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包拯,有沒有當過宰相?

宋朝 包拯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歷史名人檔案 2017-05-06

包拯作為宋朝知名的忠臣,清官,一直被後人所歌頌和稱讚。包拯時常將他的領導“皇上”掛嘴邊,匡扶正義,連王爺犯法,他也照殺不誤。很多人覺得包拯的權利太大了,也一度認為包拯是當朝宰相。包拯有沒有當過宰相,也經常被人議論,意見都不一樣。在此,我們不妨簡單分析下。

宋朝名臣包拯,有沒有當過宰相?

首先,包拯有三個職位,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是開封府尹,這是個什麼官呢?位居幾品?開封是當時北宋時期的首都,那麼開封府尹就是首都的最高行政長官。這官屬於幾品,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一般這個職位都是由太子擔任的,或者是由太子掛名的。包拯能擔任此職位,說明深得皇帝的信任。另一個職位是龍圖閣大學士,說到大學士,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大學士,因為這兩個時期的的大學士,就相當於是宰相了。但是北宋時期的龍圖閣大學士,並不是宰相,而是一種榮譽稱號,是一個虛職,表明皇帝對你的厚愛和恩寵。這是古代的一種加官制。

宋朝名臣包拯,有沒有當過宰相?

包拯的第三個職位就是樞密副使,包拯為官二十多年,最高的職位就是這個樞密副使。我們都知道,樞密院是管理軍國大事的最高軍事機構,其最高長官就是樞密使,樞密使已經相當於宰相職位了,而樞密副使就是副宰相職位。說到樞密使,自然就想到跟包拯同朝的北宋名將,也是傳說武曲星下凡的狄青,此人就擔任過四年的樞密使,一度深得皇帝的厚愛。

宋朝名臣包拯,有沒有當過宰相?

我們再來說說宰相這個職位。宰相其實不是一個正式職位,只是對歷朝最高輔佐行政官員的統稱。宋代的中樞機構,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權者是“宰執”。所謂“宰執”,即宰相與執政之統稱。宋初的宰相稱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是沿襲唐朝的做法,副職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也稱為“執政”,這是趙匡胤為牽制宰相而設置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為了進一步分散相權,集中皇權,這哥們將宰相之位直接廢除了,以至於到了明清時期就沒有宰相的說法了。

宋朝名臣包拯,有沒有當過宰相?

再回到包拯的事情上。在秦腔《鍘美案》一劇,把包拯稱為“相爺”,秦香蓮有唱詞道:“相爺替民伸屈冤......”,這裡所說的相爺,其實更多的是老百姓的一種願望,就希望有這樣一位宰相,能真正為百姓著想,為百姓辦事。由於包拯一直在百姓的口碑非常好,深受百姓愛戴和敬仰。後人就尊稱其為“相爺”。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皆可聞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