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住培醫生的告白信!

睡眠 知麻糖 知麻糖 2017-09-17

我是一名剛剛結束了住院規範化培訓的醫生,在朋友圈看到了這篇推送:《住培醫生拒絕加班被處理!書面檢討:不計酬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看到了麻醉科住培醫生張某的《處理意見書》和該醫生的《檢討書》及事情由來的聊天記錄截圖。

心情怎麼也提不起來,不由的想起在規培期那些難忘的經歷。

沒錢、沒地位、工作不開心

冒著猝死的風險開心的為患者服務

這位張醫生可能規培需要延期或更嚴重的後果拿不到規培證,不能晉升職稱,這可能也意味著,一個30歲左右的博士的工資持續在“3萬多一點”直到規培結束(我不是博士,工資在規培時是“2萬多一點”),多一點你們可懂?

不去評論這件事情誰對誰錯,只是聊一聊現階段住培醫生的生活狀況。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自行繞道)

還記得剛畢業,開始工作那會,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大城市生活,迎來人生第一份工作,每個月領的是工資,不再是父母的生活費,父母不再需要為兒擔心,也是父母的驕傲:咱家孩子在大城市、大醫院上班了,在全村人都有面子,鄉下人就愛議論這。

只是,自己真的不能體驗到那種優越感,因為生活真的不容易,和電視劇、小說描述,大眾認知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沒時間約會

8月入職後開始科室輪轉,基本每個科室早上七點到醫院,規培制度是12小時留院制,晚上下班基本是八點左右;內科每天基本是查房、寫病歷,空了看會書,不能玩手機,影響不好。外科比內科多了上手術檯。

下班回去查點資料,洗洗就睡覺了!

圈子基本都這樣,也很充實,和在醫學院讀書差不多,這確實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比起沒有方向感的職業,這是幸福的。不過活該沒有女朋友or男朋友。

二、工資確實是少

入職一轉眼半年過去了,到了快過年的時間了,有些事情只能自欺欺人了。

農村人讀書少,只認錢,

見面就問在大醫院上班工資高吧,一個月多少啊?

呵呵呵、還可以啊!

一到過年紅色炸彈來襲,朋友、同事婚禮,小孩拜年、爺爺奶奶都要紅包的呀!

每個月房租(農民房)佔了1/3,生活開銷1/2,這兩萬多一點的工資,有結餘時可能還有買點書。

尷尬到借錢送禮,再向父母拿生活費!

三、只是個工具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要一心一意做實驗,寫文章,越多越好,影響因子越高越好,老師有名了,學生自然也好找工作;可畢業找工作時,蒙圈了!

進入臨床了,一個外科碩士把除了手術的所有活都幹完了,一年下來,好像一個闌尾也不能單獨完成。

麻醉輪轉生,獨自一個人管一個房間,難道麻醉真的只有血壓和心率嗎?

他心裡有把握把一臺手術的麻醉做好?

他的拒絕讓病人更安全!

麻醉專業規培生,一般都是直落班,早上開始幹活,幸運的話晚上七八點下班,在醫院睡覺也是常事。

麻醉醫生猝死率為啥高?

每天就喝這麼點水,血液粘稠,在手術間不是站著就是坐著,下肢血流緩慢、淤積,經常熬夜,大家都是醫生,長期下來你認為呢?

四、扭曲的價值觀

某某醫生帶病上班、帶病完成手術、帶病看門診、連續工作24小時、連續八臺手術等等正面宣傳,我已經被洗腦了,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正常的完成工作並不是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人員;需要帶著光環照耀身邊的每個人,超額完成工作。

醫務人員你自己都有病了,病的都要快沒命了,為什麼不去看病!

你平時不是很會教育病人嗎,不要抽菸、喝酒,少熬夜,多喝水,按時吃藥!

你們自己又做到了幾條!

住培醫生剛剛進入真正的臨床工作,

面臨的不僅僅是工作壓力,

更大的是來自社會的壓力,

如此浮躁、貪婪、攀比的社會,

誰又能只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

房貸、車貸、孩子奶粉、年邁父母,

這些問題都不能妥善的解決;

如何帶著光環去工作。

拼命不如拼維他命

可惜我營養不良

必猝!

夥伴們

5年、7年、8年

都過來了!

帶著希望、帶著光!

加油熬過這三年吧!

一封來自住培醫生的告白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