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崗工人到個體老闆 開飯店創出“招牌”'

跳槽那些事兒 招聘 投資 烹飪技巧 甜品 鯤鵬資本論道 2019-09-16
"

他中年遭遇下崗,做過臨時工,當過保姆,幹過洗碗、拖地的雜碎活,白手起家,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潤姐燉飯”,生意紅火火,還給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

在從化街口的“潤姐燉飯”館裡,老闆娘張潤全熟練地張羅著生意,面帶笑容地為店裡的熟客送上他們偏愛的小食,客人們也喜歡邊吃邊找她拉拉家常。店鋪不算小,60多平方米,共四個員工。張潤全一年年起早貪黑、勤勞肯幹,“潤姐燉飯”終於在當地站住了腳並小有名氣,生意也興旺起來。

從過去的下崗工人,到現在的個體老闆,經歷坎坷的張潤全深知下崗後的艱辛。當她招聘員工的時候,總是把機會留給下崗職工。目前,店裡的4個員工全是下崗工人。

下崗自卑 每月收入120元

1978年,初中畢業的張潤全被分配到從化農場工作,“那時候年輕什麼都不想,每天都有樂不完的事”。在農場除了青春和快樂,張潤全還收穫了愛情———在這裡遇見了自己的丈夫。

農場幾年的工作結束後,80年代中期,張潤全和丈夫一起從農場分回從化市物資局,有著國家給的穩定的飯碗。張潤全結了婚,有了兒子。日子過得平靜而溫馨。

這樣的日子到了1999年突起波瀾,對於張潤全來說,這也是一段艱苦日子的開端。這一年,物資局因為效益不好,全局200多人有1/5下崗,張潤全和丈夫雙雙下崗。下崗對於張潤全夫妻倆來說,意味著一個月只有120元的家庭收入。

那一年兒子上初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作為主婦張潤全最痛苦的是如何籌備一日三餐,一個月120元的低收入,使得張潤全只能每天拿出4元多的伙食費。

節衣縮食還不是張潤全最大的痛苦,更難受的是每次出門見到以前的同事總覺得低人一等,這種自卑心理使得她連招呼都不敢和舊同事打,埋著頭匆匆躲回家。那時候,每天晚上,張潤全都會默默祈禱單位效益恢復了能把自己和老公再招回去。

苦熬五年 夫妻艱難學“功夫”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大半年,張潤全意識到,等著物資局再把他們招回去上班是沒有指望了,“下崗歸下崗,我和家人還是要繼續生活。”想到這一點,張潤全和丈夫開始拼命找工作,不論是洗碗、拖地還是保姆,都不怕苦累去試、去做。

通過熟人介紹,張潤全到一家飯店當臨工,負責洗碗、拖地、煮飯、炒菜等。開始幹起來,張潤全才體會到這是份“苦差”。上班時間從每天早上6時到中午12時,然後休息到下午5時再繼續工作到第二日凌晨4時30分。張潤全回想起來說,最怕整宿沒得睡的滋味。她說,凌晨4時30分下班,回到家剛躺下半個小時,又要起來去趕6時的早班。由於作息不習慣,下午4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根本沒辦法睡著覺的。說到這裡,張潤全指指自己的眼圈苦笑著說:“你看我那時落下的黑眼圈到現在仍然消不掉!”。張潤全也曾想過放棄這份辛苦的工作,但想著兒子要讀書,再想想那500元月薪,張潤全咬咬牙又堅持下去。

在飯店做臨時工的五年,其中的辛苦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張潤全也收穫了很多,常年的用心學習,她從不會做飯到學會了如何去煮好美味可口的飯菜,如何讓客人吃得開心、吃得滿意。為了給自己充電,張潤全還到廣州參加“烹飪培訓班”,使自己的烹飪技術更上一層樓。

自謀出路 開飯店創出“招牌”

2002年張潤全夫妻拿到了國家發放的下崗補貼,都有十多年工齡的夫妻倆一共獲得2萬元的補貼。

這一年,兒子也考上了湖北的大學。張潤全算了算賬,兒子每年的學費需要5000元,每個月還需要500元的生活費,僅靠打臨工的收入恐怕很難維持接下來的生活,於是她想到自己投資做老闆。

經過慎重的考慮和市場調查後,張潤全認為現在有營養、有特色的飲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燉湯、燉飯更適合他們的口味,而且從化街口開燉飯店的也不多,應該有得做。2004年5月,“潤姐燉飯”正式開張,她精心炮製出幾十款燉湯和燉飯,還有各式各樣的甜品和小食。剛開店地第一個月,每日營業額只有50多元,張潤全就挨家挨戶地推銷,反覆詢問客戶的口味,聽到別家類似的菜式做得好的時候,就買來吃,慢慢研究學習。

就這樣,來店裡的客人漸漸多了,叫外賣的也不斷增多,生意興旺起來。不到兩年時間,“潤姐燉飯”做出了名堂。張潤全坐在店裡笑著說,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多開幾家“潤姐燉飯”分店,多納稅、多招服務員,努力幫助社會解決點就業難的問題。

"

他中年遭遇下崗,做過臨時工,當過保姆,幹過洗碗、拖地的雜碎活,白手起家,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潤姐燉飯”,生意紅火火,還給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

在從化街口的“潤姐燉飯”館裡,老闆娘張潤全熟練地張羅著生意,面帶笑容地為店裡的熟客送上他們偏愛的小食,客人們也喜歡邊吃邊找她拉拉家常。店鋪不算小,60多平方米,共四個員工。張潤全一年年起早貪黑、勤勞肯幹,“潤姐燉飯”終於在當地站住了腳並小有名氣,生意也興旺起來。

從過去的下崗工人,到現在的個體老闆,經歷坎坷的張潤全深知下崗後的艱辛。當她招聘員工的時候,總是把機會留給下崗職工。目前,店裡的4個員工全是下崗工人。

下崗自卑 每月收入120元

1978年,初中畢業的張潤全被分配到從化農場工作,“那時候年輕什麼都不想,每天都有樂不完的事”。在農場除了青春和快樂,張潤全還收穫了愛情———在這裡遇見了自己的丈夫。

農場幾年的工作結束後,80年代中期,張潤全和丈夫一起從農場分回從化市物資局,有著國家給的穩定的飯碗。張潤全結了婚,有了兒子。日子過得平靜而溫馨。

這樣的日子到了1999年突起波瀾,對於張潤全來說,這也是一段艱苦日子的開端。這一年,物資局因為效益不好,全局200多人有1/5下崗,張潤全和丈夫雙雙下崗。下崗對於張潤全夫妻倆來說,意味著一個月只有120元的家庭收入。

那一年兒子上初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作為主婦張潤全最痛苦的是如何籌備一日三餐,一個月120元的低收入,使得張潤全只能每天拿出4元多的伙食費。

節衣縮食還不是張潤全最大的痛苦,更難受的是每次出門見到以前的同事總覺得低人一等,這種自卑心理使得她連招呼都不敢和舊同事打,埋著頭匆匆躲回家。那時候,每天晚上,張潤全都會默默祈禱單位效益恢復了能把自己和老公再招回去。

苦熬五年 夫妻艱難學“功夫”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大半年,張潤全意識到,等著物資局再把他們招回去上班是沒有指望了,“下崗歸下崗,我和家人還是要繼續生活。”想到這一點,張潤全和丈夫開始拼命找工作,不論是洗碗、拖地還是保姆,都不怕苦累去試、去做。

通過熟人介紹,張潤全到一家飯店當臨工,負責洗碗、拖地、煮飯、炒菜等。開始幹起來,張潤全才體會到這是份“苦差”。上班時間從每天早上6時到中午12時,然後休息到下午5時再繼續工作到第二日凌晨4時30分。張潤全回想起來說,最怕整宿沒得睡的滋味。她說,凌晨4時30分下班,回到家剛躺下半個小時,又要起來去趕6時的早班。由於作息不習慣,下午4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根本沒辦法睡著覺的。說到這裡,張潤全指指自己的眼圈苦笑著說:“你看我那時落下的黑眼圈到現在仍然消不掉!”。張潤全也曾想過放棄這份辛苦的工作,但想著兒子要讀書,再想想那500元月薪,張潤全咬咬牙又堅持下去。

在飯店做臨時工的五年,其中的辛苦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張潤全也收穫了很多,常年的用心學習,她從不會做飯到學會了如何去煮好美味可口的飯菜,如何讓客人吃得開心、吃得滿意。為了給自己充電,張潤全還到廣州參加“烹飪培訓班”,使自己的烹飪技術更上一層樓。

自謀出路 開飯店創出“招牌”

2002年張潤全夫妻拿到了國家發放的下崗補貼,都有十多年工齡的夫妻倆一共獲得2萬元的補貼。

這一年,兒子也考上了湖北的大學。張潤全算了算賬,兒子每年的學費需要5000元,每個月還需要500元的生活費,僅靠打臨工的收入恐怕很難維持接下來的生活,於是她想到自己投資做老闆。

經過慎重的考慮和市場調查後,張潤全認為現在有營養、有特色的飲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燉湯、燉飯更適合他們的口味,而且從化街口開燉飯店的也不多,應該有得做。2004年5月,“潤姐燉飯”正式開張,她精心炮製出幾十款燉湯和燉飯,還有各式各樣的甜品和小食。剛開店地第一個月,每日營業額只有50多元,張潤全就挨家挨戶地推銷,反覆詢問客戶的口味,聽到別家類似的菜式做得好的時候,就買來吃,慢慢研究學習。

就這樣,來店裡的客人漸漸多了,叫外賣的也不斷增多,生意興旺起來。不到兩年時間,“潤姐燉飯”做出了名堂。張潤全坐在店裡笑著說,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多開幾家“潤姐燉飯”分店,多納稅、多招服務員,努力幫助社會解決點就業難的問題。

從下崗工人到個體老闆 開飯店創出“招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