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認知」鼻淵

推拿 黃帝內經 藥品 穴位 中醫 中藥 艾灸 中醫藥適宜技術 2019-06-28

【疾病認知】鼻淵

「疾病認知」鼻淵

鼻淵是以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是鼻科的常見、多發病之一

  • 中文名稱:鼻淵
  • 英文名稱:sinusitis
  • 其它名稱:腦漏、腦滲、腦崩、腦瀉
  • 相關疾病:急慢性鼻竇炎、鼻後滴漏綜合徵
  • 疾病分類:中醫
  • 主要病因:多因外邪侵襲或肺、脾臟氣虛損,邪氣久羈
  • 常見症狀:鼻流濁涕、量多不止

名詞解釋

鼻淵是以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是鼻科的常見、多發病之一

歷史沿革

鼻淵病名首見於《內經》,《素問·氣厥論》明確記載了鼻淵的定義和病機:“膽移熱於腦,則辛頦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繼《內經》後,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論述也較多,並根據《內經》對其病機、病位、症狀特點的論述,又有“腦漏”“腦滲”“腦崩”“腦瀉”等病名。

與西醫病名關係

西醫學的急慢性鼻竇炎及鼻後滴漏綜合徵等疾病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治療。

病機

1、肺經風熱

起居不慎,冷暖失調,或過度疲勞,風熱襲表傷肺,或風寒外襲,鬱而化熱,內犯於肺,肺失宣降,邪熱循經上壅鼻竅而為病。

2、膽腑鬱熱

情志不遂,恚怒失節,膽失疏洩,氣鬱化火,膽火循經上犯,移熱於腦, 傷及鼻竅;或邪熱犯膽,膽熱上蒸鼻竅而為病。

3、脾胃溼熱

飲食失節,過食肥甘煎炒、醇酒厚味,溼熱內生,鬱困脾胃,運化失常,溼熱邪毒循經燻蒸鼻竅而發為本病。

4、肺氣虛寒

久病體弱,或病後失養,致肺臟虛損,肺衛不固,易為邪犯,正虛託邪無力,邪滯鼻竅而為病。

5、脾氣虛弱

久病失養,或疲勞思慮過度,損及脾胃,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氣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竅失養,加之脾虛不能升清降濁,溼濁內生,困聚鼻竅而為病。

診斷依據

1、病史

可有傷風鼻塞病史。

2、臨床症狀

本病以膿涕量多為主要症狀,常同時伴有鼻塞及嗅覺減退,症狀可侷限於一側,也可雙側同時發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顯的頭痛,頭痛的部位常侷限於前額、鼻根部或頜面部、頭頂部等,並有一定的規律性。

病症鑑別

本病應與鼻窒及鼻鼽相鑑別。

1、鼻窒與鼻淵

均可有鼻塞、流涕,但二者的側重點不同:鼻窒的必備症狀是經常性鼻塞,不一定有流涕,即使伴有流涕,量也不多,鼻甲腫脹以下鼻甲為主,中鼻道及嗅溝無膿涕;而鼻淵的必備症狀是流大量濁涕,不一定有鼻塞,鼻甲腫脹以中鼻甲為主,且中鼻道及嗅溝常有膿涕。

2、鼻鼽與鼻淵

特徵均為大量流涕,但鼻鼽為大量流清涕,常伴有噴嚏連連;鼻淵為大量流濁涕,多無噴嚏。

辨證要點

本病分虛實,實證有肺經風熱、膽腑鬱熱、脾胃溼熱等;虛證可見肺氣虛寒、脾氣虛弱等。臨床應注意鑑別。

治療原則

注意辨別虛實之不同,內外治結合。

外治法

1、滴鼻法

用芳香通竅的中藥滴鼻劑滴鼻,以疏通鼻竅。

2、薰鼻法

用芳香通竅,行氣活血的藥物,如蒼耳子散、川芎茶調散等,放砂鍋中,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倒入合適的容器中,先令患者用鼻吸入熱氣,從口中吐出,反覆多次,待藥液溫度降至不燙手時,用紗布浸藥熱敷印堂、陽白等穴位。

3、鼻竇穿刺沖洗法

多用於上頜竇,穿刺沖洗後,可選用適宜藥液注入。

4、負壓置換法

用負壓吸引法將鼻竇內的膿液吸引出來,再將適宜的藥物置換進入鼻竇,以達到治療目的。

5、理療

可配合局部超短波或紅外線等物理治療。

其它療法

1、針刺

主穴:迎香、攢竹、上星、禾髎、印堂、陽白等。配穴:合谷、列缺、足三裡、豐隆、三陰交等。每次選主穴和配穴各1-2穴,每日針刺1次。

2、艾灸

主穴:百會、前頂、迎香、四白、上星等。配穴:足三裡、三陰交、肺俞、脾俞、腎俞、命門等。每次選取主穴及配穴各1-2穴,懸灸至局部有焮熱感、皮膚潮紅為度。此法一般用於虛寒證。

3、穴位按摩

選取迎香、合谷,自我按摩,每次5-10分鐘,每日1-2次,或用兩手大 魚際,沿兩側迎香穴上下按摩至發熱,每日數次。

轉歸預後

本病經及時、恰當的治療,可獲痊癒。亦有體質虛弱或治療不當者,可致病程纏綿難愈。若擤鼻方法不當,可誘發膿耳。部分患者可併發鼻息肉。

預防調護

1、及時徹底治療傷風鼻塞及鄰近器官的疾病(如牙病)。

2、保持鼻腔通暢,以利鼻涕排出。

3、注意正確的擤鼻方法,以免邪毒竄入耳竅致病。

4、注意飲食有節,少食肥甘厚膩食物,戒除菸酒。

文獻摘要

1、《醫學摘粹·雜證要訣·七竅病類》:“如中氣不運,肺金壅滿,即不感風寒,而濁涕時下者,此即鼻淵之謂也,而究其本源,總由土溼胃逆,濁氣填塞於上,肺是以無降路矣。”

2、《張氏醫通·卷八》:“鼻出濁涕,即今之腦漏是也……要皆陽明伏火所致。”

3、《祕傳證治要訣及類方·卷十》:“有不因傷冷而涕多者,涕或黃或白,或時帶血,如腦髓狀,此由腎虛所生。”

4、《辨證錄·卷之三》:“人有鼻塞不通,濁涕稠黏,已經數年,皆以為鼻淵而火結於腦也,誰知是肺經鬱火不宜。”


聲明:文章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

編輯:細辛妹

審核:蟲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