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陶瓷 手工藝 葫蘆 中華手工 2017-03-30

吃茶的人常說:“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器懂茶性,為了充分發揮出茶的魅力,因此有了綠茶配玻璃杯、紅茶配白瓷、普洱配紫砂等講究。當然,也有茶友認為“器不必妙,順手就好”。至於那造茶器之材,則更加無拘無束了,金、木、土、玻璃都可以為之。

在新茶萌動的初春,手工君特別推出「新茶事」系列內容。今天為大家奉上一波美好茶器!

曉芳窯茶器

曉芳窯被譽為“小故宮”,蔡曉芳老師對中華官窯系統的整理、恢復和再創作,令他找了與那些失傳的技藝的連接點,是華人陶藝界的傳奇。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曉芳窯】 汝窯天青菱花杯 一對

汝窯傳世真品,全世界不足70件,工藝更是不傳之祕。蔡曉芳經過反覆實驗,成功地將中斷了千年的傳統重新續接。宋徽宗的執拗讓這種天青色橫空出世,蔡曉芳的執著則讓它歷經沉浮,重現人間。許多評論家甚至認為,蔡曉芳的汝窯作品在工藝和美學上已經超越宋代。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曉芳窯】 青花釉裡紅蘭草玉露杯 一對

青花釉裡紅要控制兩種不同溫點的顏料的燒成和髮色,自古以來都是珍稀瓷品。曉芳窯的釉裡紅髮色典雅,和青花的沉靜相得益彰。

手工玻璃茶器

今井美智的作品曲度溫潤,紋理適手,表達一種有觸感的透明度。關於今井美智與玻璃藝術的故事,手工君之前有分享過。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手作玻璃茶則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磨砂質感的茶海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手工玻璃杯

“如果能從我的作品裡感受到平日生活中不經意的光與影,感受到拂面而過的清風,那就再好不過了。”當你將今井美智的作品放於手心,從透明的玻璃中感覺到溫和的空氣感與光線,願她的心意能傳達到你的心中。

竹絲扣瓷茶杯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竹絲扣瓷,也叫瓷胎竹編,由於製作難度高,一開始只作為皇室貢品,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錄”。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把竹子變成竹絲,要經歷十道繁瑣的工序。一百斤的竹子,最後只能抽出八兩絲。竹絲長度有限,編織時需要拼接,但是,你看不到任何接頭,也摸不到任何毛刺,這是這門手藝最厲害的地方。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自然家 Nature Bamboo」的創始人——譚雪嬌和易春友,決定要把這門手藝融入到設計中,讓竹絲扣瓷更有生命力的傳承下去。

手打純錫杯託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吳麗玲是臺北的一位老件達人,對東亞和南亞的民藝品老件頗有研究,幾年來在臺北從事手工藝教學,這是她和臺北一位打錫老匠人合作打製的白錫杯託,風格樸素有質感。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純手工打製的純錫杯託,角度適手,可以在茶席上移動自如。

玄青石&洞石壺承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如墨般冷靜內斂的玄青石遇上粗獷的洞石,明暗對比,和諧共融。

所見即可得,掃一掃把美好的茶器帶回家

“一人茶”紫砂杯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古人郊遊、做客時,常會將自己的茶杯裝進小布袋裡,隨身攜帶使用。如今人們也愛喝茶,尤其中意紫砂壺,但以紫砂杯品茗的確屬少見。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一人茶”紫砂杯,以宜興丁山原礦陳腐老段泥製成。30目的砂讓此杯更有質感,養後溫潤如玉。杯壁手刻蓮蓬,再以金墨勾勒,雅緻樸實。

霽藍釉雙飛燕對杯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描金手繪的燕子在霽藍釉上飛翔,內壁雪白的釉色映襯著茶湯。來自景德鎮的霽藍釉雙飛燕對杯,美好得如同靜物畫一般。

知足茶席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中華手工》雜與78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牟秉衡老師合作,取梁平竹簾透氣、輕便、可卷折、易晾晒等優點,嘗試以無畫的素竹簾做茶席,重新還原其日常生活所用。

草木藍兮茶席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由傳統古法藍低昂染色掉染而成,富有深深淺淺的層次感。加上手工製造的苧麻夏布,色澤古樸大氣。肌理質樸、粗糲。

葫蘆·檀竹盤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以葫蘆為造型,盤面竹編成席,自然竹紋理清晰可見。置於茶席之上,憑添一份趣味。

採雪·芭蕉葉盤

一器成名只為茗,樂來客滿是茶香

以楠竹製盤,外形猶如芭蕉葉,簡約之中古典優雅。既實用又能為茶室增添亮點。

掃一掃或點擊“閱讀原文”,以上美好的茶器都可以屬於你

↙ 點擊“閱讀原文” ,更多美好茶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