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 羅睺寺

五臺山 文殊 佛像 多聞天王 忻州隨手拍 2017-04-13

羅睺寺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寺內兩幢木構小樓以接待十方客人而聞名。羅睺寺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2013年公佈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睺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和十方堂之間,始建於唐代。唐代時,羅睺寺是大華嚴寺(今顯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為善住閣院。1492年(明弘治五年)重建。明萬曆年間,李彥妃為祈子登基許願,撥款重修。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再經修葺。

五臺山 羅睺寺

據傳,羅睺寺過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黃教的信徒,經年絡絡不絕,它成為五臺山黃廟中很有影響的一座寺院。在山門前有一對唐代石獅,大而雄壯嚴的氣氛。

羅睺寺既然已經從青廟變成黃廟,難怪羅睺寺文殊大殿內的騎獅文殊菩薩像面部並非金色而早呈乳白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薩的坐騎獅子臥在蓮臺上而不是站著或臥在磚臺上;肩膀兩邊伸出肩花,花在分別放著經書和智慧劍。這些都體現了黃廟中文殊像的特點。

五臺山 羅睺寺

羅睺寺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禪房、配殿、廊房地產118間。寺的後殿有一個著名的“開花見佛”活動機關裝置,那是用寺院內的一棵“聖樹”做成的,成為五臺山十分有名的景點。殿中置有1座蓮花臺,是一個轉盤,有水波形狀的雕刻。轉盤內側安裝了四方佛,二十四諸天和十八羅漢畫,中央有木質瓣。花瓣便會張開。當花瓣開放時,背對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會顯現出來。“開花見佛”之名,便由此得來。

順彎曲的夾牆石道來到山門前,門兩旁的石獅,一雄一雌,碩大雄渾,威武壯猛。臺懷中心區諸寺多雕有石獅,而唐代的遺作惟有此一處。山門裡一共四重大殿。

五臺山 羅睺寺

這第一重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分別是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大王,纏長蛇的西方廣目天王,持雨傘的北方多聞天王,民間稱他們為風(持劍者)、調 (抱瑟琶者)、雨(持傘者)、順(握蛇者)四神。

第二座殿為文殊殿,內供文殊菩薩,不同於一般青廟,這裡的文殊菩薩面部為乳白色,而非貼金黃色,肩膀兩邊伸出了肩花,花上還放置了經書和智慧劍,文殊坐騎是臥在蓮花上,而不是站立磚臺。這些都體現了黃教文殊造像的特點。

這第一重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分別是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大王,纏長蛇的西方廣目天王,持雨傘的北方多聞天王,民間稱他們為風(持劍者)、調 (抱瑟琶者)、雨(持傘者)、順(握蛇者)四神。

第二座殿為文殊殿,內供文殊菩薩,不同於一般青廟,這裡的文殊菩薩面部為乳白色,而非貼金黃色,肩膀兩邊伸出了肩花,花上還放置了經書和智慧劍,文殊坐騎是臥在蓮花上,而不是站立磚臺。這些都體現了黃教文殊造像的特點。

五臺山 羅睺寺

第三座為大佛殿,內供釋迦牟尼佛(人間婆娑世界)、藥師佛(東方琉璃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合稱“三世佛”。三世佛前為脅侍菩薩和供養菩薩。第四重殿裡的“開花現佛”最具神祕色彩。殿內正中高豎一朵蓮花,內含四尊佛像,有時八瓣蓮花會緩緩綻開,現出四方阿彌佛。其實,這是巧設機關人工操作的結果。這大蓮花與下面的大圓盤用通柱連在一起,當僧人在圓盤下的暗室驅動木輪,通柱即會轉動,蓮花隨之開啟或閉合,遂出現“開花現佛”景觀。另外,在圓臺上塑24個神像,稱“二十四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