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子險些肝衰竭,切除一大部分肝臟後,又長出了新肝!

“醫生,我的‘新肝’長出來了,謝謝你們給了我新的生命。”提著CT檢查片前來複查的羅大姐喜極而泣。因患多囊肝伴多囊腎,年近50的她備受病痛折磨。

家住湖南益陽的羅大姐素來身體健康,家中的大小家務農活都不在話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2個多月前,羅大姐忽然感覺自己右腹部脹痛,偶爾還會噁心嘔吐、呼吸急促,到當地醫院檢查才發現肝臟體積明顯增大,形態失常,肝臟左右葉均多發囊腫,右肝囊腫最大直徑為15cm,左肝多發小囊腫,最大直徑為2cm,並伴多囊腎

神奇!女子險些肝衰竭,切除一大部分肝臟後,又長出了新肝!

(網絡圖,僅供參考)

經諮詢多家大醫院,醫生告訴她此病目前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如果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就對症處理,最終由於囊腫逐漸佔據整個肝臟,將會面臨肝功能衰竭,從而不得不進行肝臟移植手術

懷著惶恐焦慮又極不願意向疾病低頭的複雜心情,羅大姐慕名至湘雅醫院,找到了湘雅名醫王志明教授。入院後,醫生對羅大姐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黃雲博士結合長期積累的治療肝臟疾病的臨床經驗,並查閱大量文獻,認為羅大姐囊腫之多,體積之大,以傳統的改善症狀為目的的治療對她而言意義不大,要切除部分肝臟,並清理出肝臟再生長的空間,才有避免肝移植的可能。

然而,在當今對多囊肝如何標準治療存在較大爭議的醫學背景下,醫生和患者選擇何種方案?切多少?何時切?切了後效果如何?風險、挑戰和責任卻異常巨大。

神奇!女子險些肝衰竭,切除一大部分肝臟後,又長出了新肝!

(網絡圖,僅供參考)

在科主任王志明教授的帶領下,肝臟外科團隊反覆討論,結合先進的肝臟三維成像手術計劃系統,對肝臟組織進行體積測量、血管毗鄰觀察、多種模擬手術切割方案,以及術後可能發生併發症等精心制定手術方案後,決定為其進行手術。

湘雅醫院普外科主任王志明教授、黃雲博士領銜的團隊為羅大姐成功實施了擴大右半肝切除術。在肝臟外科手術團隊精湛的技術和治療,以及謝豔會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下,羅大姐術後5天康復出院

術後一月餘,羅大姐來院複查CT,通過肝體積計算,患者術後再生的有效肝臟體積增加了75%。羅大姐激動地說:“我太幸運了!是湘雅的守護之神眷顧我,正因為湘雅人的努力創新和積極探索,才讓我不必接受肝移植就重獲新生。”

據湘雅醫院長期從事肝臟手術、肝移植的普外科黃雲博士介紹,多囊肝多數是先天性的,常伴有腎多囊病,是臨床上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之一。該病起病隱匿,多在體檢時發現。

神奇!女子險些肝衰竭,切除一大部分肝臟後,又長出了新肝!

(手術中)

大部分患者在囊腫不斷增大增多或出現感染,導致壓迫臨近胸腹臟器,產生腹痛、腹脹、飽腹感、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時而就診。

囊腫的存在會加重肝臟缺血缺氧狀態,導致囊腫佔據肝臟體積的比例越來越高,正常的肝組織越來越少。同時,囊腫佔據大量的空間,正常肝臟組織無法增生,發展至後期,病情進入不可逆轉的肝功能失代償期後就不得不面臨肝移植。

湘雅專家特此提醒,對多囊肝等疾病要正確積極地認識,結合患者個體差異,對一部分病人可以早期手術干預,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肝移植。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肝臟甲狀腺外科 肖雅楠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頭條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