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陳氏太極拳理論奠基之作《陳氏太極拳圖解》揭祕太極拳精髓

武術 楊氏太極拳 宇宙 陳鑫 SeekerChinese 2017-06-13
好書推薦|陳氏太極拳理論奠基之作《陳氏太極拳圖解》揭祕太極拳精髓

名人推薦

不論從陳氏太極拳在整個太極拳發展中的作用,陳鑫的武術閱歷、寫作目的與功苦,還是從該書展示出的拳理、拳技和揭示出的陳氏不傳之祕去推敲,這部書都稱得上是一部值得泛讀、精讀、研讀,乃至值得必讀和收藏的拳經。

——中國武術協會原祕書長 康戈武

——原陝西空軍工程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杜修鴻

陳氏太極拳,微妙精深。《陳氏太極拳圖說》闡微顯旨,意蘊婆娑,納諸枕袖,斟酌參詳,能收糾偏補過之功。

——終南山淨業寺本如方丈

內容簡介

本書系《武學名家典籍》系列之一。原書《陳氏太極拳圖說》易理深奧,拳法精妙,並配以古樸的示意圖,以描繪動作運行方式,闡釋拳理。惜民國文言難以理解與學練,陳式太極拳嫡宗傳人此次對原著四卷做了全面校注,並闡述了陳氏太極拳的理論基礎、練法用法、發展脈絡。特配備陳氏嫡傳陳向武的分解演練視頻以供習練者參考。

作者簡介

陳東山,字泰峰,1945年生,陳氏太極拳十一代傳人。發表有拳術拳史論文十多篇。點校了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拳圖畫講義》。2008年在西安組織紀念陳鑫誕辰160週年大型紀念活動。與侄向武共著《陳鑫太極拳法圖解》。系焦作市太極拳研究會理事、溫縣太極拳研究發展中心顧問、陳鑫太極拳法研究推廣中心顧問、尚武太極拳館名譽館長、西安陳氏太極拳輔導站名譽站長。

陳曉龍,1957年生,系陳氏太極拳大師陳玉琦(堂)門生。陝西省及西安市武協會員。少從陳玉琦習陳氏太極小架拳法,奠定了一定的拳理拳法基礎。20世紀80代初,協助陳玉琦創建了西安陳氏太極拳輔導站,並擔任祕書長。2010年創建西安陳氏太極拳養生研習會。2012年成立西安陳鑫太極拳研究工作室。2015年成立西安陳鑫太極拳法研究會,並任會長。

陳向武,字潤英,1970年生,陳氏小架拳嫡宗傳人。9歲即獲河南省青少年武術比賽冠軍。後在國內外比賽中奪得金牌20餘枚,銀牌30多枚。1993年於汕頭創辦尚武太極拳培訓基地,開設尚武太極拳館分館18家、俱樂部7個。學眾4萬,遍佈國內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國家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汕頭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及太極拳總教練。

序言

對於同一事物的認知,所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其結果也是不同的。

哲學是研究整個宇宙發展一般規律的學科,站在哲學的高度,以俯視的角度去看宇宙,混沌未分,為無極。無極蘊藏了宇宙中的一切信息,這一切信息是通過一陰一陽相互作用體現的,所以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理論《周易》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正是在一陰一陽相互作用產生的力的作用下,萬事萬物產生了,這萬事萬物就是宇宙演化的第三個層次,也叫三。無數個三就是萬物,正所謂:“道生一(即無極,是對相對靜態宇宙的抽象;太極,是對相對動態宇宙的概括),一生二(即萬物的最高極點太極所蘊涵的陰、陽二極),二生三(陰陽交合生出三,無數個三也就是萬物),三生萬物是玄關,這個‘三’不簡單,是以分仙與凡(最重要的向題就在於‘二’的交合由於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層次的‘三’)。”

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陳鑫為什麼在卷首隻畫了兩個圖即“無極圖”和“太極圖”呢?無極圖是“體”,太極圖是“用”;無極圖是相對靜態的宇宙,太極圖是相對動態的宇宙;無極圖蘊涵了宇宙中的一切信息,太極圖是宇宙信息的完整表述,太極拳又是“理根太極”的一種絕妙文化,所以它是小宇宙的人順應大宇宙進行運動的規律性的動態顯示。順應大宇宙,就能夠利用大宇宙的同步信息能量,因而說“太極文化,涵蓋天地,博大精深;太極功夫,威力無窮,高深莫測”。

如果要以《陳氏太極拳圖說》為理論來指導學習太極拳,就必須首先看懂第一頁的兩個圖;同時也說明了太極拳只所以叫“太極拳”的原因;更進一步說明了足以“分仙凡”的“三”是哪個“三”,尤如《陳氏家譜》中所批註的,陳氏太極拳功夫層次可分為拳手、拳師、大家(即高手)以及神手和妙手四層次。而第四層次的神手和妙手就是非凡的“仙”,其中神手側重從“過程”方面看,妙手側重從結果方面看。從“手法”方面剖析,前者的出手是對對方的“克”,後者的出手是對對方的“洩”,“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

2004年,康戈武先生為《陳氏太極拳圖說》所寫的序首句中講到,“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自1933年由開封開明書局出版發行後,引起了武壇廣泛、持久的關注。”足見此書在太極拳界的地位和影響。為了更深刻地認識《陳氏太極拳圖說》這一著作在中華武術界,以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我們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太極拳的產生和發展的歷程。

遠古時代,人類在與自然界的鬥爭中產生了拳術。四千多年前,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後,在人與人的鬥爭中拳術又昇華為武術。在其後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武術在明末,以外家拳和內家拳以及其他武術流派各顯特點而著稱於世。與此同時,指導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周易》理論,也經過兩漢,分為象數派和易理派,至北宋又開始趨二合一,直到明末清初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以動態、實踐為主要特徵,來知德(1525—1604年)以圖畫形式來展示其理的易學理論,反映小宇宙元炁在人體內的運動規律、經絡學說的最高表現形態、子午流注理論。該理論萌芽於秦漢,產生於宋代,發展於金元,成熟於明代,其典型代表作是明代徐鳳的《鍼灸大全》,以及此後對其針法繼續有所應用和發揮的《鍼灸大成》(楊繼洲,1601年著),與宇宙融為一體的中華養生理論堪稱世界一絕。東漢魏伯陽(生卒年不詳)所撰《周易參同契》以金丹派的面目出現,開創了中華養生理論之先河;公元228年,魏夫人得王褒傳授《黃庭外景經》,魏夫人仙逝後續出《黃庭內景經》。內、外景經合稱《黃庭經》為世人所推崇、稱道。唐、宋時期,金丹派之內丹少陽派盛行於世,繼有南北二宗、東西兩派形成,其內涵豐富博廣;興起於唐、宋之間的內丹另一重要門派乃陳摶(871—989年)所創之文始派。陳摶以漢代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為宗旨,揭示《先天圖》,以明逆則成丹之理,著《指玄篇》等養生文獻,精沉深邃。經籙派和金丹派分別首推上清經系之《黃庭經》和內丹文始派之《指玄篇》,對陳氏太極拳影響至深至廣。

陳氏第九世陳王廷(1600—1680年),既是文庠生,又是武庠生,他以其文武兼備的整體素質之優勢,在家傳108式長拳的基礎上,汲取了數千年中華武術發展的精華,特別是明末清初內、外家拳武學的精華,並以周易和經絡學說以及養生理論為指導,創立了內、外家拳辯證統一的絕世武學——太極拳。主、客觀條件以及理論和實踐等諸多因素,足以證明太極拳誕生具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姑且不細談陳王廷創立太極拳後向外傳播,漸又形成楊式、武式、吳式、孫式以及和式等諸多流派,就其陳氏太極拳自身來說,又經歷了兩個里程碑式的發展階段,即陳氏十四世陳有本(1780—1858年)將陳王廷創編的原有五套拳、五套錘由博歸約,簡略為一路和二路;與此同時,陳有本與族兄陳長興(1771—1853年)均為陳氏太極拳代表人物。此二人行拳各有特點。陳長興的拳架寬宏舒展,陳有本的拳架精巧緊湊,時人對二人不同風格的拳法分別稱“大圈”和“小圈”,或曰大架和小架。此後各自延續至今,為世人所矚目。陳氏十六世陳鑫繼承了原有太極拳一切理論和實踐成果,在進一步感悟的基礎上,第一次著書立說,對太極拳進行高層次理論概括。

《陳氏太極拳圖說》這一鉅著,不僅是一部武術著作,也是一部集天文、地理、中醫、養生、人文、兵法、體育等多學科的論著,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動態顯現形態的絕妙概括。當今,創於明末清初的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已走出國門,遍及世界各地,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這部鉅著博大精深,涉及諸多不同領域,讀者不易進入其“神聖的殿堂”,在王躍平女士的提議下,由陳東山、陳曉龍、陳向武再次對《陳氏太極拳圖說》進行了更為詳實的點校和註解。我受陳東山先生委託,對該書卷首“無極圖”“太極圖”從哲理上進行了一定的解釋,對點校版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補充與修正。

杜修鴻

陳氏拳學,其形,肇興於溫縣陳家溝;其理,淵則於易。冥合陰陽,參同造化,隨其自然之性。《易》曰:“太極者,陰陽也。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者,兩儀也。於拳學而言,兩儀者,長短、高下、輕重、緩急、進退、剛柔、虛實,蓄放之謂也。兩儀交歸,中正均整,不偏不倚,抱守其中,合乎陰陽之理,因名“太極拳”。

我生於閩南,源流宛①陳,父名永清,因由家學,自幼酷愛武學,中學時秉承家教,習練南少林拳法,兼學楊式太極拳、鶴拳及十二路譚腿。1988年披剃後,因恩師妙湛老和尚因緣,得以親近時在廈門南普陀寺及閩南佛學院傳授陳氏太極拳小架拳術的陳萬義(陳氏十八世)先生,搜尋源流,躡跡宗範。

自此,每於禪思靜慮之餘,懷抱陰陽,凝神掌握,吐納山川之秀,體察轉折之妙,融禪法“不著意”之理而入拳學。十載之間,寧無輟日,方得其門徑,曉其拳理:一切運動,實乃定型間架在時空中之延伸,即所有走架皆由“始”“終”之中間環節聯繫而成,此一聯繫最終構成動態之運動,運動即是個人之精神活動外化為肢體語言在時空中之表達,一掤一捋、一擠一按,無非心使。因由此理,陳氏拳學,絕不在於一拳一腳、一蓄一放之是否美觀,亦不在於長短、高下、輕重、緩急之是否合理,一切皆當遵循“恰當”原則——形體服從於精神,精神服從於需要。而運動節奏之舒緩,只是過程與手段,修正其運動軌跡,體察自身對運動之把握,而非為運動所控制。至於整體,協調局部;局部無動,整體已變,非也。故,陳鑫曰“拳法自然”。

1998年,我自鷺島飛錫終南,發願重興律宗祖庭。因事冗務雜,舉措萬端,不得不息心諸藝,潛形於寺院架構。

今秋,出席西安陳氏太極拳小架學會紀念會,得遇陳伯祥、陳東山、陳曉龍諸師。會間應邀演練小架,得諸老拳師“行雲流水,原汁原味”謬讚。之後,陳鑫宗師後人陳東山先生多次上山,以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及《太極拳圖畫講義》相贈,並囑為即將在京付梓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做序。

陳氏太極拳,微妙精深。《陳氏太極拳圖說》闡微顯旨,意蘊婆娑,納諸枕袖,斟酌參詳,能收糾偏補過之功。我雖守正傳,唯功行日淺,體用未洽,不免贅疣冰肌,貽笑大方。然讚歎先賢之心不減,鼓舞后學之願懇切。聊述數語,以彰來者,因勉以為序!

本次校注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與陳鑫原著《太極拳圖畫講義》在文字表述上有多處不同,特舉兩例:

1自序的差別。雖內容大致相同,但兩書語句、落款時間、寫作地點存在明顯差別。前者為“民國八年歲次己未九月九日,書於木欒店訓蒙學舍陳鑫序”。民國八年為1919年,木欒店位於溫縣城東50裡,即今武陟縣。後者為“前清光緒三十四年初創太極拳草稿,書於孟邑養蒙書館,陳鑫謹志”。光緒三十四年為1908年,孟邑位於溫縣城西50裡,即今孟州市。

2描述的差別。陳鑫在《太極拳圖畫講義》的“太極拳規矩”中論述“身、心、理、氣、意、志、情、景、神”,特別註明“自身至神九則皆品三作”。而陳椿元等人在《太極拳圖說》中稱“太極拳著解”,除修訂、補充上述九則內容之外,還增加了對“恆、著、附中氣辯、化”的論述。兩相對照,雖意思大同小異,但論述的角度和語言風格有較大的區別。

《陳氏太極拳圖說》1933年出版時遭遇戰亂與災荒,未能滿足社會與讀者的渴求。20世紀60至80年代,先後有臺灣、上海、陝西、山西等多地多家出版社自行影印出版這部著作。為保護知識產權,該書“參訂者”家父陳紹棟老先生與本人曾多方奔走努力,其中不乏訴訟之爭。1993年,經國家出版署、陝西省版權局及司法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裁定該書為合作作品,明確“原著者”“編輯者”“參訂者”三代人共同享有本書的著作權。

《陳氏太極拳圖說》易理拳理,闡顯幽微,理精法密,世代相傳;拳法自然,大道至簡,螺旋纏繞,隨機應變;深入淺出,盡人可學,強身健體,妙不可言。為了滿足讀者需求,使陳鑫家傳絕學悉正背謬、不流偏倚,廣播於世,特採用“原著者”陳鑫之玄孫、“編輯者”陳椿元之曾孫、“參訂者”陳紹棟之孫陳向武拳姿影像為教材,以示規範。相信該書的出版必將對太極拳的普及和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也是我們對太極拳先哲們的最好紀念。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在理解、斷句、點校上難免有誤,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賢達批評指正。

陳氏十九世陳東山

歲次丙申庚子月於北京

太極養生堂好書推薦回顧

好書推薦|陳氏太極拳理論奠基之作《陳氏太極拳圖解》揭祕太極拳精髓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