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中醫治療用藥供參考

痛風(gout)為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其臨床特徵是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表現為反覆發作的關節炎、痛風石沉積和特徵性的關節畸形可累及腎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腎石病。在臨床上,高尿酸血癥主要見於慢性酒精中毒、肥胖和代謝綜合徵。

痛風的中醫治療用藥供參考

非藥物治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低嘌呤飲食

多飲水、戒菸限酒

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痛風的中醫治療用藥供參考

藥物治療

1.推薦及早(一般應在24小時內)進行抗炎止痛治療(2B),可使用NSAIDs、秋水仙鹼、糖皮質激素

2.推薦首先使用NSAIDs緩解症狀(1B)

3.對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2B)

4.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其療效和安全性與NSAIDs類似(2B),尤其適用於NSAIDs和秋水仙鹼不耐受的急性發作期痛風患者

5.急性發作期不進行降尿酸治療,但已服用降尿酸藥物者可繼續使用

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

1.控制目標

血尿酸(SUA)最低控制目標<360umol/L;SUA<300 umol/L更有利於控制痛風的症狀和體徵

2.適當鹼化尿液常用碳酸氫鈉或枸櫞酸氫鉀鈉鹼化尿液,使尿pH6.2~6.9,從而有利於尿酸鹽結晶溶解和從尿液排出

3.降尿酸治療即用藥物抑制尿酸合成,和/或增加尿酸排洩,降尿酸治療初期,建議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預防急性痛風關節炎復發(2B)

4.中藥治療

處方

防風 30克;甘草 30克;當歸 30克;赤茯苓 30克(去皮);杏仁 30克(去皮,炒熟);官桂 30克;黃芩 9克;秦艽 9克;葛根 9克;麻黃 15克(去節)

功能主治

疏風活絡,宣痺止痛。主行痺。外感風溼,惡寒發熱,遍體骨節疼痛,遊走不定,舌苔淡白,脈浮。現用於痛風、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見上述症狀者。

用法

每服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棗3枚、生薑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希望我的介紹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健康信息,就去“今日頭條”關注侯韶飛醫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