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盈利能力成“痛點”,特斯拉難走“親民路線”?

摘要

在經歷了糟糕的的第一季度後,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創紀錄地交付了95200輛汽車,這讓很多觀察人士感到驚訝。

在交付報告和分析師收益修正後,特斯拉股價上漲。

然而,儘管特斯拉在交付上表現出色,但它很可能是以利潤率為代價的——利潤率不斷下降、產品結構不斷惡化以及租賃業務都加劇了利潤率的壓縮。

特斯拉第二季度很可能出現大幅虧損。由於未來沒有價格改善的跡象,這種下降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

隨著市場意識到可持續盈利能力在近期或中期都不可能實現,特斯拉的股價應該會大幅下跌。

7月2日,特斯拉公佈了2019年第二季度的交付數據,這讓看漲和看跌的人都感到震驚。 該公司創造了單季度的新紀錄,總共交付9.52萬輛汽車。 不出所料,在交付報告發布後的盤後交易中,該股大幅上漲。

可持續盈利能力成“痛點”,特斯拉難走“親民路線”?

然而,儘管特斯拉竭盡全力將市場的注意力集中在交付數據上,它卻未能完全控制整個市場。 隨著華爾街分析師對最新的交付報告進行權衡,事實證明,他們更多地關注於一個不同的衡量標準: 利潤。

從商業角度來看(儘管有機器人出租車的承諾) ,特斯拉的增長取決於其生產和交付汽車的盈利能力和規模。但這種能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事實上,看起來特斯拉除了第二季度的鉅額虧損、交付記錄之外不太可能報告其他任何事情。

很難保持收支平衡

讓我們先問一下,特斯拉要想在第二季度實現盈虧平衡,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TeslaCharts 拿走了特斯拉最近的收益報告,並從報告的汽車毛利潤總額中減去報告的淨利潤總額。這有效地得出了特斯拉為了實現收支平衡而需要生產的汽車毛利率:

可持續盈利能力成“痛點”,特斯拉難走“親民路線”?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特斯拉需要產生14.53億美元的正利潤率,包括特斯拉傳統上在利潤率計算中計入的監管信貸,才能實現本季度的盈利。

特斯拉在第二季度交付了95200輛汽車。 應用基本除法,我們可以簡單估算出每輛車的盈虧平衡所需的利潤率: 15263美元。

這是一個粗略的計算,因為它忽略了像租賃這樣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們同意他的觀點,即這為思考特斯拉的利潤需求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起點。 最重要的是,它清楚地告訴我們,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實際上是不可能盈利的。

沒有那麼高的期望

既然盈虧平衡點已經就位,讓我們轉向特斯拉可能損失多少的問題。由於諸如監管信用銷售和產品組合的變化等因素,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在第二季度,由於歐洲 Model 3的交付和 Model 3租賃的出現,情況變得更加複雜,許多分析師嘗試進行一些財務預測。

根據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的數據,華爾街的預期是每股虧損1.55美元。截至3月31日,阿里巴巴已發行逾1.73億股股票,這意味著其淨虧損總額約為2.65億美元。根據300個項目的預期每股損失遠小於0.40美元,淨損失為6900萬美元。。

安德烈亞斯 · 霍普夫,尋找阿爾法公司不可模仿的辯證法學家,他展示了特斯拉在盈利方面可能面臨的一些限制。他自己的盈利模式和情景分析表明,特斯拉基本上沒有盈利的希望。 即使在非常慷慨的假設下進行建模,包括2.2億美元的監管信貸銷售,51,000美元的 Model 3平均銷售價格("ASP") ,以及21% 的汽車毛利率,霍普夫特發現,真正的最佳情況是虧損略高於2億美元。這對特斯拉來說可不是個好兆頭,該公司將於下月公佈業績。

投資者的視角

特斯拉似乎希望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交付數據上。 就像2018年大部分時間裡對生產數據的執著一樣,這家汽車製造商更希望市場只關注它預計將增長的數據。 然而,投資者的注意力已經慢慢地開始轉向盈利能力這個話題。 這對特斯拉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降價、 Model S和Model X等高價產品需求下降,以及總體利潤率較低的Model 3銷售組合,都導致了平均銷售價格的連續下降。 因此,看起來特斯拉不太可能在第二季度盈利,儘管它的交付記錄創紀錄。

展望未來,情況可能只會變得更糟。 由於降價、租賃、地域擴張以及低利潤率的 SR + Model 3的推出,特斯拉成功地阻止了第二季度需求下降,但這場勝利似乎轉瞬即逝。自本季度末以來,特斯拉已經下調了Model 3的租賃價格,這再次表明,第三季度及以後的銷量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隨著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對長期以來承諾的轉向可持續盈利能力的希望,即使沒有完全消失,也可能會變得渺茫。特斯拉顯然正處於十字路口。市場上仍有很多投資者和分析師相信股市會繼續走高,但這不會持續太久。由於盈利能力不足,我們預計股價將大幅下跌。

本文作者:John Engle,華爾街那點事/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http://www.meigushe.com——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