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新產經》郭師緒

6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2018年全國汽車安全與召回狀況的通告。近五年,汽車召回年均次數220次,平均每兩天發生一次召回。實施召回已經成為汽車生產企業的常態化活動。

"

文/《新產經》郭師緒

6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2018年全國汽車安全與召回狀況的通告。近五年,汽車召回年均次數220次,平均每兩天發生一次召回。實施召回已經成為汽車生產企業的常態化活動。

“汽車召回”的覺醒與焦慮

召回制度擴圍

通告顯示,2018年全年共實施汽車召回221次,涉及缺陷車輛1251.28萬輛,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分別比2017年減少12%和37.6%(2017年峰值是因高田氣囊召回造成的)。截至2018年底,我國累計實施汽車召回1768次,涉及缺陷車輛6925萬輛,其中,因設計問題召回117次,涉及車輛956.60萬輛,佔總數的76%。汽車產品生產者因召回而投入直接費用總計約529億元,累計挽回消費者損失5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新能源汽車累積召回車輛大約有13.57萬輛,而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125.6萬輛,這相當於每10輛售出的新能源汽車當中,就有1輛被召回。

2014年以來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佔比迅速攀升,僅三年時間從份額不到10%提升至44.39%,躍居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據乘聯會對外發布2018年國內汽車銷售數據。據統計,2018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00.8萬輛,同比增長88.5%,遠高於2017年。

然而,新能源汽車銷量猛增的背後,卻是頻發的自燃事故,大量的召回,以及愈發增多的消費者投訴。

據悉,在2018年被召回的新能源汽車中,北汽新能源的召回數最多,達到6.994萬輛。召回車輛的生產時間從2012年到2018年,幾乎覆蓋了北汽所有新能源車型。在召回榜單上,不乏銷量同樣亮眼的品牌。其中,眾泰汽車召回3.13萬輛,比亞迪(騰勢)召回1.01萬輛,特斯拉召回8905輛,力帆汽車召回6431輛,江淮汽車召回4248輛,路虎中國召回3406輛,華晨寶馬召回2001輛。

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對此,市場監管總局發文表示,今年將開展《機動車安全法》立法研究,推動形成機動車安全法立法共識。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法》要求,加快機動車排放召回立法進程,搭建機動車排放召回技術支撐體系,建立機動車排放召回中的問題線索、排放缺陷調查與認定、召回實施監督管理、機動車排放零部件質量擔保等配套制度規範,協調推進機動車汙染防治工作。

完善召回監管體系。以商用車、新能源車、智能汽車等為重點,繼續做好重大案件調查與召回後續監督工作。此外,還將繼續加大汽車召回宣傳力度。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加強召回管理正面宣傳,通過質量安全與召回論壇、專家政策解讀、安全技術解析、消費者安全提示、行業共性問題座談等多種活動,努力營造理性、客觀、良好社會氛圍。

此外,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近日,工信部正式下發了《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再次強調:“切實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這是自2018年9月先後印發《關於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來,工信部下發的第三份關於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的文件。

其實,新能源汽車召回數量如此之高,最主要原因是集中在車輛電池、制動助力真空泵以及專用變速器等核心技術問題。另外還存在充電故障、異響等方面問題。

相較前兩份文件,《通知》不僅針對私家車的安全隱患排查提出了更加詳盡和細緻的要求,而且首次對車企提出了“應當主動向主管部門備案召回”的新要求。這充分體現出主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重視,並積極承擔相應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通知》的發佈也給廣大新能源車企們上了一個緊箍咒,倒逼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繼續提高產品性能及壽命,滿足消費者對高性能電動汽車的需求。同時,在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之際,新能源下一步路該如何走,引發行業深思。

難醫的“焦慮症”

從2004年至2018年,我國汽車召回數字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7年的252次為歷年之最。2009年以前的召回批次在50批左右。隨後2010年-2012年,開始在50-100批次左右水平。2013年達到130批左右的批次。2015年到2017年,召回數量大幅提升,原因也是因為高田氣囊等事件。2018年召回在215批,汽車召回無疑是處於增長的趨勢。

雖說汽車產品召回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製造商進行的消除其產品缺陷的過程。我國汽車召回制度實施15年來,也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隱患,維護了消費者人身財產和社會公共安全,同時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進,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總體水平。

但業內人士指出,供應商生產零配件,會對零配件進行工藝檢驗,然後進行銷售。車企選購零配件,同樣要經過檢驗才會使用,裝配好之後更是會對產品進行實測,最後才投放市場。在多重的檢測之下,依舊有這麼多的缺陷,以致於投放市場之後進行召回處理,難免引發輿論擔憂。

其實,面對汽車召回問題,車主的態度一直很糾結,一方面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愛車出現問題,所以都希望自己不會遇到召回,另一方面又擔心廠家發現問題卻遲遲不肯召回。

業內人士表示,車企主動召回主要源於三方面原因,第一是解決缺陷,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第二是營銷,通過召回這件事情進行傳播,提高品牌知名度;第三則是被有關部門約談引起的主動召回。

眾所周知,在早些年間,正是因為車企的隱而不報,將消費者矇在鼓裡,只有當事情發酵到不可收拾的情況下才被動發起召回。在當下,車企大都會選擇主動向國家質檢總局發出召回責任書,主動召回有缺陷的產品。從被動向主動的轉變,也讓召回汽車變成了一項負責任的事情。

業內人士指出,我們需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召回事件本身,不能通過“召回=質量差”的固定思維去看待。但是,我們更應該一碗水端平,不以召回為恥,但更不以召回為榮,以將召回扼殺在出廠之前作為目標。如果產品本身經過足夠全面的檢測,沒有缺陷,那自然無需召回。因為在購買一件產品之後,我們卻還要為此付出多餘的時間成本,車企浪費了金錢,消費者浪費了時間,這本就是兩害無一利。

可以看到的是,我國機動車產銷量已經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消費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提升居民家庭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支撐。汽車消費的增長,既取決於國民的消費能力,也取決於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取決於汽車消費市場的健康培育和發展。在召回事件中,我們最應該思考的,其實是產品質量責任的問題,誰應該為這件產品的質量問題負責?

比起召回,相關部門更應該重視如何對產品進行嚴格把關,著力提升整車質量,將安全隱患進一步降低。中科院中國創新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赤東也表示,希望車企能夠及時應對,在研發、設計、生產等環節進行改進,儘量避免各種故障的出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