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媒體消息,喜馬拉雅進行了股權架構調整,小米旗下的投資公司包括12名股東在內都退出了喜馬拉雅的股東行列,這意味著其很可能正在進行VIE股權架構調整,而這種結構很可能是為了應對未來在海外上市而做的準備,當然,也有分析師認為喜馬拉雅很可能選擇在香港或者納斯達克上市,但是因為納斯達克市場並不穩定,喜馬拉雅選擇香港上市的可能性要更大。

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喜馬拉雅是一個音頻分享平臺,平臺的業務也是從最開始的聽書音頻,到後來涉及到多領域的知識分享,此外還有直播、廣播、音樂等熱門分類頻道,其以音頻為業務基礎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成熟的產業鏈條,從2012年創立到2013年手機客戶端上線,已經過去了將近6年內的時間,企業已經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狀態,現在考慮上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音頻類分享平臺為什麼會崛起?

其實自從智能手機興起之後,人們對於音頻端的服務享受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加之各種藍牙耳機、頭戴式降噪耳機、無線耳機的不斷推廣和應用,這種需求也就越來越普遍。正好在這段時間也是網文發展最火爆的幾年,將文字轉化為音頻來得更快,也是音頻平臺的主打內容之一,一些好的主播更是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戶粉絲,因此做得好的音頻分享平臺在發展上絕不遜色於自媒體行業。而正是藉助於好的機遇和時代,音頻分享平臺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而從內容設計和運作上來看,音頻更容易進行製作和分享,在喜馬拉雅平臺,一個音頻創作者甚至於只要有文字材料即可進行創作,平臺提供創作工具和可插入的背景音樂等,而很多有聲小說、教育培訓音頻的創作成本很低。從盈利模式來看,平臺的來源一部分是用戶的付費訂閱收入,一部分是來自於廣告收入,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收入,總的來看其對於平臺的運營能力要求比較高。

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知識付費行業開始爆發,而用戶們也開始尋求碎片化時間的價值利用化,加上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大多數的用戶已經培養成了很好的付費習慣,一旦某些音頻產品能夠觸動他們那麼就能在短時間內傳播開來,而且這個效應是呈現為幾何式增長的,幾乎有超過75.65%的知識青年用戶願意為好的內容付費。從市場萌發到成熟,喜馬拉雅經歷了這個行業最艱難和最好的時候,其能夠越做越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此外,音頻分享平臺是一個純粹依靠內容輸出的平臺,它的桎梏也就在於此,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差不多的內容大號基本上已經被瓜分殆盡,想要有持續的新內容就需要不斷挖掘潛力新人,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喜馬拉雅現在對於資本的需求就會更加的迫切,只要能有新的資金注入,就能針對於現在的運營情況進行改善和提升。

喜馬拉雅迫切的上市需求

經過六年時間的運作,喜馬拉雅的平臺用戶已經超過了4.8億,平臺在行業內已經處於了領先地位。根據平臺給出的數據,在2018年上半年平臺平均每位用戶收聽18本有聲小說,累計總時長30.8億小時,早年通過砸錢培養了不少的用戶。自2016年開始付費頻道上線,平臺開始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不斷進行探索,但是來自於付費業務的紅利也是逐漸遭遇瓶頸。

特別是隨著用戶增長的放緩,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也是開始呈現下滑趨勢,一方面精品內容畢竟是少數,而付費內容平臺的核心就是內容,要是沒有好的內容很難在市場中有好的表現,從之前《好好說話》的好評如潮到後來《郭論》的褒貶不一,並非是內容不好,而是用戶對於該模式產生了審美疲勞以及對千篇一律的雞湯內容產生了反感,當時感覺很熱血,可是並不具備長久的價值,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於付費的知識內容開始不感冒了。

當然,除了在內容上進行運作,喜馬拉雅還推出了智能化的硬件產品小雅音響,寶寶聽書的故事機等,並且在一些電商平臺上線銷售,但是因為行業競爭產品太多,其並沒有多少的優勢。喜馬拉雅還是在內容上的優勢更明顯,想要和百度、阿里、小米等硬件廠商比拼,確實是力不存心。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喜馬拉雅開始加速推動上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畢竟未來的市場會如何變化、喜馬拉雅能否保持有持續的競爭力都是未知的,現在利用資本優勢去進行產品和市場的拓展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頻分享平臺如何突破困境?

近兩年互聯網平臺的處境都不能說是很好,先不說阿里、京東們遭遇增長瓶頸,已經開始進行新模式的探索,其他比較細分的領域產品諸如網約車、o2o服務平臺等也正在遭遇發展瓶頸,而音頻分享平臺最大的困難也是來自於優質產品的增長和付費用戶的增長上,想要改變現狀還是需要從運營上下功夫。

一方面平臺需要自己去發掘新的內容創作者,而且還是具有持續出產優質內容的創作者,並利用平臺的優勢進行IP孵化,並將這些創作者資源掌握在手中;另一方面平臺還需要積極地進行平臺內容模式上的探索,創新研發新的產品,不斷尋找機會,才有可能在未來並不好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的機會。

筆者認為喜馬拉雅進行股權架構調整之後顯然是已經加速了海外上市的進程,但無論是選擇香港市場還是美國市場,它都需要在保持現有進程的前提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可以肯定的是距離上市已經很近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