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啟了中國的帝制時代。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稱號,其用意是證明自己的功勞勝過三皇五帝,於是便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一個新的稱呼。

皇帝一詞沿用千年,但到了宋朝,人們開始用“官家”這個詞來稱呼皇帝,是什麼導致這一轉變呢?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啟了中國的帝制時代。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稱號,其用意是證明自己的功勞勝過三皇五帝,於是便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一個新的稱呼。

皇帝一詞沿用千年,但到了宋朝,人們開始用“官家”這個詞來稱呼皇帝,是什麼導致這一轉變呢?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其實“官家”這個稱呼在宋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這個稱呼用的比較廣泛,並不是皇帝的專屬。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用“官家”來稱呼皇帝的時候才多了起來,比如後蜀的花蕊夫人(見註釋1)在其所作的《宮詞》中就有這樣的詩句:

明朝臘日官家出,

隨駕先須點內人。

回鶻衣裝回鶻馬,

就中偏稱小腰身。

這裡的“官家”指的便是後蜀國皇帝,而後半句中的回鶻是如今維吾爾族的祖先,其民族服飾較當時的漢人服飾更加修身,這裡體現的是才女花蕊夫人的身材嬌小,穿上回鶻民族的衣衫,更加玲瓏動人。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啟了中國的帝制時代。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稱號,其用意是證明自己的功勞勝過三皇五帝,於是便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一個新的稱呼。

皇帝一詞沿用千年,但到了宋朝,人們開始用“官家”這個詞來稱呼皇帝,是什麼導致這一轉變呢?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其實“官家”這個稱呼在宋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這個稱呼用的比較廣泛,並不是皇帝的專屬。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用“官家”來稱呼皇帝的時候才多了起來,比如後蜀的花蕊夫人(見註釋1)在其所作的《宮詞》中就有這樣的詩句:

明朝臘日官家出,

隨駕先須點內人。

回鶻衣裝回鶻馬,

就中偏稱小腰身。

這裡的“官家”指的便是後蜀國皇帝,而後半句中的回鶻是如今維吾爾族的祖先,其民族服飾較當時的漢人服飾更加修身,這裡體現的是才女花蕊夫人的身材嬌小,穿上回鶻民族的衣衫,更加玲瓏動人。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此後“官家”就逐漸取代“天子”和“皇帝”,成為宋朝君主當面和背後的專屬稱呼了。

但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因為與秦漢相比較,宋朝時期的皇權並不像前朝那樣霸道更烈,而更加依賴於文官體系,這也是後來宋神宗時期的宰相文彥博會說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句話的原因。在這種大環境下,皇帝甚至可以看作是國家權力機構的代言人,而並非徹頭徹尾的所有者。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中寫到: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這裡的“官家”指的就並非皇帝本人,而是大宋朝廷。“官家”一次除了臣子用來稱呼帝王,有時連帝王本人也會用其來自稱。依舊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其繼位後,手下幾位有從龍之功的兄弟藩王有些漂了,竟然連平時的君臣禮節都不太在乎了,於是趙匡胤就把他們約在一起打獵,每人都授以弓箭等武器,大家騎著馬來到一個樹林中。趙匡胤下馬給大家倒上酒說:“此處無人,你們誰要做官家,可以把我殺掉,自己來當。”這些弟兄趴在地上戰戰兢兢,從此就不再驕橫跋扈了。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啟了中國的帝制時代。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稱號,其用意是證明自己的功勞勝過三皇五帝,於是便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一個新的稱呼。

皇帝一詞沿用千年,但到了宋朝,人們開始用“官家”這個詞來稱呼皇帝,是什麼導致這一轉變呢?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其實“官家”這個稱呼在宋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這個稱呼用的比較廣泛,並不是皇帝的專屬。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用“官家”來稱呼皇帝的時候才多了起來,比如後蜀的花蕊夫人(見註釋1)在其所作的《宮詞》中就有這樣的詩句:

明朝臘日官家出,

隨駕先須點內人。

回鶻衣裝回鶻馬,

就中偏稱小腰身。

這裡的“官家”指的便是後蜀國皇帝,而後半句中的回鶻是如今維吾爾族的祖先,其民族服飾較當時的漢人服飾更加修身,這裡體現的是才女花蕊夫人的身材嬌小,穿上回鶻民族的衣衫,更加玲瓏動人。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此後“官家”就逐漸取代“天子”和“皇帝”,成為宋朝君主當面和背後的專屬稱呼了。

但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因為與秦漢相比較,宋朝時期的皇權並不像前朝那樣霸道更烈,而更加依賴於文官體系,這也是後來宋神宗時期的宰相文彥博會說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句話的原因。在這種大環境下,皇帝甚至可以看作是國家權力機構的代言人,而並非徹頭徹尾的所有者。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中寫到: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這裡的“官家”指的就並非皇帝本人,而是大宋朝廷。“官家”一次除了臣子用來稱呼帝王,有時連帝王本人也會用其來自稱。依舊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其繼位後,手下幾位有從龍之功的兄弟藩王有些漂了,竟然連平時的君臣禮節都不太在乎了,於是趙匡胤就把他們約在一起打獵,每人都授以弓箭等武器,大家騎著馬來到一個樹林中。趙匡胤下馬給大家倒上酒說:“此處無人,你們誰要做官家,可以把我殺掉,自己來當。”這些弟兄趴在地上戰戰兢兢,從此就不再驕橫跋扈了。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在北宋名臣司馬光《涑水紀聞》(見註釋2)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這件事發生在“燭影斧聲”(見註釋3)之後,趙匡胤猝死後,其弟晉王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第一時間趕到皇宮,繼承了皇位,看到大勢已去,皇后也不得不認命,說出了上面服軟的這段話。

為什麼把皇帝稱為“官家”呢?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就連宋朝當皇帝也想一探究竟,但如果皇帝問起來,為了避免大不敬,文臣們都會開啟之乎者也那一套,說了跟沒說一樣,所以宋真宗趙恆在位時,便設計了一位大臣,將其灌醉後問出了答案。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啟了中國的帝制時代。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稱號,其用意是證明自己的功勞勝過三皇五帝,於是便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一個新的稱呼。

皇帝一詞沿用千年,但到了宋朝,人們開始用“官家”這個詞來稱呼皇帝,是什麼導致這一轉變呢?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其實“官家”這個稱呼在宋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這個稱呼用的比較廣泛,並不是皇帝的專屬。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用“官家”來稱呼皇帝的時候才多了起來,比如後蜀的花蕊夫人(見註釋1)在其所作的《宮詞》中就有這樣的詩句:

明朝臘日官家出,

隨駕先須點內人。

回鶻衣裝回鶻馬,

就中偏稱小腰身。

這裡的“官家”指的便是後蜀國皇帝,而後半句中的回鶻是如今維吾爾族的祖先,其民族服飾較當時的漢人服飾更加修身,這裡體現的是才女花蕊夫人的身材嬌小,穿上回鶻民族的衣衫,更加玲瓏動人。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此後“官家”就逐漸取代“天子”和“皇帝”,成為宋朝君主當面和背後的專屬稱呼了。

但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因為與秦漢相比較,宋朝時期的皇權並不像前朝那樣霸道更烈,而更加依賴於文官體系,這也是後來宋神宗時期的宰相文彥博會說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句話的原因。在這種大環境下,皇帝甚至可以看作是國家權力機構的代言人,而並非徹頭徹尾的所有者。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中寫到: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這裡的“官家”指的就並非皇帝本人,而是大宋朝廷。“官家”一次除了臣子用來稱呼帝王,有時連帝王本人也會用其來自稱。依舊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其繼位後,手下幾位有從龍之功的兄弟藩王有些漂了,竟然連平時的君臣禮節都不太在乎了,於是趙匡胤就把他們約在一起打獵,每人都授以弓箭等武器,大家騎著馬來到一個樹林中。趙匡胤下馬給大家倒上酒說:“此處無人,你們誰要做官家,可以把我殺掉,自己來當。”這些弟兄趴在地上戰戰兢兢,從此就不再驕橫跋扈了。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在北宋名臣司馬光《涑水紀聞》(見註釋2)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這件事發生在“燭影斧聲”(見註釋3)之後,趙匡胤猝死後,其弟晉王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第一時間趕到皇宮,繼承了皇位,看到大勢已去,皇后也不得不認命,說出了上面服軟的這段話。

為什麼把皇帝稱為“官家”呢?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就連宋朝當皇帝也想一探究竟,但如果皇帝問起來,為了避免大不敬,文臣們都會開啟之乎者也那一套,說了跟沒說一樣,所以宋真宗趙恆在位時,便設計了一位大臣,將其灌醉後問出了答案。

從“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為何改稱“官家”?背後有何玄機

當時宋真宗看到臣子已經酩酊大醉,便問道:“為什麼把天子叫官家呢?”臣子馬上答道:“我記得蔣濟(見註釋4)在其所著的《萬機論》中說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皇五帝之德,所以叫官家”。趙恆聽後很高興,說道:“我們真是‘君臣千載遇’啊”。喝醉的臣子立刻回答:“臣惟有‘忠孝一生心’”。

當然,不論是“天子”還是“皇帝”,當然也包括上文說到的“官家”,這些稱呼都是一種文化符號,包含的都是特定的文化內容。

當代學者薛兆瑞、王育濟等認為從“天子”到“皇帝”,再到“官家”的稱謂變化,反映出“君權神授”觀念的淡化。宋朝稱“官家”多少有點職業分類的意味,就如同稱醫者為“醫家”,詩人為“詩家”,農人為“農家”一樣。在這樣的文化心態下,宋朝君臣才會有蘇軾用官家代指朝廷的詩句,趙匡胤與開國功臣趙普的那段“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的討論,以及“不以天下奉一人”的朝野共識。

這種趨勢不得不說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只可惜被後來的朝代更迭打斷,甚至還開了歷史的倒車。官家這個對帝王的稱呼,也伴隨宋朝的結束,消失於歷史當中。


註釋1:歷史上的花蕊夫人有多位,但寫有《宮詞》的這位普遍認為是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徐氏,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中確實可靠者90多首。

註釋2:《涑水紀聞》的作者是北宋名臣司馬光,書中主要記述了北宋著名大臣(官至宰相)如富弼等人的一些事蹟。

註釋3:燭影斧聲發生於公元976年,當時祖趙匡胤大病,涉及到了繼承人問題,一說是要傳位於其子趙德芳,另一說是想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註釋4:蔣濟(188年—249年),三國後期曹魏名臣,歷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著有《蔣子萬機論》八卷。

參考資料:

《宋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