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6000充電樁多數成擺設 新能源汽車現兩大痛點

長沙6000充電樁多數成擺設 新能源汽車現兩大痛點

8月25日,長沙市凱樂國際小區前坪的充電樁車位全被燃油車佔用。 記者 胡銳攝

隨著充電樁建設的提檔加速,之前新能源汽車遭遇的“沒樁充電”的發展瓶頸開始慢慢消減。據長沙市能源局數據,目前長沙已驗收投運的充電樁接近6000個,到今年底預計再新增1000個。

然而,困擾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另一個現象——有“樁”無“位”又湧現出來。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長沙充電樁市場發現,充電樁車位被其他車佔用的現象十分普遍。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因此而頗感受挫。

【尷尬】車主遭遇有“樁”無“位”

“雖然樁是越來越多了,但充電還是不方便。”去年,家住開福區的張先生買了輛新能源汽車,但充電問題一直令他很頭疼。他介紹,雖然今年他家附近新裝了一批充電樁,但車位卻總被燃油車“霸佔”,要想佔個車位充電往往很難。“現在去充電要碰運氣,擇機下手”,對此張先生頗感受挫。

8月25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在長沙市開福區凱樂國際前坪就看到了8個充電樁,但樁前本該停充電車輛的空地上卻全停放著燃油車。不過對於這一現象,該小區多位業主都表示已司空見慣。業主王先生就說道:“這裡原本車位就緊張,而且我也沒見過誰來充過電。”

隨後,記者走訪了長沙市中南汽車世界、烈士公園東門停車場等地方,也都看到了充電樁車位被佔的情況。

【數據】近6000個樁多數在閒置

據長沙市能源局數據,目前長沙市已驗收投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已接近6000個,相比去年,今年新增了3000多個,預計到今年底還將建成1000個。“這些都是指公共充電樁,不包括私人的。”根據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長沙將建成投運16000個充電樁。

“以企業車充電為主,私人來充電的少。”湖南財信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鑫介紹,目前他們已與長沙市多家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建立合作,由他們提供充電服務,這樣不僅租賃公司可減少建設充電樁的固定投入,也可以促進充電樁企業增加充電業務。“企業車充電約佔80%。”

“相比前兩年,充電樁的使用率已增加了不少。”李鑫還告訴記者,目前在長沙,他們公司的建樁數最多,接近3000個,並擁有近200個充電網點,“全省乘用車的充電量是1500-2000度/天”。

雖然公司的充電量增速很快,但李鑫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長沙整體上的充電樁使用率仍然很低,“發展都需要一定的過程”。

【痛點】建樁難找車位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長沙投運充電樁的企業有十幾家,既有長沙城投、長沙交投等國企涉足,也包括湖南財信特來電新能源、湖南二木新能源、瀏陽大師兄新能源等民營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導”。

“有企業沒能堅持下來,暫停了充電樁建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可能考慮到效益問題,國家電網就暫停了在長沙新建充電樁項目。其實,目前建設公共充電樁是可享受政府的財政補貼,“大概按照成本的三成來補貼”。即使有補貼,但如果建成後沒有充分利用起來,仍然是個虧本的買賣。

“對充電建設企業來說,還有另外一個痛點就是車位難找。”該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目前充電樁行業幾乎沒利潤,因此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在找場地時大多是找第三方合作,而不是租賃場地。但物業等場地提供方往往也因“看不到利益”而拒絕合作。所以找車位成為充電樁企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痛點。

【呼籲】企業間多合作,資源共享

此外,為了方便客戶充電,提高企業競爭力,許多充電樁商家推出了手機APP,車主通過APP就可以完成找樁、掃碼充電、支付等一系列充電需求。“但不同企業的充電APP還沒有完全互聯互通。”湖南二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姜林介紹,目前不同充電樁APP的功能還存在差異,相互之間不能共享,消費者要使用不同商家的充電樁就必須下載不同的APP,使用起來比較繁瑣。

姜林認為,不同廠家生產的充電樁相互獨立,既不利於消費者方便使用,同時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他呼籲,不同企業應該建立更多、更深的合作,充分實現資源共享。(記者胡銳)

(責編:曾璐、羅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