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3離職員工用好了是塊寶,老闆要重視

你總會發現那些離職創業成功的人,從公司離職時,往往都帶走了一批骨幹。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有再多資本也無處使。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3離職員工用好了是塊寶,老闆要重視

你總會發現那些離職創業成功的人,從公司離職時,往往都帶走了一批骨幹。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有再多資本也無處使。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也經常有HR請教前輩、網上求助:怎樣防止員工離職?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3離職員工用好了是塊寶,老闆要重視

你總會發現那些離職創業成功的人,從公司離職時,往往都帶走了一批骨幹。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有再多資本也無處使。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也經常有HR請教前輩、網上求助:怎樣防止員工離職?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3離職員工用好了是塊寶,老闆要重視

你總會發現那些離職創業成功的人,從公司離職時,往往都帶走了一批骨幹。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有再多資本也無處使。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也經常有HR請教前輩、網上求助:怎樣防止員工離職?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3離職員工用好了是塊寶,老闆要重視

你總會發現那些離職創業成功的人,從公司離職時,往往都帶走了一批骨幹。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有再多資本也無處使。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也經常有HR請教前輩、網上求助:怎樣防止員工離職?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四、建立股份制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的業務員超過10人的,就可以成為企業股東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給員工做了3-5年的合夥人以後,根據其貢獻,指定不同的合夥機制,可參考以下兩種

1.契約:測算公司的股本,簽訂股權代持合同,讓那個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讓優秀的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政策,所以,沒有讓公司二婚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就導致很多優秀的員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能力。

"

一名月薪3000的員工,給他們的房地產公司提了一些改戶型的建議,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後,房子銷售蹭蹭蹭的大賣。

看到自己的建議給公司帶來這麼大收益,他沒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許諾的獎金,只向老闆申請加500塊錢工資,結果被拒絕了。

這名員工在失望之餘離開公司,創辦了廣州恆大,誰也沒有料到,日後他成了中國首富。

還有一名年輕人,應聘上了一家虧損企業的電子廠廠長,經過一番努力,不僅扭虧為盈,三年後還給公司帶來了超過20億的營收。

他向老闆提出來股份制改造,結果被拒,他離職後創辦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機的幕後老闆,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還有更家喻戶曉的牛根生,當年因為功高蓋主不容,無奈之下離開伊利創立蒙牛。這在《蒙牛內幕》一書中有詳細披露。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1老闆不是完美的,員工也並非一無是處

很多成功的老闆,原先也是給別的老闆打工的“小弟”,他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老闆,甚至看不出來日後能當上大老闆。

他們這些人從老東家離職,有的並非出於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闆捨不得分錢;2、無法得到重視——老闆不挽留,總以為公司離開誰都照轉,甚至要趕人走。

而現實中很多老闆,也並非想想的那麼英明,更不是什麼“天然正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抱有偏見,以為離開的人幹不成事。據說蒙牛剛成立時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伊利老總就嗤之以鼻:“100萬元能幹什麼!”

結果正是這些離開的員工,帶著人馬另起爐灶,成了自己最強勁的對手,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臺成就了個人,而非個人成就了平臺,這明顯是把屁股坐在老闆的椅子上。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視頻,拿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說事。拜託了,老兄,有沒有孫茂才這號人都是另說。竟然還用一個虛構人物說出個道道來,我也是服了!

為了劇情需要,這都是編劇的安排,你怎麼能信呢?

所以這樣的邏輯根本經不起推敲,庸才才會相信這樣的話。

其實,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與他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與他在哪個平臺幹關係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裡都閃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別而已。平臺不行,他完全可以換一個平臺,或者自己帶人創立一個平臺!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2和氣生財,老闆們,請別隨便亂懟

“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幹不好誰滾蛋。”

言為心之聲,像這樣的話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闆自身雙商不高——說明你很心虛,要靠說狠話給自己壯膽。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確實還是能轉起來,只是轉的快轉的慢而已。

不錯,這個公司是你的,但員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僱傭關係而已,員工不是你隨意打罵的孩子!——現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罵,年代不同了。

把簡單當直接,把粗暴當個性,對員工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還談什麼老闆和管理呢?

別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於社會的,不要動不動就說離了誰都能轉。準確來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

而且還有一項數據,我不得不提:企業平均壽命從1920年的67歲變為2015年的12歲。

這表明什麼?在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所謂的公司離開誰都照轉,其實質意思是,壽命越來越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會遠遠高於企業壽命。

不要再拿過去的那套管理思維模式管理今天的90後了,除了錢,你有沒有尊重人家,你有沒有把人當人待?

在我們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越來越依賴個人,而不是個人越來越依賴公司。不知這種變化老闆們意識到了沒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員工是受僱方,他離開了就是社會人。我說一句到位的話,哪怕離職的人有10個人創業,其中1個人創業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當初跟你關係緊張,現今要是跟你競爭(更別說對著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不說四面樹敵,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轉水轉,誰能預料得到!

誰都有當員工的時候,不要今天成了老闆,有錢了就忘本。這種心態,說到底,還是骨子的窮和輕賤導致的,有朝一日媳婦熬成了婆,才會這樣的惡言惡語。

所以我勸老闆們,要多把心思放在經營人心上,而不是像一隻好鬥的公雞,在公司內部四處亂懟,這樣既起不到效果,又會傷害人心,只會得不償失!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03離職員工用好了是塊寶,老闆要重視

你總會發現那些離職創業成功的人,從公司離職時,往往都帶走了一批骨幹。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有再多資本也無處使。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也經常有HR請教前輩、網上求助:怎樣防止員工離職?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四、建立股份制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的業務員超過10人的,就可以成為企業股東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給員工做了3-5年的合夥人以後,根據其貢獻,指定不同的合夥機制,可參考以下兩種

1.契約:測算公司的股本,簽訂股權代持合同,讓那個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讓優秀的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政策,所以,沒有讓公司二婚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就導致很多優秀的員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能力。

員工:老闆,公司離開誰都照樣轉?那就大錯特錯了,(乾貨)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比較難,因為業務不熟悉,銷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難賺到錢,壓力也比較大。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一些運氣不好的業務員,很難挺過這三個月。但是,如果延長考核週期,企業又容易賠錢。所以,必須要喲花薪酬模式,讓員工在開單錢,可以通過承擔其他工作來賺一些錢。

而所謂的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一種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進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種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

PPV模式讓那個業務員可以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單業務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市場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

3)信息統計員,協助統計和分析市場調研的數據

4)客服,對客戶進行回訪,收集客戶反饋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6)公司裡面的行政,後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擔任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編 “績效” 兩字,一招制勝;免費發送100分鐘快效、創新薪酬績效;內部學習視頻方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