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架樑”婆婆(牛永超)

睡眠 情感 前平說事 2018-12-02
“二架樑”婆婆(牛永超)

用老家的話說,母親是個“二架樑婆婆”。她雖然已到了該由兒媳伺候的年齡,上面不光有更老的婆婆依賴她奉養,下面還有幼小的孫女靠著她照看。

奶奶今年九十三歲。她和母親在一起生活了近半個世紀。兩人之間從未紅過臉,是名副其實的“模範婆媳”。

事實上,自打母親過門後,她就成了奶奶生活中的依賴。因為做飯和女紅都是奶奶的弱項,母親卻比較擅長。上世紀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靠自己做鞋縫衣,婦女的女紅是相當重要的。

爺爺去世後,奶奶和單身的二叔住在一起。她總是擔心二叔一個人吃飯湊合,雖過了八十還堅持給二叔做飯。畢竟她年事已高,精力有些跟不上,冬天有時做一頓飯能吃上一天。日子久了,奶奶消瘦下來。

有一天,母親帶奶奶到縣中醫院去看腿疼病。給奶奶檢查的,是個四十多歲的男大夫。他給奶奶開了一些藥。母親取藥時,讓奶奶坐在大夫的辦公室裡等著。

母親離開後,奶奶問醫生:“孩兒,我這屁股上咋摸著有倆坑呢?你給我看看是咋回事?”大夫檢查後,肯定地說是奶奶太瘦了。

等母親取藥回來,大夫詢問母親:“你是大娘的啥人?”當聽到母親說是兒媳婦,他就用帶有譏諷的口吻說:“看看你這兒媳婦多孝順!整天不讓老人吃飽吧?咋餓得屁股上出倆坑呢?”

……

後來和我說起此事,母親還是一臉羞愧加氣憤的神情:“我能跟醫生說你奶奶是自己做飯吃?人家不更得笑話我不孝順!村裡人誰不知道,她是操心你二叔才不到咱家吃飯的?當時大夫那麼說我,我真覺得丟人!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二架樑”婆婆(牛永超)

那天回到家,母親見到父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去跟他們幾個(我叔叔)說,從今往後不再讓咱媽做飯啦。我們幾家輪著送飯。他們要是不管,我自己管。”

那以後,奶奶結束了她的做飯生涯。

前年年底,弟弟家添了二孩,母親來帶孩子。然而,她一直不放心奶奶。即使奶奶輪到叔叔家,每次和父親通電話,她也不忘問問奶奶的情況,叮囑父親勤到奶奶跟前看看。

去年春節後,輪到我家照顧奶奶。弟弟的孩子小,兩口子都上班,母親必須來幫忙。但她又唯恐父親照顧不好奶奶,就把奶奶一併帶到了弟弟家。

那一段時間,是母親最忙碌的日子。她一大早起床後,先給奶奶打兩個荷包蛋,讓奶奶擦淨手,坐在床上把雞蛋茶喝了。然後,就開始準備一家人的早飯。

等弟弟他們都走了後,她又服侍奶奶起床,梳頭,端洗臉水,吃飯。飯後洗涮完畢,如果小侄女還沒睡醒,她就趕忙下樓買菜,讓奶奶在家裡聽著孩子的動靜。

買菜回來,母親要麼給小侄女穿衣、餵奶,要麼打掃房間、洗衣服。有時,趁著小侄女睡覺的工夫,她還要把孩子弄髒的棉衣棉被拆洗了再縫一遍。

到了做飯的時間,母親就讓小侄女躺在沙發上或床上,由奶奶坐在一旁看著。隔上幾天,她就給奶奶洗頭、擦身、換衣服。

弟弟家住的樓層高,又是步梯,奶奶上下樓都不方便。晴天時,母親就把陽臺的窗戶打開,讓奶奶坐在裡面晒太陽。

剛到洛陽時,奶奶有些水土不服,兩三天沒有一次大便。她以前有過便祕,深知其中的痛苦,因而顯得很焦慮。為了幫助奶奶消化,每天下午,母親都要給她衝一碗燕麥片,再泡進去幾段香蕉。

奶奶歲數大了,憋不住尿,一有尿意,就得趕緊往廁所裡去。稍微遲一會兒,她就可能尿到褲子裡。

母親說,有時她正給小侄女餵奶,奶奶說她想上廁所。慌得母親趕忙把小侄女放下,扶奶奶進去,幫她脫褲子。小侄女因為突然被拿掉奶瓶,急得哇哇大哭。母親在廁所裡又擔心孩子從床上掉下來。

“二架樑”婆婆(牛永超)

母親和奶奶睡一張床,她頭一挨著枕頭眼睛就發睏。白天奶奶睡好幾次,到了晚上反而不瞌睡。弟弟家裡有暖氣,奶奶越是睡不著,越覺得屋裡熱,身上的被子就被她扯掉了。

等母親一覺睡醒,發現奶奶的被子不在身上,趕緊幫她蓋好。時間長了,母親成了條件反射,一睜開眼就去拉奶奶的被子。

一個多月下來,母親瘦了,奶奶卻增了好幾斤。

這兩年,隨著奶奶的年歲增高,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情感上,她對母親的依賴與日俱增。她習慣了母親對她的照顧。如今,因為照看小侄女,母親長時間不在她跟前,這讓奶奶產生了失落感和委屈情緒。

前一段時間,因外婆忌辰,母親回去了幾天。準備乘車回洛陽前,她去跟奶奶告別,不想奶奶卻哭了。她邊哭邊對母親說:“我馬上要走啦,你還走。你走吧,這一走下次你就見不到我啦……”母親好一陣安慰,奶奶才算平靜下來。

其實,奶奶的身體很好,她每天能吃能睡,精神狀態也不錯。她那樣說無非是不想讓母親離開。母親在跟我學奶奶說的那些話時,不由地眼圈紅了。

有人把現在的老年人稱作“消防隊員”,意思是哪個子女有急,就往哪裡救急。我也曾聽到一個同事說,她的父親在她跟前感嘆:年輕時因為工作,老兩口常年兩地分居。沒想到,退休了因為給子女帶孩子,還得各奔東西。

常言說,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這話用在母親身上,應改為“人到老年,上有更老,下有幼小,生活更不易”。母親雖然年近七十,在我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裡,卻是實實在在的頂樑柱。

從母親身上,我彷彿看到許許多多個為了子女“退而不休”的老人。惟願他們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