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後”老臺胞這樣說: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

臺灣 日本 浙江大學 南京 蘇輝 李鉞鋒 大學 團結報黨派e家 2019-08-18
"

我曾在三個地方生活過——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我曾作為二等公民的臺灣人,受盡了屈辱。臺灣光復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我才真正感到做一名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自豪。70年來祖國的變化有目共睹,我們現在是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

"

我曾在三個地方生活過——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我曾作為二等公民的臺灣人,受盡了屈辱。臺灣光復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我才真正感到做一名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自豪。70年來祖國的變化有目共睹,我們現在是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

一位“90後”老臺胞這樣說: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

今年4月,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左一)、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右一)看望蔡海金(中)。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我實足年齡已經92歲了。我既是新中國成立和建設的經歷者、參與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回想這70年來,我的心中感慨良多。

我出生於臺灣苗栗縣。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1946年,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計劃招考一批臺灣學生到大陸,公費上有名的大學。我立刻報考,被分配到浙江大學學習。同行到浙大的還有七位同學。當時我們只會講日語和閩南語,於是學校專門派了一名老師教我們國語。選擇專業時,我想臺灣的化學工業比較發達,畢業後我要回臺灣大幹一番,所以選擇了化工系。當時局勢動亂,全國掀起了反飢餓反內戰學生運動,國民黨當局對各地學生運動實行高壓政策,製造白色恐怖。1947年10月,浙江發生了於子三事件,11月,浙大全校師生員工參與了罷教、罷課、罷研、罷工的抗議活動。1950年我畢業時,大陸已經解放,新中國成立了。

我被分配到剛剛成立的南京電子管廠工作。因為那時的原材料需要自己生產,所以電子管廠正需要學化工的人才,我在我們廠很“吃香”。工廠的圖書館、化學實驗室都是我籌建的,加上我會日語,能翻譯資料,幾位工程師前輩對我都非常愛護。

1978年,我在南京電子管廠任副總工程師。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兩岸關係逐漸緩和。在此背景下,臺胞的地位逐漸得到重視。1980年11月,臺盟中央準備籌備成立南京臺盟組織,我是五人籌備小組成員。後因工作需要,組織上讓我去籌備成立江蘇省臺聯。省臺聯是1981年11月成立的,當時是在“總統府”辦公,和省政協、省委統戰部在一起,條件簡陋。1981年中央下發了38號文件,我們克服人手少、資料不全等種種困難,對全省範圍內的臺灣省籍同胞的情況作了深入的調查。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推動下,有關部門積極落實相關臺胞政策,我們配合做一些落實臺胞政策的工作。當時兩岸剛剛開始走動,我們接待了來自島內和海外的臺胞,早期以親屬為主,後來又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其中來自海外的比較多,有美國的、日本的,還有其他國家的。在當時祖國大陸與臺灣聯繫渠道很少的情況下,我充分利用這些人脈優勢,積極地聯絡居住在日本和美國的臺胞,又通過這些海外的朋友來聯絡島內的臺胞,建立與島內的聯繫渠道,為初創時期的臺聯奠定了對外聯絡工作的基礎。

1987年以後,兩岸民間開始往來,到南京來的島內朋友開始逐年增多,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參與接待,用鄉情鄉音拉近和臺胞的距離。

回想我這一生,有三點感觸。

第一,我曾在三個地方生活過——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我曾作為二等公民的臺灣人,受盡了屈辱。臺灣光復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我才真正感到做一名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自豪。70年來祖國的變化有目共睹,我們現在是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

第二,我始終堅定對黨和國家的信心。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臺灣人,但是組織卻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我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副主席、臺盟南京市委會主委等多個職務,這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我們臺胞的關心和重視。為此我感到很欣慰。

第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一切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也凝聚著中國人民對黨的無比信賴與始終跟黨走的決心。我堅信,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希望我在有生之日能看到這一天!

( 蔡海金 作者系臺盟南京市委會原主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