目前常見的磷酸鐵鋰電、三元鋰電都沒有記憶效應,其壽命主要依據“完全充放循環次數”,要讓電池耐用,就儘量做到淺充淺放並少用快充。另外,當電池充滿之後,BMS是會斷開充電電路的,所以即使你插著充電槍也是在浪費時間。

2.電動車電池平鋪在車底,做個底盤護甲能更好地保護電池嗎?

能,不過說實話沒有多大必要,首先是車輛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把各種用車環境都考慮進去了,例如遇到異物磕底、石頭飛濺撞擊等等,只要是沒有設計缺陷的車型,電池包外殼,車底護板對電芯的保護就完全足夠。此外,做底盤護甲會增加車重,這對於整車油耗/電耗來說都是相當不利的,而且厚厚的一層塗料也會妨礙到車底電池包、線纜的檢修工作。


為什麼國產車都很low?5大最醜新能源車盤點


@River

電哥,長安的純電車怎麼樣呢?市面上很少見,綜合評價,和長安吉利對比,有什麼優缺點呢?後兩家電芯終身質保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長安沒有?

郵差先生

老實說,長安新能源的純電動車,最推薦的就是(也只能是)逸動EV460,雖說是油改電車型,但是剛上市的時候,憑著不錯的性價比(NEDC續航里程為430km,補貼後售價為11.79-12.99萬),確實是一款值得推薦的純電動車。

然而到了2019年風雲突變,一大波純電動車來襲,而且是正兒八經的純電平臺打造(起碼廠家們是這樣說),你說的吉利新能源,今年的代表作就是幾何A,長短續航都有,可以說很豐儉由人了。

至於你說的電芯終身質保問題,其實大可放心,各家差別不算大,因為電芯不等同於電池包,沒那麼容易出事,再加上現在正是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期,廠家們對三電系統的質保都是比較上心,質保期也比較長,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