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王陽明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哲學 宋朝 家庭教育 陸游 國學生活官方號 2019-07-21
"


"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說起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人物那是社會和學校該承擔的責任,其實不然。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我們身邊,那些知書達理的父母,總帶著一個乖巧聰明的孩子。而那些不注意修養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幾歲的時候就能學會說髒話。

你的家庭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將來就是什麼樣。

當我們摸不透教育孩子的技巧時,不妨向聖人王陽明取經:

01

做個好人,是人生的基礎

古訓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留給孩子金山銀山,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美好的人格,卻讓孩子受益終生。

自從平定寧王的叛亂之後,佞臣江彬就開始嫉妒王陽明的功績,他利用錦衣衛提督的權職之便,向武宗進讒言。

而王陽明為人正直善良,沒有一點貪汙謀反的證據,就連昏庸荒唐的武宗都願意相信他的清白。

做一個好人,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一棵大樹,善良的人格就是大樹的根系,樹根腐壞了,整棵樹木就會漸漸的失去生命力。

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被命運祝福的天使,就算是遇到了挫折和陷害,他們也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信任。

善良的孩子,就算是眼前迷茫,也會有溫暖的燈塔為他們指明方向。

"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說起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人物那是社會和學校該承擔的責任,其實不然。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我們身邊,那些知書達理的父母,總帶著一個乖巧聰明的孩子。而那些不注意修養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幾歲的時候就能學會說髒話。

你的家庭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將來就是什麼樣。

當我們摸不透教育孩子的技巧時,不妨向聖人王陽明取經:

01

做個好人,是人生的基礎

古訓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留給孩子金山銀山,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美好的人格,卻讓孩子受益終生。

自從平定寧王的叛亂之後,佞臣江彬就開始嫉妒王陽明的功績,他利用錦衣衛提督的權職之便,向武宗進讒言。

而王陽明為人正直善良,沒有一點貪汙謀反的證據,就連昏庸荒唐的武宗都願意相信他的清白。

做一個好人,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一棵大樹,善良的人格就是大樹的根系,樹根腐壞了,整棵樹木就會漸漸的失去生命力。

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被命運祝福的天使,就算是遇到了挫折和陷害,他們也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信任。

善良的孩子,就算是眼前迷茫,也會有溫暖的燈塔為他們指明方向。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02

讀書,是這世上門檻最低的高貴

王陽明家訓中的第一條就是:勤讀書

讀書和學習永遠是改變命運的最廉價的捷徑,從古至今,從未改變。

王陽明從小就有成為聖人的志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更是將勤學苦讀變成了自己的座右銘。

王陽明二十六歲才開始系統地學習兵法,這是個學什麼都“半路出家”的年紀,可是他憑藉勤奮和悟性最終還是大有所成。

我們要鼓勵孩子讀書,但是不能讓孩子讀成書呆子,學會靈活的運用也很重要。

王陽明在學習兵法的過程中也讀了不少兵書,這些兵法雖然龐雜晦澀,王陽明卻只秉承著三字真言:“不動心”。

其次,就是要引導孩子多讀經典。

這世上的書魚龍混雜,很大一部分書對於孩子而言,閱讀價值遠不及經典名著,家長要做的就是細心挑選,讓孩子多讀好書。

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是擁有了向人類文明汲取智慧的“超能力”。

會讀書的孩子,眼界和格局都比別的孩子更加開闊,這樣的孩子只要保持內心的善良,前程錦繡也只是時間問題。

"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說起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人物那是社會和學校該承擔的責任,其實不然。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我們身邊,那些知書達理的父母,總帶著一個乖巧聰明的孩子。而那些不注意修養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幾歲的時候就能學會說髒話。

你的家庭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將來就是什麼樣。

當我們摸不透教育孩子的技巧時,不妨向聖人王陽明取經:

01

做個好人,是人生的基礎

古訓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留給孩子金山銀山,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美好的人格,卻讓孩子受益終生。

自從平定寧王的叛亂之後,佞臣江彬就開始嫉妒王陽明的功績,他利用錦衣衛提督的權職之便,向武宗進讒言。

而王陽明為人正直善良,沒有一點貪汙謀反的證據,就連昏庸荒唐的武宗都願意相信他的清白。

做一個好人,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一棵大樹,善良的人格就是大樹的根系,樹根腐壞了,整棵樹木就會漸漸的失去生命力。

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被命運祝福的天使,就算是遇到了挫折和陷害,他們也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信任。

善良的孩子,就算是眼前迷茫,也會有溫暖的燈塔為他們指明方向。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02

讀書,是這世上門檻最低的高貴

王陽明家訓中的第一條就是:勤讀書

讀書和學習永遠是改變命運的最廉價的捷徑,從古至今,從未改變。

王陽明從小就有成為聖人的志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更是將勤學苦讀變成了自己的座右銘。

王陽明二十六歲才開始系統地學習兵法,這是個學什麼都“半路出家”的年紀,可是他憑藉勤奮和悟性最終還是大有所成。

我們要鼓勵孩子讀書,但是不能讓孩子讀成書呆子,學會靈活的運用也很重要。

王陽明在學習兵法的過程中也讀了不少兵書,這些兵法雖然龐雜晦澀,王陽明卻只秉承著三字真言:“不動心”。

其次,就是要引導孩子多讀經典。

這世上的書魚龍混雜,很大一部分書對於孩子而言,閱讀價值遠不及經典名著,家長要做的就是細心挑選,讓孩子多讀好書。

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是擁有了向人類文明汲取智慧的“超能力”。

會讀書的孩子,眼界和格局都比別的孩子更加開闊,這樣的孩子只要保持內心的善良,前程錦繡也只是時間問題。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03

知行合一,敢於實踐

宋代大文豪陸游用這句詩歌教育自己的孩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

很多時候,書本的知識還是太過片面,想要孩子真正受益,還是要鼓勵孩子親身實踐。

我們都知道王陽明是個成功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殊不知,王陽明在軍事、書畫、農桑和政治等領域也頗有建樹。

正是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理念,引導著王陽明將自己的所學不斷地用於實踐中,最終立地成聖,取得了無數的成就。

在生活中,當孩子面對新問題的時候,於其包辦代替,不如鼓勵孩子親自鑽研,勇敢試錯。

讓孩子在不斷的犯錯和成功中汲取經驗,親自收穫有用的知識,強過家長數百次的囉嗦說教。

就算孩子的人生理想高遠如星辰大海,一步一步的來,總會達到終點。

古訓有云:“熟能生巧”。一味地心急和過度的幫助,都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只有憑藉自身的努力不斷堅持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加完整的人生。

"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說起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人物那是社會和學校該承擔的責任,其實不然。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我們身邊,那些知書達理的父母,總帶著一個乖巧聰明的孩子。而那些不注意修養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幾歲的時候就能學會說髒話。

你的家庭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將來就是什麼樣。

當我們摸不透教育孩子的技巧時,不妨向聖人王陽明取經:

01

做個好人,是人生的基礎

古訓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留給孩子金山銀山,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美好的人格,卻讓孩子受益終生。

自從平定寧王的叛亂之後,佞臣江彬就開始嫉妒王陽明的功績,他利用錦衣衛提督的權職之便,向武宗進讒言。

而王陽明為人正直善良,沒有一點貪汙謀反的證據,就連昏庸荒唐的武宗都願意相信他的清白。

做一個好人,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一棵大樹,善良的人格就是大樹的根系,樹根腐壞了,整棵樹木就會漸漸的失去生命力。

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被命運祝福的天使,就算是遇到了挫折和陷害,他們也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信任。

善良的孩子,就算是眼前迷茫,也會有溫暖的燈塔為他們指明方向。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02

讀書,是這世上門檻最低的高貴

王陽明家訓中的第一條就是:勤讀書

讀書和學習永遠是改變命運的最廉價的捷徑,從古至今,從未改變。

王陽明從小就有成為聖人的志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更是將勤學苦讀變成了自己的座右銘。

王陽明二十六歲才開始系統地學習兵法,這是個學什麼都“半路出家”的年紀,可是他憑藉勤奮和悟性最終還是大有所成。

我們要鼓勵孩子讀書,但是不能讓孩子讀成書呆子,學會靈活的運用也很重要。

王陽明在學習兵法的過程中也讀了不少兵書,這些兵法雖然龐雜晦澀,王陽明卻只秉承著三字真言:“不動心”。

其次,就是要引導孩子多讀經典。

這世上的書魚龍混雜,很大一部分書對於孩子而言,閱讀價值遠不及經典名著,家長要做的就是細心挑選,讓孩子多讀好書。

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是擁有了向人類文明汲取智慧的“超能力”。

會讀書的孩子,眼界和格局都比別的孩子更加開闊,這樣的孩子只要保持內心的善良,前程錦繡也只是時間問題。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03

知行合一,敢於實踐

宋代大文豪陸游用這句詩歌教育自己的孩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

很多時候,書本的知識還是太過片面,想要孩子真正受益,還是要鼓勵孩子親身實踐。

我們都知道王陽明是個成功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殊不知,王陽明在軍事、書畫、農桑和政治等領域也頗有建樹。

正是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理念,引導著王陽明將自己的所學不斷地用於實踐中,最終立地成聖,取得了無數的成就。

在生活中,當孩子面對新問題的時候,於其包辦代替,不如鼓勵孩子親自鑽研,勇敢試錯。

讓孩子在不斷的犯錯和成功中汲取經驗,親自收穫有用的知識,強過家長數百次的囉嗦說教。

就算孩子的人生理想高遠如星辰大海,一步一步的來,總會達到終點。

古訓有云:“熟能生巧”。一味地心急和過度的幫助,都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只有憑藉自身的努力不斷堅持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加完整的人生。

王陽明: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在這三件事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終身的。

童年的王陽明是個聰明但又特立獨行的孩子,他學習認真,卻經常在書房院子裡舞槍弄棒,還喜歡思考一些古怪的問題。

有一天,王陽明的私塾先生來找他的父親王華談話。原來是小王陽明不好好上學,在課堂上寫了一首莫名其妙的詩: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王華從中看出了兒子過人的才思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他沒有過多的責怪,當即帶上王陽明去了關外,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

雖然這位狀元父親追求功名的保守思想,使他無法支持王陽明的聖賢之路。

但是他這種因勢利導的教育方式,最終成全了王陽明的哲學思維。

正確的教育孩子,就是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未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