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利是為了得大利

同仁堂 中藥 農業 美文 老秦智慧學堂 2019-02-27

厚黑大師李宗吾在《厚黑學)中說:“試入深林一看,即見各樹都是枝枝想讓,葉葉相讓,所有樹枝樹葉都向空處發展,釐然序然。樹木是無知之物,都能彼此想讓,可見,想讓是生物界的天性,因為不想讓就不能發展。”在這裡,李宗吾講的是“謙讓”的哲學。

讓小利是為了得大利

在任何商業競爭中,都要講究一點兒禮讓的精神,雖然說競爭就是為了獲利,但如果競爭者為了滿足自己無休止的利益慾望,佔盡了他人的利益,不讓其他人獲利,那麼這樣的競爭者只能獲利於一時,不可能得利於一世。精明的商人懂得,要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就要讓別人也有碗飯吃。無疑,這是商場立足的大智慧。

李宗吾在《厚黑學》中說:“競爭要以適合生存需要為準,超過需要以上,就有弊害。”在商戰中,很多商人不懂這個道理,結果搞得自己很慘。

明朝時,蕪湖城內有兩個大糧商汪真潤與曹伯財,每到秋收季節的時候,蕪湖地區的糧食幾乎都被這兩家糧店壟斷收購。兩人一得江南,一得江北,本來是相安無事的。但汪真潤為收購到更多的糧食,也為了擠垮對手,他把收購的價格上揚了許多,以致江北的一些農民都跑到了江南來賣糧食。

讓小利是為了得大利

無奈之中,曹伯財也只得將糧價上漲,可他只漲到與江真潤給出的糧價持平,也就是向汪真潤暗示他無意競爭,但江卻再次提高糧價。曹伯財在忍無可忍之下,開始反擊,他提高糧價並派人在江南拉攏顧客。就這樣,一來二去,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只能導致兩敗俱傷。這就是江真潤逼人太甚所造成的,也是他不懂得給自己留餘地,只想把利益佔盡的結果。

相反,有的商人卻懂得“讓小利得大利”的道理。例如,北京的同仁堂藥店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晚清的時候,時局混亂,生病需要抓藥的人非常多。而同仁堂的名氣吸引了大量的客源,所以一直是門庭若市,

讓小利是為了得大利

生意興隆。但同仁堂並沒有趁機大肆提價,反而對於有些實在無力承擔藥費的百姓免費診治抓藥。有時,在自己藥店某項藥物緊缺時,同仁堂還會將顧客介紹到自己的競爭對手一其他的藥店去。這樣,同仁堂不僅繼續保持了大量的客源,而且在同行中也獲得了一致的美譽。

道理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如果其他人一點利沒有,誰還會與你打交道,做生意呢?商業競爭中,你要想生意興隆,就必須做到在自己有所得的同時,讓別人也有收穫,大家都得到一定的實利,這樣買賣才能夠繼續下去,合作關係オ能長久地保持下去。

在競爭中,雖然說競爭者要竭力爭取自己的利益,但也不要忘記讓大家都得利,既要使自己生活得好一點,也不忘記讓大家都活下去,既要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也要學會妥協、讓步,這樣,競爭才不會過度,才可以文明、有序、健康地進行。在競爭之中不應用不正當的手段對付自己的競爭對手。用不正當的手段對付競爭對手,就會出現不公平競爭。而不正當的忮倆用得太多,受損的也只能是自己。

公平竟爭要求競爭者不能不擇手段地對待對手。而應嚴守競爭規則,憑自己的實力和智慧去競爭,贏得正大光明,對手オ能輸得心服口服。每一個競爭者心中都應格守一條如此的道德禁令,並時時刻刻以它警醒自己的行為,那就是以正當競爭為榮,以不正當競爭為恥。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如果別人拿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方法來對付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讓小利是為了得大利

我們在保證自己不使用如此不正當的競爭手法的同時,也應該對這些不正當的竟爭手法有所瞭解,有識破它們的能力。詭計最怕被人揭穿,一旦發現,就應將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它從陰暗的角落裡拖出來,那些使用如此伎倆的人必然有所忌憚,不敢肆意妄為了。

商戰之中,給別人留了條出路,也就等於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讓小利是為了得大利

作為一個商人,要時時刻刻記住:讓別人也有碗飯吃,才能使自己有更多賺錢的機會。這オ是真正的厚黑經商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