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乾隆二十六年又重修了一回,因為那年是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於是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葺。壽宴當天,請來一千名喇嘛到五塔寺唸經,各路大臣、各國使臣都來進貢壽禮,一個個紫袍金帶的高官們(官兒小的恐怕還沒資格去呢,想借機會巴結皇帝都巴結不上)穿梭於五塔寺的塔前塔後。據說乾隆還專門請宮廷畫師將這熱鬧繁華的情景畫了下來。從這張畫中,能夠看出當年五塔寺的規模不小: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列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數百間房屋;主要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皇家敕建寺院的威嚴氣勢顯露無疑。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乾隆二十六年又重修了一回,因為那年是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於是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葺。壽宴當天,請來一千名喇嘛到五塔寺唸經,各路大臣、各國使臣都來進貢壽禮,一個個紫袍金帶的高官們(官兒小的恐怕還沒資格去呢,想借機會巴結皇帝都巴結不上)穿梭於五塔寺的塔前塔後。據說乾隆還專門請宮廷畫師將這熱鬧繁華的情景畫了下來。從這張畫中,能夠看出當年五塔寺的規模不小: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列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數百間房屋;主要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皇家敕建寺院的威嚴氣勢顯露無疑。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可是我們今天到五塔寺去參觀,就會發現天王殿沒有、大雄寶殿也沒有,東西配殿、後大殿等數百間房屋更是不見蹤影,僅有個簡陋的山門,上面掛著真覺寺的匾額(等於恢復了最初的名字);院內建築不多,規模與記載中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唯有金剛寶座上的五座塔最為顯眼,看來五塔寺真的成了五塔寺,見塔而不見寺。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乾隆二十六年又重修了一回,因為那年是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於是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葺。壽宴當天,請來一千名喇嘛到五塔寺唸經,各路大臣、各國使臣都來進貢壽禮,一個個紫袍金帶的高官們(官兒小的恐怕還沒資格去呢,想借機會巴結皇帝都巴結不上)穿梭於五塔寺的塔前塔後。據說乾隆還專門請宮廷畫師將這熱鬧繁華的情景畫了下來。從這張畫中,能夠看出當年五塔寺的規模不小: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列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數百間房屋;主要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皇家敕建寺院的威嚴氣勢顯露無疑。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可是我們今天到五塔寺去參觀,就會發現天王殿沒有、大雄寶殿也沒有,東西配殿、後大殿等數百間房屋更是不見蹤影,僅有個簡陋的山門,上面掛著真覺寺的匾額(等於恢復了最初的名字);院內建築不多,規模與記載中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唯有金剛寶座上的五座塔最為顯眼,看來五塔寺真的成了五塔寺,見塔而不見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清末時,一場無情的大火使五塔寺徹底走向衰落,所有的殿堂幾乎全部付之一炬,只有金剛寶塔由於主體是磚石結構、修建得又十分堅固,這才倖免於難。到民國時,由於長期無人看管,僅剩塔兀立於一片瓦礫中,甚至寶塔上的銅質鎏金塔剎也多次被盜。1937年至1938年間,北平市政府對五塔寺進行過簡單的修繕,增添了院牆、門樓及門樓兩側六間南房,圈地30畝。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乾隆二十六年又重修了一回,因為那年是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於是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葺。壽宴當天,請來一千名喇嘛到五塔寺唸經,各路大臣、各國使臣都來進貢壽禮,一個個紫袍金帶的高官們(官兒小的恐怕還沒資格去呢,想借機會巴結皇帝都巴結不上)穿梭於五塔寺的塔前塔後。據說乾隆還專門請宮廷畫師將這熱鬧繁華的情景畫了下來。從這張畫中,能夠看出當年五塔寺的規模不小: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列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數百間房屋;主要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皇家敕建寺院的威嚴氣勢顯露無疑。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可是我們今天到五塔寺去參觀,就會發現天王殿沒有、大雄寶殿也沒有,東西配殿、後大殿等數百間房屋更是不見蹤影,僅有個簡陋的山門,上面掛著真覺寺的匾額(等於恢復了最初的名字);院內建築不多,規模與記載中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唯有金剛寶座上的五座塔最為顯眼,看來五塔寺真的成了五塔寺,見塔而不見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清末時,一場無情的大火使五塔寺徹底走向衰落,所有的殿堂幾乎全部付之一炬,只有金剛寶塔由於主體是磚石結構、修建得又十分堅固,這才倖免於難。到民國時,由於長期無人看管,僅剩塔兀立於一片瓦礫中,甚至寶塔上的銅質鎏金塔剎也多次被盜。1937年至1938年間,北平市政府對五塔寺進行過簡單的修繕,增添了院牆、門樓及門樓兩側六間南房,圈地30畝。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解放後,政府對這一古老精美的佛教建築十分重視,多次進行維修,這才逐漸恢復了寶塔的風貌。金剛寶座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是磚和青石,內部磚砌,外表甃石;外形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為寶座、上層五塔;寶座最下層是高1米78的須彌座,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紋,梵文內容除佛經外,還記述有關建塔事蹟;須彌座至寶座頂分作五層,每層挑出石刻短簷,簷頭刻成椽子、滿頭和滴水,每層四周刻佛龕,龕內各刻有坐佛一尊;龕與龕之間及轉角處刻有花瓶式柱子,柱頭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託枋、檁、短簷;寶座平面為長方形,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東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小佛龕,龕內原有佛像早已遺失;寶座南門內兩側各有一四十四級盤梯可通寶座頂的罩亭內。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乾隆二十六年又重修了一回,因為那年是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於是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葺。壽宴當天,請來一千名喇嘛到五塔寺唸經,各路大臣、各國使臣都來進貢壽禮,一個個紫袍金帶的高官們(官兒小的恐怕還沒資格去呢,想借機會巴結皇帝都巴結不上)穿梭於五塔寺的塔前塔後。據說乾隆還專門請宮廷畫師將這熱鬧繁華的情景畫了下來。從這張畫中,能夠看出當年五塔寺的規模不小: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列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數百間房屋;主要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皇家敕建寺院的威嚴氣勢顯露無疑。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可是我們今天到五塔寺去參觀,就會發現天王殿沒有、大雄寶殿也沒有,東西配殿、後大殿等數百間房屋更是不見蹤影,僅有個簡陋的山門,上面掛著真覺寺的匾額(等於恢復了最初的名字);院內建築不多,規模與記載中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唯有金剛寶座上的五座塔最為顯眼,看來五塔寺真的成了五塔寺,見塔而不見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清末時,一場無情的大火使五塔寺徹底走向衰落,所有的殿堂幾乎全部付之一炬,只有金剛寶塔由於主體是磚石結構、修建得又十分堅固,這才倖免於難。到民國時,由於長期無人看管,僅剩塔兀立於一片瓦礫中,甚至寶塔上的銅質鎏金塔剎也多次被盜。1937年至1938年間,北平市政府對五塔寺進行過簡單的修繕,增添了院牆、門樓及門樓兩側六間南房,圈地30畝。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解放後,政府對這一古老精美的佛教建築十分重視,多次進行維修,這才逐漸恢復了寶塔的風貌。金剛寶座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是磚和青石,內部磚砌,外表甃石;外形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為寶座、上層五塔;寶座最下層是高1米78的須彌座,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紋,梵文內容除佛經外,還記述有關建塔事蹟;須彌座至寶座頂分作五層,每層挑出石刻短簷,簷頭刻成椽子、滿頭和滴水,每層四周刻佛龕,龕內各刻有坐佛一尊;龕與龕之間及轉角處刻有花瓶式柱子,柱頭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託枋、檁、短簷;寶座平面為長方形,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東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小佛龕,龕內原有佛像早已遺失;寶座南門內兩側各有一四十四級盤梯可通寶座頂的罩亭內。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罩亭在寶座的東西各有一座,為琉璃磚仿木結構,亭之南北各開一券門通檯面;五塔就建在這寶座頂部的檯面上,中央為一大塔,四角各置一小塔;五塔均為密簷式,全部採用青石砌成;中央大塔高約八米,下層為須彌座,其上有十三層密簷,每層密簷下週匝刻有小佛龕及佛像。塔頂冠以仰蓮、相輪、華蓋寶珠組成銅製塔剎。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跡一對,是佛的象徵,有“佛跡遍天下”之意。


"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轉自:老北京四九城

提起北京五塔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或者去參觀過。我國的五塔寺原不止一座,而北京五塔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就是永樂年間修建的,所以五塔寺幾乎與故宮同齡。但是您要是沒去過、又想去瞧瞧,按照五塔寺這三字兒找,您可找不著,因為這是個俗稱,人家壓根兒不叫這名字。北京五塔寺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原名真覺寺,寺內有個高石臺,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剛才說了,我國境內的“五塔”不止一座,北京的這座不僅年代較早,而且建築最精緻、樣式是最秀美的,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正是因為這座寶塔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幾乎“淡忘”了寺的原名:真覺寺,從而將其稱作五塔寺。五塔寺之所以修的精美,是因為這是一座敕建寺廟,也就是皇帝讓建的。明永樂年間,有位叫班迪達的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朱棣與這位西域高僧一起談論佛法,越談越投機,一時高興開金口封了個大國師、並授予金印,還在西關(即西直門水關)外長河北岸賜了塊地、為之建寺,取名“真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後來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也就是俗稱的五塔)。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靠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後來到了清朝,滿清皇帝更加信奉佛教,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還將寺名改為“大正覺寺”,為的是避雍正皇帝的“聖諱”,雍正不是叫胤禛嗎?雖然和真覺寺的真不是一個字,那也得避諱。也不知道為什麼雍正這麼在意這事兒,他這輩兒是避諱最厲害的時候兒,登基之後他所有的弟兄都由“胤”字輩兒改成了“允”字輩兒。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咱還說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乾隆二十六年又重修了一回,因為那年是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於是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葺。壽宴當天,請來一千名喇嘛到五塔寺唸經,各路大臣、各國使臣都來進貢壽禮,一個個紫袍金帶的高官們(官兒小的恐怕還沒資格去呢,想借機會巴結皇帝都巴結不上)穿梭於五塔寺的塔前塔後。據說乾隆還專門請宮廷畫師將這熱鬧繁華的情景畫了下來。從這張畫中,能夠看出當年五塔寺的規模不小: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列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數百間房屋;主要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皇家敕建寺院的威嚴氣勢顯露無疑。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可是我們今天到五塔寺去參觀,就會發現天王殿沒有、大雄寶殿也沒有,東西配殿、後大殿等數百間房屋更是不見蹤影,僅有個簡陋的山門,上面掛著真覺寺的匾額(等於恢復了最初的名字);院內建築不多,規模與記載中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唯有金剛寶座上的五座塔最為顯眼,看來五塔寺真的成了五塔寺,見塔而不見寺。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清末時,一場無情的大火使五塔寺徹底走向衰落,所有的殿堂幾乎全部付之一炬,只有金剛寶塔由於主體是磚石結構、修建得又十分堅固,這才倖免於難。到民國時,由於長期無人看管,僅剩塔兀立於一片瓦礫中,甚至寶塔上的銅質鎏金塔剎也多次被盜。1937年至1938年間,北平市政府對五塔寺進行過簡單的修繕,增添了院牆、門樓及門樓兩側六間南房,圈地30畝。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解放後,政府對這一古老精美的佛教建築十分重視,多次進行維修,這才逐漸恢復了寶塔的風貌。金剛寶座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是磚和青石,內部磚砌,外表甃石;外形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為寶座、上層五塔;寶座最下層是高1米78的須彌座,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紋,梵文內容除佛經外,還記述有關建塔事蹟;須彌座至寶座頂分作五層,每層挑出石刻短簷,簷頭刻成椽子、滿頭和滴水,每層四周刻佛龕,龕內各刻有坐佛一尊;龕與龕之間及轉角處刻有花瓶式柱子,柱頭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託枋、檁、短簷;寶座平面為長方形,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東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小佛龕,龕內原有佛像早已遺失;寶座南門內兩側各有一四十四級盤梯可通寶座頂的罩亭內。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罩亭在寶座的東西各有一座,為琉璃磚仿木結構,亭之南北各開一券門通檯面;五塔就建在這寶座頂部的檯面上,中央為一大塔,四角各置一小塔;五塔均為密簷式,全部採用青石砌成;中央大塔高約八米,下層為須彌座,其上有十三層密簷,每層密簷下週匝刻有小佛龕及佛像。塔頂冠以仰蓮、相輪、華蓋寶珠組成銅製塔剎。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跡一對,是佛的象徵,有“佛跡遍天下”之意。


北京五塔寺,為何見塔不見寺?


其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五塔寺還經歷過一次重大考驗,那就是唐山大地震,地震波及北京,使寶塔塔基下沉、後部開裂,據說有個小塔的塔尖都掉下來了,所幸的是,堅固的寶塔再一次經受住了考驗,沒有造成毀滅性的損傷。1979年,政府全面地對古塔進行了修繕,並於1982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寺內還開闢了“金剛寶座塔資料陳列室”和“中國古塔圖片展覽室”等,以供遊人觀賞研究。對了,這裡還是“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從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房山鎮江營遺址、平谷上宅遺址等地出土的各種石器,以及元明清三代的許多摩崖石刻、碑刻、墓誌等石刻藝術品都在這裡展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